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让生态资源更好转化为富民资产(治理者说)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03
核心观点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超越简单资源变现 通过产业升级和文化赋能实现可持续转化 提升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 [1][2][3] 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 - 森林覆盖率超56%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打造"森林粮库" 茯苓、菖蒲、竹笋等绿色产品畅销全国 [1] - 发展山区稻渔综合种养 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和林药林菌复合产业模式 提升初级产品溢价能力 [1] - 在资源环境可承载前提下取用有节 避免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 [1]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打造集科普研学、旅游观光、康养食疗于一体的药博园 [2] - 建设栖凤峡等康养旅游示范地 推出天然温泉疗养和山地运动健身等20余种健康养生套餐 [2] - 挖掘蜀道文化和三国文化 开发古蜀道徒步游品牌 开展追觅蜀地的绿野仙踪活动 [2] - 通过研学旅游和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制作等业态发展 延伸产业链 [2]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 推进生态产业化 提升生态品质和产品量质 科学评估开发中的环境风险 [3] - 推进产业生态化 对一二三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 发展生态工业 [3] - 建设环保产业园区 吸引中粮油脂和冰鸟矿泉水等生态企业落户 提升产业结构生态绩效 [3]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通过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打造、数字化赋能和多元化参与扩大生态产品价值 [3] - 保护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实现生态致富和旅游致富的可持续性 [3]
以“绿”生“金”,海南自贸港绿色账本“提现”了
海南日报· 2025-08-25 20:40
林下经济发展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在橡胶林下套种柊叶5000亩 每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 年总收入达800多万元[1] - 海南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集中林地达876.6万亩 上半年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60万亩 较去年增加30万亩 产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5] - 白沙 琼中 儋州等市县规模化种植虎乳灵芝 以琼中握岱村为例 种植面积65亩 采收3.6万斤 产值约70万元[4] - 海南划分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东部林禽和林特 南部景观利用 西部林菌和林草 北部林花和林禽 中部森林康养 明确区域发展重点[5] - 鼓励扩种椰子 沉香 油茶等乡土树种 并复合套种凤梨 人参果 南药等作物以短养长 提高林地生产率[5] 花卉产业增长 -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建成12个文心兰种植基地 总面积500亩 占全国文心兰种植总量四分之一[2] - 全省形成"一叶五花"特色产业态势 包括金钱树 鲜切叶 阴生观叶以及三角梅 热带兰花等五大花类[2] - 借助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增量退费比例达30% 激发创新活力[3] - 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种植面积约14.01万亩 上半年产值约25.8亿元[3] - 2024年底海南热带花卉交易(拍卖)市场开业 拓展对外销售渠道[3] 林业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 同比增长18% 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7个百分点[1] - 林业部门计划全年完成造林43万亩 森林抚育510万亩 林下经济200万亩 稳步推进一产增长[7] - 重点打造木材精深加工 沉香全产业链 热带花卉深加工等特色园区 做大做强二产[7] - 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 康养 自然教育等特色产业 做精做优三产[7] 生态修复与绿化建设 - 上半年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 包括沿海防护林修复9874亩 新增红树林708亩 红树林人工修复992亩[6] - 完成森林抚育249.35万亩 推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6] - 开展"绿美自贸港"三年行动 聚焦三绿并举和美化彩化 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6] 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 - 上半年全省实现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 收入22.41亿元 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 收入7.8亿元[7] - 保亭神玉岛等依托山地湖泊 热带雨林等自然奇观发展生态旅游[7] -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发展手工茶坊 农家乐等多重收入来源[7] - 上半年谋划林业产业招商项目42个 完成签约金额15.1亿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8] - 下半年继续推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落地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8]
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新华网· 2025-08-25 10:50
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湖州致力于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价值,在绿水青山间培育新质 生产力。"腾笼换鸟"换来的发展空间,给新兴产业的集聚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20年来,湖州拒绝了 760余个环保不达标的项目,涉及投资额超千亿元;同时,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八大新兴产业链不断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含"绿"量与含金量持续提升。 当通往金山银山的道路不断丰富、拓宽,守护绿水青山的意识也日益成为全民共识。最近,每次吃 饭前后,湖州市民沈舒都会对着餐桌拍两张照,将菜品和光盘的照片上传到一个手机小程序。这是7月 刚上线的"湖州生态身份证",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都可以赚取绿币,兑换停车 券、文旅卡等福利。 近年来,湖州出台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12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13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下,该市所有区县均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所有城市规划区外的行政村均建成市 级美丽乡村,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列全省第一,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 上,全域美丽的幸福图景照进现实。 逐绿而行,不仅改变城乡面貌,更激活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长兴县李家巷镇曾经矿 ...
蜀山秀水间的生态价值转化之道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15
生态屏障建设 - 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干流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及以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80万平方公里 [2] - 创新建设"森林四库"示范省,推进"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 [2] -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通过特许经营提供公益性岗位6500余个,若尔盖湿地实施退牧还湿形成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 [2] 清洁能源发展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3亿千瓦占比88%,发电量持续领跑全国 [3] -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3] - 首创"水火风光同台竞价"机制,通过水电消纳园区培育大数据、新型电池、电制氢等绿色载能产业 [3] 公园城市建设 - 成都累计建成1500余座公园、9600公里天府绿道、400公里天府蓝网,森林覆盖率达40.5% [4] - 首创"场景营城"理念打造六大生态宜居场景,构建GEP核算体系激活城市生态资产价值 [4] - 创新"绿道+"经济模式释放乘数效应,建立都市圈跨域产业协作与生态补偿机制 [4] 民族地区绿色发展 - 三州地区打造"净土阿坝""圣洁甘孜""大凉山"区域品牌实现特色农产品增值 [5] - 凉山州普格县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贡献约40万收益,稻城亚丁创新"天文+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5][6] - 形成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效应,探索出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共富新路 [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实现全省21个市(州)GEP核算全覆盖,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林业碳汇、水权交易等多元化交易品种 [6] - 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推动绿色信贷总量突破万亿元 [6] - 发放全国首笔CCER开发挂钩贷款、发行全国首单区县级碳中和绿色中期票据 [6] 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 建成覆盖全省实景三维数据库,试点自然资源确权"三维登记"实现生态资源可量化可交易 [7] - 大熊猫国家公园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AI识别"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观测栖息地变化 [7] - 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缩短洪涝预警响应时间,开发"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碳汇评估平台 [7] 绿色产业发展 - 组建天府永兴实验室等绿色科技创新平台,推进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8] - 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兴产业,联合重庆打造"成渝氢走廊" [8] - 创新绿色金融发行绿色债券,加强绿色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绿色人才专项 [8]
引领全球绿色变革的强大力量
四川日报· 2025-08-25 06:15
两山理念的理论价值 - 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2][3] - 将生态资源纳入生产力范畴 揭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转化的内在逻辑 [4] - 突破传统发展观对劳动价值的狭隘认知 确立生态优先的战略底线 [5] 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10年前下降56% 重污染天数减少92% [7]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 [7] - 森林覆盖率突破25% 贡献全球1/4新增绿化面积 [7]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 2012年以来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26% 十四五前四年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11.6%和9.3% [8] - 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6%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9% [8] -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成为新出口增长点 [8]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完成制修订 形成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9]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倒逼地方落实生态责任 [9]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 志愿服务项目超150万个 [9] 全球实践与影响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6年发布专题报告向全球推广中国实践经验 [10] - 通过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分享光伏发电/沼气发酵/生态养殖等技术 [10]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 [12]
践行“两山”理念 促进城乡共富
中国青年报· 2025-08-24 07:11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包含统筹兼顾论、生态优先论和绿色发展观三层理论体系 [1][2] - 实践路径围绕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和共建共享三大方向 要求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双向转型 [3][4][5] - 青年群体是践行理念的主力军 需通过环境保护 绿色经济建设和生态共富参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6][7][8] 理论体系 - 统筹兼顾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批判传统经济增长观与狭隘环保主义 强调绿色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威力 [2] - 生态优先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批判"重经济轻环境"错误观点 确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不可突破生态阈值的科学论断 [2] - 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经济生态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经济化) [2] 实践路径 - 生态保护: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方位治理格局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万元GDP自然资源消耗量 污染物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 [4] - 绿色发展:经济生态化需实现从"不绿色"向"绿色且经济" 从"不低碳"向"低碳且经济" 从"不循环"向"循环且经济"三大转变 需以绿色革命精神推动转型 [4] - 生态经济化:通过生态补偿 循环补助 低碳补贴等财政政策支持 我国已形成纵向与横向 政府与市场 输血与造血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 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补贴实现从"低碳不经济"到"低碳且经济"转型 [5] 青年参与机制 - 环境保护者:内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参与战略谋划 制度设计和规划编制 加入论证会 听证会等流程 监督政府和企业生态环境行为 [6] - 绿色经济建设者:投身绿色科技创新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参与绿色创业 通过市场力量促进资源环境要素优化配置 [7] - 生态共富参与者:推动三次分配制度创新 一次分配加强土地使用权 林地使用权 碳排放权等产权变革 二次分配通过绿色财政收支政策调整收入结构 三次分配发展生态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 [8]
绿水青山谱写大地长歌
人民日报· 2025-08-24 06:42
核心观点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浙江通过艺术展展现绿色发展成果和文化内涵 [1][2][3][4] 艺术展内容结构 - 展览分为四大篇章:"青绿之歌"以版画、连环画等形式展现浙江20年实践历程 [2] - "美丽之窗"通过艺术写生呈现湖州从先行者到示范生的发展蝶变 [2] - "山川之颂"以鸿幅巨制展示理念的山水灵魂 [2] - "绿富之路"聚焦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刻画"生态美推动共同富"的创新实践 [2] 文化哲学内涵 - 山水观体现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同于西方客体化自然观 [3] - 大型影像装置《山高人为峰》通过20位典型人物/20个故事/20件纪念物构建微观叙事 [3] -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的古老智慧在山水巨制中得到诠释 [3] - 理念达至禅宗第三重境界"见山还是山 见水还是水"的认知高度 [3] 实践方法论 - "道法自然"传统文化观提升至方法论实践高度 [4] - "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山水孕育中的藏纳与生发哲学 [4] - 理念揭示自然财富、经济财富与文化财富的三重价值 [4] - 展览既是山水写生记录 更是精神实践 开发心物相通的家园经验 [4]
陈刚:坚决克服“走一步看一步”等错误认识,持续抓好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广西日报· 2025-08-23 10:07
行业政策方向 - 自治区持续推动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 [1] - 严格执行国家《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综合施治 全面彻底摸清风险底数 [3] - 开展涉重金属污染环境和非法采矿案件倒查十年专项行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战持久战 [3] 产业发展规划 - 高质量编制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 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 [3] - 扎实推动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2] - 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做好产业对内对外开放 发挥政府引领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3] 区域协同与合作 - 坚持全区"一盘棋"发展思路 加强与东盟的矿业合作 助力国家提升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3] - 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来宾市分别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体现多地市协同推进 [4] - 统筹推进系统解决涉重金属污染问题 克服阶段性差距 加强自治区层面查处力度和氛围 [2]
以水为媒 让绿生金——各地“两山”理念水利实践观察
新华网· 2025-08-23 08:01
核心观点 - 水利行业通过幸福河湖建设、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举措推动"两山"理念实践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1][2][4][6] 幸福河湖建设 - 蕉门河通过源头治理、雨污分流等综合治理措施 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 [2] - 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创新"河湖+"经济融合发展模式 [2] - 浙皖两省建立河湖长制合作机制 新安江保护方案总投资6.5亿元用于流域治理和水源地建设 [3] 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新昌县30座小水电站通过GEP核算获得银行授信10亿元 创新"绿电贷"金融产品 [4] - 重庆武隆区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8580万元 其中4383万元为生态产品增量价值 4197万元为20年期农业产业生态产品 [5] - 江西宜黄县通过全流域治理建成1700亩设施蔬菜基地 带动300余人就业 [4] 制度与机制创新 - 河湖长制推动源头防控、水岸同治的治理新路径 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氛围 [3] -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涵盖财政购买、产业化、权属交易、横向补偿及金融化等多种方式 [6] - 需建立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 明确产权内涵和收益分配机制 强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 [7]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网· 2025-08-23 06:14
核心观点 - 浙江乡村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增效 形成绿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模式 [1][2][9] 生态改善与产业转型 - 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从石灰产业转型生态旅游 废弃石灰窑改造为面包窑 带动150名村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3] - 金华市武义县坛边村通过环境治理 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铁矿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矿洞景观营收超1.6亿元 [4]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关停矿山发展茶产业 茶园规模达3000亩 明前茶售价达每斤7000-8000元 [5] 绿色经济模式创新 - 径山村开发碳汇计量项目 年净碳汇量7938.79吨 通过光伏公交站和有机肥种植实现产业降碳 2024年村集体收入88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6.1万元 [5] - 台州市仙居县林坑村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蜂蜜产品售价达每斤100元 [6] - “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区域品牌形成产业规模 绿色金融助力“嵊泗贻贝”地理标志商标质押授信35亿元 [7] 共同富裕机制建设 - 丽水市青田县下庄村成立强村公司 整合油茶产业 开发护肤品等衍生产品 2024年共富工坊产值1000万元 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8] - 浙江省推进“共富工坊”建设 青田县建成107家工坊 吸纳近8000人就业 实现山区县全覆盖 [8] - 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组建五村联合体 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等七村抱团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