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管理
搜索文档
潘功胜金融街论坛重磅发声,一文读懂十大重点
第一财经· 2025-10-27 18:00
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重磅发声,释放一揽子政策信号,包括 恢复国债买卖、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稳定币、货币政策取向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近年来,人民银行有序推进,取得重 要进展。在去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此 次金融街论坛,潘功胜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重点如下: 1、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 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 架,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 2、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 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 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 币 ...
潘功胜:当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幅度波动时主动发声,及时校正市场“羊群效应”
凤凰网财经· 2025-10-27 17:51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今日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开幕式并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中国在全球率先启动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管理实践路径。在宏 观审慎管理的治理机制方面,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实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在宏观审 慎管理政策体系方面,人民银行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索推进。 一是2021年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明确了宏观审慎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二是2003年建立差别存 款准备金制度,2010年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在此基础上,2016年又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有 效促进了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三是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总体框架。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 《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系统重要性银行和保险公司评估办法以及系统重要 性银行附加监管等基础性制度文件。四是设立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工具,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 逆周期调节。 五是探索开展金融市场宏观审慎管理。动态观察、评估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加强金融机构风险提示,阻 断或弱化风险的积累。会同证监会设立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 定性作用,保 ...
潘功胜: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取得重要进展
新浪财经· 2025-10-27 17:26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核心定位 - 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阻断或弱化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自我强化和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传染 [1] - 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微观审慎监管在工具形式上有交叉,但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1] -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和总需求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主要关注单体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1]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背景与演进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单体金融机构稳健不代表金融系统整体稳健,需弥补微观审慎监管不足 [1] - 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有序推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并取得重要进展 [1] - 此次演讲主题为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 [1]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证券日报· 2025-10-27 08:01
央行政策重点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1] - 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1]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1] 货币政策执行框架 - 力度上避免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信贷总量适度平稳增长 [1] - 时机上强调政策预见性和前瞻性,在关键节点适时果断出手 [1] - 节奏上要求调控灵活,根据内外部环境动态微调,实现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结合 [1] - 继续择机运用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同时优化并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 强化货币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效应,解决需求端不足问题 [2] 政策传导与预期管理 -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框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 - 加强预期引导和管理,通过强化政策沟通清晰传达政策意图,稳定市场预期 [2] - 年末到明年上半年存在再度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取决于金融和通胀数据修复情况 [2] - 下一阶段央行将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2] 金融市场稳定机制 -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 - 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市场参与主体更成熟,汇率避险工具使用更广泛 [3] - 债券市场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强化监管协同,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 [3] - 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 [3] - 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完善支持资本市场长效机制 [3]
中国人民银行: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证券日报· 2025-10-27 00:27
央行政策方向与重点工作 - 央行明确五大重点工作,包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1] - 央行强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1] 货币政策执行框架 - 货币政策“力度”意味着避免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信贷总量适度平稳增长,防止资金空转或新风险[1] - 货币政策“时机”强调政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在关键节点适时果断出手[1] - 货币政策“节奏”要求调控灵活,根据内外部环境动态微调,实现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1] 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展望 - 下阶段货币政策预计从四方面发力:继续择机运用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并优化结构性工具、强化货币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强预期引导和管理[2] - 总量工具层面,降息降准的空间和时点取决于金融和通胀数据修复情况及财政支持诉求,不排除年末到明年上半年再度降准降息的可能性[2] - 结构性工具方面,预计央行将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2] 金融市场稳定与风险管理 - 央行强调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2] - 外汇市场方面,央行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市场参与主体更成熟,避险工具使用更广泛,市场更具韧性[3] - 债券市场方面,央行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运行,强化监管协同,及时提示风险,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3] - 资本市场方面,央行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完善支持资本市场长效机制[3]
央行党委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坚定支持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证券时报· 2025-10-25 05:29
央行政策方向与工作重点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 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2] -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1] 货币政策框架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握力度、时机和节奏 [2] - 动态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强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 [2] -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金融风险防范与改革 - 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2] - 继续做好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 [2]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 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建设 - 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体系 [2] -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2] - 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2] 金融开放与国际化 -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3]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有序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3] - 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建设和发展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3]
【金融街发布】央行: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新华财经· 2025-10-24 22:55
会议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旨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1][2][3] 过往政策成效与当前经济环境 -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部署,先后出台一揽子货币政策举措,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充裕,坚定支持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1] -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的稳健发展之路 [1] “十五五”规划与金融强国战略部署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是指导“十五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 - 全会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2] 未来重点工作方向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 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做好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 [4]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体系 [4] -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5]
央行: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充分释放各项货币政策效能|快讯
华夏时报· 2025-10-24 21:56
货币政策框架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2] - 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充分释放各项货币政策效能 [2] - 动态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强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 金融风险防范 - 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2] - 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2] - 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 [2] - 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金融立法 [2] 金融供给侧改革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3] -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 [3] -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体系 [3] -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3] 金融开放与国际化 -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3] - 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有序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3] - 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3] - 持续建设和发展自主可控、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务实开展金融外交和多双边货币金融合作 [3]
央行: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第一财经· 2025-10-24 19:25
会议背景与核心精神 -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1] - 会议认为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坚持高质量发展,走出稳健发展之路,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 [1] - 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动员和总部署 [2] 金融工作成就与定位 - 过去五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增强,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2] - 金融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战略部署 [2] 未来重点工作部署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3]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等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力度、时机和节奏 [3] -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 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4] - 继续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4]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4] -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 [4] -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有序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5] - 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建设自主可控、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5]
央行: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 充分释放各项货币政策效能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19:17
会议强调,金融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体制改 革全面深化,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增强,金融 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中国人民 银行将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以勤勉、务实、专业的作风,加快完善 中央银行制度,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 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落实主要金融单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要求, 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各党委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运行的关键时点,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部署推出 增量政策,有效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中国人民银行按 照党中央部署,先后出台一揽子货币政策举措,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充裕,坚定支持股市、债 市、汇市等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会议认为,过去五年,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