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自购
icon
搜索文档
4月8日以来公募自购合计4.79亿元
快讯· 2025-04-30 18:00
基金公司自购情况 - 4月8日以来共有9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合计金额达4.79亿元 [1] - 自购金额最高的公司为建信基金,达1.8亿元,其次为博时基金(6500万元)和兴证全球基金(6000万元) [1] - 摩根资产管理自购5400万元,招商基金自购5000万元,鹏扬基金自购3000万元 [1]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500万元,国金基金自购1500万元,中信建投基金自购2000万元 [1] 自购时间分布 - 4月8日当天有3家公司启动自购(鹏扬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 [1] - 兴证全球基金于4月9日自购,中信建投基金于4月11日自购 [1] - 国金基金和建信基金分别于4月14日、4月19日完成自购 [1] - 方正富邦基金和摩根资产管理最晚实施自购,时间分别为4月28日和4月30日 [1]
近千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历史罕见回购潮释放重磅信号:散户现在该跟吗?
搜狐财经· 2025-04-27 00:56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等大规模回购和增持表明市场具备吸引力,投资者可深入研究标的,长期持有有望获丰厚回报,但需关注回购公告具体内容及公司业绩等情况 [3][9] 分组1:回购和增持情况 - 过去一周51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公告,回购总金额超20亿元,4月超200家企业回购,年初至今约800家上市公司参与回购和增持,包括多家券商机构 [1] - 46家公募基金和资管公司参与旗下96只基金产品回购,总计投入12亿元 [1] 分组2:市场情况及回购原因 - 去年924政策利好后市场调整半年,4月受特朗普关税冲击,很多个股跌回924之前位置,924政策主要解决流动性问题,未解决市场本质问题 [3] - 大股东回购能给投资者指明方向,表明其看好企业经营,投资者将其视为利好,认为有资金托底 [3] 分组3:基金公司增持特点 - 此次基金公司在市场底部增持,无明星基金经理炒作,更具指导意义,说明市场底部确定,买基金不会亏钱 [5] 分组4:回购风险及注意事项 - 发布回购公告不一定能按计划回购,可能因股价未达回购价位或股价上涨等原因不回购,投资者需仔细阅读回购公告关键项 [6] 分组5:回购资金来源及套利情况 - 企业回购资金来源为去年924央行的回购和增持再贷款,已有562家公司申请批复,总计金额1110.87亿元,利率2.25%,股息率超此点可套利 [8] - 企业回购需考虑股价稳定、宏观经济周期和市场位置,当前回购股票风险较小 [8]
又有基金自购!年内自购总额已破12亿
国际金融报· 2025-04-14 23:06
公司自购行动 - 国金基金宣布拟于3个月内运用公司固有资金及高级管理人员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预计累计金额1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 [1] - 国金基金表示自购行为将严格遵循法规,确保公平透明,避免利益冲突,公司高管及投研团队对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充满信心,未来将继续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5] 行业自购动态 - 除国金基金外,近期已有博时基金、鹏扬基金、招商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出手自购,据不完全统计,本轮公募自购金额达到2.4亿元 [5] - 截至2025年4月14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合计自购96次,净申购金额达12.04亿元,覆盖47家公募机构旗下的96只基金产品 [5] 自购行为的意义与信号 -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被视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重要方式,彰显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承诺,常在市场调整阶段出现,通过真金白银投入提振投资者信心 [5] - 自购行为释放出多重积极信号,体现基金公司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有助于缓解市场波动引发的投资者焦虑情绪 [6] - 从历史经验看,基金自购潮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市场调整可能已接近尾声,市场有望迎来企稳回升的契机 [6]
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发布自购公告
快讯· 2025-04-14 16:42
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发布自购公告 金十数据4月14日讯,近日A股市场巨震下,基金公司纷纷拿出真金白银自购。上周以来已有国金、中 信建投、博时、鹏扬、招商、兴证全球等基金公司接连出手。年内公告自购的基金公司已达到10多家。 另据数据统计,加上发起式基金认购,年内基金公司自购总额已超12亿元。 (中国基金报) ...
关于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 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变更业绩 比较基准并修订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的公告
文章核心观点 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决定自2025年4月15日起变更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并修订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相关条款,同时公司近日已运用500万元申购旗下基金份额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还拟未来6个月内累计投资2000万元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1][8]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变更 - 原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1000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 [2] - 变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北证50成分指数收益率×75%+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5% [2] 基金合同相关条款修订 - 原合同中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表述为中证1000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及各指数说明,若需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后变更,报证监会备案并公告 [2][3] - 修订后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表述为北证50成分指数收益率×75%+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2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5%及各指数说明,若需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按监管要求履行程序后变更并公告 [3][5] 重要提示 - 本次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无需召开持有人大会,修订已履行相关程序 [5] - 修订后的基金合同、托管协议将在公司网站和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披露,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在上述网站披露 [5] 公司自购及后续投资计划 - 公司近日已运用固有资金500万元申购旗下中信建投行业轮换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 [8] - 公司拟未来6个月内结合市场情况运用固有资金择机继续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预计累计投资金额达2000万元 [8]
中泰证券、财通证券加入回购大军;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金额逾10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0 08:47
证券行业回购与增持情况 - 4月9日晚间国泰海通证券、国投资本发布回购预案,中泰证券、财通证券披露董事长提议回购公司股份公告,截至目前证券板块公告股份回购计划或股东增持计划的公司达7家 [1] - 中泰证券董事长王洪提议回购公司A股股份,金额3亿 - 5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1] - 财通证券董事长章启诚提议回购部分公司股份,资金总额1.5亿 - 3亿元,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1] - 证券板块多家公司回购或增持,显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表明行业对未来市场环境乐观,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1] 公募基金自购情况 - 近日博时基金、鹏扬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将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 [2] - 截至2025年4月8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合计自购95次,净申购金额达11.94亿元,覆盖47家公募机构旗下95只基金产品 [2] - 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自购59次,净申购金额5.71亿元,占全部基金净申购总额47.85%;混合型基金自购17次,净申购金额1.7亿元,占比14.25% [2] - 公募机构自购金额逾10亿元且权益基金成自购主力,表明基金公司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信心,将提升市场对相关基金产品关注度 [2] 股票ETF资金流入情况 - 4月8日ETF获资金净流入金额合计1117.8亿元创历史新高,6只宽基ETF单日均获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 [3] - 仅2个交易日股票ETF吸金超1780亿元,4月8日股票型ETF获资金净流入1062.75亿元,相比4月7日大幅增加 [3] - 股票ETF吸金显示市场资金对A股信心增强,宽基ETF流入表明投资者对大盘蓝筹股关注度提升,有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 [3] 中邮证券人事变动情况 - 中邮证券郭成林因工作变动辞任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龚启华代为履职 [4] - 龚启华1968年6月出生,有相关任职经历,郭成林被任命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4] - 中邮证券本次人员变动是正常人事调整,龚启华接任或带来新管理风格影响公司战略方向 [5]
基金自购!三家公募率先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4-09 10:37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鹏扬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分别自购3000万元、6500万元、5000万元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1.45亿元 [1][3] - 博时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3] - 鹏扬基金已运用1500万元申购三只混合基金A份额,并计划追加1500万元投资 [3] - 招商基金承诺至少持有5000万元自购的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1年以上 [3] 自购潮的形成与影响 - 业内人士预计其他基金公司会跟进自购,形成新一轮自购潮 [1][4] - 基金公司、汇金公司、央行、上市公司等机构正形成合力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回升 [1][4] - 公募基金作为资管机构中坚力量,预计将在市场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历史自购数据与特征 - 近10年公募基金整体自购金额接近43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自购规模93.95亿元 [6] - 汇添富基金股票型基金自购规模最大,超过8亿元 [6]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南方基金股票基金自购规模均超6亿元 [6] - 基金公司更倾向自购运营成熟的权益型基金,但偏债型基金获得更庞大资金流入 [6] - 2022年基金公司自购更青睐规模靠后的基金 [6] 自购的市场时机与效果 - 基金自购潮通常出现在市场阶段性低位,如2022年3月、2020年2月和2018年12月 [7] - 自购潮后市场大部分情况会迎来转折 [7] - 权益基金组合在自购潮中表现明显优于基准,具备超额收益优势 [6] 自购传递信心的案例 - 安信基金自购1000万元旗下安信睿见优选混合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9] - 该基金经理个人出资200万元认购并承诺继续持有 [9] - 招商基金和南方基金去年分别自购5000万元旗下中证A500ETF [10] - 华商基金在知名基金经理离职时自购2000万元旗下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 [11]
基金自购来了,三家公募率先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4-09 07:05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鹏扬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于4月8日分别宣布自购3000万元、6500万元、5000万元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1.45亿元 [2] - 招商基金承诺自购的5000万元将持有至少1年以上,鹏扬基金已先行完成1500万元申购,剩余1500万元将于近日执行 [2][3] - 行业预计其他基金公司将跟进自购,与汇金公司、央行、上市公司形成合力推动市场稳定回升 [3] 历史自购数据与特征 - 近10年公募基金自购总规模接近43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自购93.95亿元 [4] - 汇添富基金以超8亿元股票型基金自购规模居首,华夏、易方达、国泰、南方基金均超6亿元 [4] - 自购潮多发生于市场阶段性低位(如2022年3月、2020年2月),且权益基金组合在自购潮后表现优于基准 [4][5] 自购案例与策略 - 安信基金4月2日自购新发混合基金1000万元,基金经理个人跟投200万元并承诺锁定期1年 [6] - 招商基金与南方基金去年10月各出资5000万元自购中证A500ETF,均承诺持有1年以上 [7] - 华商基金在明星基金经理周海栋离职时,自购2000万元其管理的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以稳定投资者信心 [8][9]
招商基金以5000万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快讯· 2025-04-08 21:31
招商基金以5000万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智通财经4月8日电,招商基金今日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将于近 日运用固有资金合计5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加 上同日宣布自购的博时基金、鹏扬基金,公募基金今日公告拟自购金额合计1.45亿元。(智通财经记者 闫军) ...
指数产品自购“精准加码”!新发基金成主战场
券商中国· 2025-04-08 17:48
公募自购资金流向变化 - 一季度公募自购资金出现结构性变化,整体自购金额回落至11.38亿元(去年同期24.44亿元),但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逆势增长,从4.6亿元增至5.3亿元 [2][3] - 股票型新发产品成为自购重点,尤其科技主题和指数增强类基金更受青睐,例如中欧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自购占比11%,永赢中证500指数增强自购占比21% [2][5][6] - 头部基金公司如中欧基金(6000万元)、永赢/富国/鹏华基金(各约4000万元)通过自购新发产品释放市场信心,并助力产品平稳起步 [4] 自购行为的战略意义 - 自购行为被视作基金公司对产品前景的"投票",尤其在市场波动期可稳定投资者情绪,例如2022年市场波动后头部机构曾集中大额自购 [8] - 自购资金具有"破冰"作用,帮助新发基金达到备案规模要求,同时增强渠道信心和持有人结构稳定性(锁定期较长) [10] - 自购趋势回落反映行业行为更趋理性,从固收类转向权益类产品,体现对长期策略的认可 [9][10] 行业动态与公司案例 - 指数类产品是自购主要方向,涵盖宽基指数、行业主题(如人工智能)及增强策略产品 [4][5][6] - 偏债混合型FOF等非权益类产品也获支持,如万家启源稳健三个月持有自购占比8% [7] - 自购行为需结合产品投研实力评估,单一信号参考意义有限,不能直接保障收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