Workflow
改革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05
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7亿元增长至3.68万亿元,税收收入在1987年突破十亿、1995年站上百亿、2005年越过千亿、2015年跨越五千亿,实现"十年一台阶"式增长 [2] - 2021年深圳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22年至2024年连续位居国内城市第一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近4000亿元提升至2024年1.56万亿元 [3] 产业转型升级 - 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和68.2% [3] - 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免税等政策推动中小企业从贴牌代工转向自主创新 [2] - "三来一补"税收优惠政策初期推动加工贸易兴起,包括减免税、延迟征税和加速折旧等措施 [2] 税务改革创新 - 在前海、河套推行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及"港人港税"政策 [4] - 办税服务厅到厅业务量下降36.4%,征纳互动服务量增长440% [4] - 建立国际税收服务站和税收事务联络处,提供"专厅、专窗、专人"服务 [4] 跨境税收服务 - 签署粤港澳深四方税收合作备忘录,推动服务规则衔接 [5] - 优化出口退税推出"服务外贸退税13条",离境退税实现"秒到账""零等待" [5] - 2024年前7个月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5.84亿元(同比增长200%),"即买即退"销售额7504.2万元(同比增长超2500%) [6] 民生保障投入 - "十四五"期间筹集保障性住房超70万套(间) [7] - 深圳地铁运营里程达595公里,线网密度全国第一 [7] - 社保业务实现28个政务大厅"一厅联办",业务办理时长缩短近三分之一 [7] 对外开放成果 - 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突破1500家 [6] - 通过预约定价安排、跨境事项事前评估等工具解决涉税争议 [5] - 在国家级展会首创"即买即退"专区 [5]
机器人现场解说,呈现一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城市光影盛宴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19:19
展览概况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图片展于8月26日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西展厅开幕 [1] - 展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 深圳报业集团承办 深圳市摄影家协会协办 [4] - 展览设置三大篇章 包含156幅图片 系统讲述深圳45年发展历程 [4] 科技应用 - 众擎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小擎"与博歌科技的机器人Temi担任解说员 以科技范儿提升观展体验 [1] - 三位机器人解说员分班值守 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展示 [1] 展览内容结构 - 篇章一"沧桑巨变日月新"通过十余组今昔对比图展示深圳11个区及前海 蛇口 河套等地发展变迁 [4] - 篇章二"砥砺前行45载"从1979年起步 再现45年改革发展重大成果 [4] - 篇章三"奋发进取新时代"分为先行示范再出发和扬帆启航大湾区两部分 展示深圳新时代发展历程 [6] - 先行示范再出发小节包含高质量发展 法治城市 城市文明 民生幸福 绿色发展五个主题 [6] 社会反响 - 展览创新形式获得市民称赞 被称为"这很深圳" [1] - 市民通过留言墙表达对深圳未来的美好憧憬 包括"45周岁生日快乐"和"继续领航新时代"等祝福 [6]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6 11:55
经济发展成就 - GDP增长超过10000倍 [1] - 诞生华为 腾讯等全球影响力创新型企业 [1] - 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 [1]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强度进入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 [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持续向新向上发展 [1] 制度改革突破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 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1] -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 - 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 [1] 开放政策推进 - 中央推出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清单 [2] - 分批制定改革措施和创新试验 [2] - 深化数据跨境流动和国际仲裁领域开放 [3]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系 [3] - 在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开放 [3]
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6 11:46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GDP增长万余倍[1] - 诞生华为、腾讯等全球影响力创新型企业[1] - 创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1] 改革创新举措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 - 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1] - 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1] - 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1] - 建立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机制[1][2] 开放发展新方向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推出新改革措施[2] - 深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创新[3]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仲裁体系[3]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3] 研发创新实力 - 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1]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证券时报· 2025-08-26 06:54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 深圳从边陲小渔村成长为全球创新之都 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榜首 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 [2] - 1979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蛇口工业区打破思想藩篱 创造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华强北电子街孕育腾讯等科技企业 [2] - 2019年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示范田使命 [3]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 城市空间统筹 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突破 形成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4]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推行"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瓶颈 [4] - 出台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首创性法规 前海实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 [4] 对外开放与外贸成就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实现逆势增长 [5] - 跨境电商 海外仓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兴起 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5] - 从商品流通向规则引领转型 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5] 科技创新与产业成果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6] -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南山机器人谷 华为鸿蒙系统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大疆无人机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创新成果涌现 [6] -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 发展动能与城市精神 - 成功源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 而非政策优惠或要素禀赋 [7] - 保持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具备打破常规的锐气与敏捷 [7] - 持续应对改革深水区 科技卡脖子 民生领域差距等挑战 2024年6月中央发布新意见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7]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证券时报· 2025-08-26 02:50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就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 从边陲小渔村发展为全球创新之都和经济重镇[2] - 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榜首[2] - 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2]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5年推出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涵盖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4] - 首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路径[4] - 推出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产业等首批引领性法规[4] - 前海合作区实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的新深圳速度[4] 对外开放与贸易发展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 跃居全国城市首位[5] - 跨境电商 海外仓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5]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为高水平开放平台[5]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城市第一[5] -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大疆无人机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产品取得全球突破[5] - 建设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南山"机器人谷"等创新载体[5] 发展模式与城市精神 - 成功源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的化学反应 而非政策优惠或要素禀赋[6] - 形成"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6] - 通过"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紧张瓶颈[4]
微视频|何以深圳
新华社· 2025-08-25 23:15
0:00 这里,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这里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 这里就是深圳。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三次来到深圳。 统筹:韩珅、王志斌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当天下午,习近平在莲花山公园远眺特区新貌。 何以深圳?这片热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深圳已成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之路的示范标杆,也昭示着中 国前进发展的澎湃力量。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树。 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圳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 ——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编导:张旻曦、姬杨、刘书含 记者:李思佳、白瑜、梁旭 配音 ...
新华时评丨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5 22:49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成就 - GDP增长万余倍 [1] - 诞生华为 腾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1] - 打造1000多项全国第一 [1] 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 [1] -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1] 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 - 持续制度创新和不断扩大开放是辉煌成就的源泉 [1] - 肩负改革"试验田"使命 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1] -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转型压力 持续以改革破题 挺进"深水区" 勇闯"无人区" [1] 近期改革举措 - 创业板注册制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等举措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释放发展活力 [1] - 中办 国办印发意见 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 落地一批创新试验 深化一批开放举措 [2] 未来发展方向 - 在更高起点 更高层次 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3] - 在数据跨境流动 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仲裁等领域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系 [3]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新华时评|四十五,正青春!
新华社· 2025-08-25 21:22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45周年。当历史的年轮镌刻下第四十五道印记,这座因改革开放而 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依旧朝气蓬勃,风华正茂。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的意见》,按照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的工作机制,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 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 四十五岁,于城市而言正值青春。 面对新使命、新征程,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突出系 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仲裁等领域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规则体 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之城"深圳,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深圳8月25日电 记者周科)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45年来,深圳的GDP增长 万余倍,诞生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夯 实物质基础。1000多项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跻身世界创新城市第一方阵,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 源地……持续向新向上的深圳,进一步彰显改革 ...
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将走进六省市采风创作
新华社· 2025-08-19 16:05
项目概况 - 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 [1] - 项目为期三年 将覆盖六省市进行采风 写生 创作及展览活动 [1] - 工程目标为全景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中国巨变 [1] 人员构成 - 活动现场颁发艺术总顾问聘书 [1] - 30余位美术界 艺术界专家受聘担任艺术顾问 [1] - 项目组织老中青艺术家深入生活进行创作 [1] 创作方向 - 通过艺术创作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 - 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反映中国发展成就 [1] - 创作内容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