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黄仁勋像押注OpenAI一样押注中国机器人,英伟达首批Jetson Thor芯片给了他
量子位· 2025-08-11 16:32
英伟达在中国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 英伟达正在将押注OpenAI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机器人领域,通过Jetson Thor芯片支持中国机器人公司发展[1][2] - 英伟达与中国多家机器人公司深度合作,包括银河通用、宇树科技、阿里云、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4][6] - Jetson Thor芯片性能显著提升:计算能力达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每瓦性能提升3.5倍,I/O吞吐量提升10倍[2][30][31] 银河通用的发展路径 - 采用轮式双臂双手形态,主打高续航和工业级安全性,G1机器人已实现大规模自主商用[19] - 率先在中国部署Jetson Thor芯片,机器人展示出丝滑运动性能和实时视觉处理能力[19] - 开发具身智能大模型VLA,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和复杂环境导航,全球首发无需建图的TrackVLA和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 VLA[20] - 合成数据占比达99%,与英伟达合作生成百亿级抓取操作和柔性物体操作大数据集[21] - 商业化落地包括100多家无人药房和"太空舱"零售终端,已完成超20亿元人民币融资[23][24] 宇树科技的技术路线 - 认为人形机器人是通用AI的理想载体,未来组装机器人将像组装电脑一样简单[8][10] - 产品线包括售价3.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和A2机器狗,后者自重37千克可负载30千克[11] - 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表演全自动编队跳舞,16台机器人实现毫秒级同步[12] - 使用NVIDIA Isaac Sim平台训练动作,已掌握舞蹈、跳跃、空翻等多种动作[13] - 开发20自由度灵巧手,目标实现自然交互如倒水等日常任务[13] 具身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时代发展速度将快于AI大模型产业[7] - 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每三年产值增长10倍[6] - 通用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数万亿人民币市场的革命性产品[15][17] - 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包括"运动优先"和"智能优先"不同路线[6] 英伟达的机器人技术架构 - 提出机器人领域需要三台计算机:机器人本体计算机、AI工厂计算机和仿真计算机[28] - Isaac平台整合硬件和软件栈,Jetson Thor是专为机器人设计的"实时推理机器"[29] - 仿真工具包括Isaac Sim、Isaac Lab和NVIDIA Cosmos,用于环境仿真和强化学习[34] - 世界基础模型虽处起步阶段,但已为机器人研发带来全新能力[33]
深圳争抢清华系
投资界· 2025-08-11 16:27
作者 I 杨文静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一群清华校友齐聚深圳南山。 从一场融资路演说起。 8月7日上午,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X-Da y "西丽湖路演社清华校友项目专场正式上演。投资界从现场看到,本次活动汇聚了21 家清华校友创业企业,遍布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高端装备、医疗服务等领域;同时台下超百家投资机构身影活跃。 当天上午,路演拉开帷幕—— 首先上场的是 大寰机器人 。2016年成立,大寰总部位于深圳南山,三位联合创始人师从学术泰斗戴建生教授,其中此次上台路演的创 始人兼CEO孙杰是清华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校友。 专注于灵巧手机器人,大寰已完成多轮融资,身后集结了IDG资本、字节跳动、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等明星投资方身影。 现场一位00后女性创业者令人印象深刻,她是 Ze r ith零次方 联合创始人李宜哲。身处当下火爆的具身智能技术研赛道,零次方孵化于 清华机器人实验室,20 25年初正式成立,至今已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Z1和轮式人形机器人H1。截至目前,零次方已经完成3轮天使轮 融资,投资方包括包河创投、同创伟业、力合科创、水木基金、滨湖金投集团、国耀资本等我们熟悉的投资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 ...
银河通用:未来几个月,将在十个甚至更多城市打造百个银河太空舱
新浪科技· 2025-08-11 15:53
公司动态 -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了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覆盖商业售卖、工业及城市服务等领域的端到端应用 [2] - 公司展示了Galbot在商业零售场景中的自主售卖能力,能够完成商品定位、取货到交付的全流程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2] - 公司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最小仅需9㎡空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售卖饮品、小食、文创、药品等高频消费品类 [2] - 银河太空舱单舱预计日均服务人次达2000、订单量达500单,周边人流预估提升30%-40% [2] - 公司已启动“十城百店”计划,未来几个月将以北京为起点,在十个甚至更多城市打造百个银河太空舱 [3] - 银河太空舱将结合不同区域特色,定制提供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等多样化商品和服务 [3] 技术应用 - Galbot在工业领域的汽车零件SPS分拣工作中,攻克了传统机器人难以突破的复杂难题,包括多层堆叠且错位的零件、外观高度相似的工件识别 [3] - Galbot依靠精准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快速锁定目标工件,精准抓取并完成深筐作业中的自主避障 [3] - Galbot可分辨近似零件,避免误抓,并在作业过程中灵活调整动作路径 [3] - 公司在工业汽车制造领域已与极氪等领先车企合作,成功实现料箱搬运等复杂作业的真实场景应用 [3] 行业趋势 - 具身大模型机器人在商业零售、工业及城市服务等领域的端到端应用成为行业亮点 [2][3] - 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银河太空舱”展示了高频消费品类自主运营的潜力,日均服务人次和订单量数据凸显其商业价值 [2] - 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识别和操作能力取得突破,为汽车制造等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 [3]
中联重科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最新成果
中证网· 2025-08-11 15:48
公司动态 - 中联重科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落地,呈现从"环境适应机器人"到"机器人适应环境"的发展[1] - 中联重科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用户之一,2006年起重机械工厂率先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用于焊接作业[1] - 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具备感知与移动能力的自适应机器人,包括带视觉和力触觉识别的机械臂、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2] - 湖南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使用超过2000台工业机器人,通过二维码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与调度[2] - 2024年开始探索使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研制三款人形机器人(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2] - 目前已有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作业,在机加、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开展试点[3] - 建设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打造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3] 技术发展 - 工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重型装备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自适应多环节生产流程,加工对象多元化,可执行多路径工艺路线[2] - 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3] - 未来将从多品种、小批量的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进化到单件个性化定制,打造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新型智能工厂[3] - 持续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推动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集群协同作业[3] 行业地位 - 中联重科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创新应用篇唯一一家中国企业[1] - 中联重科是唯一一家已经在A股上市的整机企业[1] - 为工程机械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重塑发展范式[3]
制造成长周报(第26期):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20250811
国信证券· 2025-08-11 15:19
行业投资评级 - 制造成长周报(第26期)对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持续看好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迅速发展,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AI基建、自主可控、低空经济等成长板块 [3][4][5] - 人形机器人产业从价值量和卡位上把握空间及确定性,优选T链供应商及实力强卡位好的公司 [4] - AI基建需求拉动数据中心资本开支持续增长,燃气轮机和冷水机组等环节将充分受益 [4] 行业动态 人形机器人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吸引200余家企业参展,含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展出1500余件展品(首发新品100余款) [16] - 宇树发布Unitree A2星际猎豹,整机约37Kg,空载续航约20KM,具备"更轻、更强、更快"的特点,专为行业应用而生 [18] - 傅利叶推出第三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are-bot GR-3,主打交互陪伴与"可触摸"特性,支持3小时续航及7×24小时连续作业 [22] - 海尔与星动纪元联合推出家务机器人"HIVA海娃",主打"最会用家电"的核心能力,覆盖客厅、厨房、卧室、洗护全场景 [25] 低空经济 -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凯瑞鸥完成150公里远海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27] 政府动态 - 上海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突破20项核心技术,集聚百家骨干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28] 公司动态 - 大疆发布ROMO系列扫地机器人,搭载无人机级"格物避障系统",售价4699元起 [30] 重点关注标的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飞荣达、龙溪股份、汇成真空、鼎阳科技、应流股份、冰轮环境等 [4] - AI基建:汉钟精机、冰轮环境、应流股份、豪迈科技等 [4] - 自主可控:普源精电、鼎阳科技、优利德等 [5] - 低空经济:应流股份、宗申动力等 [5] 重要事件前瞻 - 智元供应商大会将于2025年8月21日召开,集中展示智元产品技术最新进展及商业落地成果 [31]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绿的谐波:2025年EPS预测为0.50元,PE为266倍 [8] - 汇川技术:2025年EPS预测为2.01元,PE为32倍 [8] - 恒立液压:2025年EPS预测为2.10元,PE为37倍 [8] - 应流股份:2025年EPS预测为0.60元,PE为45倍 [8]
1500余件展品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人民日报· 2025-08-11 15:1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出1500余件展品,100余款新品首发首秀,涵盖大载重工业机器人、仿生蜜蜂等尖端成果[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可调度多台机器人协同完成电力检修、分拣等任务[1] - 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具备快速起身能力[2] - 因时科技推出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实现27种手势1秒响应[3] - 优必选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搭载深度思考大模型,支持3分钟自主换电,实现全天候工作[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服务机器人增长25.5%[4][5]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5]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国第一[6] - 中国厂商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84.7%出货量份额[10] 产业链与生态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5]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商业化订单,增设北京生产基地应对需求增长[4]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目标助力100个品牌销售额破10亿元,覆盖百万终端场景[8]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开放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PB级数据池[11] 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10] - 优必选计划2024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实现分拣协同作业[7] - 云迹科技UP机器人在酒店场景实现送餐、清洁、巡逻多角色切换[7] - 北京亦庄今明两年将释放近50亿元机器人需求,包括超千台人形机器人,覆盖医疗、电力等9大领域[12] 技术创新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突破大模型、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2] - 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显著提升,国产产品实现连续后空翻、格斗等高难度动作[3] -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推动技术产业化落地[10]
2025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举办 聚焦量产元年构建生态圈建设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5:13
活动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举办"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由首程控股主办,首程资本与CANPLUS联合承办,智友·雅瑞科创平台等协办 [1] - 活动聚焦"机器人量产元年"主题,汇集头部企业创始人、产业领袖及投资机构决策者,探讨技术突破、场景拓展及融资环境 [2] - 现场发布"202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机器人公司TOP20"和"最具成长潜力机器人公司TOP30"榜单 [2] 首程控股布局 - 公司管理规模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已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加速进化等20家高成长企业 [1][2] - 通过DemoDay平台举办10场对接会,覆盖80个项目及1500人次机构,构建投后赋能生态 [2] - 定位为机器人企业"全程合伙人",提供从0到1及从1到N的全周期服务 [2] 技术趋势与产业化 - 具身智能是未来方向但技术复杂度高,有限场景通用智能比全场景通用更具可行性 [3] - 银河通用通过万亿级合成数据管线突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瓶颈,其具身大模型已在分拣、操作场景实现生产力级应用 [3] - 2025年产业关键词为"量产"与"生态",供应链能力、技术发展和客户付费意愿显著提升 [3] 商业化路径探讨 - 加速进化认为赛事与教育是人形机器人当前核心商业化场景,足球联赛可形成商业闭环 [4] - 因时机器人指出夹爪在固定场景具成本效率优势,灵巧手需软件协同优化泛化能力 [4] - 江行联加认为人形机器人操作潜力大但稳定性、耐候性待突破 [4] - 富士康已在结构件加工、产品组装环节大规模部署自动化设备 [4] - 吉利汽车提出国内柔性混线模式需差异化解决方案 [4]
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周报: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23%-20250811
中银国际· 2025-08-11 14:36
宏观经济表现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23%,沪深300股指期货上涨1.38% [1][12] - 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5% [5] - 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3% [5][24] 资产配置建议 - 大类资产配置顺序维持:股票>大宗>债券>货币 [3][74] - 股票资产建议超配,关注"增量"政策落实情况 [4][13] - 债券资产建议低配,"股债跷跷板"或将短期影响债市 [4][13] - 大宗商品建议标配,关注财政增量政策落实进度 [4][13] 出口贸易分析 - 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进口增长4.8%,贸易顺差982.4亿美元 [24][72] - 出口韧性主要来自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和部分商品价格改善 [2][73] - 7月家用陶瓷器皿、鞋靴、集成电路及家电出口"价增量减",汽车及其底盘出口"量价齐升" [2] 行业表现 - A股领涨行业:有色金属(5.83%)、机械(5.75%)、国防军工(5.24%) [38] - 港股领涨行业:原材料业(10.98%)、工业(3.18%)、能源业(2.77%) [59][62] - 本周商品期货指数上涨1.86%,其中煤焦钢矿上涨4.63%,贵金属上涨2.62% [47][49] 商品市场 - 焦煤期货本周上涨9.37%,铁矿石主力合约上涨0.70% [1][12] - NYMEX原油期货下跌5.91%,COMEX黄金上涨1.72% [17] -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库存跃升至历史新高,超过36吨 [48] 政策动态 - 国务院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预计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 [21]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21] - 北京优化住房限购政策,五环外不再限制购房套数 [23]
合肥具身智能机器人共性平台服务公司成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4:2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合肥具身智能机器人共性平台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徐斌 [1][2] - 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登记状态为存续 [1][2] - 成立日期为2025年8月1日,营业期限为无固定期限 [2]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40100MAER9B2RXU,工商注册号为340100002257559 [2] - 公司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登记机关为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 [2]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由合肥国先控股有限公司和合肥瑶海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 [1][2] - 其他业务涵盖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 [2] - 延伸业务涉及数据处理服务、机械设备租赁、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 [2] 行业定位 - 公司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覆盖研发、制造、销售及配套服务环节 [1][2] - 业务布局延伸至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开发领域,体现技术整合能力 [2]
诺力股份:首发具身智能化工取样机器人“诺宝II号”
中证网· 2025-08-11 14:12
产品发布与技术亮点 - 诺力股份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联合研制的首款具身智能化工取样机器人"诺宝II号"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首次亮相 [1] - 产品技术亮点包括极端环境适应、智能优化控制、人机协同交互三大核心突破,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特种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 - 采用"云-边-端"协同架构技术路线,实现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云端)、低延迟响应(<100ms)(边缘端)、自主作业(终端) [2] - 技术创新体现在耐酸机器人系统开发、AI与数字孪生实时优化工艺应用、柔性化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突破 [2] 产品应用与效益 - 适用于精细化工生产领域,可替代人工在产生特殊气体和潜在风险环境中的取样操作 [2] - 可将化工取样操作高危岗位事故率从0.27%降低至0.002%(降幅99%) [2] - 实现设备智能运维,使故障预警提前72小时、非计划停机减少60% [2]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工业5.0推动我国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超200亿元,融资事件达130余起 [3] - 公司基于产业基础优势布局智能化、高端化发展,2024年底全面开启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2025年4月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3] - 公司从传统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全领域智能内部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数字化、AI大模型应用等前沿领域研发投入,重点聚焦AGV与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技术攻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