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

搜索文档
宗良:完善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政策制度,充分发挥养老金融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 养老金融健康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3 19:01
中国家庭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度快速提升 截至2024年6月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762款 包括储蓄465款 基金192款 保险82款 理财23款 [4] -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滞后 开户数仅覆盖全国人口不足10% 存在"开户热 缴费冷"现象 [5] - 养老模式从"代际供养"转向"自我养老" 61.64%受访者认为自我养老最可靠 [6] - 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亿人 企业年金覆盖3242万职工 个人养老金开户7200万人 [7] 政府优化养老金融政策的路径 - 加强第三支柱建设 通过税收激励 产品创新提高个人养老金覆盖率 [8] - 推动养老金入市 探索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提升投资回报率 [8] -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9] 当前政策不足与改进方向 - 第二 三支柱覆盖不足 企业年金仅覆盖20%城镇职工 需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税收优惠 [10][11] - 产品供给单一 需开发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12] - 区域发展失衡 基本养老金收支呈"西高东低" 服务网点分布不均 [14] 区域协调发展措施 - 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探索"东部结余补西部缺口"定向转移模式 [14] - 开发区域差异化产品 如农村地区推出小额普惠型养老保险和养老信托 [14] 养老金融与产业融合 - 推动"科技+养老金融+产业"融合 打通长期资金股权投资堵点 [15] -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引导资金流向老年护理等供给缺口领域 [15] - 强化养老金资产管理 保障养老产业需求端健康发展 [16]
全球平均生育率大降!为什么不生?联合国报告这么说→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41
全球生育率下降趋势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约为68.6万人,较2023年减少4.12万人,自1899年以来首次跌破70万大关,比预期提前14年 [1] - 全球平均生育率从1990年的3.31个孩子降至2024年的2.3个孩子,55%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水平2.1 [2] - 韩国已进入"人口紧急状态",但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生育率高于去年同期 [9] 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 经济因素占比最高:39%受访者将"财务限制"列为主因,韩国比例达58%;21%担忧就业保障,19%认为住房压力影响生育 [5] - 其他因素包括:缺乏高质量幼儿照护服务(12%)、健康状况、配偶意愿分歧、家务分配不均、气候变化与冲突担忧 [5] - 联合国报告指出,阻碍生育的主要是外部条件(如育儿成本、职业不稳定)而非生育意愿缺失 [2] 人口结构变化与挑战 - 全球1/4人口居住在已达规模顶峰的地区,未来将形成"老年人社区规模>年轻人社区>劳动力群体"的倒金字塔结构 [4] - 世界人口预计在2080年代中期达103亿峰值,世纪末回落至102亿,老龄化速度超出部分国家应对准备 [4] - 调查显示:近1/5受访者未达成理想家庭规模,仅7%认为会生育更多孩子 [5] 政策应对措施 - 经济支持:瑞典2024年新法允许祖父母领取育儿报酬,日本对立即休陪产假的男性增加福利补贴 [7][8] - 制度创新:日本男性育儿假休假率2023年达30.1%(同比+13.0个百分点),目标2025年提升至50%,2030年达80% [8] - 韩国通过现金奖励新婚夫妇、延长休假、纳税减免等政策刺激生育率回升 [9] - 建议方案:推行带薪育儿假、可负担生育医疗、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女性就业率(可提振经济增长) [7][9]
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净增1亿,长护险全国铺开进入倒计时|长护险扩围探路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26
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预计2035年突破4亿(占比超30%) [2] - 2020-2030年失能老人将从5271万增至7700万,平均失能期7.44年,失能老人占比超总失能人口57% [3] - 当前失能老人约3500万(占老年人11.6%),老年人患病率为总人口4倍,带病生存超8年 [3] 长护险制度进展 - 试点9年覆盖1.83亿人(占全国13%),定点机构8080家,护理人员30.28万,2023年基金收入243.63亿/支出118.56亿 [8] - 2020-2023年参保人数从1.08亿增至1.83亿,待遇享受人数从83.5万增至134.29万,但护理人员数量2023年同比减少2.82万 [9] - 需求增速(23.5%)远超供给增速(机构18.5%/护理人员负增长),护理人员短缺成全国落地主要瓶颈 [9]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医保局正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长护险制度,预计顶层设计即将出台 [1] - 2035年前是应对老龄化关键窗口期,政策要求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 [18] - 当前试点受益人群仅占需求人群5.8%,行业共识需尽快结束试点实现全国普惠覆盖 [18] 经济与社会影响 - 长护险是养老/医疗/长护三大老年保障支柱之一,试点已带动照护产业增长 [8][9] - 失能导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现行社保体系难以满足长期护理需求 [4] - 长护险被视为撬动银发经济的重要杠杆,但需解决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 [9][18]
董克用:探索家庭养老金融健康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2 18:15
家庭养老金融健康的核心观点 - 家庭养老金融健康的核心在于家庭结构变化与多层次金融保障体系的适配,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养老责任更需依托制度与金融工具支持 [2] - 判断家庭养老金融健康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相应的养老财富用来保障老年阶段的生活质量,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尽早启动养老金融规划 [2] - 养老问题的本质是"适老"问题,人类社会需要适应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的现象,长寿时代改变了工业社会的"两短一长"格局 [4] 家庭结构变化与养老责任转型 - 家庭结构从传统农耕社会的四世同堂转变为现代城镇化背景下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乃至独居者,家庭在养老方面的功能发生巨大转变 [4] - 传统家庭养老承担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三项功能,但现实中孙辈对祖辈的养老责任存在模糊地带 [4] - 当前中国年轻人三十岁才开始职业生涯,即使延迟退休至65岁,工作年限约三十多年,而退休后生活可能长达二三十年 [4]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 老年人需求分为经济需求(稳定收入)、服务需求(医疗照护)和社会需求(社交精神支持),这些需求随年龄变化分为活力期、康复期与照护期 [5] - 中国已构建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第二三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5] - 除养老金外,商业保险、银行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和房产也是重要的养老财富来源,房产可能成为支付养老开支的重要来源 [5] 养老金融工具与收入来源 - 个人收入来源分为劳动收入、资产收入、转移收入和赠与收入,退休后劳动收入下降,转移收入和资产性收入重要性上升 [6] - 金融工具在财富积累、风险转移、代际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多重功能,养老金制度是典型的金融资源重分配机制 [6] - 实现养老金融健康需要个人早做规划,积极参与多支柱养老金制度,合理配置养老金融产品,社会保险仍是关键一环 [6]
并非不想生!全球平均生育率大降背后,联合国报告这么说
第一财经· 2025-06-12 16:23
全球生育率下降现状 - 2024年全球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 3个孩子 较1990年的3 31个明显下降 [1] - 55%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水平2 1个孩子 预计本世纪中叶将降至2 1以下 [1] - 日本2024年新生儿数量降至68 6万人 较2023年减少4 12万 创1899年以来新低 [1] - 韩国已宣布进入"人口紧急状态" 但2024年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保持增势 [6] 生育率下降核心原因 - 39%受访者将"财务限制"列为首要因素 韩国该比例高达58% [4] - 21%受访者担忧未来就业保障 19%认为住房压力影响生育 [4] - 12%受访者指出缺乏高质量幼儿照护服务 [4] - 职业不稳定 择偶困难及气候变化担忧等因素共同作用 [1][4] 政策应对措施 - 瑞典2024年新法允许祖父母领取育儿报酬 促进家庭支持网络 [5] - 日本男性育儿假休假率2023年达30 1% 政府目标2030年提升至80% [6] - 韩国通过现金奖励新婚夫妇 纳税减免及住房保障等政策刺激生育 [6] - 报告建议强制男性休育儿假 促进责任公平分担 [5][6]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全球1/4人口居住在已达顶峰地区 将形成"老年社区大 年轻社区小"格局 [3] - 世界人口预计2080年代中期达103亿峰值 本世纪末回落至102亿 [3] - 劳动力群体规模缩减现象加剧 [3] 经济解决方案 - 劳动力市场改革与养老金系统调整可缓解经济压力 [6] - 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被视作提振经济增长最有效措施之一 [6] - 需提供可负担的儿童保育及生育医疗服务 [5][6]
联合国警告:全球生育率出现空前下降
财联社· 2025-06-10 23:25
全球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 经济障碍和性别歧视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 数百万人因此无法达到期望的生育数量 [1] - 养育成本高、工作不稳定、住房昂贵、对世界局势的担忧及缺乏合适伴侣是主要阻碍因素 而非生育意愿缺失 [1] - 全球生育率空前下降的核心在于缺乏选择权 而非意愿不足 人们需要带薪育儿假、可负担的生育护理及支持性伴侣 [1] 生育意愿与现实的差距 - 近五分之一受访者家庭规模未达预期 九分之一认为孩子数量将少于预期 仅7%认为会生育更多 [2] - 39%受访者因经济拮据减少生育数量 韩国该比例高达58% [2] - 女性认为家务分工不平等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两性均因对未来担忧而限制家庭规模 [2] 政策误判与解决方案 - 部分国家将生育率下降归因于拒绝生育 并实施限制堕胎等强制性政策 但长期效果有限且可能适得其反 [2] - 当生育选择被操纵或政策过于强制时 人们会抵触生育 真正解决方案是扩展所有人的选择权 [2] - 联合国首次全力解决低生育率问题 旨在阻止国家因恐慌实施民族主义或反移民政策 [3] 调查覆盖范围 - 调查涵盖韩国、泰国、意大利等14国 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 多数受访者明确表达生育意愿 [1] 人口结构挑战 - 多国面临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及医疗养老金成本上升问题 但错误归因导致政策失效 [2]
高债务实质是“老年病”——拉长时间看国家由盛转衰︱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6-09 15:44
政府债务与经济发展 - 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率普遍较高,日本超过250%,美国约125%,意大利、法国、加拿大、英国均超过100%,而新兴经济体如东盟国家债务率在30-40%之间,低于60%的国际安全线[1] - 全球公共债务/GDP比率预计2024年达95.1%,2030年可能升至99.6%,发达国家宏观杠杆率(255%)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217%)[12][14] - 日本政府债务率高达240%,主因长期通缩倒逼政府举债刺激经济,且国债70%由央行持有支撑信用[15] 老龄化与健康经济影响 - 人类衰老始于器官功能衰退,如肺活量20岁下降,心脏40岁老化,预期寿命延长导致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占死亡主因(美国超70%)[5][8] - 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率高(如澳大利亚、日本)与预期寿命长(超84岁)直接相关,而非洲国家因寿命短发病率低[9] - 中国总和生育率仅1.1(全球倒数前三),预计2030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2047年人口或跌破12亿[11] 国家经济周期与债务驱动因素 - 美国联邦债务率从2008年60%升至2020年129%,主因次贷危机和疫情刺激,叠加美元霸权支撑发债需求[18][20] - 中国地方政府债增速为GDP三倍,隐性债务和企业杠杆率高,中央债务率仅25%但投资依赖度超全球均值两倍[20][23] - 全球债务易升难降源于边际效应递减:老龄化增加财政开支、产业链重构推高成本、军备竞赛扩大支出[23] 制造业与全球经济格局 - 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4%降至15%,但科技附加值仍领先,中国制造业占比超30%且出口全球第一[30][31] - 美元占跨境支付40%以上,国际储备货币占比58.4%,美债违约风险低因国会可提高债务上限循环借新还旧[34][38] - 东升西降趋势中中国/印度崛起,但美国GDP占比30年未降,服务业占比超80%支撑经济韧性[28][30] 长期衰退与结构性问题 - 和平期延长导致全球老龄化加剧,抚养比上升叠加环保/医疗/安全开支增加,经济动能不足[44] - 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经济失衡,货币超发和财政赤字成为普遍解决方案但难根治问题[45] - 国家衰退期漫长(如英国霸权300年),政策失误(如日本通缩30年)可能加速周期而非逆转[26][46]
越南为何放宽维持了36年的生育限制?
第一财经· 2025-06-08 20:57
越南生育政策修改 - 越南国会通过《人口法令》修正案 删除"每对夫妻生育一或两个孩子"的限制 改为由个人或夫妻自主决定生育数量 [1][4] - 原政策自1988年实施 规定女性最早22岁生育 男性24岁 两胎需间隔3年 [5] - 2020年已开始政策松动 鼓励30岁前结婚 35岁前生二胎 并提供减税福利 [8] 生育率持续下降 - 总和生育率连续3年低于2 1的更替水平 2024年降至1 91 大城市下降更明显 [5][6] - 胡志明市年轻人因经济压力大 社交圈缩小 婚育意愿降低 [6] - 若趋势持续 2054年人口将负增长 203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5][10] 人口结构变化 - 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9年11 9%将升至2050年25% 老龄化速度全球前列 [10] - 性别比例失衡 2024年新生儿男女比111 4 远高于103-107自然水平 [10] - 政府拟将胎儿性别鉴定罚款从8278元提高至2 76万元以遏制人为干预 [10] 经济影响 - 当前年轻劳动力充足 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 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10] - 卫生部警告低生育率将导致劳动力短缺 威胁长期经济发展 [9] - 专家建议提升人口素质以延长人口红利窗口期 [1]
越南为何放宽维持了36年的生育限制?已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一财经· 2025-06-08 17:25
越南生育政策调整 - 越南国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人口法令》第十条修正案,删除了"每对夫妻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的表述,改为由个人或夫妻自主决定生育数量 [1] - 越南1988年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每个家庭最多生育两个孩子,但2024年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 91,低于人口更替水平的2 1 [1][3] - 政策调整背景是总和生育率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2 01,2023年1 96,2024年1 91),若趋势持续,2054年后人口将负增长 [3][5]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越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9年的11 9%预计升至2050年的25%以上,2038年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5] - 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生育率下降更快,年轻人因经济压力、社交圈缩小导致婚育意愿降低 [4] -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持续,2024年新生儿男女比为111 4 100,高于103-107的自然水平 [6] 政策应对措施 - 2020年越南推出新政鼓励30岁前结婚、35岁前生二胎,并提供减税福利 [5] - 越南卫生部提议将胎儿性别鉴定的罚款从3000万越南盾(8278元)提高至1亿越南盾(2 76万元)以遏制性别失衡 [6] - 政府计划从单纯控制生育转向综合人口发展视角,但短期内提高生育率仍面临困难 [5] 经济与社会影响 - 越南当前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增长,但老龄化加速可能缩短红利窗口 [5] - 专家建议在鼓励生育的同时提升人口素质,以延长人口红利效应 [1]
越南,刚刚废除计划生育,真的假的?
36氪· 2025-06-06 18:14
越南人口政策转变 - 越南国会批准《人口条例》修正案,取消生育限制,允许夫妇自主决定生育[3] - 标志着越南实行37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取消[4] - 政策转变早有迹象,越共中央今年2月取消对生育三胎党员的纪律处分,卫生部3月提出放弃二孩限制[5] 越南人口现状 - 越南总生育率1.91,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胡志明市生育率仅1.3[5]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19][20] - 人口增长主要依赖老年人寿命延长,平均寿命73.7岁[18] 越南人口结构变化 - 1945年独立时人口2000万,1976年统一时达4700万[11] - 2022年粗出生率千分之15.2,死亡率千分之6.1,人口仍增长但新生儿数量少[13][14] - 预计2051年人口达1.07亿峰值,之后将下降[50] 越南农业基础 - 拥有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两大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34] - 2023年大米出口820万吨,创汇48亿美元[36] - 成为世界重要大米出口国,不同于印尼和菲律宾等粮食进口国[35] 越南经济发展挑战 -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越南的说法流行,但工业基础等仍有待提升[46][47] - 人口黄金期即将结束,发展窗口面临关闭[50][53] - 需在有限时间内将人口优势转化为经济红利[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