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绩波动
icon
搜索文档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8:35
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业绩出现波动,主要受心脑血管事业部业绩向好与健康防护事业部亏损等因素综合作用 [6] - 心脑血管事业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 [6] - 健康防护事业部2025年前三季度因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及销售价格承压呈现亏损,但第三季度亏损已较前一季度收窄,毛利率实现环比改善 [6] 心脑血管事业部运营亮点 - 心脑血管事业部在中国、欧洲及新兴市场、亚太三大区域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且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6] - 旗下德国NVT研发的新一代可回收TAVR系统于2025年6月获得欧盟CE认证,推动2025年第三季度瓣膜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提升98% [6] 健康防护事业部运营状况 - 健康防护事业部受订单形势波动及销售价格承压影响呈现亏损 [6] - 公司通过优化产能开工和接单策略推动手套订单价格企稳和后续回升,并持续进行降本增效以提升运营韧性 [6] 财务费用及其他影响因素 - 因2024年子公司引入10亿元战略投资,潜在回购义务确认为金融负债,导致2025年第三季度计提财务费用约0.25亿元,前三季度合计计提约0.75亿元,不涉及现金流出 [7] - 公司总部承担的管理费用、利息费用、汇兑损益等也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 [7]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变动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597,439,541.32元,下降30.57%,主要系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所致 [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527,076,512.19元,增长167.22%,主要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增加所致 [8]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443,147,449.73元,增长591.78%,主要系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重分类所致 [8]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491,785,799.31元,下降45.63%,主要系银行借款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8] - 应付债券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1,547,176,005.06元,下降100%,主要系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8] - 长期应付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1,158,253,827.12元,下降96.28%,主要系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9] 利润表主要项目变动 - 其他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4,189,004.38元,增长109.85%,主要系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9] - 投资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1,203,749.85元,增长274.60%,主要系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9]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6,612,619.84元,增加103,196.09%,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收益所致 [9] - 资产减值损失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9,827,970.68元,增长194.37%,主要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致 [9] - 所得税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57,595,996.02元,下降457.04%,主要系本报告期亏损增加所致 [9] 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变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96,402,936.49元,增长428.78%,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201,653,922.68元,下降30.49%,主要系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含购买理财)所致 [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1,546,590,624.78元,下降96.09%,主要系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少所致 [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1,482,149,404.15元,下降160.12%,主要系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所致 [9]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31 08:06
公司整体业绩与分部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波动,主要受心脑血管事业部业绩向好与健康防护事业部亏损等因素综合作用 [4] - 心脑血管事业部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在中国、欧洲及新兴市场、亚太三大区域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 [5] - 心脑血管事业部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5] - 随着新一代可回收TAVR系统于2025年6月获得欧盟CE认证,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瓣膜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提升98% [5] - 健康防护事业部2025年前三季度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订单波动且销售价格承压,呈现亏损态势 [5] - 公司通过优化产能和接单策略推动手套订单价格企稳,并进行降本增效,2025年第三季度健康防护事业部亏损较前一季度收窄,毛利率实现环比改善 [5] - 因子公司北京蓝帆柏盛2024年引入10亿元战略投资,潜在回购义务确认为金融负债,导致公司总部在2025年第三季度计提财务费用约0.25亿元(前三季度合计约0.75亿元) [6] 资产负债表主要变动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597,439,541.32元,下降30.57%,主要系本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含购买理财)所致 [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527,076,512.19元,增长167.22%,主要系本报告期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增加所致 [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443,147,449.73元,增长591.78%,主要系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重分类至此项目所致 [7]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491,785,799.31元,下降45.63%,主要系银行借款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7] - 应付债券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1,547,176,005.06元,下降100%,全部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7] - 长期应付款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1,158,253,827.12元,下降96.28%,主要系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致 [7] 利润表主要变动 - 其他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4,189,004.38元,增长109.85%,主要系本报告期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所致 [8] - 投资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1,203,749.85元,增长274.60%,主要系本报告期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6,612,619.84元,增加103,196.09%,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收益所致 [8] - 资产减值损失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9,827,970.68元,增长194.37%,主要系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致 [8] - 所得税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57,595,996.02元,下降457.04%,主要系本报告期亏损增加所致 [8] 现金流量表主要变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296,402,936.49元,增长428.78%,主要系本报告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201,653,922.68元,下降30.49%,主要系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含购买理财)所致 [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1,546,590,624.78元,下降96.09%,主要系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少所致 [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1,482,149,404.15元,下降160.12%,主要系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所致 [8]
华金资本又遭大股东减持,两位高管接连离职
凤凰网财经· 2025-10-23 20:43
核心观点 - 华金资本正遭遇多重负面因素集中冲击,包括重要股东持续减持、股价长期低迷、业绩大幅波动以及高管团队动荡,公司经营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2] 股东减持与股价表现 - 重要股东力合科创集团持股比例从15.18%累计降至7.92%,累计减持3028万股,并于2025年11月计划进一步减持不超过1034.12万股(占总股本3%)[2][3] - 2024年力合科创实施两波减持,分别减持367.17万股(套现5654.07万元)和61.6万股(套现965.91万元)[3] - 公司股价在2025年2月冲高至20元/股后持续调整,截至10月23日收盘价为14.35元/股,较高点跌幅超20% [5] - 减持公告披露后市场反应负面,10月16日股价下跌2.28%(成交金额9073.82万元),10月17日进一步下跌3.90% [5] 业绩波动与盈利质量 - 2023年净利润为7400万元,较2022年的1.4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8.41%,营收同比下降38.53%至4.01亿元 [6] - 2024年业绩反弹,营收达4.86亿元(同比增长21.18%),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111.53%),但净利润高增长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等非主营业务贡献 [6]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09亿元锐减至0.37亿元,降幅高达65.9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7.73%降至2.46% [6] - 公司营收规模长期徘徊在4亿至6亿元区间,2022年6.52亿元的营收成为增长天花板,增长动能不足问题凸显 [7] 高管团队动荡 - 2025年5月25日,非独立董事裴书华因工作变动提前两年辞去所有职务 [7] - 2025年8月29日,副总裁胡正然因控股股东另有任用提前终止任期辞去副总裁职务 [7] - 短期内两位核心管理层成员先后离职,引发市场对公司内部管理及战略执行连续性的担忧 [7]
港股“跳楼机”? 1个月,富卫集团快要跌回发行价
凤凰网财经· 2025-10-23 20:43
股价表现 - 公司于2024年7月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38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最低下探至37.05港元/股,最终收报38.4港元,微涨1.05% [3] - 上市后30余个交易日内,股价在38港元附近窄幅波动,最高至38.8港元/股;自8月27日起开启一波连续上涨,总涨幅近30%,最高突破50港元/股 [5] - 自9月19日创出新高后,股价快速下跌,一月有余累计跌幅接近20%,股价重回40港元附近,接近发行价,截至报告日股价为40.84港元/股,全天成交额仅490.08万港元 [3][5] 业绩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表现超预期,实现4700万美元净利润,为股价上涨提供动力 [6] - 回顾过去6个完整财年,公司仅在2021年和2024年实现盈利,金额分别为1.35亿美元和2400万美元;2019、2020、2022年亏损均超2亿美元,2023年大幅亏损7.16亿美元 [8] - 高盛预测公司2025年全年净利润为3600万美元,显示对其下半年经营情况不乐观;但预测2026年盈利或将达到1.1亿美元,呈现继续向好趋势 [6][8] 业务模式与财务状况 - 公司发展采取“以资本换增长”的激进扩张策略,依赖债务为营运及收购提供资金,2024年负债率上升至87.31% [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总借贷为27.86亿美元,包括9.89亿美元银行借贷、3.18亿美元中期票据及14.79亿美元次级票据等 [9] - 公司业务源自收购荷兰国际集团旗下部分保险业务,现已从最初三个市场扩展到十个市场,涵盖中国香港(及澳门)、泰国及柬埔寨、日本及新兴市场 [9] 市场与客户分析 - 公司股价剧烈波动受业绩和资产端影响较大,上涨动力来自超预期业绩,下跌则因债券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及权益市场表现分化导致资产端压力 [6] - 公司虽未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但内地客户贡献显著: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访客客户的年化新保费为2.64亿美元,新业务价值为1.09亿美元;2022年至2024年间,来自内地访客的新业务销售额增长6.3倍 [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约有60000名保单持有人为中国内地访客客户 [10]
睿能科技跌停 此前5日斩获4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1:35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于23日盘中跳水跌停,报收21.09元/股,跌停板上封单超过5万手 [1] - 在此之前的5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收获了4个涨停板 [1] 公司业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IC产品的分销业务 [1] - 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日常经营情况及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1] -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1]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股东平潭捷润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计划于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1月31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 [1]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不超过0.96% [1] - 该减持计划已于2025年10月11日发布预披露公告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3亿元,同比上升13.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8.72万元,同比下降31.4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13.67万元,同比下降31.67% [1] - 2025年上半年度数据未经审计 [1]
鸿富瀚净利腰斩,二股东突然出手
深圳商报· 2025-10-20 11:47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第二大股东恒美国际计划在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2月9日期间减持134.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50% [1] - 截至公告日,恒美国际持有公司股份5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02%,减持原因为股东资产整合、资金周转及自身业务需要 [1] - 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定概已于上月披露减持计划,拟在2025年10月20日至2026年1月19日期间减持不超过77.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87% [2]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于2021年10月20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精密功能性组件、自动化设备、散热解决方案及新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2] - 截至发稿,公司股价报72.9元/股,总市值约65.61亿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四成 [6]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9.37% [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52.41% [3][5] - 毛利率下降6.6个百分点至29.39%,净利率缩水9.09个百分点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90.60万元,同比下降49.07%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58.46万元,同比下降46.84% [5] - 期间费用为8144.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10.68万元,期间费用率为22.92%,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 [6] 历史业绩与单季度指标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58亿元、1.06亿元、1.10亿元,呈现波动 [2]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7.96%,同比下降6.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92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55%,较上年同期下降8.8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8.32个百分点 [5] 业务发展与未来展望 - 管理层将利润承压归因于东南亚市场开拓、新产品研发投入及产能爬坡期的固定成本摊销 [6] - 管理层透露已获得苹果折叠屏手机增量订单,并与华为数字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6] - 管理层对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及服务器散热业务拓展持乐观预期 [6]
安记食品净利4亿分红4.56亿 林肖芳及一致行动人频繁减持套现1.65亿
长江商报· 2025-10-20 11:42
实控人减持与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林肖芳于10月17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468.88万股,套现5059.24万元,本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1][3] - 林肖芳减持价格为10.79元/股,较当日收盘价12.02元/股折价10.23% [1][4] - 本次权益变动后,林肖芳持股比例由47.69%下降至45.70%,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62.69%下降至60.70% [4] 历史减持与套现情况 - 林肖芳及其一致行动人已连续4年减持公司股票,累计套现总额达1.65亿元 [5][11] - 历史减持包括:2019年5月林肖芳减持套现2447.83万元,2020年6月套现约3810.05万元,2021年1月套现约498.97万元,2022年7月一致行动人翔宇投资清仓式减持套现4723.91万元 [9][10] 公司治理结构 - 安记食品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董事会4名董事中仅董事会秘书周倩为非家族成员 [7] - 林肖芳子女林润泽于2020年接任公司总经理,被视为公司"接班人"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07亿元,同比下降4.06%,净利润3833.35万元,同比增长23.29%,但扣非净利润3146.92万元,同比下降18.39% [1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8.54%,净利润1379.08万元,同比增长58.61%,但扣非净利润1043.62万元,同比下降18.89% [1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主要受证券市场回暖影响,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较多 [15] 业务运营与研发 - 公司专注于调味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排骨味、海鲜味、骨汤味等六大类调料 [3]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35%,但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0.68%,主要因香辛料毛利率提高8.3% [14] - 2024年研发费用912.64万元,同比下降18.62%,研发投入占母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3.62% [15] 上市以来分红记录 - 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10年净利润累计约4亿元,累计分红11次,分红总金额达4.56亿元 [2][15] - 自2017年度起,公司分红率一直高于50%,其中2018年度分红约2亿元,当年净利润为3948.23万元 [16]
业绩筑底回升,输变电与新能源能否共振?
市值风云· 2025-10-17 18:10
今天要聊的这家公司,或许很多投资者对它又爱又恨。一方面看好其长期潜力,但对公司的业绩波动 感到无奈。 2019年以来,公司的业绩就像过山车。ROE呈现出一个"倒V"状。 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 | 作者 | | 白猫 | | --- | --- | --- | | 编辑 | | 小白 | 2021-2022年,市场经历了多晶硅价格的暴涨以及煤炭价格的上涨,加上公司产能的释放,公司利润 翻了好几倍,一时风光无两。 2023-2024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价格回落,公司的业绩像漏了气的气球,利润连续双位数下 滑。 (市值风云APP) 这种波动性,让投资者既期待公司的能源转型红利,又担忧周期性风险。 不过,今年上半年,与前两年利润大幅下滑的态势不同,公司扣非净利润下滑5.3%,归母净利润增 长5%,此外营收盘子也稳住了,同比增长1.1%。 |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H1 | | --- | | ● 4.7% 5.0% 14.3% 31.1% 17.2% 6.1% 4.0% | | ● 2.9% 3.6% 10.4% 19.0% 10.6% 4.6% 2.3% | | ...
尚洋科技拟从新三板摘牌 业绩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犀牛财经· 2025-09-22 17:16
公司战略决策 - 公司拟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旨在集中精力投入生产经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1][4] - 公司曾计划以新三板为跳板申请北交所上市,但该计划现已终止[4]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7亿元,同比减少19.28%,净利润为1458.59万元,同比减少29.07%[4] - 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2.77%下降至30.54%[4] -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542.39万元、9192.58万元、1.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13.66万元、1252.72万元、2056.34万元,业绩波动较大[5] 业务结构剖析 - 化妆工具是公司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02亿元,占总营收95.40%,但同比减少20.96%[5] - 化妆工具业务毛利率从33.29%降至32.00%[5] - 吸塑包装物业务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90%,但规模较小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5] - 其他类业务营收大幅增长但营业成本已超过该部分营收[5] 客户与市场风险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5.22%,经营状况与客户关系高度相关[6] -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境外,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1.02亿元,占总营收94.76%,但同比减少19.96%[6] - 境外大客户需求收缩是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6]
青岛双星收购标的资产相关问询回复披露:业绩波动、经营细节与协同效应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19 20:58
核心财务表现 - 标的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858.09亿元、2198.65亿元和1159.80亿元 净利润从亏损3.29亿元转为盈利10.18亿元和9.49亿元 呈现由亏转盈态势 [1] 经营业绩核查 - 函证未回函及回函不符主要因境外客户回函意愿低及时间性/税金/返利/币种折算差异 会计师通过替代程序验证交易真实性 [2] - 返利比例增长源于欧洲北美等重点区域市场开发 核心政策未重大变化 不存在通过返利调节业绩情形 [2] - 前四十大客户无信用期延长 与前员工经销商为正常购销关系 无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及压货行为 [2] 行业周期与业绩波动 - 全球轮胎消费量2015-2017年上升 2017-2019年稳定 2020年下滑后回暖 原材料价格及海运费波动对成本影响显著 [3] - 业绩波动趋势与同业一致但历史水平偏低 受经营不稳定/债务负担/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 [3] - 双星集团收购后通过经营战略/劳资关系/销售市场改善 成本压力减弱 产能布局优化 大尺寸轮胎销售占比提高推动增长 [3] 经销商结构分析 - 5000万元以上收入经销商是毛利主要来源 新增退出经销商贡献较小 核心存续经销商贡献主要收入毛利 [3] - 主要经销商合作多年 采购规模与自身业务匹配 外销价格及毛利率高于内销符合行业惯例 [3] 成本构成与管控 - 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占比稳定 海运费波动对制造费用影响较大 [4] - 2024年原材料价格上升但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下降 因其他原材料价格对冲/成本传导滞后/汇率波动 [4] - 成本归集核算准确完整 原材料大幅上涨可能性低 对经营业绩影响有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