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丨践行爱与责任 保险服务进乡村——中意人寿淄博中支走进九级村
齐鲁晚报· 2025-07-11 12:03
活动背景与主题 - 2025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主题为"爱和责任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1] - 中意人寿淄博中支响应主题,于7月3日开展"保险五进入"之"进农村"宣传服务活动,地点为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保险知识 [3] - 重点讲解保险的风险保障、经济补偿、生活稳定价值,涉及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产品 [3] - 结合乡村需求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包括基础金融概念、储蓄理财常识、理性投资理念 [5] 风险防范教育 - 设置反诈专题宣传,剖析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陷阱,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骗局"和"保健品投资"骗局 [5] - 指导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强调"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原则 [5] - 揭露"代理退保"黑色产业链的危害,警示村民可能导致的保障丧失、资金受损、信息泄露等风险 [5] 活动成效与未来计划 - 活动增强村民对保险功能的认知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营造"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的氛围 [7] - 中意人寿淄博中支未来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深入基层,提升全民金融素养,服务乡村振兴 [7]
全国首单股份制银行“银期保”项目落地黑龙江 中信期货玉米大豆双项目护航黑土地
期货日报网· 2025-07-11 11:15
项目概况 - 2025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在黑龙江省嫩江市顺利完成玉米和大豆"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出单 [1] - 项目由中信期货牵头,国投期货、五矿期货、渤海期货、西南期货共同参与 [1] -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为种植户提供保险保障,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1] - 大豆项目覆盖8万亩种植面积,金额3998万元;玉米项目覆盖3万亩,金额3519万元 [1] 参与主体 - 黑龙江嫩江市科洛种植合作社作为新型种植主体,持续关注大商所期货行情并参与银期保项目 [1] - 嫩江市丰瑞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大豆龙头)和黑龙江沣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玉米龙头)负责订单收购 [2] - 中信银行是全国首家股份制参与银行,大连分行创新农户授信模式 [1] - 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黑龙江分行异地联动推动贷款落地 [1] 项目模式 - "银期保"采取"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 [2] - 为农户提供从种到卖的全周期综合保障方案 [2] - 龙头企业提供6个月二次点价权,给予农户高价卖粮机会 [2] - 银行信贷前置介入缓解春耕资金压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项目意义 - 期货工具的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功能结合保险托底保障,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2] - 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农业产业链,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 [2] - 创新模式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提供金融样板 [2] - 跨机构合作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转型 [2] 未来发展 - 中信期货将继续深化机构协同,探索金融支持"三农"新模式 [3] - 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力量 [3]
文化特派员临安年鉴
杭州日报· 2025-07-11 11:13
文化特派员工作成效 - 18位省市区三级文化特派员下沉临安各村推动"文化味"与"临安味""乡土味"融合创新 [7] - 累计组建46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 培育文艺人才512人 编创文艺作品59个 开展各类活动551次 [12] - 助力文旅产业增收190余万元 成为推动"千万工程"和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力量 [12] 文化+旅游项目案例 - "花田里·悟家训"吴越文化研学项目塑造IP人物"灯盏太公" 开展研学活动40余场 接待学生团体20批次5000余人 创收近百万 [8][9] - "诗酒九狮"文旅IP通过征集酒诗词 打造交互式体验馆和"曲水流觞席" 提升九狮酒文化附加值 [10] - "潮动唐昌"文创共富街区设置70余家摊位 "唐昌之夜"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创收40万 "来唐昌过大年"吸引15万人次创收140万 [11][12] 运营管理模式 - 采取"政府搭台 社会组织运营"模式激活市集经济 [12] - 串联滨江路亲水平台等文化阵地搭建"吴越星舞台"吸引民间艺人演出 [12] - 成立校地艺创联盟派驻20支高校文化特派员队伍赋能乡村 [14] 项目管理机制 - 建立"部务会研究+月度例会+季度评估"的全周期管理机制 [13] - 将选派工作纳入党的思想建设考核范畴构建三级责任链条 [13] - 累计实施20个项目包括4个省市项目16个区级项目培育出多个标杆案例 [14]
浙江杭州“侨助共富”聚侨力 绘就城乡共富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1:12
侨助共富行动成效 - 杭州市侨联推进"百家侨企(团)助百村"行动,118个侨企结对109个乡村,注入帮扶资金16.73亿元 [2] - "侨助工坊"项目带动219家工坊,促进7000余位村民就业增收 [2] - "新侨美宿"发展46家民宿,其中9家成为浙江省级精品民宿 [2] 活动与成果展示 - 举办"侨助共富"乡村振兴产品市集展销活动,集中展示帮扶成果并连通城乡经济 [2] - 侨企代表分享实践经验,包括"新侨美宿"、"侨青入乡"等案例,体现侨界与乡村协同发展 [2] 未来发展规划 - 杭州市侨联计划深化资源对接,优化助富品牌,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3] - 将通过凝聚共识、协作联动和创新模式,推动侨界与乡村双向赋能 [3]
重庆市“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家专题培训在美心红酒小镇开班
搜狐财经· 2025-07-11 11:03
乡村振兴培训活动 - 重庆市工商联主办"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家专题培训班 为期3天 吸引50多家企业代表参与 通过政策解读 案例教学 实地考察等形式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1][3] - 培训汇聚茶叶 农旅 民宿 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家 重点分析农旅融合 茶叶产业 金融赋能等典型案例 邀请业内专家和企业家授课分享 [3] - 美心红酒小镇作为全国首批优秀案例 分享农旅融合发展经验 包括生态酿酒葡萄种植 索道建设 农旅产业合作 青年返乡就业帮扶 闲置厂房改造 农副特产集市等举措 [3] 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模式 - 美心红酒小镇采用"以农为本 文旅融合"模式 整合农业 文化 旅游资源 让农民成为产业链参与者和受益者 计划深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引进全球优质项目 [5] - "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经营性合作和公益性帮扶促进乡村五大振兴 全市已有11605家企业结对帮扶6034个村 8107家企业实施8858个投资项目 总投资635.25亿元 [7] 政企合作平台建设 - 培训活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为民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合作平台 通过实地学习成功经验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9] - 选择美心红酒小镇作为培训地点 旨在让企业家身临其境学习交流 提升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 [9]
文明之风引领,广东乡村花式“上新”
南方农村报· 2025-07-11 10:35
产业振兴 - 广州增城基岗村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品牌打造,将仙进奉荔枝从家庭小院发展为亿元产业 [4] - 云浮市"广东好人"李勤贤带动3000余户农户转型种植发财树,实现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16][17] - 茂名柏桥服务区荔枝季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荔枝销售21万斤 [82][83] 文化赋能 - 中山沙溪镇圣狮村将百年侨捐建筑改造为艺术空间,定期举办乡村画展和美育课程 [39][40] - 东莞南社村兰香书院配备2.8万册藏书,打造开放式阅读区与文创空间 [43][44] - 全省建成280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2.4万个特色阵地 [52][53] 基层治理 - 韶关高莲村推行"睦邻制",划分36个邻组并选配邻长,33万户村民参与自治 [64][65][67] - 湛江坡头区开展"有喜事来种树"活动,替代传统喜事大操大办 [73] - 潮州社光村将星级文明户创评与奖金挂钩,激励村民参与文明实践 [76] 文旅融合 - 江门塘口镇改造旧粮仓为"天下粮仓书店",吸引2000余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85][86] - 汕头前美村打造农文旅综合体,2025年春节接待游客30万人次 [94] - 广州增城区派潭镇引进10个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17亿元发展四大特色产业 [97][98]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千亩粮田与花卉小镇绘就青春实践新范式
新华网· 2025-07-11 09:57
乡村振兴实践模式 - 采用"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由种粮大户与花卉小镇负责人担任"实践导师",高校教师担任"理论向导",带领学生深入田间与产业园区进行实践教学[1] - 实践内容包括观摩千亩粮田机械化作业和花卉苗木基地产业融合模式,解码"科技报国"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1][2][4] 现代农业机械化应用 - 种粮大户承包一千余亩良田,拥有20余台大型农机设备,机械化使劳动效率成倍数提升,双抢季节仅需20余人即可完成全程农事[2] - 无人机施肥可节省一半以上成本,大型收割机与无人机阵列组成"科技战队",2024年汛期帮助周边农户抢收早稻减少损失超百万斤[2][5] 花卉产业融合发展 - 采用"全容器化栽培"技术使花卉存活率达100%,通过"花旅经济"实现三产联动,包括研发栽培、观光旅游和文创产业[4] - 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技术骨干全部本地化,从外聘江浙栽培师转变为培养本地村民[4][8] 科技兴农成效 - 北斗导航插秧机实现厘米级定位,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数据回传,田间机械化设备成为"钢铁新农人"[6] - 无人机作业不仅是农机应用,更是"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体现,机械效率诠释"科技兴农"战略[6][9] 产业经济效益 - 种粮大户通过政府补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便利,机械化管护使单人可管理千亩粮田[2][5] - 花卉产业通过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美丽经济"带动就业与收入增长[8][9]
河南省委书记刘宁、省长王凯会见吴清
券商中国· 2025-07-11 09:27
资本市场改革与合作 - 中国证监会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完善制度和产品供给 充分发挥多层次市场功能 [1] - 中国证监会将与河南加强沟通合作 在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提供支持 [1] - 中国证监会将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广度深度 支持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 为河南落实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1]
山东移动从百泉涟漪到数字浪潮 5G绘就文旅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7-11 09:25
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 - 公司以5G数智技术深度赋能文旅产业,通过建设乡村高速网络、创新景区服务模式、打造智慧管理平台,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1] 乡村网络建设 - 在淄博市淄川区东东峪村采用"5G+千兆专线+WiFi6+FTTR"综合组网方案,布放光缆超3000米,新增设备30余台,实现全村"智慧乡村无线网"覆盖 [1] - 网络畅通带动当地旅游热度,游客激增使村地摊收入预计超150万 [1] 景区数字化服务 - 在博山红叶柿岩景区提供基于LBS定位的"智能指引短信",包含演出时间、座位图、美食住宿等信息 [3] - 景区内设"移动服务驿站",提供网络支持、购票导航等服务 [3] - 博山开元溶洞景区通过大数据短信精准推送特色内容,带动游客接待量增长40% [3] 智慧管理平台 - 为周村古商城打造智慧文旅调度平台,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整合门票系统、人流监测等关键数据 [5] - 平台实现客流数据可视化呈现和流量预测,帮助科学调配人力和及时疏导 [5]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探索"文旅+科技"沉浸式体验、"文旅+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文旅+制造业"特色旅游商品等创新融合模式 [6] - 通过创新融合模式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附加值 [6]
北京援疆项目让新疆农牧民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新华社· 2025-07-11 09:23
北京援疆项目对新疆农牧区的影响 - 北京援疆部门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打造"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项目,带动和田县稻香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当地居民通过土地流转分红、房屋出租和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农家乐老板月收入达5000元左右 [1] - 北京市累计投入约50亿元援疆资金,实施200多个产业援疆项目,促进就业超10万人次 [2] 北京援疆项目的具体实施案例 - 在兵团十四师皮山农场建设现代化自动蛋鸡养殖场,采用全链条自动化饲养技术,蛋鸡苗成活率达99.7%,带动当地合作社和养殖户参与合作 [2] - 北京援疆部门组织50家北京采购商参加新疆农产品交易会,签约采购总额达5.7亿元,投入2亿多元扶持特色农产品产销,打造"蔬菜队""辣椒基地"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2] - 援疆项目帮助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60余个品类产品进入外省市场,并设置6800个公益性岗位促进本地就业 [2] 北京援疆项目的产业带动效应 - 援疆项目在农牧区落地包括自动化种植工坊、棉纺织企业和现代文旅场所等,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 - 通过产业援疆带动当地形成"产业兴、就业旺、民生暖"的发展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