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合作

搜索文档
亚投行十年关键词:“朋友圈”翻倍,多边合作共赢
北京商报· 2025-06-24 22:07
亚投行发展历程 - 2013年由中国倡议筹建,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 - 2014年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成立,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 [3] - 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2016年1月开业运营 [3] - 截至2025年6月成员从57个增至110个,覆盖全球81%人口和65%GDP [4] 业务规模与项目成果 - 累计批准320个项目,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带动资本超2000亿美元 [5][7] - 项目覆盖3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非洲、拉美等地 [7] - 孟加拉国配电系统改造惠及1250万农村人口 [5] - 印度孟买地铁4号线减少市区35%车流量 [6] - 印尼贫民窟升级项目惠及970万居民,亚投行承担2.165亿美元融资 [6] - 中国落地20+项目,如北京燃气2.5亿美元贷款覆盖21.675万户 [6][7] 战略方向与未来重点 - 2025年十周年年会主题为"互联助力发展,合作共创繁荣" [4] - 将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如AI研发)、气候变化(相关项目占比从2023年60%升至2024年67%)[8][9] - 三大优势:区域平衡、协同互补、创新融资 [9] - 新任行长邹加怡2026年上任,拥有丰富多边合作经验 [9] 运营模式与行业影响 - 采用多边开发银行模式,汇聚各国资金支持基建 [4] - 保持三大国际评级机构AAA信用评级 [5] - 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互补合作 [7] - 推动"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 [8]
美国科学家缺席的背后
新华社· 2025-06-22 06:32
美国政府政策对海洋科研的影响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新财年面临25%的预算缩减,已有超过1500名工作人员遭解雇或劝退 [2] - 美国近期政策降低了国际社会对其参与国际合作的预期,最终美国只派出"技术和工作层面"的代表参加联合国海洋大会 [2] - 美国近期在海洋科研等领域的政策给全球海洋科研和保护行动蒙上阴影,影响持续时间尚不确定 [2] 国际社会的反应 - 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多位领导人强调要践行多边主义,反对海洋事务上的单边主义 [3] - 国际社会认为美国需要认识到与各国共享地球并共担责任的重要性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国际海洋行动和进展不会因美国立场而止步 [2] 具体案例影响 - 美国科学家萨拉·库利在政府换届后的联邦机构"裁员潮"中失业,被迫退出重要国际科学会议 [1] - 除了库利,还有几名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无奈缺席"同一个海洋科学大会" [1] - 库利经历了两次解雇过程,先是停薪留职无权进入实验室,后被彻底辞退 [1] 更广泛的政策影响 - 美国政策将在海洋预测预报、数据同化、国际合作等方面造成严重阻碍 [2] - 美国已经宣布要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并在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协定谈判中没有参与 [2] - 美国联邦科学领域的混乱状况正在破坏对全球海洋保护、可持续资源管理和气候韧性至关重要的多边合作 [2]
《2025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宣言》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19 17:40
核心观点 - 2025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大会发布《上海宣言》 提出六点倡议推动全球会展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强调开放合作 数字化转型 商业模式创新 绿色标准及人才培养 [1][2][3] 行业合作与生态构建 - 深化多边合作机制 向政策制定者及企业宣传会展价值 推动行业成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手段 [1] - 促进跨国政策对话与资源对接 构建互利共赢的行业生态 [1] -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并分享实践经验 推动全球会展业协同发展 [3] 业态创新与服务升级 - 培育新型业态 创新一站式服务模式 提高参展企业 与会者和观众的投资回报率 [1] - 推动展贸融合 展产融合及展城融合 强化对实体经济赋能 促进产业协同并激发消费潜力 [1] - 突破传统业务边界 推动跨界融合与价值链延伸 探索数据服务与金融合作等增值路径 [2]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应用 - 以会展项目为突破口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 实现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与会展场景深度融合 [2] - 优化智慧会展基础设施 提升参展效果和观众沉浸式体验 [2] 国际化与品牌建设 - 促进跨国品牌项目授权与联展机制 实现中国品牌全球办展和国际品牌本土落地的双向赋能 [2] - 大会吸引来自美国 英国 德国等20余国300余位国际机构高管及行业代表参会 [1] 标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 - 倡导国际组织与区域机构合作推进会展行业标准建设 建立知识共享体系 [2] - 践行环保材料应用 能源节约与碳足迹管理 推动绿色标准共建及碳中和路径探索 [2] 人才培养与行业储备 - 打破行业壁垒 倡导性别平等 跨专业协同和跨代际协作以释放人才创新潜能 [2] - 加强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 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一代行业领袖 [2] - 支持会展教育与研究 为行业持续发展积蓄年轻力量 [2]
“中国—中亚机制为多边合作提供新范式”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中国-中亚合作机制 - 中国-中亚机制为多边合作提供新范式,促进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1]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极大促进中亚国家与中国相互尊重、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1]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双边关系 - 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2] - 两国将深化政治、安全、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2] - 中国一直是乌兹别克斯坦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2] 行业合作项目 - 纺织、建筑、化工和食品等行业建立合资企业[2] - 中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高速公路、桥梁、物流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 - 比亚迪工厂落地助力绿色转型发展[2] - 华为等中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数字化进程,贡献互联网发展和青年技术培训[2] 教育、卫生、旅游合作 - 孔子学院和鲁班工坊培养语言和职业教育专业人才[3] - "健康快车国际光明行"项目免费实施1000多例白内障手术[3] - 建立乌中防盲合作中心,联合培养500多名医学专家[3]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促进文化交流[3]
总统当不成了?加州“造反”!特朗普在以美国国力做代价,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6-17 22:57
加州对特朗普钢铝关税政策的法律挑战 - 加州作为民主党铁票仓,针对特朗普重启的钢铝关税政策发起法律挑战,反映政治博弈加剧 [1] - 关税导致加州制造业采购钢材成本飙升7%,每生产100万美元产品需额外增加7万美元成本 [1] - 运输业燃油附加费猛涨,物流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1] 钢铝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钢铝关税使全美企业每年多支出230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增加数十万美元成本 [3] - 关税导致4万多个工作岗位消失,工人被迫失业 [3] - 全球钢铁贸易量在关税实施后半年内减少12%,引发国际供应链震荡 [3] 农业出口受关税反制冲击 - 美国农产品出口受反制措施影响,大豆、肉类市场份额下降 [3] - 加州柑橘出口量从年10万吨锐减至不足5万吨,果农收入大幅下滑 [3] - 坚果等农产品出口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3] 两党经济政策分歧与州级反抗 - 民主党主张多边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与特朗普单边关税政策形成对立 [5] - 加州通过法律手段反对关税,纽约、华盛顿州可能跟进,加剧联邦与州级矛盾 [5] - 政策反复导致企业运营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复苏难度提升 [5] 政治博弈下的经济代价 - 企业持续承担关税导致的额外成本压力 [7] - 供应链中断和出口下滑对行业造成长期结构性影响 [7] - 政治斗争使普通民众和企业成为实际经济损失承担者 [7]
要在中美两边“点火”?波兰:欧盟对抗美国,也不能让中国得逞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53
欧盟对华政策分歧 - 欧盟内部在对华关系上存在明显分歧,西班牙等国积极寻求深化与中国经济联系,而捷克、波兰等国倾向于采取强硬立场 [1]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将中国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呼吁欧盟改善对华关系,商界积极吸引中国投资以完善本土供应链,尤其在电动汽车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 [1] - 捷克虽鼓吹"对华强硬",但仍参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机制,显示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 [3] 中欧经贸合作现状 - 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波兰在亚洲最大经贸伙伴,双方经济依存度高 [5] - 法国和德国计划加强与中国合作,中国可能购买200-500架空客飞机,显示欧盟主要国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5] -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26%受访企业将供应链在岸外包到中国,华南地区超60%会员公司计划增加投资,凸显中国供应链竞争力 [5] 中国供应链优势 - 中国在电池制造领域拥有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全链条优势显著,西班牙借此推动本国产业升级 [3] - 荷兰高端智能制造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80%客户来自欧洲,即便面临美国关税冲击仍能保持稳定发展 [7] - 中国在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供应链韧性强劲 [5][7] 欧盟政策建议 - 欧盟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正视中国市场重要性,将中国视为平等合作伙伴而非"对抗美国的工具" [7][9] - 欧盟需内部团结以应对美国关税谈判,同时与中国携手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提振全球经济信心 [7][9] - 波兰试图在中美间制造"非此即彼"的选择,不符合欧盟整体利益,忽视中欧经济相互依存现实 [9]
欧洲央行行长:开放正让位于保护主义
快讯· 2025-05-27 02:27
国际秩序与欧洲经济 - 当前国际秩序受到根本性动摇 多边合作被零和思维与权力博弈取代 [1] - 开放正让位于保护主义 欧洲经济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1] - 欧洲出口占经济增加值的近五分之一 支撑3000万个就业岗位 [1] - 世界贸易下降或经济集团分裂将对欧洲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1] 欧元国际地位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持续下降 达1994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欧元为全球第二大货币 占外汇储备20% [1] - 增强欧元国际地位可促使更多贸易以欧元计价 减少不稳定资本流动影响 [1] - 提升欧元地位需坚持开放贸易 巩固经济基础 捍卫法治与政治团结 [1] 政策应对与机遇 - 正确政策应对可使形势变化为欧元提供更大国际舞台作用 [1]
全球商界呼唤确定性 中国供应链成“稳定锚”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5:22
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核心观点 - 产业链供应链是世界经济的血脉 必须保持畅通 [1] - 建设开放包容 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1] - 峰会吸引历届最多境外机构与嘉宾参会 反映全球商界对中国供应链稳定器角色的高度关注 [1] 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 美国大规模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全球波动 使经济陷入更脆弱境地 [4]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给世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 各国商界已感受到负面影响 [4] - 在华德企业务受到关税影响 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 [4] - 美国多变贸易政策造成企业经营不确定性 [4] 国际合作诉求 - 摒弃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 推动多边合作成为共同诉求 [4] - 国与国之间加强贸易合作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4] - 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关系是解决贸易争端的途径 [4] - 历史证明贸易壁垒和关税会伤害民众福祉 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4]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 - 中国成为跨国企业稳定供应链布局的安全锚 [5] - 中国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强大生产力 作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 [5] - 中国人工智能和跨境电商快速扩张 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方向 [5]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未来十年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将持续发力创新 [5] 中国市场机遇 - 中国高质量发展 低碳转型和创新为德国企业提供宝贵商业机遇 [5] - 中国市场对德企提高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5] - 中国倡导的开放包容贸易理念 领先数字基础设施和稳健技术能力成为国际企业稳健运营保障 [5] 峰会倡议与展望 - 发布《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 坚持开放互通平等原则 [6] - 推动数字规则互联互通 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合作 [6] - 中国在物流仓库自动化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6] - 国际合作可共同促进行业长远发展 [6]
哥伦比亚 从“向北看”到“看世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7 19:46
中拉论坛合作 - 中方同拉方携手启动团结工程等五大工程 [3] - 中拉论坛成员十年来紧密抱团合作 [5] - 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 [5] 中哥双边合作 - 中国企业承建伊图安戈水电站清洁能源项目 [9] - 哥伦比亚咖啡鲜花热情果通过中拉贸易通道稳定进入中国市场 [9] - 哥伦比亚希望成为中国连接拉美的纽带 [13] 哥伦比亚发展战略 - 期待与东西南北方国家平等交往 [7] -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上是榜样和盟友 [13] - 主张通过多边合作共商共建应对全球性挑战 [13]
美国关税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中心议题
快讯· 2025-05-16 11:11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核心议题 - 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围绕美国关税和世贸组织改革的分歧可能导致联合声明无法通过 [1] - 会议通常聚焦经济与贸易多边合作 但今年世贸组织改革成为争议焦点 [1] 争议焦点内容 - 美国关税政策成为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 [1] - 世贸组织改革方案在成员国间存在显著分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