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快讯|浙大四足机器人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英伟达推出专为机器人设计的新Cosmos世界模型;西工大新型电活性聚合物的多功能机器人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3 18:47
浙江大学四足机器人"白犀" -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研发的"白犀"四足机器人以16.33秒完成百米冲刺,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3] - 团队采用精密动力学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算法,自主研发高功率密度关节驱动器,输出扭矩强大且响应快速 [3] -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动态控制策略赋予机器人智能运动能力,未来将拓展至灾害救援和极端地形运输等应用场景 [3] 英伟达Cosmos世界模型 - 英伟达推出面向机器人开发者的Cosmos Reason模型,拥有70亿参数,适用于实体AI应用和机器人 [6] - Cosmos Transfer-2可加速3D模拟场景或空间控制输入的合成数据生成过程,优化版提升速度 [6] - 该技术使机器人和AI代理能通过记忆和物理理解能力进行推理,应用于数据整理、机器人规划和视频分析等领域 [6] 西工大新型电活性聚合物机器人 - 西北工业大学团队开发出基于新型聚氯乙烯基电活性聚合物的多功能机器人,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极寒环境 [9] - 新材料发热量降低超50%,使用寿命延长15倍以上,输出力提升1.75倍,电吸附力提升2.15倍 [9] - 在2 V/μm低电场下实现30kPa强吸附力,远优于传统静电吸附结构 [9] 仿生软体机器人 - 中国海洋大学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合作研发压电驱动与感知一体化软体机器人,体长11毫米,重0.071克 [12] - 机器人能以42.8体长/秒速度移动,爬坡角度达11°,可携带3.47倍自重的负载 [12] - 通过逆压电效应实现机械波信号感知,振源定位误差仅4.65毫米,适用于狭小危险环境 [12] 派宝机器人融资 - 派宝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投资方为湛江产投,资金用于广东湛江生产基地和足式机器狗及人形机器人研发 [14] - 公司以商用机器人领域深耕著称,提供无人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将发展"AI+巡逻机器人"和拓展海外市场 [14]
智元机器人战略入股玉树智能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3 18:47
公司变更与股东结构 - 深圳玉树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5263.16万元 [1] - 新增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为股东 [1] 核心团队 - 董事长由玉禾田集团董事长周平出任,其具备多年行业管理经验与决策能力 [3] - 总裁由玉禾田集团副总裁、坎德拉智能科技总裁杨波兼任,其在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拥有丰富技术研发和市场运营经验 [3] 公司背景与业务方向 - 成立于2025年3月,为玉禾田集团旗下专注于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子公司 [4] - 聚焦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系统集成服务 [4] - 以"科技加服务"为发展方向,采用"运营平台+智能装备+智慧服务"模式,主攻城市服务领域的智能装备制造与智能服务布局 [3] 产品与技术研发 - 结合玉禾田在环卫服务的场景积累,研发无人驾驶清扫车、智能分拣机器人、巡查无人机等产品 [3] - 目标为打造全场景智慧环卫解决方案,推动城市服务智能化升级 [3] 战略合作与技术突破 - 与智元机器人合作打造行业首个"智慧环卫大模型",融合环卫全场景数据与智能决策算法 [6] - 模型将实现集群智能调度、环境风险预测及作业路径自主优化三大核心突破 [6] - 成立"深圳玉树具身机器人智创中心",聚焦AI与机器人融合创新,覆盖算法革新、硬件迭代与场景化落地 [7] 行业分类与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 [9][10]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 [10][11]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 [11][12]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等 [12][13]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 [13][14]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 [14][15]
83岁老人排队20分钟只为试穿:背后是3.1亿老人的"行动自由"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3 18:47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与杭州智元研究院产品分析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外骨骼机器人有望迎来消费场景应用爆发元年,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3]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7.6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30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1%[16] - 技术革命核心在于让机器真正"理解"人类的运动意图[3] 产品技术创新 - 杭州智元研究院"踏山AsExo-TK1000"髋部助行外骨骼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99.2%的步态预测准确率[5] - 采用航空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整机重量控制在2.7公斤[8] - 穿戴过程可在半分钟内完成,折叠后体积与普通旅行包相当[10] - 双电池快换设计,充电1小时可支持4-5小时连续使用,理论最远行进距离25公里[10] - 在零下4度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10] 应用场景拓展 - 旅游场景:2025年春节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景区火爆出圈,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1亿次[11] - 养老护理:在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杨家牌楼养老院开展规模化试点[11] - 工业领域:我国工业领域从业人数达1.14亿人,包括制造业1.05亿人,建筑业5115.9万人[13] - 医疗康复:全球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700万人,我国每年新增250万人[15] 产品矩阵与性能 - "踏山"髋部助行外骨骼:服务老年群体,官方指导价9800元[16] - "搬山"腰部搬运外骨骼:专为物流搬运设计,可实现30公斤负载传导,降低腰背负担50%以上[15] - "卸山"灵巧机动外骨骼:自重仅3.5公斤却能承载50公斤装备,有效减少肩部压力70%[15] 市场表现与推广 - "踏山"发布后销量迅速突破千台,海外订单增长尤其迅猛[16] - 已成功在杭州灵山景区、乐惠居养老机构等场景试点应用,获得全国50多个城市订单及东南亚、欧洲意向合作[17] - 计划覆盖十几个城市、近百个网点的线下体验网络[19] 社会价值 - 折射出中国3.1亿老年人对"行动自由"的迫切需求[1] - 80多岁用户使用后行走距离从几百米提升到约两公里[7] - 对于肌肉衰退的老年人,20%-30%的助力提升可能是重新融入社交生活的关键[7]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圆满闭幕
机器人圈· 2025-08-13 18:33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成果 - 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展示全球机器人领域最新技术突破、应用场景与未来趋势,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1] - 吸引全球政产学研界嘉宾参与,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形成引领性创新探索 [3] - 徐晓兰总结大会成果,强调机器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14] 学术与技术突破 - 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收到10国87篇论文,评选出3篇最佳论文,涉及深度学习手术检测、石墨烯压力传感器、肌电信号检测等前沿领域 [5] - 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创纪录,西安交大团队以85%手动操作速率完成复杂路径任务,显示脑机接口技术现实应用潜力 [9] - 博览会发布123款机器人新品,涵盖多领域技术突破 [7] 产业生态与商业化进展 - "投创之星"活动促成技术-资本-产业高效对接,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评选10大优秀项目 [9] - 京东集团获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称号,多家金融机构获大会合作伙伴认证 [12] - 张峰提出将推动技术攻关、场景拓展、标准研制等,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成为大会核心议题之一,多场专题活动探讨其创新路径 [1][9] - 人形机器人技术获重点关注,展示从灵巧运动到智能交互的多维度进步 [1] - 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覆盖医疗、物流、制造等领域 [1][9]
优必选五大人形机器人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群体智能重塑新质生产力
机器人圈· 2025-08-13 18:33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产品展示 - 公司携五大人形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覆盖工业、商用、科研、陪伴多场景[2] - 全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首发,身高1.76米,拥有52个自由度和工业级灵巧手,具备15公斤负载能力和2m/s行走速度[3] - Walker S2采用群脑网络2.0+智能体技术Co-Agent构建AI双循环,具备国内首个端到端"类人眼"双目立体视觉感知[3] - Walker S2首创自主换电技术,3分钟完成换电,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4] - 公司展示第五代灵巧手,拥有19个主动自由度,整手重量小于1.2kg,拇指指尖负载20N,抓握负载10kg[4] - 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Cruzr S2首次发布,支持全空间范围搬运与亚毫米级精度操作[4][5] - 其他展品包括Walker S1、Walker C、天工行者和AI悟空等产品[5][10] 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 - 公司首次展示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实现多机协同作业[6] - 群脑网络2.0+Co-Agent构成的AI双循环体系实现单机自主决策与群体协同[8] - Walker S2结合全身动态平衡算法实现大角度转腰分拣和极限下蹲搬运等复杂动作[8] - 11台Walker S1通过毫秒级同步集群控制系统完成动态随机分拣任务[10][12] - 商用服务机器人Walker C展示多语言交互、导览接待等功能[10] - 科研教育领域的天工行者吸引众多科研人员关注[10]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落地新阶段[11] - 公司以全栈式技术布局优势推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多场景应用[11] - 行业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11]
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看具身智能发展:“望闻问切”或只是开始
机器人圈· 2025-08-13 18:33
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 - 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引发专家广泛讨论 [1] - 具身智能系统由脑、眼、行动系统三部分组成 目前中国在脑和眼方面投入不足成为短板 [3] - 具身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学习推理后模仿人类 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价值 例如在服务场景中通过感知-推理-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3] 技术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高阶形态 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作用日益重要 [5]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 配套专项支持政策"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 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5] 技术发展特点 - 日本具身智能发展路径独特 强调定义智能水平而非基础学习计算能力 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 [3] - 具身智能技术可类比中医"望闻问切"的感知能力 实现"神圣工巧"的智能应用 [3] - 机器人具备"看人下菜碟"的个性化服务能力被视为高智商表现 [3] 安全监管问题 - 具身智能应聚焦替代危险作业和复杂工作 但需防范数据安全、知识产权和人身安全问题 强调监管必要性 [4]
产业观察:【AI产业跟踪】 Qwen开源4B端侧模型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3 17:42
AI行业动态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20项核心技术突破,建设4个高质量孵化器,集聚100家行业骨干企业,推动100个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9]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有2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过1500件机器人相关展品[10] AI应用资讯 - 百度智能云发布7款数字员工,招聘周期缩短40%,课程顾问效率提升40%[11] AI大模型资讯 - Qwen团队开源两款4B端侧模型,其中推理模型在AIME25测试中以4B参数量获得81.3分,超越Gemini 2.5 Pro与Claude 4 Opus[12] - 字节跳动数学推理模型Seed-Prover在MiniF2F数据集实现100%正确率,解决78.1%的历年IMO难题[14][15] - 小米开源声音理解大模型MiDashengLM-7B,在22个评测集刷新记录,推理首Token延迟仅为同类模型的1/4[16] - 腾讯混元开源MixGRPO框架,训练时间最高缩短71%[17] 科技前沿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视觉感知系统Humanoid Occupancy发布,采用语义占用三维体素表征[18] - 类脑计算机"悟空"发布,脉冲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神经突触超千亿[19] - 全球首个高分辨率三维无线电地图数据集UrbanRadio3D发布,涵盖6座城市701个子区域,分辨率精细至1立方米[20]
(经济观察)从“炫技”到干活 机器人何时展露“真功夫”?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7:01
机器人规模化落地进展 - 智元机器人近百台远征A2-W轮式通用机器人已在中国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工厂产线实现搬箱作业的规模化落地 [1] - 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指出人形机器人真正能干活的关键在于大的负载能力和拟人的"大脑",预测10年后会干活的机器人将在各行业发挥作用 [1] - 上海飒智智能科技CEO张建政以汽车生产线为例说明机器人作业稳定性对生产节奏的重要性,每小时90台车的产线若出现几秒延迟将导致失序 [1] 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与数据需求 - 工业场景因需求明确成为机器人落地的首选领域,积累数据是为未来向养老、助残等消费者端拓展做准备 [2] - 擎朗智能CEO李通指出家庭场景机器人需解决洗衣、做饭等需求,但当前缺乏物理世界数据导致难以实现"多面手"功能 [2] - 现阶段策略是缩小应用边界,聚焦特定岗位让机器人先行上岗 [2] 具身智能政策布局 - 北京计划2027年前突破100项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并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深圳目标2027年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取得突破,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3] - 上海最新发布实施方案,从模型驱动、算力平台、应用示范等五方面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3]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方向 - 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提出感知头、灵巧手、机械臂、电子皮肤为"新四大组件" [5] - 中国人形机器人走跑跳能力三年内达世界领先水平,反映控制水平与硬件平台综合实力 [5] - 需打通"大脑"(认知)、"小脑"(控制)、"肢体"(执行)的具身智能+技术路径以实现全面突破 [5]
对话星动纪元陈建宇:坚持软硬一体,向人学习是构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最短路径
IPO早知道· 2025-08-13 16:50
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路径 - 构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范式是通用大脑与通用本体的融合,通过场景和数据形成AI进化飞轮[4] - 人类是唯一存在的通用具身智能体,向人类学习是实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最短路径[2][15] - 语言模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借鉴人类语言学习过程,机器人需构建包含语言功能和物理交互能力的通用大脑[2] 星动纪元技术布局 - 已发布ERA-42通用大脑模型,集成视觉、理解、预测、行动功能,可通过语音命令控制机器人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4] - 全栈自研关节模组、灵巧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供应链垂直整合[4] - 推出国内首个具备55个自由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性能超越特斯拉Optimus[5] - 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已获海尔智家等企业超百单意向订单[5]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已交付超300台产品,上百订单正在量产[8] - 全球市值TOP10科技巨头中9家成为客户[8] - 海外市场占比超50%,实现业务全球化布局[8] 技术研发策略 - 坚持"软硬一体"路径,从Day One开始同步开发本体与大脑[11][14] - 采用端到端VLA模型架构,是国内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丰富的团队[13] - 开源humanoid gym算法获1000+ GitHub stars,推动行业技术路线收敛[20][22] 行业应用展望 - 工业场景效率已达人类70%,2025年有望提升至90%[26] - 短期B端工业场景优先落地,长期家庭场景将成为杀手级应用[28] - 未来五年家用场景机器人将迎来爆发期[29] 技术迁移方案 - 预训练阶段使用与本体无关的人类行为数据,实现形态相近机器人的能力迁移[16] - 软件定义硬件,模型可适配不同硬件,但硬件性能决定模型能力上限[18] - 直驱式灵巧手设计提升数据收集精度,优化强化学习效果[18]
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现智能新突破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15:29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在京举行,展示百余款机器人新品,体现具身智能产业强劲发展动能 [1] - "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首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AI大模型与机器人跨界协同成为新一轮科技竞争核心引擎 [1] - 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已成立国家地方共建及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 市场数据 - 人形机器人整机参展企业从27家增至50家,同比增长85% [1] - 机器人展品数量从600多件增至1500余件,增长150% [1] - 新品数量从60件增加到100余件,增幅达67% [1] 技术进展 -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宽至工业、农业、零售、居家服务等多个领域 [1] - 机器人已实现冲咖啡、摊煎饼、叠衣服、做按摩、陪下棋等生活服务功能 [1] - 在电力检修、流水线分拣、零件质检等工业场景中应用水平提升 [1] - 机器人智慧化程度和肢体灵活度显著提升,脑-眼-行动协同系统水平明显进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