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

搜索文档
物流、养殖双“给力” 为假日海鲜抢“鲜”上市按下“加速键”
央视网· 2025-05-02 12:12
海鲜消费市场概况 - 海鲜市场在"五一"假期迎来消费高峰,从海边到餐桌的供应链加速运转 [1] - 福建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水产现货交易市场之一,日交易品种超300种 [3] - 内陆城市海鲜消费同样旺盛,北京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凌晨进货车辆络绎不绝 [4] 物流与销售数据 - 冷链物流高效运转,海鲜从凌晨3点开始配送,上午9点基本售罄 [6] - 1-4月海产品发货量前五省份:山东、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收货量前五省份相同 [7] - 西部地区海鲜消费活跃,成都、乌鲁木齐、银川等城市消费量名列前茅 [9] 热门海鲜品种 - 生蚝在主要海鲜产地均居销量第一,山东乳山、广东湛江、福建诏安为知名产地 [12] - 海螺、贝壳、花甲、花蛤等成为"五一"餐桌常见海鲜 [12] 冷链物流创新 - 呼和浩特机场优化流程,将海鲜卸货时间缩短至50分钟,加速上市 [13] - 运输员提前1.5小时待命,完成货运手续后快速配送至8家货主摊位 [15] 内陆养殖技术突破 - 内蒙古鄂尔多斯通过调兑黄河盐碱水模拟海水环境,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 [17] - 当地养殖户日产量达500斤,"五一"期间销量同比增30%,预计销售额18万元 [17] - 配备专业运输设备后,鲜虾销售半径扩展至200公里范围,2小时内可达客户 [19] - 内蒙古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已扩大至1.5万亩,本土鲜虾供应能力持续提升 [21]
顺丰首开香港荔枝专线跨境当日达,无人机护航荔枝“跨山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21:28
冷链物流技术升级 - 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使荔枝保鲜时间从传统10天缩短至2天左右通达全国 [1] - 公司投入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网络覆盖核心产区,效率达传统模式的2~3倍 [2] - 采用34架次自营货机(同比+10架次)和120架次散航货机(同比+58架次),自营货机覆盖城市新增16座至35城 [2] 物流网络资源部署 - 构建"省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三级供销配送网络 [2] - 投入3万+专业冷藏车、200+条冷运干线、100+个专业食品冷仓,实现全国2800+县"全天冷链"覆盖 [2] - 新增专职人员1257人至20174人,荔枝揽收点从93个扩容至544个,新建2个转运场(总面积5000+平米) [2] 供应链模式创新 - 在产地投入独立自动化中转场实现"产地直发",全国范围实现2日达(偏远地区3日达) [3] - 针对香港市场开通专属通道,18点前抵海关监管仓后可当日达香港青衣中转场,支持包车定制服务 [3] - 国际网络覆盖东京、新加坡、曼谷等城市,已服务马来西亚、日本、阿联酋等20余国 [1][3] 产业协同发展 - 公司参与广东省农产品"12221"体系建设,联动有出口资质农户开展跨境运输合作 [3] - 整合国际货代、清关、海外中转等资源,搭建农产品双向流通桥梁 [3]
冷王旗舰产品LEGEND系列投产 国产化产线赋能冷链物流行业增长
环球网· 2025-04-30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特灵科技旗下冷王首条国产化拖车冷藏机组产线在苏州吴江智能新工厂投产 其LEGEND系列产品聚焦长途运输及大体量货载场景 具备精准温控、高效节能和智能运维特点 推动冷链运输行业发展 公司还计划建立服务亚太乃至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1][5][7] 行业情况 - 2024年全年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65亿吨 同比增长4.3% 全年冷链物流总收入为5361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长源于农产品产地直发需求激增、连锁餐饮品牌下沉市场布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对标准化食材需求攀升以及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模式兴起 [4] - 国内冷链物流市场尤其是长途运输领域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精准温控技术对保障货物品质、降低运输风险至关重要 客户需要全程监控货物温度和湿度并追溯历史数据 [4] 公司产品 - 新投产的拖车冷藏机组LEGEND是冷王旗舰产品系列 专为超长款拖车设计 聚焦长途运输及大体量货载场景客户需求 [1] - LEGEND系列基于成熟欧洲产品结合国内市场要求研发 具备精准温控、高效节能和智能运维三大特点 精准温控靠独立气流控制技术 高效节能首创“三合一”电机技术 智能运维标配Tbox远程监控系统 [5] - LEGEND系列首单客户来自农业领域 采用该系列冷藏拖车后有效减少了产品损耗 [6] 公司布局 - 中国是特灵科技全球版图核心增长引擎和重要创新策源地 公司在中国有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和四个生产制造基地 业务机构遍及全国 超3400名员工 [7] - 去年12月冷王亚太区制造及工程中心落户吴江 今年3月首条国产化拖车冷藏机组产线在该工厂投产 实现本土化研发制造战略升级 提升LEGEND系列供应链国产化率到60% 缩短交货周期 增强亚太区冷链设备供应链稳定性与灵活性 [7] - 公司战略是“在中国 为中国 为全球” 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服务亚太乃至全球的供应链体系 [8]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4:3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人民币360.26亿元,同比增长11.04% [1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5.44亿元,同比大幅上升550.21% [11] - 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0.0971元/股,同比增长670.63% [11] -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2024年1-3月合并利润表数据,主要涉及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 [6] 物流领域业务 - 集装箱制造业务:干货箱销量53.12万TEU(同比+7.44%),冷藏箱销量3.64万TEU(同比+291.40%),受益于南美水果出口需求及抢运趋势 [11]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全球销量2.98万台(同比+1.12%),营收45.91亿元,国内半挂车销量同比提升10.55%,毛利率提升2.90个百分点 [12] - 空港与物流装备业务:中标北非摩洛哥RAM Handling约5000万元订单及新加坡航空发动机服务公司自动化仓储项目 [13][14] - 物流服务业务:中集世联达海运业务量同比上涨,新增越南海防集装箱场站及多口岸航线代理合作 [15] 能源行业领域业务 - 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业务:中集安瑞科收入同比增长24.2%至57.65亿元,在手订单283.09亿元 [16] - 清洁能源分部收入同比大增33.4%,氢能业务收入1.43亿元并中标19台氢氨醇球罐 [16] - 液态食品分部收入同比增长4.3%,墨西哥生产基地全面运营 [16] - 海洋工程业务:新增订单0.6亿美元,在手订单63亿美元,交付全球最大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BOREAS号 [17] - 海工资产运营:半潜钻井平台"仙境烟台"签署新租约,北欧中深水平台日费稳定增长 [18] 创新业务进展 - 冷链物流:医药冷链及工业温控领域布局突破,投资浙江马尔风机有限公司 [19][20] - 储能科技:强化大客户战略,优化供应链布局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20] - 模块化建筑:获广东省住建厅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推动教育建筑发展 [20] 股东结构 - 香港中央结算合计持有3,157,699,079股(含A股67,900,134股及H股3,089,798,945股) [8] - 招商局集团通过子公司持有1,320,643,830股H股,深圳资本集团持有1,078,634,297股H股及249,981,405股A股 [8][9] - 中信保诚人寿持有29,599,947股A股及265,990,770股H股 [9]
汉钟精机(002158):净利率提升 半导体真空泵替代持续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36.74亿元(yoy-4.62%),归母净利8.63亿元(yoy-0.28%),扣非净利8.21亿元(yoy-2.24%)[1] - Q4实现营收8.18亿元(yoy-13.57%,qoq-19.96%),归母净利1.41亿元(yoy-23.74%,qoq-47.84%)[1] - 2024年毛利率38.31%,同比降低2.01pct,净利率23.53%,同比提升1.02pct[2] - 期间费用率11.34%,同比降低3.08pct,其中管理费用率4.03%(+0.19pct),销售费用率3.84%(-0.88pct),研发费用率4.95%(-0.76pct),财务费用率-1.48%(2023年同期0.05%)[2] 业务分析 - 压缩机业务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下滑,但冷链物流总需求达3.65亿吨(yoy+4.3%),有望带动制冷压缩机需求上升[3] - 国内空压机存量市场广阔,政策推动老旧空压机淘汰更新,有望带动高效节能压缩机需求增长[3] - 光伏真空泵需求减弱,半导体真空泵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已通过部分8寸、12寸半导体芯片代工厂、封测厂及设备制造商认可并批量交付[3] 盈利预测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9.31/10.32/11.38亿元(较前值下调10.8%/11.5%)[4] - 下调主因商用空调与光伏真空泵承压超预期,压缩机设备更新仍在初期阶段[4] - 给予公司25年12倍PE估值,目标价20.88元(前值23.4元)[4]
2025年中国冷库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及竞争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4-26 14:28
冷库行业产业链分析 - 冷库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供应、中游冷库建设及运营、下游应用领域三大环节 [2] - 上游核心为制冷设备、保温材料、电气控制系统、仓储货架等基础设施制造 [2] - 下游应用覆盖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年低温制冷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6575.87亿元,2018-2022年CAGR为4.0% [4] - 2023年底全国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 [6] - 冷冻库占比达70%,冷藏库占比25%,恒温库等其他温区占5% [10] 区域分布特征 - 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占比最高达39%,华中地区占比15% [8] - 西部地区冷库容量较少,但成都、重庆等物流节点城市有规模建设 [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低,百强企业总库容量占全国近40% [12] - 龙头企业包括盾安环境、汉钟精机等,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市场地位 [12]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6] - 制冷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自动化控制程度提升 [19][21]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家出台《"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支持 [19] - 政策引导下冷链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企业布局加速 [6] 市场需求驱动 - 生鲜电商、医药冷链等领域快速发展推动需求增长 [4] - 食品质量和安全关注度提升,冷鲜食品需求旺盛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