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东减持
icon
搜索文档
破发股华盛锂电某股东拟减持 2022上市即巅峰超募19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1:29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东金实业拟减持不超过3,567,000股,占总股本不超过2.24%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集中竞价90天内不超过1%,大宗交易90天内不超过2% [1] - 减持计划期限为2025年8月8日至2025年11月7日 [1] - 截至公告日,东金实业持有3,567,000股,占总股本2.24% [1] 股东结构及控制权 - 东金实业与金农联实业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27,106,518股,占总股本16.99% [2]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沈锦良、沈鸣 [2] - 金农联实业和东金实业已将表决权委托给沈锦良 [2] 公司上市及股价表现 - 公司于2022年7月13日科创板上市,发行2,800万股,发行价98.35元/股 [3] - 上市第三个交易日盘中最高价129.20元,为历史最高价 [3]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募集资金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27.54亿元,净额25.67亿元 [3] - 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18.67亿元 [3] - 原计划募集7亿元用于年产6,000吨碳酸亚乙烯酯等项目 [3] - 发行费用1.87亿元,其中承销费用1.43亿元,保荐费用877.36万元 [3] 分红送转情况 - 2023年5月实施利润分配,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4] - 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5股 [4]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5月9日,除权日为2023年5月10日 [4]
开润股份董事钟治国减持1.00万股,成交均价21.00元
金融界· 2025-07-18 09:10
公司高管减持情况 - 董事兼副总经理钟治国于2025年7月16日通过竞价交易减持1万股,成交均价21元,变动金额21万元,减持后持股164万股 [1][3] - 钟治国在2025年6月连续减持4次,累计减持25万股,成交均价介于21.3-22.09元,变动总金额达540.88万元 [3] - 高管高晓敏于2025年7月16日减持2.56万股,成交均价21.25元,变动金额54.4万元,减持后持股413.3万股 [3] - 高晓敏在2023年6-7月期间累计减持61.32万股,成交均价16.3-16.49元,变动总金额达1002.38万元 [3] 主营业务结构 - 2024年公司包袋收入22.02亿元,占总收入51.92%,为核心业务板块 [2] - 服装收入11.62亿元,占比27.4%,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2] - 旅行箱收入8.22亿元,占比19.38%,其他业务收入5517.6万元,占比1.3% [2] 公司基本信息 - 最新总市值为49.18亿元 [4] - 主营业务涵盖箱包制造与销售、服装服饰研发零售、模具销售、信息技术服务等多元化领域 [1] - 高管钟治国拥有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历,曾任职于深圳瑞安箱包、上海劲达皮具等同行企业 [1]
贝肯能源: 关于控股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0:12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实施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陈平贵先生于2025年3月28日预披露减持计划,拟在2025年4月22日至7月21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股份 [1] - 2025年4月22日至23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2,004,300股(占总股本0.9972%)[1] - 2025年6月6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980,000股(占总股本0.9851%)[2] - 2025年6月17日至18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累计减持405,576股(占总股本0.2018%)[2] - 2025年6月26日至7月16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639,752股(占总股本0.8158%)[3] 减持完成情况汇总 - 累计减持总量6,029,628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2,009,876股(均价8.5736元/股),大宗交易减持4,019,752股(均价8.8584元/股)[3] - 减持后控股股东持股从32,485,000股(占总股本16.1627%)降至26,455,372股(占总股本13.1627%)[3] - 实际减持数量与预披露计划一致,未出现超额减持情形[4] 合规性说明 - 减持行为触发1%整数倍时均按规定披露公告[1][2] - 但存在未在触及5%整数倍时停止交易的违规情形[3] - 除上述情况外,减持过程遵守《证券法》《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规要求[4] 公司控制权影响 - 本次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4] - 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4]
蕾奥规划:股东蕾奥合伙拟减持不超1.00%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17 21:12
股东减持计划 - 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市蕾奥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计划在2025年8月8日至2025年11月7日期间减持不超过209.69万股 [1] - 减持股份占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1.00% [1] - 该股东目前持有1725.56万股,占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8.2290% [1] 减持原因 - 减持原因是部分合伙人有资金需求 [1] - 旨在满足员工获取部分资金改善生活的需要 [1] - 有利于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1]
阿尔特: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94%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17 20:12
阿尔特: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94%公司股份 智通财经7月17日电,阿尔特(300825.SZ)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阿尔特(青岛)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及实际控制人宣奇武、刘剑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 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4,656,279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94%,占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 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总股本比例为3.00%。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 易,减持价格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
骏鼎达:股东新余博海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17 20:08
骏鼎达(301538)公告,股东新余博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 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新余博海目前持有公司 508.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49%。此次减持原因是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
星宸科技去年刚在A股IPO如今计划在港股上市 两位大股东股票刚解禁就巨额减持 一股东与联发科颇多交集
新浪证券· 2025-07-17 18:41
公司上市及融资动态 - 星宸科技于2024年3月在创业板IPO,募资6.8亿元,资金用于新一代AI超高清IPC SoC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新一代AI处理器IP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 - 上市16个月后,公司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上市,理由是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优势及加快海外业务发展[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广义货币资金达14.78亿元(货币资金5.5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9.19亿元),并计划使用1.55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4] 股东减持行为 - 两大股东Minos International Limited和石誠投資在股票解禁后立即减持,合计套现3.8亿元,持股比例从6.8898%精准降至4.9998%以规避信披义务[8][9] - 另一大股东昆桥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昆宸计划减持2.5%股份(约1052.65万股),按股价60元/股估算套现约6亿元,完成后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11] - 减持前公司股价从2024年9月的27.55元/股最高涨至2025年2月的97.59元/股,涨幅达250%[10] 分红与盈利情况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降63.72%至2.05亿元,但仍在2024年6月以2023年利润为基础现金分红,上市一年多累计分红1.26亿元[4][5] - A股IPO前夕(2022年上半年)曾突击分红3.64亿元,占2021年末未分配利润6.04亿元的60%,主要受益方为前控股股东联发科[5] 联发科关联与历史股权变动 - 星宸科技前身为联发科通过SigmaStar(开曼)全资设立,IPO前联发科通过SigmaStar套现约10.7亿元,持股比例降至31.98%以规避同业竞争问题[13][14] - 公司51项核心技术专利中24项来自联发科受让,业务独立性曾为IPO关键障碍[15][16] - 减持股东石誠投資和Minos与联发科存在交集:石誠投資2019年以13.39元/注册资本低价入股,Minos2021年以2150万美元受让联发科所持股权[18][20] 股价与市场质疑 - 股东减持时机引发市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公司解释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11] - 联发科与东博资本(石誠投資、Minos母公司)存在多笔交易,包括低价出售子公司奕力,引发利益输送质疑[20][21]
皮海洲:从齐鲁银行到杭州银行,股东减持银行股说明了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7-17 16:41
银行股股东减持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和杭州银行近期相继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引发市场关注 [1][2] - 股东减持行为主要反映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正常退出需求 而非对银行基本面的负面判断 [2][3] - 减持时机显示股东认为当前股价处于相对高位 但需注意这不代表市场最高点 [4] - 减持行为对银行股短期走势有压力 但中长期走势仍取决于行业基本面和国家队动向 [5] 具体案例分析 齐鲁银行 - 股东重庆华宇计划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占总股本1.10%) 按6.42元/股测算套现3.88亿元 [1] - 该股东2024年7月曾减持6369.89万股(1.32%) 减持价格区间4.59-5.18元/股 总金额3.01亿元 [3] - 本次减持后重庆华宇仍持有股份 属于分阶段退出策略 [3] 杭州银行 - 股东中国人寿计划减持不超过5078.94万股(0.70%) 按16.92元/股测算套现8.60亿元 [1] - 此前已三次累计减持4.8%股份 套现30.42亿元 本次完成后将完全退出 [3] - 中国人寿2009年投资杭州银行 16年累计回报率超180% 今年股价涨幅15.81% [3] 行业影响解读 - 财务投资者减持是IPO后的正常现象 两家银行案例均涉及上市前老股东 [2][3] - 减持价格显示股东认为当前估值合理:齐鲁银行5.18元/股(去年高点) 杭州银行16.92元/股(年内上涨15.81%) [3][4] - 短期股价承压:两家银行公告后均出现回调 但中长期走势仍受五大行稳定政策支撑 [4][5]
诺禾致源实控人方3个月减持807.8万股 套现1.1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15:31
股东减持 - 致源禾谷和诺禾禾谷累计减持诺禾致源股份8,077,677股,占总股本1.94%,其中集中竞价减持2,898,677股(0.70%),大宗交易减持5,179,000股(1.24%)[1] - 减持价格区间为12.83元/股至14.99元/股,减持总金额110,264,756.78元[1] - 原计划减持不超过12,486,000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不超过4,162,000股(1%),大宗交易不超过8,324,000股(2%)[2] 股东背景 - 减持前致源禾谷持股11.32%(47,106,622股),诺禾禾谷持股3.02%(12,564,672股),均为IPO前取得且于2024年4月15日解禁[2] - 控股股东李瑞强为致源禾谷和诺禾禾谷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三者构成一致行动人[2] 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2021年4月13日科创板上市,发行4,020万股,发行价12.76元/股,募资总额51,295.20万元,净额44,976.96万元[2][3] - 原计划募资50,398.63万元用于基因测序平台扩产、试剂研发、信息化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3] - 2023年定增发行1,600万股,发行价20.76元/股,募资总额332,160,000元,净额327,608,643.40元[4] - IPO与定增合计募资84,511.2万元[5] 保荐机构 - IPO及2023年定增保荐机构均为中信证券,IPO保荐代表人为赵陆胤、焦延延,定增保荐代表人为赵陆胤、彭博[2][4]
中天精装某股东35天减持180万股 2020上市2募资共1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15:28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天人和一于2025年6月12日至2025年7月16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798,242股,占总股本比例0.8932% [1] - 其中2025年6月12日至6月30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562,042股(占总股本0.7759%),交易价格区间32.500-36.454元/股 [1] - 2025年7月1日至7月16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97,500股(占总股本0.0484%),交易价格区间33.010-34.200元/股,另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38,700股(占总股本0.0689%),交易价格29.1500元/股 [1] 股东权益变动 - 因"精装转债"转股导致总股本增加,乔荣健及其一致行动人天人和一持股比例被动稀释,权益变动后合计持股20,132,158股,占总股本比例降至9.9999% [2] - 天人和一为公司第五大股东,2025年一季度末持股比例为3.78%,持股数量7,434,400股 [3][4] 公司股权结构 - 第一大股东宿迁市中天荣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6.85%(52,800,000股),第二大股东宿迁市中天安汇智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6.24%(31,940,379股) [4] - 自然人股东乔荣健持股7.37%(14,496,000股),其中10,872,000股为限售股 [4] - 云虎(海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62%(9,085,594股),全部处于质押状态 [4] 公司融资历史 - 2020年6月10日深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24.52元/股,发行总量378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9.28亿元,净额7.82亿元 [4][5] - 2022年发行可转债募资5.77亿元,净额5.71亿元,两次累计募资总额达15.05亿元 [6] - 首次上市发行费用1.46亿元,其中中信证券承销保荐费用1.23亿元 [5] 资金用途 - 首次上市募集资金投向信息化建设、区域中心建设、总部建设、研究院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