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

搜索文档
从“通信桥”到“生态链”:山东移动擘画黄河治理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5-09 10:35
5G技术赋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 公司以5G技术为"通信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1] - 创新采用"船坞基站"方案解决黄河三角洲滩涂基站建设难题,铺设30公里光缆实现双路由保护传输 [3] - 5G+AI防汛监测预警平台缩短防洪响应时间50%,实现水位实时监测与危险行为隔空预警 [5][6] 数智化生态治理应用 - 水资源智能管护系统实现166处河闸自动化调度,节水效率提升30% [6] - 5G+VR生态监测平台实时追踪东方白鹳种群,2022年监测数量达3198只(增长20%) [8] - 数字孪生技术辅助湿地修复规划,5G专网监测使修复效率提升40% [8] 绿色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 - 农机云平台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5G智慧灌溉使百亩农田成本从万元降至6000元 [9] - 5G+VR观景平台带动文旅经济,2025年五一假期山东景区接待游客2561.6万人次(+8.2%),营收12.5亿元(+8.3%) [9] - 茶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日照绿茶年产值提升25%同时碳排放减少10% [9] 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 从传统通信服务扩展到生态治理全链条,形成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的完整生态链 [6][8] - 数据中心节点支撑沿线企业云计算需求,算力网络促进低碳转型 [9] - 技术应用覆盖农业、文旅、制造业,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 [9][10]
电连技术(300679)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7:36
政策与研发 - 借助政策加速新技术应用落地,公司将深化与产业链上游芯片客户研发合作,紧跟行业趋势,对接下游需求,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深化与全球顶尖芯片厂商合作,强化与国内 5G 毫米波研发机构协同 [1] 产品布局 现有产品情况 - 射频连接器及互连系统产品在手机终端市场份额高且稳定,电磁兼容件类在消费电子非手机端拓展进展大,BTB 类产品实现国产替代且收入规模逐年扩大,汽车连接器产品营收增长快、市场份额提升 [2] 未来计划 - 既有产品稳固手机类消费电子市场地位,聚焦毫米波 5G 技术和 AI 手机领域,拓展非手机类消费电子海外大客户,推进工业控制等领域市场布局,升级高频、高速连接器研发及平台制造能力;新产品强化汽车智能化相关以太网产品战略布局,布局毫米波 5G、人形机器人、AI 数据中心与算力等领域 [2] 经营业绩 亮点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61,219,937.52 元,同比增长 48.97%;净利润 622,308,886.15 元,同比增长 74.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11,044,075.67 元,同比增长 57.99% [3] - 各业务营收增长,射频连接器及线缆组件业务营收 1,040,130,565.13 元,同比增长 30.12%;电磁兼容件业务营收 913,041,642.35 元,同比增长 14.75%;软板业务营收 537,518,991.17 元,同比增长 73.06%;汽车连接器业务营收 1,461,048,196.66 元,同比增长 77.42%;其他业务营收 709,480,542.21 元,同比增长 77.40% [3] 不足与措施 - 海外业务利润率有提升空间,将优化管理提升效率,积极应对境外经营挑战增加利润贡献 [4] 资本运作 - 公司目前暂无并购重组计划,未来聚焦主业,寻找机会通过合作和资本运作增强协同效应,推动核心产品成长 [4][5] 国产替代战略 - 强化汽车智能化相关以太网产品布局,加强与智能驾驶方案商等合作,扩大产能 [5] - 开发多通道以太网连接器及线束等产品,提升品质性能实现国产替代 [5] - 开发可兼容国际知名厂商激光雷达的连接器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5] 分红与股东回报 - 公司上市后积极回报投资者,坚持稳定、可持续的股东回报机制,根据发展阶段和股东回报水平制定合理利润分配方案 [6] 净利润影响因素 - 智能手机市场企稳复苏,国产手机品牌崛起带动消费电子类业务营收增长 [7] - 汽车连接器产品快速发展,营收增长,规模扩大使成本得到控制,毛利率相对稳定 [7][8]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先进的微型射频电连接器及互连系统供应商,在射频连接器行业领先,汽车射频连接器类产品市场份额在国内同行业领先 [7][9] - 2015 - 2023 年连续九年获“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称号,2024 年获中国电子元件行业骨干企业排名第 38 位 [9] 市场保障与潜力挖掘 - 密切跟踪射频技术演进趋势,研发端前移,协调好海内外市场关系,关注政策变化并及时应对 [10] 经营策略 - 坚持品质与服务为先,认为这是市场份额提升的重要策略,也将复制到新产品、市场和应用领域 [11] 资本结构优化 - 2024 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但绝对水平低,付息债务少且呈下降趋势,偿债能力良好 [12] - 后续将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收益、生产经营需要和投资计划等因素运用合理资本结构 [12][13]
山东移动:打造医改新模式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齐鲁晚报· 2025-05-08 14:34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疗数字化转型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通过"连接+算力+能力"技术优势推动5G、AI、大数据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实施城市数智健康大脑、云上智慧医疗等创新项目[1] - 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医疗服务新模式,提升居民就医保障水平,助力医疗健康行业取得显著突破[1] 潍坊市医疗数智化升级 - 公司为潍坊市构建"三纵三横"智能协同体系,纵向贯通卫健机构-医疗机构-患者,横向打通诊疗、公卫、药械等业务模块,实现医疗数据全周期管理[2] - 通过"一张卫健专网+一朵专享云+一个卡位平台"赋能28个模块建设,包括健康潍坊智慧服务平台、区域远程医疗系统等,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服务贯通[2] - 行业形成"汇-通-治-管-用"全流程数据治理体系,推动基层诊疗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落地[2] 日照市中医院云上智慧医疗 - 公司部署全栈专属云和边缘小站,打造覆盖诊疗-管理-服务的云上系统,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病历电子化与智能提醒[4] - 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药品库存实时监控与效期管理,互联网医院平台支持手机挂号、缴费、线上问诊等功能,减少患者排队时间[4] 滕州市全民健康数据生态 - 公司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数据构建统一健康档案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居民健康状况并预警疾病风险[6] - 行业实现跨机构数据共享避免重复检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6] 5G技术赋能智慧医院 - 公司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构建5G专网,支持远程影像、超声、病理及院前急救等场景,保障医疗数据传输稳定性[8][9] - 行业通过5G实现高清视频远程诊疗和生命体征实时传输,提升急救效率并扩展偏远地区服务覆盖[8][9] 未来技术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深化5G、AI、算力技术基座,构建医疗大模型能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11] - 行业将向高效、智能、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演进,助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1]
中金 | 电信服务全球研究系列:日本电信运营商篇
中金点睛· 2025-05-07 07:34
日本电信市场概况 - 日本5G网络渗透率截至23年末达40%,5G用户增速自23年起开始放缓,行业进入成熟阶段[4] - 日本通信技术迭代周期较长,3G/4G周期分别为9年和10年,5G商用始于2020年[4] - 主要运营商包括NTT、KDDI、Softbank和Rakuten Mobile,其中NTT为最大运营商,市场份额领先[8][9] 运营商业务结构 - NTT业务结构:移动通信40%、ICT 21%、区域通信39%(含政企数字化)[8] - KDDI业务结构:个人业务77%、企业业务21%、其他2%[8] - Softbank业务结构:消费者业务46%、企业业务13%、金融服务等41%[8] - FY2023 NTT全球解决方案业务(含IDC)占收入28%,软银媒体及电子商务占27%[12] 新兴业务发展 - NTT通过子公司NTT DATA开展系统集成、云服务、全球数据中心等B端业务,FY20-FY23收入CAGR达9%[2][16] - NTT DATA通过收购拓展国际化布局,包括2000年收购Verio、2016年收购戴尔IT服务部门等[2] - 截至2025年4月,NTT在全球20+国家运营150+数据中心,总负载超1,400MW,计划未来达2,400MW[2][25] - NTT开发日语大模型Tsuzumi(0.6B/7B参数版本),应用于医疗、客服等领域[21][23] - NTT计划FY23-27投入3万亿日元于DX/AI/机器人,1.5万亿日元于数据中心[20][53] 传统通信业务 - 日本移动ARPU受监管影响显著,2020年政府要求降价后东京20GB套餐价格降幅达64%[36] - 2019年《电气通信事业法》修正案限制合约机补贴,违约金不超1,000日元[35] - 2021-2023年日本移动ARPU呈下降趋势[3][30] - 运营商通过基站共享降低资本开支,KDDI与软银合作预计FY20-FY30节省各约1,200亿日元[58] 增值业务布局 - 数字内容:NTT运营Lemino(MAU 600万+)、d-anime Store(订阅300万+)等平台[40] - 生活服务:KDDI收购罗森便利店,整合支付服务au pay与门店网络[41] - 金融服务:软银PayPay为日本主流电子支付平台,FY23金融收入2,328亿日元(+64%)[42] - KDDI电力业务ARPU达880日元/月,与通信套餐捆绑提供优惠[41] 财务表现与资本开支 - FY10-FY23 NTT和KDDI收入CAGR分别为2.0%和4.0%,净利润CAGR分别为5.13%和7.25%[45] - FY16-FY23软银收入CAGR 7.5%,主要来自对Z Holdings的收购[45] - NTT FY23-27计划总资本开支12万亿日元,其中8万亿投向增长领域(IOWN、AI、数据中心等)[53] - NTT全球解决方案业务FY20-F23资本开支CAGR达26%[53]
化合物半导体, 3470 亿美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1 10:56
化合物半导体市场概况 - 2019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市场规模为907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3470亿美元,2022-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11.6% [2] - IV-IV族化合物半导体(如碳化硅、硅锗)主导市场增长,功率半导体领域为2021年收入贡献最大板块 [8][9] - 亚太和北美地区合计占据74.2%市场份额,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占比51.37% [9] 技术特性与驱动因素 - 化合物半导体热导率为硅器件的3倍,击穿电场强度达10倍,适用于高压场景如太阳能逆变器、风力涡轮机 [4] - LED技术需求增长、汽车行业应用趋势及电力电子需求扩张为核心驱动因素 [4][5] - GaN-on-SiC技术在5G基站中性能显著优于LDMOS,具备高频效率和小型化优势 [5] 市场细分结构 按类型 - III-V族(氮化镓、砷化镓等)、II-VI族(硒化镉、碲化镉等)、IV-IV族(碳化硅、硅锗)及其他(如砷化铝镓) [6] 按产品 - 功率半导体、晶体管(HEMT/MOSFET/MESFET)、集成电路(MMIC/RFIC)、二极管(PIN/肖特基/LED) [7] 按沉积技术 - 化学气相沉积(CVD)占23.5%,与分子束外延(MBE)合计占42.7%市场份额 [9] 按应用 - IT与电信(信号放大器/射频)为最大收入领域,其次为工业能源(风电系统)、汽车(电动汽车驱动)、消费电子(LED照明) [8]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策略 - 关键企业包括英飞凌、三星电子、台积电、德州仪器等,通过产品发布、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张 [10]
2025-2031全球与中国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4-30 16:48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行业概述 - 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是专门用于装卸集装箱的重型设备,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主要用于20英尺和40英尺国际集装箱的堆叠和水平运输 [2] - 2024年中国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市场规模达6.6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5.39% [4]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43.39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54.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3.04% [7] 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 中国厂商通过"一带一路"加速国际化布局,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出口重点 [4] - 八大生产商收入份额占比达92.51%,主要厂商包括上海振华重工、Konecranes、三一集团等 [8] - 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销售额18.38亿美元,占比42.36% [8]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自动化加速推进,AI优化集装箱调度,IoT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 [5] - 绿色环保技术普及,纯电动/混合动力设备逐步替代柴油动力,能量回收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5] - 数字孪生技术与5G结合,提升运营效率和远程控制能力 [6]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全球贸易扩张推动港口升级,亚洲、欧洲、北美主要港口设备更新需求旺盛 [6] - 新兴市场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东南亚、中东、非洲地区需求显著增长 [6] - 集装箱港口应用占比达67.97%,是多用途港口之外的核心下游市场 [8] 区域发展动态 - 中国内陆港口城市(如重庆、武汉)需求增长显著,受益于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 [4] - 全球市场重点关注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11]
香港四大电信商之一将终止提供3G服务,港媒: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06:40
电信服务升级 - 中国移动香港宣布将于6月30日终止3G服务,以聚焦资源推动5G及领先网络技术发展[1] - 截至今年3月,中国移动香港3G客户仅占流动通信客户总数不足0.25%[1] - 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公司已陆续通知相关客户升级电话智能卡及3G设备[1] 用户结构变化 - 2023年12月香港3G用户20万,同比减少69.3%[1] - 同期4G用户1970万,同比增长14.3%[1] - 5G用户800万,同比增长22%[1] 技术演进对比 - 5G下载8GB电影仅需4秒,3G需26小时,4G需6分钟[2] - 5G相比4G在传输速率、反应速度和多接入能力三方面有显著提升[2] 5G发展优势 - 香港能受惠于国家在5G技术的领先地位,引入内地新技术如智能医疗、物联网等[2] - 香港可与大湾区城市协作打造完备5G产业链,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
阿莱德(301419) - 2025年0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7:38
证券代码:301419 证券简称:阿莱德 上海阿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5-001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 | | ☐其他(请文字说明其他活动内容) |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 | 线上参加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 | | 名 | | | 时间 | 2025年04月29日 15:00-17:00 | | 地点 | 价值在线(https://www.ir-online.cn/)网络互动 | | 董事长 | 张耀华 董事、总经理 薛伟 | | 独立董事 | 宋长发 | | 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 张泽平 | | | 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周丽 | | 财务总监 | 温国山 | | | 保荐代表人 陈全 | | | 1.贵公司与哪些机器人公司有业务合作关系?请不要以公司客户 | | | 信息受限于商业保密原则与协议约定不便对外披露为理由拒绝回答! |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 | 好多上 ...
英杰电气(300820):光伏业务短期承压 半导体领域积极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0.59%,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下降25.19%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下降13.3%,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36.84% [1] 光伏业务 - 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价格暴跌导致全产业链利润大幅收缩,光伏设备商订单量同比下降42% [2] - 公司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订单同比2023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2] - 公司加强光伏业务的海外市场拓展,在亚洲地区取得较好订单业绩,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2] 半导体业务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AI、HPC及5G技术驱动下复苏,市场规模达6,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9.1% [3] - 国内晶圆厂持续扩产及政策支持,半导体设备与材料行业可能迎来结构性机遇 [3] - 公司加大半导体及电子材料领域投入,重点攻关半导体刻蚀、薄膜沉积(CVD/PECVD)、离子注入等关键制程电源技术 [3] - 公司拓展碳化硅外延、复合铜箔等新兴领域,部分型号射频电源已实现量产,覆盖5nm刻蚀及PECVD等先进制程 [3] - 公司已申请数十项半导体电源相关专利,半导体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收入分别为25.6亿元、30.46亿元、36.5亿元 [4] - 预计公司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6亿元、7.36亿元、9.03亿元 [4] - 给予25年20倍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53.03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4]
利欧股份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193.35%,全面推进AI深度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09:5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11.71亿元,同比增长3.41% [1] - 2024年归母扣非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93.35%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7.59亿元,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45.39% [1] 双主业战略 - 公司推进"机械制造+数字营销"双主业协同发展,技术攻坚与效能提升构建核心竞争力 [1] - 浙江温岭基地5G+数字孪生智能工厂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融合5G、AI、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全生产要素协同 [2] - 数字营销领域通过AI实现全链路智能化升级,包括策略、创意、投放、运营等环节专属智能体矩阵 [3] AI技术应用 - 泵业领域AI应用于设计、生产、运维环节,5G全连接工厂方案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名单 [2] - 数字营销领域自研AI工具提升内容生产与广告投放效率,获虎啸奖"年度最佳AIGC平台"等行业荣誉 [3] - 参编《互联网广告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意素材元数据管理指南》团体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 [3] 战略规划 - 2025-2030年战略聚焦创新、运营、人才三大竞争力,目标成为泵业与数字营销行业领军企业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机械制造与数字营销协同发展,巩固传统制造与数字营销领域领先地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