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极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增量财政资金来了!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结存限额补充地方财力
证券时报· 2025-10-17 20:16
今年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上季度明显提高,多项重点领域财政支出增幅达到近三年同期最高水 平。"财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 主任唐龙生在10月17日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天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76亿元,同 比增长0.5%。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32664亿元,增长0.7%;非税收入31212亿元,下降0.4%。前三季 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 亿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财政部宣布采取两项措施——近期,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 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支持范围亦有拓展。同时,财政部明确今年将提 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作为财政"第二本账"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 23 ...
增量财政资金来了!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结存限额补充地方财力
证券时报· 2025-10-17 20:11
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76亿元,同比增长0.5% [1] - 税收收入132,664亿元,增长0.7%;非税收入31,212亿元,下降0.4% [1] - 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增长0.6%,三季度增长2.5% [5] - 前三季度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入保持正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 [5] 税收收入细分表现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6%,反映工商业和服务业运行平稳 [5] -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反映工业企业利润回升 [5] - 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约1倍,反映市场信心修复 [6]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2%,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税收增长8.3%,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 [6]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长5.5%,反映消费潜力释放 [6]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4%,体现数字化转型深入 [6] 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1][9]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上述6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9]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1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推动经济回升 [2][12] 财政政策支持措施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支持范围拓展至经济大省项目建设 [3][14][15] - 财政部将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便于各地做好预算衔接 [3][17] - 2025年安排的近350亿元中央救灾资金已拨付105亿元,用于冬春救助工作 [12] - 农业保险政策今年1—10月中旬已向超2000万户次农户赔付超900亿元 [12]
前三季度我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央视新闻· 2025-10-17 18:01
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 (含以往年度结转债券支出),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为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支持各地按规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 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 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有力支持地方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财政部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第三季度 同比增长2.5%,增幅明显提高,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支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 财政支出靠前发力,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民生、科技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得到较好保障。社会保障 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6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 最高水平。 ...
【财经分析】“量增时早、精准发力”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收官
新华财经· 2025-10-16 10:05
发行收官:共计1.3万亿元发行规模节奏双提升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已画上圆满句号。 与2024年相比,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显示出规模扩大、节奏加快的鲜明特征。数据显示,今年发行规模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今年首期债券和最后 一期债券分别在4月24日、10月14日发行,而2024年的首期债券、最后一期债券发行时间则是当年的5月17日、11月15日。 与往年相比,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呈现出"量增时早"的鲜明特点。发行规模较去年的1万亿元增长30%,而发行节奏进一步提前,首期发行比去年 提早近一个月,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战略考量。 从个券来看,今年共有六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除首发外分别有两次、四次、三次、三次、两次、两次的续发,三季度的具体发行时间和品种则较此前计 划有部分调整。 业内人士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合理精准的发行安排,展现出财政政策主动担当的意图,也为地方储备项目更早拿到资金、提前进入建设状态提供了窗 口。由此,将进一步确保超长期特别国债真正发挥"投得准、见效快、效益长"的积极效果。 | 月份 | 期限 | 招标目期 | 名称 | 首发/续发 | 規模 | 票息 | 较原发行计划的调 ...
多省加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基建助力四季度稳增长
中国经营报· 2025-10-14 12:43
重大项目推进与投资 - 四季度为全年经济目标冲刺关键阶段,多地密集召开推进会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1] - 江苏省于10月11日召开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调度推进项目并谋划明年储备 [1] - 湖北省于10月9日召开2025年四季度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持续掀起抓项目热潮 [1] - 安徽省于9月30日举行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集中开工项目587个,总投资达3323.8亿元 [1] 资金保障与财政政策 -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抓手,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1] - 截至9月28日,今年以来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约为36613亿元,突破3.6万亿元关口 [1] - 2025年财政政策全方位助力投资和经济增长,地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快于往年 [2]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2] 经济预期与增长动力 - 四季度经济预期保持乐观,预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 - 政府投资将保持强度不减、力度均衡、重点突出,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力 [2] -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四季度GDP增长4.5%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 [2] - 地方债券在加力基建投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并增强市场信心 [2]
执政联盟破裂,“高市丸”未起航先搁浅
齐鲁晚报· 2025-10-13 06:03
政治领导层变动 - 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并可能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2] - 公明党决定退出执政联盟,为首相指名选举带来不确定性 [2] 人事安排与权力结构 - 新内阁高层人事安排多数来自支持高市的“麻生派”议员阵营,具有酬庸意味 [3] - 麻生太郎被恭请出任自民党副总裁,是此次当选的幕后推手 [3] - 自民党内“四大要职”一半来自“麻生派”,体现麻生太郎深厚影响力,被外界称为“第二次麻生政权” [4] 政治丑闻与内部挑战 - 人事安排中起用涉“黑金”问题的议员,高市早苗表示该问题不会影响人事安排 [5] - “带病议员”重出江湖的任命引发民意失望,对自民党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提出质疑 [6] 外交政策与潜在风险 - 高市早苗是右翼政客代表,主张提高防卫费、制定反间谍法,其历史认知问题可能引发中日、韩日关系紧张 [6] - 其关于外国人的严格政策主张与极右翼政党相似,被担心会煽动社会分裂 [7] 经济政策与市场反应 - 高市早苗主张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经济刺激和政府投资 [8] - 其积极财政主张引发投资者对日本财政恶化的担忧,导致外资抛售日元,日元一度暴跌至1美元兑152日元 [8] - 日美贸易协议在执行和对美投资落地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高市对重新谈判持开放态度 [8]
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今年地方债发行已逾8.5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20
◎记者 李苑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专项债券信息网披露数据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地方债发行已逾8.5万亿元。其 中,新增专项债36795亿元,新增一般债6444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远超去年安排的8000亿 元额度。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保 持总体平稳、快中有进的态势,特别是地方置换债发行进度基本完成,新增债券发行和经济增长基本保 持同步,为经济持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 "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同比高增,是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体现。从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来看,基 建领域仍是主要投向。"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发行的用于项目建设的2.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项目中, 约28%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约18%投向交通基础设施,约14%投向土地储备,约12%投向保障 性安居工程,约12%投向医疗卫生、文化旅游、教育等社会事业,约6%投向农林水利等。 近年来地方置换债发行明显增多。根据去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议案,除了安排6万亿元地 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20 ...
“黑天鹅”突袭!刚刚,大跳水!
券商中国· 2025-10-10 22:32
日本执政联盟破裂事件概述 - 日本公明党决定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双方在加强政治捐款监管问题上未能弥合分歧 [1][3][4] - 尽管失去支持,自民党仍是国会两院最大力量,高市早苗大概率仍将成为下一任首相 [1][4] - 此次合作终结标志着一个长期稳定时代的结束,为日本未来的政治和立法议程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1][4][6] 市场即时反应 - 美元兑日元汇率直线下挫,一度跌近0.5%,现报152.634,跌幅为0.3% [1][4] - 日经225指数期货大跳水,一度暴跌超1200点,最终大幅收跌2.42% [1][4] - 日本东证指数盘中一度暴跌超2%,截至收盘跌幅达1.85%,日经225指数跌1.01% [4] 对政府执政与立法的影响 - 失去公明党支持后,高市早苗政府在国会推动预算案和各项法案时将面临更深的困难 [7] - 自民党在众议院465席中占196席,公明党占24席;参议院248席中自民党占100席,公明党占21席,执政联盟议席数不再过半 [7] - 一个缺乏稳定执政联盟的政府,其政策推行能力和政治议程的控制力都将大打折扣 [7] 对经济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 - 执政联盟破裂被视为有碍高市早苗的积极财政政策,政府组建时间可能推迟,这将使日本央行更容易加息 [1][7] - 高市早苗政策主张倾向于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实施积极财政,这一组合对日元构成下行压力 [8] - 分析预计高市早苗当选后日本财政扩张力度可能更大,但中长期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压力将挥之不去,日元汇率或将升值 [8]
被讽“第二次麻生政权”,高市难逃“短命首相”魔咒?
齐鲁晚报网· 2025-10-10 15:3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世峰 日本前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10月4日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当选新一任总裁。如果不出意外,她 大概率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然而,高市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上台后将面临多重挑战,能走多 远尚未可知。 "第二次麻生政权" 10月7日,高市早苗正式确定了党内高层新人事安排。不出外界所料,新班底中多数成员来自在总裁选 举中支持她的"麻生派"议员阵营,具有强烈的"酬庸"意味。 85岁的麻生太郎无疑是高市此次当选的幕后推手,决胜轮投票前他曾要求派系所属43名议员"将票投给 第一轮党员票得数最多的人",所指不言而喻。对于这么一位"贵人",高市胜选后第一时间拜见感谢, 磋商人事安排,并恭请其出任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现任自民党最高顾问,名义上高高在上,其实就 是个闲职,远不如副总裁来得实在。 安顿好"大佬",出了大力的"麻生派"议员自然也不能怠慢。"麻生派"核心成员、麻生太郎的妻弟铃木俊 一出任自民党干事长,负责党务运营;"麻生派"保守议员、高市参选推荐人之一有村治子担任总务会 长;高市选举阵营核心成员、前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担任选举对策委员长;前经济安保大臣小林鹰 之则出任政调会长。古 ...
南财快评|高市早苗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7:29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10月4日举行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 由此成为自民党首位女总裁。 高市早苗有望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但是她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对内,首当其冲的是日本经济,高 通胀、薪金停滞,以及疲弱的增长,居高不下的政府债务,产业发展迟缓(如AI)的掣肘等;对外部 而言,则是如何处理国际合作关系以及世界正观察着其是否会以右翼立场来处理国际关系。同时,如何 重新联结自民党,并如何同在野党结盟等问题,均需破题。 在10月4日召开的记者会上,日本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方向,以及尽早降低汽 油税,与央行开展紧密对话。此外,高市还提出将支援亏损企业为员工加薪,探讨增加地方政府用于应 对物价上涨的补贴资金。 特约评论员 熊夏柠 高市早苗也提出会支持企业涨薪,主要做法是减免企业的税,拟为那些因亏损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税收 减免,通过"加薪促进税制"减免加薪企业法人税以鼓励企业加薪。不过,也有评论认为,一些企业可能 经营不善而亏损严重,即使有减免,也杯水车薪。 再来看看市场关心的政府债务,日本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已经高达240%。而高市早苗的积极财政 主张仍然提出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