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
搜索文档
国海证券:固生堂打造国医AI分身和AI健康助理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10-09 14:46
财务业绩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长9.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41.9%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70亿元,同比增长15.2% [1]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亿元、42亿元、50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0亿元、5.44亿元、6.8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6倍、13倍、10倍 [1]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70亿元、5.69亿元、6.9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21%、21% [1] 运营数据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就诊量达2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 [1] - 2025年上半年次均消费为544元/人次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0.63%,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率为11.40%,同比提升0.56个百分点 [1] AI技术应用与发展 - 公司打造国医AI分身和AI健康助理,扎实推进AI医疗 [1] - 截至2025年8月已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涵盖肿瘤科、皮肤科等8大中医专科领域 [2] - 通过AI技术赋能中医,增加优质中医服务供给并提升患者诊疗体验 [2] 股东回报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35港元,共计8230万港元 [2] - 2025年截至10月3日,公司合计回购519万股,占总股本约2.18%,回购金额1.66亿港元 [2] - 2024年公司回购762万股,金额2.79亿港元,并支付现金分红1.29亿港元,合计股东回报4.07亿港元 [2] - 2025年延续了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政策 [2]
国海证券:固生堂(02273)打造国医AI分身和AI健康助理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14:43
财务业绩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长9.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41.9%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70亿元,同比增长15.2%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亿元、42亿元、50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0亿元、5.44亿元、6.80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6倍、13倍、10倍 [1]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70亿元、5.69亿元、6.9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21%、21% [1] 运营数据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就诊量达到2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 [1] - 2025年上半年次均消费为544元/人次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0.63%,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率为11.40%,同比提升0.56个百分点 [1] AI技术应用与赋能 - 公司打造国医AI分身和AI健康助理,扎实推进AI医疗 [1] - 截至2025年8月已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涵盖肿瘤科、皮肤科等8大中医专科领域 [2] - 通过AI技术赋能中医,增加优质中医服务供给并提升患者诊疗体验 [2] 股东回报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35港元,共计8230万港元 [2] - 2025年截至10月3日,公司合计回购519万股,占总股本约2.18%,回购金额1.66亿港元 [2] - 2024年公司回购762万股,金额2.79亿港元,包含年中和年末分红的每股股息0.54港元,合计1.29亿港元,2024年回购与分红支付现金共计4.07亿港元 [2] - 2025年延续了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 [2]
AI医疗“运营商”突围:微医控股半年营收30.8亿,现金流转正
新浪证券· 2025-10-08 12: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 [1] - 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0.5%,从13.68亿元增长至54.96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 [4] AI医疗服务收入 - AI医疗服务收入已成为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97.3%,占总营收比例从2024年上半年的79.2%攀升至92.2% [2]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2]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公司最强劲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收入23.8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幅达131.4% [4] - 该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54亿元猛增至2024年的38.93亿元,增加近10倍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服务已覆盖约110万人,在管会员数量从2022年的11万人显著增长 [4][8] 运营效率与效果 - 在AI赋能下,单名健管师管理的平均患者人数从2022年的约580人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600人,人效提升近4.5倍 [6] - 处方不合理提醒遵从率由2023年的74.8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7.46% [6] - 在天津健共体,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 [6] 业务模式与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价值医疗模式重构医疗服务链条,不再提供单点硬件而是交付运营结果 [5] - 公司已成功转型为AI驱动的医疗健康服务运营商,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业务体系 [2][4] - 健共体创新模式已开始向上海、温州、杭州、重庆、南京等多地推广,验证了模式的可扩展性 [8]
持续亏损,AI医疗龙头森亿医疗寻求在港上市
凤凰网· 2025-10-05 09:50
上市申请与资格 - 公司正寻求以特专科技公司条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因其未能符合盈利测试、市值测试等标准,故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递表 [1] - 公司处于AI医疗解决方案商业化的相对早期阶段,自成立以来录得净亏损,并预期将继续产生净亏损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并已在沙特落地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2]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37亿元增长66.3%至2023年的2.391亿元,进一步增长22.1%至2024年的2.919亿元 [9]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亏损逐年收窄,分别为2.325亿元、1.426亿元、4940万元以及2300万元、2070万元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862.8万元,现金消耗率降至每月300万元 [9] 研发投入 - 公司研发成本从2022年的1.359亿元(占同期总收入94.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23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19.8%) [12] - 开发和验证先进的医院AI模型需要医学和AI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人才成本是重大支出,2024年中国医疗AI工程师平均年薪介乎30万元至100万元 [12] 股权结构与投资者 - 公司创始团队及员工持股平台在IPO前合计持股约30.58% [3][6] - 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腾讯实体(持股13.25%)、珠海慧亿(持股11.28%)、红杉铭德(持股11.23%)等长期资本 [3][6][7] 行业前景与市场 - 全球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4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06亿元 [11] - 中国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164亿元扩大至2030年的353亿元 [11] - 到2030年,全球L3级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8亿元,中国将达到70亿元,L4级解决方案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亿元 [11] 客户与市场策略 - 公司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121家增长至2024年的244家 [9] - 医院AI解决方案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且较为分散,大型医院(拥有500张床位及以上)是推动行业的关键,预计针对大型医院的提供商将保持领先地位 [10]
微医控股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9.4%
中国证券报· 2025-10-04 17:18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69.4% [1] - 2025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97.3%,占总收入比重超九成 [1]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0%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亏损率由去年同期的7.0%收窄至4.2%,并实现经营现金流首次转正 [5] AI医疗服务业务 - AI医疗服务已成为公司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总营收92.2%,较2024年上半年的79.2%显著提升 [4] - AI医疗服务收入从2022年的6.2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48.06亿元 [4] - 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是AI医疗服务增长主要驱动力,2024年收入达38.93亿元,较2023年的3.54亿元增长近10倍,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3.89亿元,同比增幅达131.4%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健康管理会员服务已覆盖约110万名健康会员 [4] 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采用以签约人员为基础的打包付费模式运营健共体AI医疗健康服务的先驱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不包括药品销售)及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均排名第一 [2] - 公司业务由AI医疗服务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两大板块组成 [2] - 公司于2015年创办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2020年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出健共体模式 [2] 运营成效与技术应用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天津健共体内患者疾病管理指标显著提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70.04%提升至79.55%,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由45.90%提升至56.07%,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率由55.95%提升至73.15%,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13.71%提升至23.98% [5] - 全病种健康管理盈余率由2024年的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1% [5] - 公司通过微医医疗大语言模型及五大旗舰应用(AI医生、AI药师、AI健康管理、AI健康管家、AI智能控制)将AI整合到医疗健康服务的关键阶段 [3] 发展战略与扩张 - AI健共体模式正从天津向上海、杭州、重庆、南京、深圳、温州、银川等多地复制推广 [5] - 公司已将全病种健康管理从天津市西青区扩展至天津市的另外三个区,并在天津基层医疗机构均部署了核心AI应用程序 [3]
一图解码: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 AI医疗独角兽 亏损收窄
搜狐财经· 2025-10-03 10:27
上市计划与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 [3][4] -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 [3] - 募资净额计划用于加强研发及创新能力、现有产品完善升级、提升商业化能力及建立全球渠道网络、收购协同效应公司(如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及营运资金 [5] 市场地位与行业排名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 [3][7] - 按2024年医院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3][9]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为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医疗AI解决方案供应商 [3][9] 客户覆盖与业务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 [3][10] - 公司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包括医院、医疗集团、医疗公司及卫生监管部门 [10] - 公司在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10] 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 - 公司具备贯穿数据基础设施至应用层算法及软件的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3][7] - 公司打造了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的AI解决方案矩阵,由医学知识、工程化智能、数据紧密耦合而成 [10] - L3级解决方案包含临床诊疗、医院运营管理、临床研究与质控三个领域 [11] 运营数据与解决方案效能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解决方案平均每月执行超过2300万次评估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解决方案累计为约3700万名患者的疾病风险评估保驾护航 [11][12] - 公司建设专病数据库及研究课题数量1600余个,入组患者数量超过7480万人 [11][12]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录得收入约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3.3% [3][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归母净亏损约9186.9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约5.7% [3][13] - 2024年度收入为2.39亿元人民币,2023年度收入为2.92亿元人民币 [12] 竞争优势 - 公司是领先的AI医疗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积累 [14] - 公司拥有多场景覆盖的解决方案矩阵及出色的应用效果,以及优质客户群 [14] - 公司拥有富有远见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及实力雄厚的股东 [14]
森亿智能以18C冲刺港交所:全球唯一涵盖L1至L4解决方案的AI医疗企业
IPO早知道· 2025-10-01 10:0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4年医院收入计算[2] - 公司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医疗AI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4年收入计算[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包括超过750家医院和超400家大型医院[2] - 公司是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4] - 公司已在沙特落地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助推行业向L4级阶段发展[4] 财务表现与融资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44亿元、2.39亿元和2.92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0.91亿元增加23.3%至1.12亿元[8]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9%、30.4%和37.1%,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9%[9] - 公司总计完成9轮融资,2024年7月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6.6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腾讯、IDG资本、红杉中国和纪源资本[10]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4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06亿元[5] - 中国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164亿元扩大至2030年的353亿元[5] - 到2030年,全球L3级AI医疗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8亿元,中国将达到70亿元[6][7] - 预计到2025年L4级AI医疗解决方案将在全球进入试点,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8亿元[7] 技术解决方案层级 - L1级解决方案为数据智能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工具用于数据可视化和分析以提升效率[4] - L2级解决方案为AI辅助解决方案,结合医疗知识库与AI技术提供决策支持建议[4] - L3级解决方案为AI智能体解决方案,在监督下能自主规划、决策和执行特定任务[4] - 公司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4]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在主板挂牌上市[1] - IPO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1]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加强研发创新、产品完善升级、提升商业化能力、战略性收购及营运资金[10]
新股消息 | 森亿智能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6:53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上海森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建银国际和交银国际 [1]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大型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其中包括超400家大型医院,解决方案赋能超过800家客户 [4] 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 - 公司是全球AI医疗行业唯一涵盖L1至L4级别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全栈技术研发能力 [4] - 公司已成功商业化并部署L1至L3级别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智能、AI辅助和AI智能体解决方案,并正专注于L4级高阶自主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验证 [5] - 公司以Synapse为核心技术底座,并在沙特落地了全球首个由AI主导的诊所试点 [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约1.4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约2.92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2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同期的9108.5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毛利率呈现提升趋势,从2022年的26.9%提升至2024年的37.1%,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8.9% [6] - 公司期内亏损持续收窄,从2022年的约3.76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4年的约2.07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9745.5万元人民币 [5] - 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6]
午后持续拉升,药明康德大涨超8%,港股通医疗ETF涨近3%
新浪财经· 2025-09-30 15:29
港股医疗板块市场表现 - 港股医疗板块午后继续走高,药明康德股价上涨超过8% [1] - 药师帮、晶泰控股、再鼎医药、微创机器人等公司股价集体大涨 [1] - 聚焦AI医疗和CXO的港股通医疗ETF(520510)涨幅接近3% [1] - 聚焦创新药的恒生医药ETF(159892)涨幅超过2% [1] 中国创新药企发展态势 - 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正在逐步建立源头创新能力,并构建起成熟的研发技术平台 [1] -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瞄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持续推进新靶点和新机制的探索 [1] -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FIC或BIC潜力的创新药正不断涌现 [1]
西学中不难,取信病人难,捅破窗户纸,还得是AI
搜狐网· 2025-09-30 13:03
(张女士体验ChatiSS后系统为其推荐"玫瑰花+代代花"加减药对) 为了维护医疗体系安全,国家在大力发展中医药。"西学中"培训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医院广泛开展,参 加"西学中"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已成为西医获取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处方权的重要途径。"秀才学医, 笼中捉鸡",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西学中"本不应该是啥难事。 现实是,许多参加培训的西医即使获得证书,临床开方时仍信心不足。有中医专业学生坦言"学医八年 仍不敢开方",短期培训的西医师更是如此。医生要想留住并治好病人,核心是要"拿住病人",即获得 患者真正信任。如今患者获取医疗知识的渠道多元,若对医生缺乏信任,可能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服 药,疗效自然无从谈起。 普通医生没有三甲专家和国医大师的光环,靠什么赢得信任?观察发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往往始于医 生准确预判了他们的某些自知身体状况,惊呼"真乃神医矣"。另外,数据天生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西医的化验单、影像报告之所以让患者信服,正是因其提供了客观依据。 中医诊疗同样可借助技术手段获得这样的客观数据。传统中医传承依赖"师带徒",脉象的"位数形势"、 舌象的"神色形态"多依赖个人感知,难以言传。而现代AI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