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搜索文档
被高薪吸引却遭愚弄!科学家怒曝AI科研黑幕:多为个人“捞金”,DeepMind百万成果是“垃圾”
AI前线· 2025-06-02 11:05
本播客由扣子空间(coze.cn)一键生成 作者丨 Nick McGreivy 译者丨明知山、华卫 策划丨华卫 编者按:近日,一位专注于物理领域的科学家 Nick McGreivy 分享了其应用 AI 来做研究的真实经 历,主题是"我被 AI for Science 的炒作所愚弄"。McGreivy 的研究涵盖机器学习、科学计算、等离子 体物理学、核聚变能和核政策等领域,并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ICLR 等多个知名期刊上发 表过成果论文。 曾经,他对 AI 可以加速物理学研究持乐观态度。但是,当他尝试将 AI 技术应用于实际物理问题时, 结果令人失望。McGreivy 表示,自己对 AI 即将"加速"甚至"革新"科学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而在其深入 调研后又发现,"即使 AI 在科学中取得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这也不一定意味着 AI 对科学做出 了什么实质性的贡献,更多只是反映出 AI 在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潜力......" 2018 年,当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等离子体物理博士二年级时,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我 的研究重点转向机器学习。当时我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科研 ...
AI写的论文首次被顶会ACL录用,评分位列投稿前8.2%
第一财经· 2025-05-30 00:17
AI科研突破 - Intology公司开发的AI科学家Zochi的论文被自然语言处理顶会ACL主会议录用,成为首个独立通过A*级别科学会议同行评审的AI [1][4] - ACL主会议平均录用率低于20%,Zochi论文评审最终评分4分,在所有投稿论文中排名前8.2% [4] - Zochi此前研究成果已被ICLR 2025研讨会接收,但主会要求更高,标志着AI达到博士级科研水平 [4] 技术细节 - Zochi论文主题为《Tempest: Automatic Multi-Turn Jailbreaking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with Tree Search》,利用树搜索技术突破大模型安全防线 [5] - Tempest框架通过多轮对话逐步瓦解模型安全防线,在GPT-3.5-turbo上成功率100%,GPT-4上成功率97% [8] - 除论文格式调整与绘图外,内容全程无人工参与,AI独立完成从提出假设到实验的全流程 [8] 公司背景 - Intology成立于2025年初,定位为研究智能科学的实验室,联创为连续创业者Ron Arel和前Meta研究员Andy Zhou [4] - 另一家由Transformer作者Llion Jones创立的Sakana AI也推出AI科研系统,论文被ICLR 2025研讨会接收 [9] 行业影响 - AI for Science(AI4Science)是AI行业最前沿的落地领域之一,可提高科学家效率、准确性和创造力 [9] - AI驱动研究引发学术伦理争议,Intology主张AI系统应在致谢中列出而非作为作者,人类研究者负责验证和伦理规范 [10]
多次提到科学仪器,《科学智能白皮书2025》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5-28 14:52
导读: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智讯发布了《科学智能白皮书2025》,其中多次提到科学 仪器,小编就此进行了整理和解析。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2 0 2 5 年 5 月 2 6 日 , 上 海 科 学 智 能 研 究 院 联 合 复 旦 大 学 、 施 普 林 格 · 自 然 旗 下 的 自 然 科 研 智 讯 发 布 了 《 科 学 智 能 白 皮 书 2 0 2 5》。 报告探讨了科学智能在7大科研领域、2 8个前沿方向、近9 0个科学智能关键问题及突破路径,例如如何构建跨尺度、超 学科的科学智能模型、提升AI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泛化性和可解释性。报告也重点关注了AI安全和AI伦理治理,强调 构建内生安全机制和"以人为本",确保AI技术在研发初期即嵌入安全防护能力。 质谱仪案例:内置AI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预测部件故障,使维护成本降低4 0%,操作失误率下降6 0%。 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科学仪器这个在智能时代被"重点关注"的领域,小编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解析: 一、科学智 ...
晶泰控股(02228.HK):AI for Science 全球领袖,万亿赛道启航
国盛证券· 2025-05-27 08: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晶泰控股(02228.HK),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是AI for Science范式革命引领者,基于“AI+机器人”重塑化学研发范式,在医药和AI新材料领域有发展潜力,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未来盈利可期 [1][3] - AI4Science远期是万亿市场,中国具备培育巨头的土壤,晶泰科技有望凭借技术、数据和客户优势实现收入高增速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晶泰控股:AI4Science范式革命引领者 - 晶泰由三位华人MIT物理学博士后于2015年创立,是化学研发范式革命全球引领者,与辉瑞等合作成果显著,2024年进入AI新材料领域,2025年向总书记汇报技术发展 [13] - 公司用“AI+机器人”打造“高通量实验-高质量数据-高智能模型”飞轮,机器人实验室积累数据用于训练AI模型,应用于多个研发环节 [15] - 公司积累超200个AI垂类模型,自动化实验室数据收集能力提升40倍,覆盖超80%常见药化反应类型,月积累超20万条化学合成过程数据 [18] - 公司三位创始人背景优秀,员工中科学家与技术专家超500人,三位创始人股权集中度高,结构稳定,腾讯是第一大外部股东 [20][21][22] - 公司获全球顶级资本青睐,上市前是一级市场明星项目,上市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当下账上现金资产超60亿港元 [25][27][28] - 公司药物发现和自动化两大业务并举,收入高速增长,2024年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2.75% [28] AI4Science远期万亿市场,我国具备培育巨头的土壤 AI for Science:一场化学研发的范式革命 - AI4Science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被列为AI三大关键方向,可提升研发效率,赋能化学研发,医药和材料是两大主战场 [31][32] - AI4Science有定制AI模型、输出机器人自动化工作站、自研管线三种商业模式 [34][38] 空间测算:AI4Science拥抱万亿蓝海 - AI4Science未来有望成长为千亿美金市场,测算覆盖下游市场规模近11万亿美元,在AI渗透率2.5%时规模约149亿美元,25%时突破1400亿美元 [35][36] - AI渗透率提升是趋势,医药行业AI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0.7%升至2030年的41.3%,制药行业AI应用空间待拓展 [41] 我国拥有诞生AI4Science巨头全球最好的土壤 - 全球材料科学下游化工业聚集在中国,中国材料科学科研实力崛起,2023年科研产出指数全球份额占比超50% [42] -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产业高度集中利于AI4Science企业快速积累数据、融合产业和形成示范效应 [44][46] - 海外聚焦AI4Science的厂商有Isomorphic Labs等,国内晶泰科技等一批平台型企业崛起 [44][45] AI制药:小分子业务高速增长,大分子业务扬帆起航 AI4Science在小分子领域正持续渗透,在大分子领域前景广阔 - 药物研发从“试错时代”向“算法驱动”变革,AlphaFold3提升药物开发能力 [47] - AI在小分子药物发现各环节应用广泛,晶泰科技缩短Paxlovid研发时间,加速上市6个月 [50] - AI4Science在医药大分子领域潜力大,可用于基因药物研发,当前有RF diffusion、ESM3、AlphaFold3三大前沿模型吸引大药企订单 [52][54][60][61] - AI+合成生物学开启万物合成新范式,可加速对生物系统的了解与应用 [61] 晶泰打通临床前全流程,涵盖小分子、大分子 - 晶泰是国际领先的AI制药服务商,承接下游客户订单,研发能力圈涵盖多模态 [64] - 公司是人工智能与量子物理计算集大成者,AI制药计算平台包括基于人工智能和量子物理计算的模型 [65] - 公司具备顶级分子力学计算平台,核心分子动力学模型平台包括XFF、XFEP、XPose,为研发提供高效准确平台 [66] - 公司与全球顶级药企全方位合作,如与礼来、强生、优时比等合作进展顺利 [68][70] - ID4Inno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依托200余个垂类模型,具备强大研发及定制化能力,由ID4Idea和ID4Gibbs两大核心子平台结合实现功能 [72][75] 人工智能自主实验平台:AI×机器人,打造数据飞轮 - 晶泰是Self - Driving Labs先驱,以高质量数据驱动,机器人自动化已斩获院校、国内外产业客户订单 [10] 进军AI4Material,万亿赛道启航 - 新材料是AI4Science的星辰大海,晶泰进军AI新材料,万亿赛道启航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2/6.84/9.54亿元,对应PS分别为39.99/24.67/17.69倍 [3]
近年6月有哪些交易线索?
国盛证券· 2025-05-27 08:30
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多个行业研报及研究视点,涉及策略、固定收益、化工、医药、计算机、海外等领域,分析各行业公司现状、前景并给出投资建议,如看好晶泰控股、小鹏汽车等公司成长,关注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1][3][4][9][10][11][12][13]。 重磅研报 策略 - 近年6月交易线索专题研究,观点为题材交易可逐步提升风偏;本周A股冲高回落,全球权益多数下跌,黄金价格回升、美元指数下跌,4月国内经济数据回落且特朗普再掀关税风波[3]。 固定收益 - 本期国盛基本面高频指数为125.8点,当周同比增加4.9点,同比增幅回升;利率债多空信号为多头,信号因子为6.3% [3]。 化工&医药&计算机&海外 - 晶泰控股是AI for Science范式革命引领者,由三位MIT华人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获辉瑞盲测大赛冠军,新冠期间助辉瑞提前6个月上市新冠药,全球前20大药企16家是其客户[4]。 - 核心优势在于算法积累超200个AI垂类模型,数据方面机器人实验室形成高质量、高通量数据,有超200个自动化工作站,数据收集能力提升40倍,覆盖超80%常见药化反应类型,每月积累超20万条化学合成过程数据[4]。 - 公司有超500名科学家与技术专家,获腾讯等机构投资,账上现金资产达60亿港元;医药领域受益于AI制药渗透率提升,AI新材料是新方向,已与头部材料企业合作[5]。 - AI4Science远期有望成千亿美金市场,中国具备培育巨头土壤;晶泰科技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AI大分子制药和新材料业务将驱动收入高增速,未来盈利可期;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2/6.84/9.54亿元,对应PS分别为39.99/24.67/17.6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6][7]。 研究视点 计算机 - 鸿蒙智行多款车型更新,2025年销量挑战百万辆目标;比亚迪智驾系统全面下沉提升渗透率;小鹏汽车主力车型销售火爆、财报良好;理想汽车车型焕新加码智能驾驶;建议关注华为智车、特斯拉产业链、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相关企业[9][10][11][12]。 海外 - 小鹏汽车25Q1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净亏损大幅收窄;预计2025 - 27年销量约47/75/103万辆,总收入达832/1465/2072亿元、non - GAAP净利润率为 - 0.9%/1.9%/5.7%;拆分业务预测,给予大众合作业务212亿港元估值、主业1788亿港元估值,合计2000亿港元,维持“买入”评级[10][11][13]。 医药生物 - 一品红受让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部分股权,创新药AR882临床试验有序推进,2024年8月获FDA快速通道资格,2025年3月多项试验完成首例或全部患者入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领域市场潜力大,交易完成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14]。 行业表现 前五名 - 轻工制造1月涨幅7.3%、3月涨幅1.5%、1年涨幅1.9%;美容护理1月涨幅6.3%、3月涨幅13.5%、1年涨幅4.0%;国防军工1月涨幅6.1%、3月涨幅0.4%、1年涨幅17.8%;汽车1月涨幅6.1%、3月涨幅 - 2.9%、1年涨幅31.2%;环保1月涨幅5.7%、3月涨幅1.3%、1年涨幅13.4% [1]。 后五名 - 钢铁1月涨幅 - 0.8%、3月涨幅 - 5.4%、1年涨幅1.8%;社会服务1月涨幅 - 0.7%、3月涨幅 - 3.3%、1年涨幅8.2%;房地产1月涨幅 - 0.5%、3月涨幅 - 8.3%、1年涨幅 - 7.0%;食品饮料1月涨幅0.3%、3月涨幅4.5%、1年涨幅 - 7.5%;电子1月涨幅0.3%、3月涨幅 - 15.3%、1年涨幅31.3% [1]。
《科学智能白皮书2025》发布,中国引领AI应用型创新领域
第一财经· 2025-05-26 21:27
全球AI科研发展趋势 - 中国AI论文引用量占全球40.2%,快速追赶美国(42.9%)[1][8] - 全球AI期刊论文数量十年激增近三倍,从30.89万篇增至95.45万篇,年均增长率14%[7] - 科学智能(AI4S)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2020年后年均增长率从10%跃升至19%[7] 科学智能(AI4S)领域进展 - 报告覆盖7大科研领域、28个方向、近90个科学智能前沿问题及突破路径[1] - 大语言模型(LLMs)成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通用科研工具[4] - 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数学证明及物理模拟等复杂场景占主导地位[4] -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地球环境领域渗透显著[4] 国别科研表现对比 - 中国AI出版物总量从2015年6.01万篇增至2024年30.04万篇,占全球29%[7] - 印度AI出版物从2015年1.82万篇增至2024年8.51万篇,几乎与美国(8.57万篇)齐平[7] - 中国在专利、政策及临床试验中AI引用量占比达41.6%,全球领先[8] 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 中国在地球环境科学和工程交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9] - 欧盟与美国在AI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保持优势,中国位居第三[9] - 印度在地球环境、工程和人文社科领域居全球第三[9] - 中美合作AI出版物2024年达1.22万篇,为2015年两倍[9] 科研影响力动态 - 美国高质量AI论文引用量2020年达30.22万次,保持领先[8] - 中国高质量AI论文引用量从2015年1.03万次跃升至2020年14.48万次[8] - 中国在AI应用型创新领域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8]
晶泰控股(02228):AIforScience全球领袖,万亿赛道启航
国盛证券· 2025-05-26 19: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晶泰控股,给予“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是AI for Science范式革命引领者,具备算法和数据优势,在医药和AI新材料领域有发展潜力,AI4S渗透率提升、大分子和新材料业务将驱动收入高增速,未来盈利可期 [1][3] - AI4Science远期有望成长为千亿美金市场,中国具备培育巨头的土壤,产业集中利于数据积累、产业融合和示范效应扩散 [2][42] - AI在小分子药物研发能提升效率,在大分子药物领域潜力大,晶泰打通临床前全流程,涵盖小分子、大分子业务,与顶级药企合作锁定成长空间 [47][6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晶泰控股:AI4Science范式革命引领者 - 晶泰由三位华人MIT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是化学研发范式革命引领者,获辉瑞盲测大赛冠军,助辉瑞新冠药提前上市,2024年进入AI新材料领域 [13] - 公司用AI+机器人打造“高通量实验-高质量数据-高智能模型”飞轮,积累超200个AI垂类模型,自动化实验室提升数据收集能力40倍 [15][18] - 三位创始人股权集中度高,腾讯是第一大外部股东,公司获全球顶级资本青睐,2021年底D轮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 [21][25] - 公司药物发现、自动化两大业务并举,收入高速增长,2024年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2.75% [28] AI4Science远期万亿市场,我国具备培育巨头的土壤 AI for Science:一场化学研发的范式革命 - AI4Science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被列为AI三大关键方向,能提升研发效率,赋能化学研发 [31] - 医药和材料是AI4Science主战场,其有读、算、做能力圈,对应三种商业模式 [32][34] 空间测算:AI4Science拥抱万亿蓝海 - AI4Science未来有望成长为千亿美金市场,测算覆盖下游市场规模近11万亿美元,渗透率达25%时年产值突破1400亿美元 [35][36] - AI渗透率提升是趋势,医药行业AI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0.7%升至2030年的41.3% [41] 我国拥有诞生AI4Science巨头全球最好的土壤 - 中国化学品产值占全球45%,材料科学科研实力崛起,AI4S企业有望快速积累数据、融合产业、形成示范效应 [42][46] - 海外聚焦AI4Science的厂商有Isomorphic Labs等,国内晶泰科技等平台型企业崛起 [44] AI制药:小分子业务高速增长,大分子业务扬帆起航 AI4Science在小分子领域正持续渗透,在大分子领域前景广阔 - 药物研发从“试错时代”到“算法驱动”,AlphaFold3提升药物开发能力 [47] - AI在小分子药物发现各环节应用广泛,晶泰科技缩短Paxlovid研发时间 [50] - AI在大分子药物领域潜力大,有RF diffusion、ESM3、AlphaFold3等前沿模型,吸引大药企订单 [54][60] - AI+合成生物学开启万物合成新范式 [61] 晶泰打通临床前全流程,涵盖小分子、大分子 - 晶泰是国际领先的AI制药服务商,承接下游客户订单,研发能力圈涵盖多模态 [64] - 公司AI制药计算平台结合AI与量子物理计算,有基于AI和量子物理计算的模型 [65] - 公司具备顶级分子力学计算平台,核心模型为新材料及药物化学空间提供开发平台 [66] - 公司与全球顶级药企全方位合作,如与礼来、强生、优时比等有合作项目 [68][70] - ID4Inno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依托垂类模型,具备研发及定制化能力,两大核心子平台结合实现药物发现功能 [72][75]
志特新材:新设控股子公司相关机器人平台已经在防火、吸热等方面孵化出成果
快讯· 2025-05-22 10:43
公司动态 - 公司新近设立控股子公司安徽志特小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机器人平台以及通过AI for Science新范式进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落地 [1] - 子公司营业执照登记的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推广;合成材料制造与销售等 [1] 技术研发进展 - 相关机器人平台已经在防火、吸热、催化剂材料研发等方面孵化出成果 [1] - 超级隔热材料性能较传统保温材料能力系数显著提升,并具备成本优势 [1] 应用场景 - 上述材料可应用于建筑、应急等领域 [1] - 新材料能与公司主业下游渠道形成协同,应用场景广泛 [1]
“我们不与竞争对手对标”——专访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温书豪
中国基金报· 2025-05-21 22:36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算法、算力及规模化的机器人系统 [7] - 拥有300台机器人设备,可能是全球商业运营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化学实验工站集群,未来计划发展至几千甚至上万台 [7][16] - 技术底座为量子物理算法,结合AI和机器人技术,形成算法模拟和实验验证的完整闭环 [14] 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是赋能利他,专注于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不推动自有药物上市 [7][11] - 与客户接力研发,客户负责后续临床开发 [11] - 在项目中承担更重要的研发突破责任,获得更高的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分成 [16] 技术优势 - 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可实现高通量精准实验,7X24小时执行实验,人效提升5倍,数据收集能力提升40倍 [3] - AI药物研发平均缩短约一半时间,未来有望节省90%的研发时间 [7][18] - 在2024年CCDC全球物质结构预测大赛中表现最出色,算法在精确度、效率和分子体系复杂度方面领先 [20] 行业趋势 - 生物医药领域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融合是无法逆转的大趋势 [8][9] - 越来越多大药企全面拥抱AI,算法设计和研发药物分子结构成为主流研发范式 [9] - AI4S(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被推上风口 [2] 商业合作 - 与辉瑞合作改变了辉瑞的药物筛选工作模式,可能颠覆整个行业 [2] - 与强生Janssen、UCB等跨国药企合作,国内多家创新药企也在合作 [22] - 已孵化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如与希格生科合作研发的胃癌靶向药已进入一期临床 [24] 未来发展 - 未来3~5年非医药行业订单比例可能逐年上升,回报周期更短 [26] - 计划投资硬件企业以强化全流程控制,如高柔性、高精度的科学家机器人 [25] - 将自己定义为垂直行业的AI创新研发平台,成为支撑药物和材料科学研发的基础设施 [10] 投资者关系 - 获得谷歌和腾讯等知名机构投资,谷歌看重其在物质结构预测方面的前沿科技 [19] - 腾讯在医药领域最早的项目之一,有创新协同包括算力支持 [20]
行业沙龙 | 未可知 x 北大纵横:AI for Science与新质生产力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21 11:11
本次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 AI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也为未可知 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大纵横在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双方表示,将继续携手,共同探 索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中的更多可能性,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国内领先的 AI研究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 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行业交流活动,与各界同仁共同探索AI技术的无限可 能,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近日,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大纵横联合举办了一场以"AI for Science与新质生产 力"为主题的行业沙龙活动。 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以及行 业从业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与产业创新中的前沿应用与发展前景。 活动伊始,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孜铭先生发表了精彩的开场致辞 。张院长凭借其 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必然性 与重要性。 他指出, AI for Science作为一种全新的科研范式,正推动着从生物医药、材料科学到能源领 域等多个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