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排放权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期货日报网· 2025-05-30 00:06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 [1] - 政策旨在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 [1]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 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 [2] - 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 [2] - 加强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衔接,避免交易主体重复获益 [2] - 立足国内市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与相关国际机制衔接互认 [2]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 - 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 [2] -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对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2]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 [2] 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 - 推进金融机构参与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推动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信息披露 [3] - 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相关担保业务统一登记公示 [3]
中办、国办: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专家建议激发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3:15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1] - 碳排放权、水资源及排污问题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难题,需建立交易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配额分配方式、监测数据等需严谨论证[1] - 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将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数据共享,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用水权交易市场[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进入实施阶段[2]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从发电扩展到钢铁、水泥、铝冶炼后,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从40%提升至60%以上[3] - 将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3] 市场化交易机制建设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双控制度衔接,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2] - 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2] -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预留、收回、回购配额等方式形成储备库,适时收储或投放[6] 政策实施路径 - 各地区各部门需按职责分工完善改革举措,开展创新探索推动落地见效[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工作进展评估,分析新形势新问题,推动改革不断深化[7] -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将碳排放权等要素纳入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各类市场交易行为[6]
中办、国办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29 19:07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旨在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1][3][4] - 意见提出通过完善配额分配制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措施,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4] 总体要求 -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制度,完善交易市场[4] -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4]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5] - 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5] -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5] - 加快构建体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导向的排污权核定技术体系,推动实施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5]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 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6] - 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加强绿证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6] - 积极探索在黄河等重点流域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用水权交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工程建设并转让节约水量的用水权[7] - 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排污权交易[7]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 - 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8]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数据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8] -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预留初始配额、收回失效配额等方式形成储备库[9] - 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等[9] 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 - 研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科学制定修订碳排放核算、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等标准[10] - 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完善核算技术规范[10] -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与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10] - 培育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资源环境要素核算核查、估值、咨询等综合性服务[11]
刚刚!中办、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5-29 17:42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1][4][5] - 改革目标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转向配额总量控制,用水权交易跨区域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强化 [2][6][7][13] 配额分配制度 - 碳排放配额分配优化:统筹控制目标、行业阶段和历史排放,推行免费与有偿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比例 [7] - 用水权分配: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探索有偿出让,新增工业用水需通过交易市场有偿取得 [7] - 排污权分配:构建体现环境质量改善导向的技术体系,推动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 [7] 交易范围优化 - 碳市场扩展: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和品种,加强绿证与碳市场衔接避免重复获益 [8] - 用水权交易:推进黄河等重点流域跨省交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工程并转让节约水量 [9] - 排污权交易:以省级为单位建立健全制度,支持跨区域交易试点 [9] 交易制度健全 -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纳入平台体系,推动数据共享 [10] - 价格形成机制:分类健全价格机制,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性和生态价值 [11] - 市场监管:强化对交易机构、主体及第三方服务的监管,建设信用体系 [12] 基础能力建设 - 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保险、债券等产品,推动担保业务统一登记 [13] - 监测核算:加强碳排放、用水、排污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核算技术规范 [13] - 市场服务:培育第三方机构提供核算、估值等服务,交易平台可合作开展权属确权 [14] 组织实施 - 国家发改委牵头评估工作进展,重大事项需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 [15]
中办、国办: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加强排污权与排污许可等制度衔接
快讯· 2025-05-29 17:20
政策文件发布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强化资源环境目标衔接 [1] 碳排放管理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 [1] - 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 [1] 水资源管理 -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1] - 推动用水权交易、江河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取用水监管等制度衔接 [1] 排污管理 - 加强排污权与排污许可等制度衔接 [1] - 推动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确权凭证和监管载体的排污权交易制度 [1]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审议,2025年中国气候变化相关立法有哪些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0:34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 这是我国继民法典之后的第二部法典 对新兴领域如气候变化做出引领性规定 [1][3] - 生态环境领域现有法律30多部(占现行法律总数1/10) 行政法规100多件 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 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的完整体系 [3]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 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首部行政法规 为碳市场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1][4]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 第三轮第四批督察覆盖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及华能/大唐/国家电投3家央企 进驻时间约1个月 [1][6] - 督察对象明确四类:省级党委政府 生态环境部等国务院部门 对生态影响较大的央企 党中央指定单位 [5] - 已完成两轮督察全覆盖 第三轮完成三个批次 查处重大案件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6] 企业动态 - 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国家电投集团被列为第三轮第四批督察对象 因其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1][6]
电投能源(002128) - 002128电投能源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活动记录表20250521
2025-05-21 18:26
公司业绩及盈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59,048,223.47 元 [5][10] - 公司将努力实现 2025 年 60 亿归母净利润的财务规划目标 [3] - 公司之后的盈利增长点主要来源于新增的电解铝、新能源等项目 [5] 业务相关问题 电解铝业务 - 一季度电解铝业务受氧化铝成本影响盈利下降,二季度盈利情况详见拟发布的半年度报告 [3][4] - 吨铝氧化铝用量、预培阳极与行业先进水平基本趋同,吨铝用电量同比有所降低 [8] 煤炭业务 - 2025 年市场煤占比将达到 20%,市场煤价格在符合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条件下,根据全国及区域煤炭供需形势随行就市调整 [8] - 长协煤价格保持稳定 [3] 新能源业务 - 2024 年弃风弃电比例与区域均值基本持平,2025 年略有改善 [7] - 2025 年度预计投产的风电、太阳能项目情况详见前期已披露的投资项目公告 [7] - 2024 年度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数据详见 2024 年报,光伏收入与装机容量匹配 [7] 资产注入及规划问题 - 白音华煤电公司注入上市公司工作正在进行中,相关经济效益情况将在完成审计和评估工作后详细测算并公告 [3] - 集团相关资产将在建设完成且各项法律手续完毕的情况下择机注入上市公司,公司如实施注入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8] 其他问题 - 2024 年未出售碳排放权,所以碳排放权交易金额为 0 [3] - 公司将严格按规定完成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工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保障投资者权益,关注后续进展公告 [2][4][9][10] - 目前暂无员工持股计划 [8]
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有效的工具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9:30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 - 生态环境部发布方案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标志着该市场启动交易以来的首次扩围 [1] - 我国最终选择碳排放权交易而非碳税工具 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1] - 2013年环境保护税立法申请送审稿未提及碳税 2015年征求意见稿及2016年通过的环境保护税法中已删除二氧化碳税目 [1] 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制度比较 -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下"有钱不一定排得起"且"有钱不一定能排" 碳税制度下"有钱就能排" 前者优于后者 [2] - 碳税通过将"负外部性"内部化迫使企业节能减排 但忽略了碳税自身局限性及碳排放权交易等替代互补机制 [2] - 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在流量控制环节产生替代互补效应 碳汇、碳捕集等工具与碳税在存量控制环节产生替代互补效应 [2] 碳税制度的经济影响 - 开征碳税会提高我国产品生产成本 影响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经济增长 [3] - 我国GDP年增长率需下降到4%以下才会实现碳排放总量净下降 当前阶段经济政策需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位置 [3] - 碳税制度需以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为支撑 我国能源价格机制尚存堵点 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供求 [3] 碳税制度与现行税制结构 - 建立碳税制度需优化调整现行税制结构 避免与资源税、消费税、燃油税等功能交叉重叠导致重复征税 [4] - 国际惯例中为同一政策目标对同一计税依据设置不同税种的做法不妥当 [4]
CEA价格加速下跌,风险短期或难消退
东证期货· 2025-04-23 1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CEA:看跌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国碳市场扩围方案落地 2024 年度新行业无需支付履约成本 扩围方案调整叠加结转政策使碳市场供需结构转为整体均衡 碳价中枢下移 导致 CEA 价格加速下跌 且碳价下行风险短期难消退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国碳市场扩围方案落地,2024 年度新行业无需支付履约成本 - 3 月 26 日 生态环境部印发方案 标志全国碳市场首次行业扩围正式落地 2024 年三大行业配额基于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 2025 年无需支付履约成本 2025 - 2026 年延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分配配额 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 [2][10] - 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可结转量计算公式为 T = B + NS × R 最优交易策略为净卖出配额量为配额盈余量(扣除基础结转量后的值)的 40% 剩余配额可全部结转 [10][11] - 截至 2023 年底 碳市场累计盈余约 3.7 亿吨 CEA CCER 存量不足 1000 万吨 碳市场扩容后 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 1500 家 覆盖排放量新增约 30 亿吨 总重点排放单位达 3850 家左右 总体碳排放规模达 80 亿吨 [12] - 基于扩围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 - 2025 年结构性缺口总量约 3.5 - 4 亿吨 市场整体供不应求;调整后 结构性缺口总量与最优净卖出量同时收缩 但缺口收缩程度更大 市场供需结构转为整体均衡 碳价中枢下移 [3][14][15] 碳价下行风险短期或难以消退 - 现阶段新行业未完全参与交易 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带来大量新增供应 预计价格下行趋势持续到 5 月中下旬 后因新行业购买需求释放缓解并进入震荡调整阶段 碳配额 24 上线后不排除 CEA 放量下跌 8 月上旬新增供应入市 价格可能再次波动 方向不确定 [4][18] - 因披露机制不完善 市场真实供需情况不明 若今年市场供应过剩 面临配额失效风险 挂牌价格会越来越低 [19]
铝:区间震荡,氧化铝,价格承压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4-18 10: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铝行业投资评级为区间震荡,氧化铝行业投资评级为价格承压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对铝和氧化铝基本面数据进行更新,还提及行业相关综合快讯和趋势强度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铝、氧化铝基本面数据更新 - 期货市场方面,沪铝主力合约收盘价19645,夜盘收盘价19730;LME铝3M收盘价2385;沪铝主力合约成交量147942,持仓量218124;LME铝3M成交量10519,注销仓单占比41.97%;LME铝cash - 3M价差 - 37.00;近月合约对连一合约价差82;买近月抛连一跨期套利成本51.90;沪氧化铝主力合约收盘价2828,夜盘收盘价2816;沪氧化铝主力合约成交量152696,持仓量100589;近月合约对连一合约价差0;买近月抛连一跨期套利成本23.06 [2] - 现货市场方面,铝现货升贴水30,上海保税区Premium 165,欧盟虎特丹铝锭Premium(MB) 197.5,预培阳极市场价无变化,佛山铝棒加工费360,山东1A60铝杆加工费600,铝锭精废价差146,电解铝企业盈亏3247.78,铝现货进口盈亏 - 908.25,铝3M进口盈亏 - 1183.51,铝板卷出口盈亏1124.75,国内铝锭社会库存68.80万吨,上期所铝锭仓单9.59万吨,LME铝锭库存43.42万吨;国内氧化铝平均价2888,氧化铝连云港到岸价(美元/吨) 374,氧化铝连云港到岸价(元/吨) 2975,澳洲氧化铝FOB(美元/吨) 348,山西氧化铝企业盈亏 - 108,澳洲进口三水铝土矿价格(美元/吨) 87,印尼进口铝土矿价格(美元/吨) 71,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价格(美元/吨) 88,阳泉铝土矿价格(含税现货矿山价,AI:Si = 4.5) 530,陕西离子膜液碱(32%折百) 3000 [2] 综合快讯 - 山西某中型氧化铝厂计划于4月19日开始对一条产线进行大修,检修期间影响产能50万吨左右,初步预估检修时间15天左右 [2] - 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2024年度配额核定工作应于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碳排放配额发放工作于10月20日前完成;2025年12月31日前,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按时足额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 [4] 趋势强度 - 铝趋势强度为0,氧化铝趋势强度为0,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 - 2,2】区间整数,强弱程度分为弱、偏弱、中性、偏强、强, - 2表示最看空,2表示最看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