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
搜索文档
Space42联合微软等推出阿联酋首个“主权出行云”
商务部网站· 2025-09-27 00:20
合作主体与项目性质 - Space42联合Core42及微软共同推出阿联酋首个主权出行云 [1] - 该项目旨在推动阿联酋境内出行与自动驾驶数据的安全与合规管理 [1] 技术基础与运营支持 - 微软与Core42负责提供云底座、AI平台及培训支持 [1] - Space42已在阿布扎比运营TXAI自动驾驶,并保持累计近60万公里无事故行驶记录 [1]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该项目标志着阿联酋在自动驾驶数据主权和智慧交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1] - 项目为区域树立了全球安全与创新的典范 [1]
世纪恒通(301428.SZ):拟收购黔通智联13%股权
格隆汇APP· 2025-09-26 20:52
交易概况 - 世纪恒通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1.13亿元收购工银投资持有的黔通智联13%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黔通智联成为参股公司 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股权转让合同于2025年9月26日签署 [1] 标的公司业务定位 - 黔通智联是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控股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 [2] - 主营业务聚焦ETC产业链服务与智慧交通信息技术服务两大方向 [2] - 业务涵盖ETC发行及客服服务 ETC衍生业态 网络传输及网络安全 交通基础数字化转型 智慧高速建设等多个领域 [2] 标的公司市场地位 - ETC业务覆盖全国 发行规模行业领先 [2] - 拥有高速公路网络通信系统30年特许经营权 [2] - 建成OTN全光传输网络 推动云收费 智慧高速等试点建设 [2] - 三次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 2024年获评"标杆"等级 [2] - 获高新技术企业 贵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认定 [2]
世纪恒通拟1.13亿元收购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黔通智联13%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9-26 20:08
收购交易概述 - 世纪恒通拟以1.13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持有的黔通智联13%股权 [1] 标的公司业务定位 - 黔通智联为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控股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 [1] - 主营业务聚焦ETC产业链服务与智慧交通信息技术服务两大方向 [1] - 业务涵盖ETC发行及客服服务 ETC衍生业态 网络传输及网络安全 交通基础数字化转型及拓展 智慧高速建设等多个领域 [1] 标的公司核心资源 - 拥有规模化的ETC用户资源和交通场景数据 [1] - 具备成熟的智慧高速系统集成能力 [1] - 拥有可复制的全国化项目经验 [1] 战略协同价值 - 投资有助于增强世纪恒通在交通大数据领域的服务能力 [1] - 实现双方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 [1] - 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1]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印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6 16:10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 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 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 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1] - 2030年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形成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1] 具体技术产品发展方向 - 加快智能驾驶系统 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 强化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 结构检测等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 [2] - 鼓励无人机 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的研制 推动智慧列车装备 智慧重载 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等铁路装备升级 [2] - 加强智能船用设备 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研发 推进智能搬运装卸 仓储配送 智能安检等设施设备研发 [2] - 积极开展智能摊铺压实机 造塔机 造桥机 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施工和维养装备研发 [2]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5:44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 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 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 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 [1] - 到2030年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1] 产业发展预期 - 培育一批新产业 新业态 [1] - 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1] - 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 [1]
千方科技:智慧交通方面,智能感知交调站、车路协同方案等已实现路侧产品商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43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是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1] - 公司具有扎实的技术产品体系 丰富的落地场景案例及前瞻的产业布局[1] 技术研发能力 - 每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1] - 技术覆盖人工智能算法 智能传感器 云边端协同等全栈能力[1] - 实现产品落地应用[1] 智慧交通业务 - 智能感知交调站实现路侧产品商用[1] - 车路协同方案实现路侧产品商用[1] 智能物联业务 - 猎光3.0摄像机在应急 校园等场景中规模化应用[1] - AI视频充电桩在应急 校园等场景中规模化应用[1] 发展战略 - 未来会一直深耕主业[1] - 紧跟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节奏[1] - 夯实主业基础[1] - 对内管理更加精细化 精准化运作[1] - 积极关注资本市场政策和方向指引[1] - 努力实现产业和资本正向共振[1]
中国北斗规模应用加速拓展 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1:09
北斗产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北斗产业规模达5758亿元人民币 [7] - “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8% [7] - 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规模近5000万台套 [7] - 消费领域应用保有量突破20亿台套 [7] 核心技术与基础设施 - 2024年中国电子导航地图对北斗定位服务的日均调用量高达6000亿次 [5] - 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已基本实现城乡道路全覆盖 [5] - 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可实现实时厘米级定位,定位误差控制在10厘米内 [2] 智慧交通应用 - 配备高精度北斗三代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可缓解潮汐用车压力 [2] - 中国电信车路云一体化方案结合北斗与5G,实现远端车辆实时操控 [2] - 该方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道路模型,已在苏州、株洲落地 [2] - 方案有效打破数据孤岛,降低硬件成本,提升交通运营效率与安全 [2] 物流与配送创新 - JZ-1200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等产品重塑物流未来 [5] - 无人配送服务让配送从“最后一公里”缩短至“最后一厘米” [5] - “青龙Pro”人形机器人搭载“时空算力背包”,内置北斗卫星天线与板卡,可自主完成户外快递接收、巡检等任务 [5] 工业与能源领域应用 - 杭州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搭载北斗模块,适用于变电站巡检、矿山勘探等复杂高危场景 [7] - 该机器人已落地超600个实际应用,具备IP68防护等级,可在零下20摄氏度或水下稳定工作 [7] - 在长沙,地下燃气管网、调压站及燃气表被赋予厘米级精度的“北斗网格码”数字身份 [7] - 通过构建“网格智能中枢”,可动态分析管网腐蚀趋势、模拟燃气泄漏路径,实现安全预警 [7] 消费电子与设备集成 - 北斗技术成为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单车的主流配置 [5] - 北斗应用已深度融入民众生活,赋能千行百业 [1]
中远海科9月24日获融资买入1476.85万元,融资余额3.1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28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24日公司股价上涨2.57% 成交额达1.56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476.85万元 融资偿还1707.88万元 融资净流出231.02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10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4.74%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1] - 融券余量400股 融券余额7036元 处于近一年10%分位低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5.15万户 较上期减少18.62%[2] - 人均流通股7209股 较上期增加22.88%[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9亿元 同比下降9.73%[2] - 归母净利润983.02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91.20%[2] 业务构成 - 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占比52.55% 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占比46.61% 其他业务占比0.84%[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慧交通 智慧航运 智慧物流 智慧安防等领域[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8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60亿元[3] 机构持仓变动 - 嘉实信息产业股票发起式A新进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156.26万股[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永赢科技驱动A 诺安积极回报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3]
千方科技:公司具有扎实的技术产品体系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21:41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具有扎实的技术产品体系 [1] - 公司在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领域是龙头企业之一 [1]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案例 [1] - 公司具备前瞻的产业布局 [1]
横店东磁:公司的软磁铁氧体等材料以及射频器件均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所需的通信基站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18:40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 - 软磁铁氧体 金属磁粉芯 旋磁等材料及射频器件可应用于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所需的通信基站 [1]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持续深化5G乃至6G战略布局 [1] - 相关产业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