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孪生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修筑数字堤坝 守护城市安澜——“防汛哨兵”金樊的9年风雨逆行
杭州日报· 2025-08-22 11:18
阵雨声声,远处东苕溪的碧波,静静淌过沿岸的高楼与街巷。同一时刻,青山水库旁某处值班室的 大屏上,来自前方的雨情正实时转化为串串数据,汇成一道道数字的河流…… 精准"把脉"江河 守护水库就是守护城市"生命线" 每当梅汛和台汛期来临,金樊的神经就会不自觉紧绷起来。 天上下多少雨?入库多少洪峰?该蓄还是该泄?作为防汛预报调度的业务骨干,她的工作,常年需 要与各类水旱灾害"打交道"。 杭州市水库管理服务中心直管青山、闲林两座水库。其中,青山水库是东苕溪流域骨干防洪工程, 也是东苕溪流域杭州境内唯一的大型水库,承担着流域洪水"上蓄"的重要任务。它的上游是人口密集的 临安城区,下游则是杭州的"创新高地"——城西科创大走廊一带。而闲林水库,则是杭州的城市应急备 用水源和千岛湖配供水工程的中转枢纽,意义同样重大。 合理调节上下游水量,在极端天气到来时将水害影响降到最小,是每位防汛人的职责所在。也因 此,金樊对近几年对杭州影响较大的10余场极端天气的"档案"都如数家珍。2019年的台风"利奇马"、 2021年的台风"烟花"以及去年的"暴力梅",都给这位年轻的水利工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为了'抢占先机',有时我们会直接住 ...
“大国重器”突围之后,中国企业还差什么?
科技日报· 2025-08-20 20:43
中国盾构机行业发展里程碑 - 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开挖直径达15.7米 正式迈入全球定制化时代 [2][4] - 2008年国产首台复合式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下线 直径6.3米 终结洋盾构垄断时代 [4] - 行业实现从6米级到16米级直径跨越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从0提升至98% [6] 技术突破与研发历程 - 2002年联合中科院、清华等20余家机构攻关 历时6年攻克复合式刀盘设计、主轴承国产化等30余项核心技术 [4] - 早期进口盾构机单台价格达1.5亿元 外国工程师维修服务费每小时5000元 [4] 当前面临的产业挑战 - 2025年东南亚轨道交通招标中因缺乏数字孪生技术导致竞标失败 [6] - 日本三菱重工通过双模盾构机+本地化组装模式将交付周期缩短40% 占据东南亚80%硬岩掘进订单 [6] - 产学研脱节问题突出 虽有多高校开设跨学科课程但实效不足 [8] 技术发展瓶颈 - 存在多学科机理模型融合难、海量非标数据挖掘难、知识经验传承难、生产制造调度难等核心难题 [8] - 急需AI等新技术解决上万零部件涉及的机电、光学等多学科高端制造问题 [8]
海兴电力(603556):智能配用电业务依旧稳健新能源业务加速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8-20 18:2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24亿元,同比减少14.67%,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减少25.7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1.39亿元,同比减少15.79%,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减少20.16% [1]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因国内项目履约推迟、个别海外国家需求波动、公司主动增加逆周期投入导致费用增长 [1][2] 费用与投入 - 销售费用为2.18亿元,同比增长11.63%,反映公司逆周期投入增加 [2] 业务拓展 - 南非智能超声波水表工厂投产,标志智慧水务业务在非洲本地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3] - 在亚洲、非洲、拉美实现自有配网产品规模化中标,并在中亚和非洲斩获变压器订单 [3] - 推出"Orca"平台10.0版本,融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智能电网领域竞争力 [3] 国内市场 - 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用电计量产品统招中分别中标1.4亿元和0.96亿元 [3] 新能源布局 - 在非洲、拉美等弱电网地区中标中压微网及农业灌溉项目,完成中低压微电网解决方案自主研发 [3] - 南非智能超声波水表工厂投产强化全球智慧能源市场协同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3] 股东回报 - 实施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达3.38亿元,连续9年现金分红累计约23.06亿元 [4] - 启动股份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1亿至2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已回购约375万股 [4]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期至8.70、10.27、12.43亿元(原为10.49、11.55、12.79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6、13、11倍,PE(TTM)为15.69倍,处于37.38%历史分位 [4]
陕西府谷:深耕智能矿山建设 交出保供稳增“硬核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22:03
智能化建设进展 - 府谷县瑞丰煤矿优化智能管控平台综合自动化GIS一张图模块,实现三维巷道图便捷更新[1] - 国家能源集团三道沟煤矿依托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及97个子系统,实现地面控制室远程操控[2] -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动态可视化,有效减少传统开采模式下的生产波动[2] 生产与经营业绩 - 府谷县瑞丰煤矿上半年完成原煤产量110.8万吨,保障供应3.83万吨[1] - 国家能源集团三道沟煤矿上半年生产商品煤471万吨,超保供任务20万吨,实现营收24.7亿元[1] - 迎峰度夏期间,三道沟煤矿月产量达89万吨,煤炭发热量保持稳定[2] - 府谷县1至6月份生产原煤4730万吨,保持平稳增长[2] 效率与效益提升 - 智能化建设使煤炭开采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从体力主导升级为智能操控[1]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使回采率由原来的93%提升到95%[2] - 通风机房、空压机房、主排水泵房等实现无人值守,构建密集智慧网络[1] 未来发展方向 - 煤矿企业朝着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目标稳步迈进,全力建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矿山[1] - 下半年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拓展煤炭市场空间,加强产销衔接,提升府谷煤竞争力[2] - 推进矿井项目建设,提升生产供应质量[2]
通讯:鄂尔多斯市零碳实践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9:15
鄂尔多斯零碳交通枢纽建设 - 伊金霍洛国际机场建设"光储充"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 通过光伏电站搭配储能设备实现年减排超过1.3万吨二氧化碳[1][3] - 采用二氧化碳冷热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 实现夏冬两季热能循环利用 构建智能能源调控体系[3] - 配套电动摆渡车、牵引车及充电设施 航站楼全面禁塑 雨水回收系统 形成全国首个零碳机场示范项目[3] 自动驾驶与新能源运输应用 - 已部署近200辆自动驾驶测试和新能源运营车辆 累计运输680万吨煤炭及大宗商品[5] - 自动驾驶测试和运营里程达590多万公里 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 实现混合智能编队技术迭代[5] - 无人驾驶公交车配备激光雷达与光伏供电感知设备 实现复杂路况精准响应[4][5] 绿色交通政策支持 - 对新能源车辆实行高速公路通行费2折优惠 覆盖3段高速及7段一级公路 总里程1164公里[5] - 货运司机单程运输可节省费用300多元 显著降低物流运营成本[5] - 通过差异化收费政策形成"绿色杠杆"效应 引导市民选择新能源出行方式[5] 零碳技术集成与推广 - 汇聚国内顶尖院士专家团队 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 推动技术创新落地[3] -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实现对能源系统的实时精准调控[3][6] -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范本 涵盖能源管理、交通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5][6]
数字孪生技术驱动转型 包头市抢占“智造”新高地
内蒙古日报· 2025-08-11 11:15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成效 - 白云鄂博矿区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钻机、电铲、排土机等设备远程操控 大幅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并强化安全保障[1] - 矿区数字孪生技术融合物联网与云计算 实现对人员设备实时定位及安全隐患预警 资源利用合理性显著提高[1] - 一机集团运用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将千余种零部件加工周期缩短30% 一次交验合格率达95%[2] 技术改造政策支持 - 包头市入选2025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获中央财政3亿元奖补资金 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入选城市[2] - 市政府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与20个示范项目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及融合化发展[2] - 目标在西部乃至全国首创"三化"融合范例 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包头方案[2]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 包头市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为核心 加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1] - 一机集团通过数字化制造工艺管理系统打通设计-工艺-制造数据链 实现虚拟装配仿真指导现场装配[2] - 数字孪生技术成为连接科研与生产的关键桥梁 在兵器行业率先实现三维工艺设计零突破[2]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中国逆势增长成最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8-10 09:23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3%至52 3万台 亚欧美三大市场集体遇冷 亚洲下滑2% 欧洲萎缩6% 美洲跌幅达9% [3] - 主要客户行业分化明显 电子行业略有增长 汽车行业出现较大下滑 金属和机械行业保持全球第三大客户地位 塑料 化学品 食品行业均处于增长期 [3] - 区域分化显著 中国市场逆势增长5%至29万台 全球份额占比从51%升至54% 通用工业领域装机量占比从38%跃升至53% 电子行业份额从45%骤降至28% [3] 中国机器人产业表现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 2万套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地位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 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 6万套 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 9万套 同比增长34 3% [4] - 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 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首次超越日本和德国跃居全球第三 仅次于韩国(1012台/万人)和新加坡(770台/万人) [4][6] 其他主要市场动态 - 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7%至4 3万台 仅汽车行业同比增长11% 美国市场萎缩9% 汽车业贡献近40%装机量 欧洲下降6%至8 6万台 创历史第二高位 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成为新增长极 [6] -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市场装机量下降5%至2 7万台 但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韧性 [6] 行业未来趋势 - 亚洲市场2025年一季度订单呈个位数增长 电子业温和复苏 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机器人需求 [6] - 技术发展方向聚焦人工智能融合 数字孪生技术突破训练瓶颈 视觉语言模型提升人机交互能力 AI编程重构生产流程 [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商业化关键在安全性与场景适配 物流与物料搬运或成早期落地领域 建筑业 实验室自动化 仓储物流等行业加速机器人渗透 [6]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 中国逆势增长成最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8-09 15:17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3%至52.3万台[1] - 亚欧美三大市场集体遇冷:亚洲下滑2% 欧洲萎缩6% 美洲跌幅达9%[1] - 中国市场逆势增长5%至29万台 全球份额从51%升至54%[1]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年销量达30.2万套[2] 行业需求结构变化 - 电子行业略有增长 汽车行业出现较大下滑[1] - 金属和机械行业保持全球第三大客户地位[1] - 塑料、化学品、食品行业处于增长期[1] - 中国市场通用工业领域装机量占比从38%跃升至53% 电子行业份额从45%骤降至28%[1] 区域市场表现 - 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7%至4.3万台 仅汽车行业同比增长11%[4] - 美国市场萎缩9% 汽车业贡献近40%装机量[4] - 欧洲下降6%至8.6万台 创历史第二高位 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成新增长极[4] - 德国装机量下降5%至2.7万台 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韧性[4] 机器人密度与技术创新 - 韩国(1012台/万人)新加坡(770台/万人)稳居机器人密度前两位[4] - 中国以470台/万人首超日本和德国跃居第三[4] - 行业聚焦人工智能融合 数字孪生技术突破训练瓶颈[4] - 视觉语言模型提升人机交互能力 AI编程重构生产流程[4]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6万套[2] - 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051.9万套 同比增长34.3%[2] - 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总量的2/3[2] 行业未来展望 - 亚洲2025年一季度订单呈个位数增长 电子业温和复苏[4] - 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机器人需求[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关键在安全性与场景适配 物流与物料搬运或成早期落地领域[4] - 建筑业、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物流等行业加速机器人渗透[4]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中国逆势增长成最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8-09 15:13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3%至52.3万台,亚欧美三大市场集体遇冷:亚洲下滑2%,欧洲萎缩6%,美洲跌幅达9% [1] - 主要客户行业中,电子行业略有增长,汽车行业出现较大下滑,金属和机械行业为全球第三大客户,塑料、化学品、食品行业处于增长期 [1]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逆势增长5%至29万台,全球份额占比从51%升至54% [1] - 结构性变化显著:通用工业领域装机量占比从38%跃升至53%,电子行业份额从45%骤降至28% [1]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销量达30.2万套 [2] - 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2] 其他区域市场对比 - 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7%至4.3万台,仅汽车行业同比增长11% [4] - 美国市场萎缩9%,汽车业贡献近40%装机量 [4] - 欧洲下降6%至8.6万台(历史第二高位),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为新增点,德国装机量下降5%至2.7万台但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韧性 [4] 自动化程度与行业趋势 - 机器人密度排名:韩国(1012台/万人)、新加坡(770台/万人)、中国(470台/万人首超日德) [4] - 亚洲2025年一季度订单呈个位数增长,电子业温和复苏,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需求 [4] - 行业技术趋势:AI融合、数字孪生突破训练瓶颈、视觉语言模型提升交互能力、AI编程重构生产流程 [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关键在安全性与场景适配,物流与物料搬运或成早期落地领域,建筑业、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物流加速渗透 [4]
从北江到韩江:广东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跨流域复用
水利部网站· 2025-08-07 08:37
智慧水利建设 - 广东省水利厅依托智慧水利建设基础和数字孪生北江建设经验,完成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建设,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服务实战"的智慧水利建设新突破 [1] - 数字孪生北江作为全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工程,构建了覆盖14座大中型水库、2座分洪水闸及潖江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的数字化模型,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 [1] - 广东省水利厅以数字孪生北江为蓝本,基于省级数字孪生平台建成"韩江流域一张图",整合水文预报、洪水淹没分析、溃坝分析、沿海风暴潮预警等模型,实现雨情、水情、工情动态可视化展示及"四预"功能初步应用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数字孪生北江技术支撑流域防洪形势智能研判和防洪工程联合优化调度演算 [1] - 广东省水利厅组建联合攻坚团队,严格遵循"统一技术框架、统一界面风格、统一用户登录"标准,快速完成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的校验优化 [1] - 省水文局联合省水科院建立技术攻关和模型校验协作机制,破解水文预报、流域调度等模型研发应用难题,并优化单站与河系预报方案,持续提升模型计算精度 [2] 未来规划 - 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建设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可复制性,可为同类场景快速部署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实践参考,避免重复开发,节省建设资金 [2] - 广东省水利厅将持续迭代升级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应用,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全省五大流域全覆盖,全面升级智慧水利防控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