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电东送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变局:四川需求持续攀升 新藏西疆内蒙古外送电量大增
第一财经· 2025-08-20 21:08
西电东送格局变化 - 电力供应格局从能源输出向送受并存转变 四川省成为典型代表 [1] - 西藏 新疆和内蒙古等西部省份外送电量持续增长 [1] 四川电力需求与供应 - 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7418.6万千瓦 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7% 比2022年增长25.5% [2] - 十四五以来全省负荷和用电量分别增长超过47%和40% 支撑GDP保持全国第五 [2] - 电力总装机接近1.5亿千瓦 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45个 线路8000公里 提升供电能力超2000万千瓦 [2] - 电力供需由紧平衡向双缺转变 由水电为主向水风光一体转变 [3] - 通过德宝直流购进陇电 通过渝鄂直流从华中购电 通过跨区电网从东北购电 [3] - 规划推动疆电与陇电入川 [3] 四川能源发展挑战 - 电力需求延续刚性增长态势 安全充裕和经济高效的能源供给面临较大压力 [3] - 水电开发接近尾声 火电建设面临多重矛盾 存量调节能力和电网互联互济能力需提高 [3] - 电力市场与能源市场联动机制有待完善 [3] 全国电力需求预测 - 未来10年全社会用电量维持中速增长 十五五期间增速5.6% 十六五期间增速4.3% [4] - 电力驱动型新型产业将带来超过2.5万亿千瓦时用电增量 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贡献率达40% [4] 新疆电力外送与新能源 - 2024年发电量5313.2亿千瓦时 位居全国第五 [6] - 外送电量超1264亿千瓦时 创历史新高 [6] -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 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过亿省份 [6] - 新能源发电量达1161.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0.7% 增量超总电源发电量增量的80% [6] - 新能源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和发电量增量主体 [6] 内蒙古电力外送与新能源 - 2024年发电总量8179.7亿千瓦时 占全国8.69% [6] - 特高压电网累计外送电量6477亿千瓦时 [6] - 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 总规模突破1.7亿千瓦 新能源外送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6] 西藏水电开发与外送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元 建设5座梯级电站 [7] - 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 兼顾本地自用需求 [7] - 藏电外送累计达157.9亿千瓦时 创造经济效益超42亿元 [7]
电力变局:四川需求持续攀升,新藏西疆内蒙古外送电量大增
第一财经· 2025-08-20 21:01
四川电力供需格局转变 - 四川由"能源输出"向"送受并存"转变,西藏、新疆和内蒙古外送电量持续增长 [1] - 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7418.6万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6929万千瓦增长7%,较2022年5910万千瓦增长25.5% [2] - "十四五"以来四川负荷和用电量分别增长47%和40%,支撑GDP保持全国第五 [2] - 四川电力总装机接近1.5亿千瓦,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多、运行最复杂的省级电网 [2] 四川电力供需挑战与应对 - 四川电力供需由"紧平衡"向"双缺"转变,能源结构从"水电为主"转向"水风光一体" [3] - 四川通过德宝直流、渝鄂直流及跨区电网从省外购电,并规划推动疆电与陇电入川 [3] - "十五五"期间四川电力需求将延续刚性增长,面临总量不足、能源安全保障韧性不足等挑战 [3] 全国电力需求与增量来源 - "十五五"期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预计为5.6%,"十六五"期间为4.3% [4] - 未来10年电力驱动型新型产业将带来超2.5万亿千瓦时用电增量,贡献40%用电量增速 [4] - 新疆和内蒙古发电量快速增长,2024年内蒙古发电量8179.7亿千瓦时(占全国8.69%),新疆5313.2亿千瓦时(全国第五) [6] - 2024年内蒙古特高压外送电量6477亿千瓦时,新疆外送电量1264亿千瓦时 [6] 新能源发展与外送规划 - 新疆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11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占发电增量超80% [6] - 内蒙古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7亿千瓦,新能源外送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 [7] - 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电力以外送为主 [7] - "藏电外送"累计外送电量157.9亿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超42亿元 [7]
青矩技术25H1营收、净利双增 在手订单余额超29亿元
全景网· 2025-08-20 19: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2.39% 归母净利润6569.78万元增长0.56% 扣非净利润6368.58万元增长6.71% [1] - 新签业务合同额6.58亿元同比增长29.50% 期末在手订单余额29.32亿元较期初增长2.56% [1] 主营业务发展 -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营收3.38亿元同比增长4.53% 作为核心业务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1] - 新签战略客户包括中国稀土集团 国家管网集团 中国资环 中国电建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等大型企业 [2] - 承接川渝及甘浙线特高压项目 多地抽水蓄能电站 工商银行西安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 [2] 第二增长曲线构建 - 工程管理科技服务生态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7.38% 非施工方签约额占比提升45个百分点至91.84% [3] - 自研投资管控平台V1.0中标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 维信诺等标杆项目 [3] - 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减少施工方订单 重点开拓资金充裕的业主方和咨询方市场 [3] 科技创新布局 - 与北京未来式智能科技合资设立青矩未来 专注人工智能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 [4] - 自研AI智慧工程审计平台融合大语言模型技术 已在实际工程审计项目中投入演练 [4] - 该平台入选2025年度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 是唯一入选的工程领域AI项目 [4] 公司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ESG评级获8.27分综合得分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企业服务类上市公司中跻身前三 获AA级评级 [5] - 董事会及高管团队扩充至11人 平均年龄由57岁降至45岁 新增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5] - 治理结构覆盖工程管理 建筑科技 财经 法律 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专业人士 [5] 行业竞争优势 - 在人才梯队建设 客户资源 资质资信 地域分布 行业分布等方面具备综合竞争优势 [6] - 在手订单持续释放与科技产品商业化落地有望推动2025年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 [6]
“光”映塞上亮三湘!“风光”变成“真金白银” “西电东送”电网已成形
央视网· 2025-08-20 17:24
项目概况 -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8月20日正式投产送电,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1][3] - 工程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六省(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终点为湖南衡阳换流站,全长1616公里[7][14] - 项目经过两年建设,于6月29日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最高输送功率达400万千瓦[1] 技术特性 - 输电速度达0.005秒(二百分之一秒)完成宁夏至湖南跨省输送[7] - 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技术,当前运行±400千伏双极低端系统,每秒输送1111度电,后续±800千伏双极高端系统投运后输送能力将翻倍[21] - 线路损耗极低,红外热像仪显示在5000安电流负载及暴晒条件下,电线温度(36.6-37.1度)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18] 发电能力 - 配套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使用440余万块光伏板[9] - 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0%[9] - 单日输送400万度电相当于200万块光伏板发电量,实现"宁夏一块板湖南两度电"的效能比[9] - 年发电量可满足30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9] 电网影响 - 湖南形成"两直两交"外电格局(祁韶直流、中衡直流、荆潇线、潇江线),外省输电占比超25%[23] - 工程配套3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联络,增强区域电网稳定性[23] - 试运行期间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5亿度[9] 行业建设 - "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3800亿元,开工建设19条特高压工程[29] - 国家电网累计建成投产特高压线路超1.8万公里,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绕地球赤道一周多)[25][29] -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5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30%[25] - 全国投运41项特高压工程,其中60%以上从清洁能源基地出发,接入新能源规模超13亿千瓦[27] 战略意义 - 解决西部新能源"发得出电,输不出去"的困境,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12] - 构建西北/西南为送端、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的"西电东送"主网架格局[29] - 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实现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6][13]
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0 12:49
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展 - "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标志着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和能源发展向绿转型 [1] - "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累计建成投产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1.8万公里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41项 [1] -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5亿千瓦 较"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30% [1] 清洁能源接入规模 - 60%以上特高压工程从清洁能源基地出发 西南地区/沙戈荒地区成为电网建设显著特点 [3] - 投运特高压工程接入的新能源规模已超过13亿千瓦 [3] 投资规模与电网格局 - "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 共开工建设19条特高压工程 [5] - 特高压工程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多 [5] - 形成以西北/西南为送端 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的"西电东送"特高压主网架格局 [5]
电擎绿脉润山河——南方电网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15:22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南方五省区构建了一张贯通东西、联结山海的绿色能源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1][2] 西电东送战略 - “西电东送”南通道已从单条线路发展为“八交十一直”特高压大通道,输电线路超过2万千米 [3][4] - “西电东送”累计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公司清洁能源占比从2015年的65%跃升至80% [4] - 云南电力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预计绿色能源产业收入达5200亿元,广东则依托“西电东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GDP增长 [4] - 进入“十四五”收官之年,“西电东送”向全国延伸,例如广西向上海输送5270万千瓦时绿电,跨经营区交易达20亿千瓦时支援华东 [5] 新能源发展与电网智能化 - 2024年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预计2025年装机突破2亿千瓦,届时每3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来自绿电 [6] - 公司应用AI调度员可在5分钟内完成风险分析并生成处置方案,自研的“大瓦特·驭电”系统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6] -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加速建设9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后年消纳清洁能源244亿千瓦时 [7] - 深圳虚拟电厂聚合超过6万个可调资源,总容量达1200万千瓦,实现分布式设备的秒级响应调度 [7] 生态保护与绿色创新 - 公司将生态保护融入项目全周期,例如云南丽江220千伏岩乐输变电工程成为国内首个ESG评价试点工程 [9] - 公司设定明确环保目标,包括2025年新建项目环保验收通过率100%、绿色三星级工程占比15% [9] - 技术创新包括广州供电局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续航达80分钟,氢热电联供示范工程未来综合效率将超90% [10]
卡麦换流站550kV GCB设备特殊交接试验一次通过
项目背景与意义 -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骨干工程 在海拔3720米的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卡麦换流站完成关键设备试验[1] - 项目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关键站点 其建设对后续系统调试和投运具有里程碑意义[1] - 工程成功标志着中国特高压建设在高海拔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体现国家电力战略实施能力[3] 技术挑战与环境条件 - 高海拔环境带来稀薄空气和强烈紫外线的双重挑战 对人员生理极限和设备绝缘性能要求近乎苛刻[1] - 3720米海拔导致低氧环境 所有高强度搬运和精密安装调试都面临严峻考验[1] - 高海拔对550kV GCB设备绝缘性能要求极高 微小安装瑕疵或洁净度不足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1] 技术方案与设备特性 - 采用西开电气定制生产的550kV罐式断路器开关设备 配备特殊设计高海拔套管和优化传动机构[2] - 设备集成智能选相合闸装置 成功通过C2级绝缘裕度和M2级机械寿命等极端严苛型式试验[2] - 应用新一代智慧安装管控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控 关键工序配备执法记录仪确保操作可追溯[2] 质量控制与安装管理 - 执行"六级防尘"立体防尘体系 包括抑尘、降尘、挡尘、除尘、绝尘和制度防尘[2] - 采用移动式防尘棚营造无尘方舱环境 配合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确保设备内部洁净度[2] - 科学设置安装进度计划 稳步执行安装流程 确保所有绝缘件无异物且各气室洁净度合格[2] 试验成果与性能验证 - 550kV GCB设备于8月3日一次性成功通过740kV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平稳归零[1] - 耐压试验以高标准零缺陷通过 验证设备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下的卓越性能[3] - 试验结果证明设备完全具备带电运行条件 为系统调试和一次投运成功奠定基础[3] 团队实施与项目管理 - 西开电气自5月28日开工以来组建核心骨干团队 在高原建立战斗堡垒式项目管理[1] - 安装团队克服高原缺氧、强紫外线及健康挑战 以非凡毅力和精湛技艺完成安装任务[3] - 公司正全力冲刺投运前最终准备 确保"西电东送"大动脉如期安全稳定运行[3]
浙江今夏首次实现向全国七大区域购电
证券时报· 2025-08-16 01:52
电力供应与区域购电 - 浙江首次实现向全国七大区域购电 新增中长期外来电力资源达440万千瓦 [1] - 浙江通过中长期协议同时向华北 华中两大区域购电 [1] 特高压电网运行情况 - 浙江特高压电网累计受入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 占全省外来电量的68 8% [1] - 用电高峰时段特高压送电支撑全省27%的用电负荷 [1] - 浙江"西电东送"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均进入满负荷运行工况 [1] - 金华 绍兴 钱塘江三座特高压换流站已有42天在晚高峰时段满功率运行 [1] - 55天累计输送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日均稳定送电超3 5亿千瓦时 [1] 清洁能源输送 - 特高压工程为浙江高效输送西部水电 风光电等清洁能源 [1]
又一个千亿级工程,落地西藏
36氪· 2025-08-12 10:05
西藏超级工程概况 - 西藏一个月内启动两大超级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1 2万亿元)和新藏铁路(力争年内开工)[1] - 三大世纪工程将同时在西藏建设:川藏铁路、雅下水电、新藏铁路[1] - 超级工程强化西藏作为国防屏障和"亚洲水塔"的战略价值[2] 新藏铁路进展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950亿元 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全资持股[3] - 线路全长1980公里 北起新疆和田 经西藏日喀则至拉萨[4] - 规划历史:2004年首次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6年获批和田~日喀则段[5] - 工程挑战:全线海拔超4500米 需穿越昆仑山等山脉及数十条冰河 冬季气温零下40℃[7] - 预计2025年启动建设 总投资约4000亿元[8] 进藏铁路整体布局 - 五条规划通道中 青藏铁路已建成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在建(穿越横断山脉)[6] - 滇藏铁路分段建设 香格里拉至邦达段仍在规划 甘藏铁路已终止[6] - 新藏铁路将成为第四条进藏铁路[7] 雅下水电工程战略意义 - 总投资1 2万亿元 相当于5个三峡大坝 计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10][11] - 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 年发电量3000亿度(相当于3座三峡) 建设周期10-20年[11] - 开发模式:截弯取直+隧洞引水 建成后可满足3亿人用电需求[11] - 战略优势:利用6000米天然落差 助力"双碳"目标 掌握跨境水资源主导权[12] - 预计带动超百亿美元输变电和储能投资 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13] 区域经济影响 - 西藏直接受益:水电站运营后年增财政收入200亿元 减少转移支付依赖[14] - 东部间接受益:"藏电外送"规模扩大 藏粤直流特高压工程提供支持[14] - 万亿级投资将刺激上下游产业链 扩大内需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4]
宁夏3条“大动脉”上半年外送电量创新高
科技日报· 2025-08-07 08:57
宁夏电力外送情况 - 宁夏今年上半年外送电量达466.32亿千瓦时,同比提升6.8%,其中新能源外送占比28% [1] - 宁夏通过3条电力外送"大动脉"(银东直流、灵绍直流和中衡直流)将电力外送至全国10多个省份 [1] - 银东直流满负荷运行时长累计超86小时,向山东送电17.37亿千瓦时 [1] - 灵绍直流95%额定功率及以上运行时长累计17.5小时,向浙江送电33亿千瓦时 [1] - 中衡直流向湖南送电2.31亿千瓦时 [1] 宁夏电力外送历史贡献 - 自2011年2月28日至今年6月底,宁夏累计外送电量超8338亿千瓦时 [2] - 相当于就地转化3.3亿吨标准煤,减排83130万吨二氧化碳、22679万吨碳粉尘、1250.7万吨氮氧化物 [2] 电网运维保障 - 构建"四位一体"运维保障体系,建立"日常巡检+专项特巡+专业精检"三重防护机制 [2] - 综合运用"人工巡视+视频远程监控+无人机巡检"的空天地协同监测手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