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

搜索文档
上海GDP重返全国前十,温州、徐州冲刺万亿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2:53
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增速 -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达163916.95亿元,稳居"15万亿台阶"之上 [2] - 江苏GDP总量最大(66967.8亿元),浙江增速最快(5.8%),江苏(5.7%)、安徽(5.6%)增速均高于全国(5.3%)[2][6] - 上海GDP达26222.15亿元,同比增速5.1%,排名从全国第11升至第9位 [5][6] 万亿GDP城市表现 - 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上半年GDP均突破5000亿元,上海(26222.15亿元)、苏州(13002.35亿元)、杭州(11303亿元)领跑 [3][10][11] - 温州(4831.9亿元)、徐州(4509.3亿元)接近5000亿元大关,均将2025年定为冲刺"万亿GDP城市"关键年 [10][11] - 合肥增速达6%,南通赶超合肥升至长三角第7位 [11] 第三产业主导与区域差异 - 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79.09%创历史新高,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14.6%(3637.29亿元),贡献GDP增长1.7个百分点 [6][7] - 江苏、浙江、安徽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5.0%、59.82%、56.33%,安徽第二产业增速6.4%领先长三角 [8] - 浙江过半地级市增速超6%,舟山(6.9%)、绍兴(6.8%)、台州(6.6%)表现突出,民营经济活跃为重要驱动 [14][15] 新兴城市与增长亮点 - 绍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4158亿元),滁州(2124.6亿元)、湖州(2080.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 [13] - 17座城市增速≥6%,盐城反超扬州(3791.5亿元 vs 3782.2亿元),滁州排名上升1位 [13][15] - 南京上半年GDP首次突破9000亿元(9179.18亿元),常州首次突破5000亿元(5079.13亿元) [11]
长三角半年瞰①:上海GDP重返全国前十,浙皖多地增速破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8:59
省级GDP表现 -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5年上半年GDP总量达163916.95亿元 稳居15万亿台阶以上 [1] - 江苏GDP总量66967.8亿元 居全国第二 浙江GDP总量45004亿元 居全国第四 安徽GDP总量25723亿元 居全国第11 上海GDP总量26222.15亿元 从全国第11升至第9 [1] - 浙江GDP增速5.8% 领先长三角 江苏增速5.7% 安徽增速5.6% 上海增速5.1% 三省增速均高于全国5.3%水平 [2] 第三产业主导地位 - 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79.09% 创历史新高 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3637.29亿元 同比增长14.6% 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2] - 江苏 浙江 安徽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5.0% 59.82% 56.33% 均超过50% [4] - 上海服务业贡献显著 金融业受中概股回归提振 物流业保持优势 但制造业贡献较小 [3] 第二产业增速差异 - 安徽第二产业增加值9938亿元 增长6.4% 领先长三角 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 增长5.5% 浙江第二产业增加值16952亿元 增长5.6% 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5445.91亿元 增长3.9% [4]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 有望提升制造业占比 [4] 万亿GDP城市表现 - 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上半年GDP均突破5000亿元 上海26222.15亿元 苏州13002.35亿元 杭州11303亿元 南京9179.18亿元 宁波8861亿元 无锡7735.15亿元 南通6581.2亿元 合肥6514.7亿元 常州5079.13亿元 [4][5][6] - 合肥增速6% 领先万亿GDP城市 南通增速5.8% 超越合肥升至长三角第7位 [4][6] - 温州GDP4831.9亿元 增速6% 徐州GDP4509.3亿元 增速6.2% 接近5000亿元大关 均冲刺万亿GDP城市 [4][6] 其他城市经济亮点 - 绍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 达4158亿元 滁州和湖州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1][7] - 17座城市GDP增速达到或超过6% 舟山以6.9%领跑 绍兴和淮安以6.8%并列第二 台州 丽水 黄山以6.6%并列第三 [8][9] - 盐城以3791.5亿元超越扬州3782.2亿元 上升至长三角第13位 滁州上升至第24位 [9]
1.2%!日本二季度GDP超预期增长
华尔街见闻· 2025-08-15 09:56
日本第二季度GDP增长表现 - 日本第二季度GDP年化季环比增长1.0%,显著高于经济学家预测的0.4% [1][2] - 第一季度GDP数据从初步报告的萎缩修正为0.6%的增长 [1] - 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2%,低于第一季度1.8%的增幅 [1] 分项经济数据表现 - 企业投资环比增长1.3%,超过0.7%的普遍预期 [4] - 占经济比重近60%的私人消费小幅增长0.2% [4] - 净出口为二季度经济增长贡献0.3个百分点 [5] - 实际出口额增长2%,尽管面临更重的关税壁垒 [5] 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 企业投资在美国关税不确定性中保持稳步增长 [4] - 今年日本大型企业承诺工资涨幅超过5%,超过通胀速度 [4] - 部分企业通过降低销售价格维持市场份额 [5] - 外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增长18%,2025年上半年游客总数创历史新高 [5]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强劲GDP数据为日本央行近期加息提供支持 [6] - 约42%的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将在10月采取加息行动 [6] - 日本央行行长表示若对国内需求稳定有信心,将继续提高借贷成本 [6] 市场反应 - 日元兑美元汇率应声上涨 [2] - 日股小幅走高 [2]
星展银行:日本GDP增长可能继续保持疲软
新华财经· 2025-08-13 15:03
因此,星展银行维持日本央行第四季度加息25个基点的预测不变。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8月13日电日本第二季度GDP数据将于周五公布。星展银行(DBS)经济团队预计,日本 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速可能徘徊在0%左右。他们预测,经季度季节性调整后的年化增长率将温和上升 0.2%,刚好足以抵消第一季度的收缩。第二季度出口势头减弱,受到对美出口下降和海外需求疲软的 影响。 在国内方面,私人消费依然低迷,因为工资增长落后于通胀。持续疲弱的GDP表明日本央行短期内不太 可能加息。尽管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有助于缓解关税不确定性,但日本央行可能希望看到更强劲的工 资复苏和稳定的通胀,才会恢复政策正常化。 ...
澳洲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 符合市场预期
期货日报· 2025-08-12 16:13
澳洲联储降息决议 -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60%,为年内第三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今年以来现金利率累计下调75个基点 [1] - 澳洲联储指出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是其首要任务,认为基础通胀回落至2-3%范围中点附近且劳动力市场略有缓解,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是适当的 [1] - 34位受访专家中有31位预测本次会议将降息,AMP副首席经济学家Diana Mousina认为季度通胀数据温和应促使降息 [1] 经济预测数据 - 澳洲联储预计到2025年底CPI为3.0%,核心通胀率降至2.6%,GDP增长1.7%,失业率为4.3% [1] - 预计到2027年底CPI和核心通胀率分别为2.5%,GDP增长2.0%,失业率维持在4.3% [1] - 工资价格指数预计将从2025年的3.3%下降至2027年的2.9% [1] 政策环境与影响 - 澳洲联储强调近期货币政策宽松效应滞后性和企业定价决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特别是贸易政策发展可能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对澳大利亚经济活动和通胀构成压力 [2] - 全球政策处于微妙时刻,美联储可能出现"特朗普化"趋势,预示更为鸽派立场,可能对澳元汇率、投资者预期及澳洲经济环境产生连锁反应 [2]
新加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8:12
每经AI快讯,新加坡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4%,预估4.4%;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4%,预估为 1.4%。 ...
【环球财经】俄罗斯今年前5个月GDP增速为1.5%
新华财经· 2025-08-09 18:26
俄罗斯GDP增长 - 俄罗斯2025年1月至5月GDP增长率为1.5% [1] - 2025年5月俄罗斯GDP增长1.2% 4月份为1.9% [1] - 俄经济发展部维持2025年俄罗斯GDP增长2.5%的年度预测 [1]
菲经济学家:选举支出推动菲二季度GDP增长5.6%
商务部网站· 2025-08-08 00:53
菲律宾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测 - 私营部门经济学家预计菲律宾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将加快至5.6%,主要受中期选举期间家庭消费强劲增长的推动 [1] - 汇丰银行东盟经济学家指出5月中期选举相关支出提振了家庭和政府消费,但增速仍低于菲律宾经济潜力 [1] - 菲岛银行高级副总裁将增长预期上调至5.8%,认为选举支出、通胀放缓(特别是大米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消费贷款增长共同支撑了家庭消费 [1]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就业数据改善和贸易逆差收窄促进了经济增长 [1] -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延迟实施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后续出口下滑 [1] 全年经济展望 - 多数机构维持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在5.5%—6%之间 [1] - 近期台风对生产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美国19%的高关税可能带来下行压力 [1]
高盛中国下半年财政展望:无需大规模财政扩张
智通财经· 2025-08-07 19:41
截至 6 月,高盛 proprietary 的广义财政赤字(AFD)指标按 12 个月移动平均计算为 GDP 的 11.3%(2024 年为 10.6%),这表明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已成为温和的增长推动力,而去年则是增长拖 累。 香港时间8月6日下午,高盛发布亚洲宏观经济研究指出,鉴于今年迄今为止出口增长强于预期,以及当 前 "被动应对式"(而非 "先发制人式")的宽松模式,中国的政策宽松一直是适度、有针对性且具有耐 心的。 7 月政治局会议表明,刺激的紧迫性有所下降,但高盛认为,若增长阻力加大,政策制定者仍为进一步 的宽松举措留有空间。 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回顾了中国上半年的财政状况,评估了下半年可用的财政空间,重新审视今年剩余 时间的财政政策展望,并更新高盛对固定资产投资(FAI)的预测。 部分预算外融资渠道持续疲软 与去年相比,上半年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得益于去年年底推出的 10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计划以及今年的扩张性预算,中国的财政状况显著 改善。上半年,预算内财政支出同比增长 3.4%,持续高于财政收入(上半年同比下降 0.3%)。受土地 出让收入下滑的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依然低迷,今年上半年同比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