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贷结构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8.8%!央行最新发布,“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证券时报· 2025-08-13 19:43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此外,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随着近期相关部门推动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清欠企业账款的成效逐 渐显现,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有所下降。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 月上升0.5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 8%,继续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 显著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 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 求。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 求,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化债、化 ...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搜狐财经· 2025-08-13 18:29
社会融资总量与信贷增长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1] - 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 M2同比增长8.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 [1] 货币供应与资金效率 - M1与M2增速之差为3.2% 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 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利率低位运行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5和30个基点 [5] - 中小制造业企业反映贷款利率从过去6.5%左右降至当前约一半水平 [5] 政府债券融资情况 - 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6] - 7月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超6100亿元 创年内单月发行规模新高 [6] - 直接融资占比逐步上升 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比重增加 [6][7] 信贷结构优化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4] 化债化险对信贷影响 - 化债化险因素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2]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2] - 隐性债务置换将高息短贷转化为低息长债 短期内拉低贷款增速 [2] 季节性因素与政策影响 - 7月为传统信贷"小月" 贷款投放呈季节性回落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挤出虚增空转贷款 清欠企业账款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 [2][3] -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通过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 撬动增量信贷需求 [1]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8:19
金融数据表现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87万亿元 [1] - 7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M1与M2增速差收窄至3.2%,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政府债券贡献显著 [8] 信贷市场动态 - 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后增速接近8%,显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1] - 化债、化险因素影响贷款增速超1个百分点,隐性债务置换累计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及清欠企业账款政策见效,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可能下降 [2][3]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8.5%),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 [6]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经济领域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增量占比提升 [6]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2%(同比降45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降30基点) [6]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 - 专项债券7月发行超6100亿元创年内新高,预计三季度政府债净融资将继续提速 [8]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改善,更好适配经济转型需求 [8][9] - 财政政策通过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1]
央行,最新发布!重要数据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8-13 17:43
化债、化险、"反内卷"致信贷数据波动 7月M2增长8.8%!"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 12.87万亿元。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8%,继续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显著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 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求。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 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截至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上月为7.1%。7 ...
前7月社融破23万亿元,信贷“小月”数据波动原因何在?
第一财经· 2025-08-13 17:18
核心观点 - 7月信贷数据波动主要由季节性因素、政策调整与信贷结构优化共同驱动 季节性因素包括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前的信贷节奏调整和企业结算窗口期 政策调整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对贷款数据的影响 信贷结构优化反映在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2][4][8] 货币供应量数据 -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2] - 7月末M1余额11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 [2] 社会融资规模 - 7月末社融存量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0% 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2] - 7月社融增量1.13万亿元 同比多增3613亿元 [2] - 2025年前7个月社融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3] 季节性因素影响 - 6月金融机构存在"冲时点"调整信贷投放节奏的行为 导致6月数据偏高而7月数据承压 [2][4] - 6月是企业半年期经营结算窗口 货款回收、债务偿还等刚性需求造成阶段性资金流动高峰 [4] - 建议将6-7月数据合并分析以剔除季节性扰动 [4]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影响 - 用于化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已置换贷款2.6万亿元 影响贷款增速约1个百分点 [5] - 还原化债影响后 7月贷款同比增速接近8% 仍明显高于GDP增速 [4][5] 信贷结构优化 -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6][8]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8]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8] - 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推动信贷结构向重点领域倾斜 [7] 政策协同效应 - 上半年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3.3万亿元 其中国债发行7.89万亿元(同比增长36%)[9] - 2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额度已发行约1.8万亿元地方专项债 [9] - 政府部门杠杆率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至65.3% 企业部门杠杆率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 居民部门杠杆率略降0.7个百分点 [9] - 政府加杠杆与实体部门稳杠杆相结合 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 [10]
苏州市上半年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苏州日报· 2025-08-13 08:26
信贷结构优化,重点领域投放加速。信贷存量主要集中于民营经济(1.43万亿元)、房地产业 (1.33万亿元)、工业制造(1.09万亿元)、绿色发展(1.01万亿元)等经济基础领域,规模均超万亿 元。人民银行苏州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解释,因统计维度差异,部分贷款项目可能同时涉及民营经营主 体、制造业或绿色产业,存在合理交叉统计,总体而言这些领域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显著。 记者从昨天(8月12日)人民银行苏州市分行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该行精准实 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助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 降,全市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加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势头强劲,6月末余额同比增 速11.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4.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加力,6月末余额同比增速 9.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9个百分点;绿色贷款稳步增长,6月末较年初新增1170.42亿元,助力经济 社会绿色转型。 存贷款总量保持稳健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总量达11.74万亿元。其中,本外币各项 存款5.75万 ...
新设再贷款促信贷结构优化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人民银行对两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和100%的再贷款支持 [1] - 再贷款资金用途明确 采用金融机构先发放贷款后再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的模式 保证资金精准投放和直达实体经济特定领域 [3] - 人民银行可通过丰富再贷款种类 调整再贷款数量和价格 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精准调控作用 [3] 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 -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1] - 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有助于引导信贷资金流入该领域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 - 需研究明确科技创新具体领域范围以更好发挥政策作用 [4] 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6亿人 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2] - 养老服务业带有较强公益性 目前整体盈利状况较为一般 需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积极介入 [2] -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可满足老年人及养老服务业的合理金融服务需求 [2][4] 再贷款政策效果 - 再贷款资金成本较低 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从而让利实体经济 [3] - 专项再贷款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政策组合 [4] - 我国已设立支农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多类再贷款工具 [3]
金融“活水”为回升向好添动力增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8-10 07:50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上半年陕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479亿元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173.27亿元 同比增长7 93% 高于全国水平0 83个百分点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896 67亿元 同比增长8 29% [1] - 金融数据表明陕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撑和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 信贷结构优化 - 上半年陕西八成以上新增贷款投向企(事)业单位 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30 58亿元 [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制造业和建筑业贷款增量占行业贷款增量的68% 显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3]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61 13亿元 同比多增179 63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 96%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 0%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56 16亿元 同比增长14 26%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8239 26亿元 较年初增长9 40% [4] - 前5月省级重点项目贷款投放额已达去年全年一半以上 包括50万吨/年甲醇制乙醇项目 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等项目 [5] 科技金融发展 - 陕西AIC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扩大 西安市首笔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落地 陕企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 [6] - 科技金融体制和生态建设加速完善 更多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 [6]
金融总量增长既“稳”又“实”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2
核心观点 - 4月金融数据显示M2增速回升至8% 社融增量累计16.34万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体现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与财政政策发力协同支撑实体经济 [1][2][6] 货币供应与社融规模 - 4月末M2余额325.17万亿元 同比增长8% 较3月末提升1个百分点 [1] - 1-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6.34万亿元 同比增加3.61万亿元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前4个月超5万亿元 同比增加3.6万亿元 其中4月单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 同比增加1.1万亿元 拉升社融增速0.3个百分点 [2] - 财政预算赤字率提高至4% 计划新增政府债券近12万亿元 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支持"两新""两重"的1.3万亿元特别国债已启动发行 [2] 信贷表现与结构调整 - 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0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1] -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贷款增速维持在8%以上(1-4月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6万亿元 置换贷款约2.1万亿元)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31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6] - 企业贷款占比从2021年初63%升至68% 居民贷款占比从37%降至32% [6] - 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比重从31%升至38% 大中型企业从69%降至62% [6]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从5.1%升至9.3% 消费类行业从9.6%升至11.2% 房地产和建筑业从15.9%降至13% [7] 政策效果与融资环境 - 货币政策通过降准、利率下行和结构性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1] - 企业债券融资因收益率走低而增加 推动整体融资成本下降 [3] - 地方债务置换将贷款支持转为债券支持 不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4] - 财政政策发力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推动经济良好开局 [2] 未来展望 - 5月信贷需求可能受传统"小月"因素影响 但一揽子金融政策有望支撑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5] - 消费金融需通过拓展场景、理性定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避免过度竞争和负债风险 [8]
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债券对贷款的替代效应继续显现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核心观点 - 5月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7.9%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前5月累计18.63万亿元 政府债券发行和低利率环境推动融资增长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1][2][3][8] 货币与信贷总量 - M2余额325.78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较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6.32万亿元 同比增长7.1% [1]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5月累计18.63万亿元 同比多增3.83万亿元 [1] 政府债券融资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 一季度净融资规模超3.8万亿元 同比增加2.5万亿元 [2] - 5月新增专项债规模4432亿元 创年内单月新高 [2] - 全年计划新增政府债券近12万亿元 规模创历史新高 [2]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16.7% 显著高于其他资金来源 [6] 企业债券融资 - 5月企业债券融资增加 5年期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平均1.97% [3] - 低利率环境推动企业加大债券融资力度 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3] - 科技创新债券支持政策出台 民营和科创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拓宽 [6] 贷款需求驱动因素 - 政策利率下调带动LPR下行 企业提款意愿明显增加 [4] - 外部环境变化推动外贸企业信贷需求 中美关税协议促信贷需求落地 [4] - 房地产市场回暖和消费促销活动支撑个人按揭贷款增长 [4] 债券对贷款的替代效应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置换贷款 去年四季度超2万亿元 今年超1.6万亿元 对应置换贷款约2.3万亿元 [5] - 专项债在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部分替代银行贷款 [6] - 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贷款占比近九成 二者存在互补替代关系 [5]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1.6% [8]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5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8] - 制造业和消费类行业贷款占比上升 房地产和建筑业占比下降 [8] - 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消费行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