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24 08:05
文章核心观点 - 团餐行业作为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支柱 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正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 头部企业通过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整合提升运营效率 同时行业社会价值凸显 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景[1] 行业驱动因素 政策端 - 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三产融合 团餐行业高度适配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 有望向低线城市加速渗透 地方政府积极协同团餐企业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4] - 政策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 目标到2035年机械化率总体达70%以上[5] - 食品安全政策要求提升全链条质量监管能力 头部团餐企业借数字化供应链溯源体系增强招标竞争力[7] - 青少年膳食改善政策推动学生餐营养健康水平提升 县域小学客群团餐渗透率较低 未来增长空间显著[9][11] 需求端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4.4千克、蔬果176.1千克、肉蛋奶制品92.4千克 高水平食品消费量为团餐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12] 供给端 - 2024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达5.9亿人 占全国网民53.4% 外卖超时率降至4.8% 倒逼团餐企业通过菜品创新带动供给升级[15] 资本端 - 团餐行业融资主要用于三产融合项目、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和跨区域整合扩张 例如麦金地2021年8月获3亿元战略融资用于三产融合及信息化系统建设[17][19] 技术端 - 社会餐饮数字化技术如点单服务、收银及营收分析等有望应用于团餐领域 打破数据孤岛并提升运营能力[20] 行业发展历程与规模 - 行业从"大食堂"模式向多模式并存演进 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道路[23] - 2024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 预计2026年超3.5万亿元 行业韧性强于餐饮市场整体[28][29] 客群分布与特征 - 学校场景营收占比52.7% 其次为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医院9.6%[34] - 各客群需求差异显著:中小学餐标约16元/天 年营业210天 大学餐标25元/天 医院需全年全天候营业且餐标30元/天[33] - 县域中小学正成为学校场景增量 工厂等企业场景份额可能压缩[34] 运营模式分析 - 承包入驻模式占比约90% 食材成本占42% 净利润率约6%[40] - 集体配餐模式配送成本约3% 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42] - 平台模式依托社会餐饮资源 收入来自流水抽成及系统接入费[45] 行业利润与竞争 - 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 进入微利时代[47] - 招标频率提升 评分体系向质量倾斜 关注全链条规范化、供应链数字化和场景化解决方案[49] - 中国团餐市场CR3仅6.7% 显著低于北美80%和欧洲45% 存在整合机会[59] 创新与趋势 - 中央厨房普及推动集体配餐模式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8%[69] - "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县域热餐配送问题 支持三产融合企业优先受益[76] - 增量市场围绕健康与老年人群展开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78] - 区域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及精细运营能力推动区域内集中度提升[81]
东阿阿胶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第二增长曲线”赋能多元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7: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12.5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65亿元,同比增长4.70%,较一季度-3.04亿元显著改善 [1][2] 现金流与分红政策 -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一季度-3.04亿元转为上半年正流入9.65亿元,环比大幅改善 [2] - 拟中期分红8.17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99.94% [3] - 自1999年以来累计分红101.04亿元,长期分红能力稳定 [3] 行业地位与核心产品 - 阿胶块在阿胶品类市场份额约70%,复方阿胶浆在补气血口服液品类市场份额达30% [4] - 两大核心产品在补气补血品类合计市场份额近40% [4] - 作为胶类产业引领企业,深度契合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4] 第二增长曲线布局 - "皇家围场1619"品牌营收同比增长超150%,健脑补肾口服液单品同比增长666% [5] - 形成覆盖男士健康领域的"药品+健康消费品"双矩阵战略 [5][6] - "壮本"品牌依托肉苁蓉药食同源特性,开发高频消费场景健康产品 [6] 战略发展规划 - 实践"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增长模式 [6] - 深化"1238"战略,推进胶类产业链三产融合协同发展 [1] - 通过"皇家围场1619"和"壮本"构建差异化男士滋补产品矩阵 [5][6]
合肥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农产品“含科量”不断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8-20 06:00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 - 巢湖市大鑫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液氮速冻锁鲜技术加工小龙虾,产品包括熟制速冻龙虾尾、虾仁和整虾,每斤小龙虾加工后身价至少翻番 [1] - 合肥市推动农产品加工"四链同构"(产业链、供应链、科技链、价值链),促进三产融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30家 [1] - 洽洽食品实施"质造+智造"升级,全环节推行"新鲜战略",每日坚果品类成为热门休闲食品 [1] 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案例 - 老乡鸡集团攻克土鸡自动化屠宰、扣肉一体化加工等核心技术,构建"养殖+加工+餐饮"全产业链数字化模式 [1] - 王仁和米线研发全自动加工线,成为国内米线加工龙头企业 [1] - 产学研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龙头企业与中科大等科研院校共建,加速技术落地 [1] 科技赋能农业品牌建设 - 合肥市打造"合字号"名企名品谱系,46个品牌入选"皖美农品",包括合肥龙虾区域公用品牌 [2] - 累计认证绿色食品285个、有机农产品163个,20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 - 科技创新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融合,破解产业链脱节问题,挖掘全链条增值潜力 [2]
农文旅商联动援疆 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第一财经· 2025-08-19 22:3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阿图什市阿孜汗无花果生态园以农业为核心,发展文旅、商业等周边经济,形成农文旅商一体化模式[1] - 江西国康农业集团在新疆阿克陶县推广芦笋种植,通过"政企合作经营、村企联合管理、吸纳农户务工"模式提供250个就业岗位[3] - 伽师县引入京东物流和百果园等企业,推动新梅产业链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形成22种加工产品[4]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 - 江西省农科院在新疆试种芦笋成功,露天种植因光照好、虫害少等优势长势喜人[2] - 京东物流推动"商流物流一体化模式",将伽师新梅物流时间从8天缩短至56小时,损耗率从9%降至1.8%[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生开展西梅干贮藏性研究,计划覆盖整个研究生阶段以提升产品附加值[5]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阿孜汗村打造"无花果+"模式,投入1亿多资金形成"一轴两环四区六组团"空间结构,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6][7] - 农户通过农家乐和民宿投资60万元获得120万元收益,月收入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7] -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整合研学旅游与生产加工,技术型员工月薪达4000-5000元[8][9] 援疆项目成效 - 阿克陶县芦笋种植项目前3年每亩地租600元,第10年达1300元,村集体保底分红30万元/年[3] - 广东援疆推动伽师新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通过"疆品南下、粤品北上"工程拓宽销售渠道[5] - 江苏昆山援疆工作组支持阿孜汗村实现"一户一特色"设计,带动村民就地创业就业[6]
农文旅商联动援疆,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第一财经· 2025-08-19 19:09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新疆喀什地区通过引入新品种如芦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芦笋是2024年引进的新鲜蔬菜 当地原本以玉米 冬小麦 春小麦为主 蔬菜以西红柿 辣椒 土豆为主[5] - 伽师县发展新梅精深加工产业 形成果干 果汁 果酱等22种精深加工产品 实现种植 加工 销售一体化产业链[11] - 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集生产加工 包装销售 研学旅游 文旅采摘于一体 配套26座高标准种植大棚和12000平方米生产厂房[21]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 - 芦笋种植依托江西省农科院技术 利用新疆光照好 虫害少 耐寒耐盐碱特点实现成功种植 露天种植区达3000亩[6] - 物流创新使伽师新梅从枝头到华东餐桌时间从8天缩短至56小时 损耗率从9%降至1.8% 物流成本下降12%[11] - 开展农产品基础指标研究 包括膳食纤维 粗蛋白 水分含量测定 以提升西梅干贮藏性和食用价值[12] 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 阿图什市阿孜汗村打造无花果主题生态园 形成民宿 采摘 生态科普 打卡点等体验区 投入资金超1亿元[1][16] - 构建"一轴两环四区六组团"空间结构 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农户投资60万元获120万元收益 月收入从2000元升至8000元[16][17] - 食用菌示范园占地200余亩 投入山东援疆资金2153万元 配套研学馆 科普长廊等设施 暑期为旅游旺季[21] 就业带动与收入提升 - 芦笋基地提供250个就业岗位 长期工150人 临时工100人 月薪约3500元 土地流转合同前3年每亩租金600元[6][7] - 技术型员工经培训后月薪达4000-5000元 合作社提供菌棒托管和家庭种植机会 企业负责回收产品[21] - 村集体保底分红前3年每年每村30万元 第4年起按利润25%分红 不足30万元则按保底30万元分红[6] 跨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援疆省市推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 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依托上海 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带动精深加工[11][12] - 京东物流推行"商流物流一体化模式" 为直播机构提供源头货 为农户引入新销售渠道[11] - 企业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设定保护价收购 引导群众参与种植 形成政企合作经营 村企联合管理模式[7][12]
河南南乐:黄桃变身“黄金果” 产业振兴“钱”景好
中国经济网· 2025-08-12 13:49
初秋时节,天朗气清,瓜果飘香。走进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丁庄村的连片桃园,饱满圆润的黄桃压弯 了枝头,果香沁人心脾,令人垂涎欲滴。桃林间,工人们穿梭忙碌,采摘、分拣、称重、打包、装箱, 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 飞腾合作社的实践堪称典范,他们组建了一支由5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领衔的专业农技团队,培养了 120余名本土农民技术员,实现果树穿孔病、流胶病等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全覆盖;全面推行有机肥替代 化肥、生物防虫、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不仅成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更推动亩均收益 突破万元大关。如今,合作社的技术示范平台已成为周边农户争相学习的"取经圣地",辐射带动效应日 益凸显。 南乐黄桃的崛起,是科技引领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的必然成果。依托豫冀鲁三省交界的区位优 势、"仓颉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日益完善的高铁物流网络,南乐县以"科技+绿色"双轮驱动,为 黄桃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品种创新更让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持续优选优育,当地锦绣黄桃的供应期成功延长,从6月可至9月,精 准填补了高端鲜食黄桃市场的空白。"普通黄桃论斤卖,我们的精品果按个订,单价高出市场均价1.5 倍。"丁电铎指着刚采摘下来的金 ...
40分钟钓出26尾虾!新会钓虾比赛热闹开竿!
南方农村报· 2025-08-08 14:03
活动概况 - 新会区于8月8日举办虾产业主题文化系列活动钓虾比赛 地点为三江镇常盛陈皮庄园·听枫钓虾场 活动以虾为媒介、以钓会友 是践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体现 [2][3][6] - 活动通过钓虾比赛促进产业与文旅融合 专业组选手伍家辉在40分钟内钓获26尾南美白对虾 获得冠军 [43][44][45] - 活动有效提升新会虾产业品牌影响力 推动农业+旅游+文化融合场景建设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49][50][51] 陈皮产业规模 - 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新会柑种植户超7000户 新会陈皮商事主体超1500家 2024年产值达261亿元 [7][8][9] - 新会区提出陈皮庄园新业态 涵盖综合发展、研发加工、科技种植、文化窖藏、生态文旅五大类型 18家陈皮庄园获官方授牌 [18][19][22][23][25] 对虾产业规模 - 南美白对虾产业为新会区重点产业 是广东省重要产区及珠三角加工贸易基地 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5亿元 [10][11][12][13] - 对虾产业园聚焦种苗培育、智能化养殖、深加工、预制菜研发及文博展示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11][12] 产业融合战略 - 新会区深化陈皮+对虾双产业战略 三江镇凭借水陆双廊区位优势 成为两大产业园战略交汇点 [15][16][17] - 常盛陈皮庄园作为产业融合样本 种植80亩新会柑 配套文化展示厅及钓虾、露营等休闲项目 实现农业与旅游深度结合 [33][35][37][38][39][40] 区域农业地位 - 新会区凭借两江汇聚地理优势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菜篮子基地 现场为2家水产企业颁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牌匾 [26][27][28][29][31]
千年禅都何以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8-07 22:32
文旅产业发展 -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2.85亿元 [2][3][4][5] - 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近三年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20亿元 [42][47][48] - 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禅意旅游康养圣地 推出禅文化游等四大特色品牌 [3][49][50] 不锈钢制品产业 - 上半年云浮市出口餐厨具14.2亿元 同比增长3.8% 新兴县是主力 [11][12] - 不锈钢制品上下游企业超130家 年产值近100亿元 欧美市场占有率高达45% [12][13] 现代农业与产业集群 - 温氏集团成为粤东西北首家营收超千亿的农业龙头企业 [23][24]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3.9亿元 形成"一鸡一猪"超百亿产业集群 [40][41] - 打造现代农业等六大百亿产业集群 金属智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百亿 [30][31][42] 特色加工产业 - 凉果产业带动超1.5万人就业 青梅种植超2万亩 产量超7000吨 [32][37][39] - 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 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9亿元 占云浮市七成以上 [44] 农文旅融合措施 - 通过节庆赛事连接城乡 举办香荔大会等系列活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 [61][62][63] - 划分四大风貌示范片区 旅游年卡打通9个景区和13个消费项目 [75][76][80] - 实施"媒体+"联盟行动 实现促消费等五大目标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88][94][96]
贺兰山下枸杞红:千年 “红宝” 结出产业振兴硕果
环球网· 2025-08-07 09:13
产业规模与品牌建设 - 宁夏拥有"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2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0余个知名企业品牌,汇聚枸杞企业2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规上企业21家 [3] - 枸杞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至10大类120余种,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 [3] - 综合产值突破204亿元,覆盖5个市、15个主产县(区),形成"一核两带"产业格局 [3] 从业人员与经济效益 - 全区相关从业人员约27万余人,其中种植环节从业人员达13万余人,人均年收入3.6万元 [3] - 产业链带动从种植户到加工者实现增收致富 [3] 历史价值与现代应用 - 枸杞药用历史可追溯至3000余年前,古代药典记载其护肝明目、补肾益精功效 [3] - 现代医学证实枸杞富含枸杞多糖、叶黄素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4] 科技投入与产业升级 - 2021年组建中国枸杞研究院,设立6个研究中心与2个转化应用中心,聚焦全产业链技术攻关 [4] - 2024年成立全国唯一"国字号"枸杞质检中心 [4] - 累计实施科技项目270余项,投入科技资金近2.9亿元 [4] 企业创新与产品研发 - 百瑞源拥有"锁鲜枸杞"等4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 [5] - 锁鲜枸杞工艺改良将晾晒时长从120小时缩减至20小时,保留水分与营养,直接作为零食食用 [5] 三产融合与文旅发展 - 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占地1500亩,集养生美食、茶饮、文化艺术、休闲民宿、研学游学、婚纱摄影于一体 [7] - 庄园以欧盟有机标准建设千亩种植基地,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全程可视化溯源系统 [7] - 通过"枸杞+"体验矩阵打造多元场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经济与就业 [7]
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7.28-08.03)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11:33
产业转型升级 - 汕头积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盘活低效用地与闲置资源 [2][9][10] - 东莞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30][32] - 肇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业态促进三产融合 [71][73] 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 河源加快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6][18][19] - 江门推动六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冲刺千亿产值,提升"江门优品"知名度 [41][43] - 清远以"政府引导+协会推动"模式发展麻竹产业,塑造品牌、扶持企业 [79][80][81] 城乡风貌提升 - 中山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推进卫生城市建设 [37][38][39] - 潮州深化环境整治,集中整治乱搭乱建等问题,提升门户形象 [85][87][88] - 云浮以城乡风貌提升为突破口,坚决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93][94][95]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江门特色化推进农文旅融合,挖掘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酒店民宿等新业态 [49][50][53] - 湛江全市"一盘棋"推进美丽沙滩建设,强化陆海统筹,突出示范引领 [56][58][59] - 肇庆推广"真石漆+小坡檐"农房改造模式,探索创新多样化改造 [69][70][75] 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 - 湛江立足资源禀赋优化养殖结构,打造地域品牌、地标产品 [63][64][65] - 清远全力塑造清远西牛麻竹笋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81][82] - 潮州加快建筑外立面改造,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