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I

搜索文档
破壁Demo陷阱!中国具身智能“银河”闪耀,“真机实干”抢占万亿机器人赛道的制胜法则
财联社· 2025-08-20 17:17
银河通用技术突破 - 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分拣技能竞技项目中以10分22秒完成高难度药品自主分拣夺冠[1] - 公司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导航大模型TrackVLA和零售场景大模型GroceryVLA[9] - 通过仿真训练技术将传统产线调试周期从数周压缩至1天[14] 商业化落地进展 - 消费端推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Galbot机器人可在50平米店铺处理5000种商品,北京已有十家店实现部署[10] - 工业端与博世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推动具身智能在复杂装配等高精度制造场景的规模化落地[12] - 在汽车制造场景实现零件分拣准确率超98%,搬运效率与人工持平[14] 行业发展趋势 - 物理AI正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关键转向,英伟达CEO称其为"新蒸汽机"[15] -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北京目标2027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17] - IDC预计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近半份额[18] 资本动态 - 2025年国内具身智能领域融资144起总金额195亿元,平均单笔1.35亿元[18] - 银河通用累计融资超24亿元,2025年6月完成11亿元战略轮融资[19][20] - 公司构建起"国家队、区域国资与产业巨头"的顶级资本生态圈[19]
天娱数科:用物理AI撬动智能新时代
中证网· 2025-08-20 12:46
行业技术趋势 - 人工智能正经历从虚拟世界算法博弈向物理世界真实交互的范式转移 [1] - 物理AI崛起要求机器具备看懂、听懂、动手做事及环境互动能力 [1] - 物理AI需深度理解物体几何结构、材质特性、运动规律和交互逻辑 [1] 公司技术平台 - 自主研发空间智能MaaS平台Behavision构建感知-推理-执行全链路能力 [1] - 平台致力于构建3D铰接数据范式 为AI注入物理世界底层逻辑 [1] - 通过Real2Sim2Real模式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结合真实数据与仿真训练 [2] 数据资产积累 - 平台已积累150万条3D数据和65万条多模态数据 [1] - 包含20万条机器人任务训练专业数据及丰富3D铰接数据 [1] - 自建3D动捕与多模态数据采集基地整合毫米级高精度扫描设备与双目视觉系统 [1] 应用场景拓展 - 标准化机器人本体分类体系支持轮式、腿足式人形机器人动作复用 [2] - 适用于服务、工业、物流等多场景快速适配 [2] - 推动具身智能跨场景落地 与物理AI发展方向一致 [2] 行业影响 - 天娱数科实践诠释物理AI落地路径 [2] - 企业技术突破可能成为行业从工具辅助迈向智能协同的重要范本 [2] - 人工智能加速向物理世界渗透趋势下的智能跃迁 [2]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8-20)
远峰电子· 2025-08-19 20:32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达实智能(+10.14%)、远望谷(+10.05%)、中科金财(+10.01%)、华胜天成(+10.01%)、工业富联(+10.01%)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翰博高新(+20.00%)、诚迈科技(+20.00%)、东田微(+11.75%)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帝奥微(+20.00%)、芯原股份(+13.39%)、普元信息(+11.77%) [1] - 活跃子行业中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3.72%)和SW机器人(+2.27%)表现突出 [1] 国内新闻 - 康冠科技发布KTC AI交互眼镜,支持多模态交互功能如AI闪记、AI识别、AI翻译,后续将更新语音导航和声纹识别等功能 [1] - 安诺逻辑科技封测项目开工,预计建成后年产100亿颗芯片,年底前产值破亿元 [1] - 景嘉微拟以自有资金2.2亿元参与诚恒微增资项目,双方将在边端侧算力引擎领域形成互补 [1] - 华海清科完成对苏州博宏源战略投资,后者专注于化合物、蓝宝石等硬脆材料的高精度研磨抛光装备研发 [1] 公司公告 - 中京电子25H1总营业收入16.18亿元(+21.29%),归母净利润0.18亿元(+125.05%) [3] - 大族数控25H1总营业收入23.82亿元(+52.26%),归母净利润2.63亿元(+83.82%) [3] - 莱特光电25H1总营业收入2.92亿元(+18.84%),归母净利润1.26亿元(+36.74%) [3] - 路维光电25H1总营业收入5.44亿元(+37.48%),归母净利润1.06亿元(+29.13%) [3] 海外新闻 - 2025年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至321.01亿美元,SK海力士以38.2%市场份额蝉联第一 [3] - 预计Apple折叠产品将推动折叠手机渗透率从2025年1.6%提升至2027年3%以上 [3] - 三星Project Moohan头显获FCC认证,搭载AndroidXR操作系统和高通骁龙XR2+Gen2芯片,采用索尼OLEDoS显示屏 [3] - 英伟达加速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合作伙伴富士康已准备生产线,最快11月亮相 [3]
腾讯研究院AI每周关键词Top50
腾讯研究院· 2025-08-16 10:33
芯片 - 英伟达和AMD面临出口许可抽成问题 [3] - 美国在芯片领域推进追踪器嵌入技术 [3] 算力 - 特斯拉Dojo团队解散 [3] - 浪潮推出超节点AI服务器 [3] 模型 - OpenAI发布GPT-4o回归和GPT-5 Pro [3] - 智谱推出GLM-4.5和GLM-4.5V开源模型 [3] - 昆仑万维发布SkyReels-A3和Skywork UniPic 2.0 [3] - 腾讯推出Large-Vision模型 [3] - Anthropic推出支持百万上下文的模型 [3] 应用 - xAI开放Grok 4免费使用 [3] - 腾讯混元等接入CubeMe [3] - 阿里推出具身智能组件 [3] - 百川智能发布Baichuan-M2 [3] - OpenAI在IOI竞赛中获金牌 [3] - 昆仑万维推出Matrix-3D [3] - 商汤发布AI剧组工具 [4] - 苹果推出新Siri [4] - Pika推出音频驱动表演技术 [4] - Claude Code推出Opus规划模式 [4] - 昆仑万维发布Deep Research Agent v2 [4] - 腾讯混元推出Hunyuan-GameCraft [4] - 微软提出AI Agent五大模式 [4] - 港大等推出OpenCUA框架 [4] 科技 - 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100+机器人 [4] - 灵巧智能推出柔性灵巧手 [4] - Figure展示机器人叠衣服技术 [4] - 苹果推出AI全家桶 [4] - 智元机器人开源世界模型平台 [4] 观点 - 王兴兴探讨具身智能发展 [4] - Product Hunt关注AI产品发布 [4] - 英伟达等讨论物理AI [4] - 毕树超探讨Scaling Law [4] - Artificial Analysis分析大模型应用 [4] - 国外开发者测评编程能力 [4] - DeepMind强调Genie 3重要性 [4] - Notion讨论AI产品标准 [4] - Greg Brockman提出算法瓶颈问题 [4] - 王小川探讨医疗大模型 [4] 资本 - Meta收购WaveForms [4] - Periodic Labs获得AI材料融资 [4] - OpenAI投资脑机接口 [4] - Perplexity收购Chrome [4] 事件 - OpenAI参与AI国际象棋 [4] - GitHub并入CoreAI [4]
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连续三周上行-20250815
国信证券· 2025-08-15 13:16
指数表现 -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2,扩散指数B为51.4,连续第三周上行[1][9] - 扩散指数B连续三周上行,显示高技术制造业整体景气度持续改善[1][9] 行业景气度变化 - 丙烯腈价格上升150元/吨至8350元/吨(涨幅约1.8%),航空航天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上升[1][2][11] - 动态随机存储器价格上升0.052美元至1.7420美元(涨幅约3.1%),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上升[1][2][11] - 晶圆价格上升0.06美元/片至2.78美元/片(涨幅约2.2%),反映半导体供应链需求增强[2][11] - 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下降3元/千克至212元/千克(降幅约1.4%),医药行业景气度下降[1][2][11] - 六氟磷酸锂价格持平于5.03万元/吨,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变[1][2][11] - 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持平于91.04,计算机行业景气度不变[1][2][11] 政策与前沿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国家标准,2026年2月实施,建立运输分级标准[2] - 英伟达推出Cosmos Reason模型,拥有70亿参数,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2] 风险提示 - 高技术制造业指标可能因结构调整和政策干预失灵,经济增速下滑构成风险[3][22]
美格智能:公司的无线通信模组、高算力AI模组等产品,可为机器人产品提供高速通信及端侧计算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21:34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无线通信模组、智能模组及高算力AI模组可为机器人产品提供高速通信与端侧计算能力 [1] - 公司研发设计的48Tops高算力AI模组已应用于合作伙伴2025年CES展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方案 [1] - 公司将继续推动高速通信及端侧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1] 行业特性与影响因素 - 机器人属于新兴产业 相关技术和产品落地受技术迭代、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多重因素影响 [1] - 物理AI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学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 可推动机器人、自动驾驶及高端制造等领域智能化升级 [3]
英伟达加码机器人 上新Omniverse库和Cosmos模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9:02
英伟达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全新NVIDIA Omniverse库与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 旨在加速机器人解决方案开发和部署 [1] - Omniverse软件开发套件和工具库可用于构建工业AI和机器人开发仿真应用 Isaac Sim 5.0和Isaac Lab 2.2开源框架已在GitHub提供 [1] - Cosmos模型允许开发者通过文本、图像和视频提示大规模生成训练机器人数据 Cosmos Transfer-2可快速生成逼真合成数据 [1] 物理AI技术突破 - Cosmos Reason是全新开源、可定制的70亿参数推理视觉语言模型 使机器人能基于物理法则预测和规划行动 [2] - 计算机图形与AI融合正改变机器人领域 AI推理与物理精准仿真相结合可帮助开发者打造未来机器人和智能汽车 [2] - 物理AI指创建关于物理定律运行的智能模型 通过计算系统解释物理世界感知 预测系统演变并计划控制行动 [3] 三大计算平台架构 - 公司部署三大计算平台:嵌入机器人本体的计算机(如Jetson Thor)、AI工厂计算机(DGX/HGX系统)、仿真计算机(Omniverse库+Cosmos) [3] - 仿真计算机通过物理定律生成数据并测试机器人 测试速度快于现实时间 [3] - 通过模拟器生成物理AI所需数据 弥补现实世界数据获取难题 例如将Omniverse模拟输入Cosmos产生无限数据变化 [4] 中国市场布局 - 中国具备制造成本效益高、高效实用机器人的全部要素 包括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顶尖科研人才和庞大制造基地 [4][5] - 公司与傅利叶、加速进化、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中国明星企业合作研发产品 [5] - 机器人产业竞争仍处早期阶段 技术标准尚未统一 商业化节奏和成本控制是行业参与者共同挑战 [5]
Ai2推出MolmoAct模型:在机器人领域挑战英伟达和谷歌
搜狐财经· 2025-08-14 15:50
行业技术发展 - 物理AI是机器人技术与基础模型结合的快速发展领域 英伟达 谷歌和Meta等公司正在发布研究成果探索将大语言模型与机器人技术融合[2]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方法允许机器人根据交互对象确定下一步动作 谷歌研究的SayCan帮助机器人使用大语言模型对任务进行推理 Meta和纽约大学的OK-Robot使用视觉语言模型进行运动规划和物体操控[4] - 英伟达宣称物理AI是下一个重大趋势 发布了包括Cosmos-Transfer1在内的多个模型来加速机器人训练 Hugging Face发布了299美元的桌面机器人致力于机器人开发的民主化[4] 公司产品创新 - 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i2)发布全新开源模型MolmoAct 7B 该模型让机器人能够在空间中推理 采用Apache 2.0许可证 数据集使用CC BY-4.0许可证[2] - MolmoAct被归类为动作推理模型 能够运用推理能力理解物理世界 规划空间占用方式并执行相应动作 相比传统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具备三维空间推理能力[2] - 模型通过输出空间定位感知Token来理解物理世界 这些Token使用向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预训练提取 能够编码几何结构并估算物体间距离[3] 技术性能表现 - MolmoAct 7B在基准测试中任务成功率达到72.1% 超越了谷歌 微软和英伟达的模型[3] - 模型能够适应不同的具体实现形式如机械臂或人形机器人 只需最少的微调[3] - 空间定位感知Token与VLA使用的Token不同 不是文本输入 使模型能够预测图像空间路径点并输出具体动作指令[3] 行业发展前景 - 创造更具空间感知能力的机器人是开发者的长期梦想 物理AI兴趣正在增加 实现通用物理智能的目标正变得更容易实现[4][5] - 专家认为该研究代表了增强视觉语言模型用于机器人技术的自然进展 是开发更强大的三维物理推理模型的重要一步[4] - 数据开放性为其他学术实验室和专业爱好者提供了坚实基础 因为开发和训练这些模型成本高昂[4]
英伟达为机器人推出懂推理的“大脑”,升级版Cosmos世界模型来了
36氪· 2025-08-12 18:20
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SIGGRAPH大会上发布全新升级的Cosmos世界模型及配套软硬件设施 旨在通过计算机图形与AI技术融合推动机器人领域发展 [1][3][10] 软件升级 - 推出70亿参数视觉语言模型Cosmos Reason 具备物理理解与多步推理能力 可充当机器人任务规划核心 [4][5][6] - 新增Cosmos Transfer-2及精简版 通过将70步蒸馏简化为1步 大幅加速虚拟场景到训练数据的转换效率 [5][7] - 发布Omniverse新库与SDK 实现MuJoCo与OpenUSD仿真格式兼容 支持三维重建与跨平台数据互通 [7][8] - 开源Isaac Sim 5.0与Isaac Lab 2.2工具 结合3D高斯渲染技术 缩小虚拟仿真与现实环境差距 [8] 硬件升级 - 推出RTX PRO Blackwell服务器 覆盖训练、合成数据生成及仿真全工作负载 [3][9] - 通过DGX Cloud云平台提供Omniverse与Cosmos云端服务 降低硬件门槛与运维成本 [3][9] 技术融合战略 - 计算机图形与AI融合将改变机器人领域 虚拟环境可降低现实数据获取成本与训练门槛 [10][13] - 目标构建逼真可扩展的虚拟平行宇宙 结合实时渲染、物理运动模拟与生成式AI技术 [13] - 基础设施赋能开发者与企业 加速机器人与AI应用开发 [14][15] 市场合作进展 - 与Figure、Agility Robotics、通用汽车等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 [2] - 向中国银河通用交付首批Jetson Thor芯片 与阿里云、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企业深度合作 [16][17] - 英伟达全栈机器人及物理AI组件已通过阿里云端服务开放使用 [17]
“所有移动的物体都能变成机器人”,英伟达加快物理AI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8-12 15:26
物理AI的定义与市场潜力 - 物理AI依托神经图形、合成数据生成、物理模型、强化学习和AI推理技术,是现代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和空间智能技术的引擎 [2] - 物理AI将撬动万亿美元级市场,被视为生成式AI、代理AI之后的下一波技术浪潮 [2] - 公司高管强调物理AI是未来重点方向,并在全球会议中将其作为核心主题展示 [2][4] 物理AI的技术基础与研发进展 - 图形研究与物理AI紧密关联,渲染技术推动虚拟世界创建用于训练物理AI系统,AI反向助力3D世界构建 [3] - 实时路径追踪性能在9年内提升1万倍,体现硬件技术迭代速度 [3] - 虚拟环境训练效率远超现实世界,几分钟虚拟训练可匹敌10年现实经验 [3] - 公司推出开源70亿参数视觉语言模型Cosmos Reason,帮助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 [6] 物理AI的应用场景与产品布局 - 机器人领域:Jetson AGX Thor芯片应用于银河通用机器人,生态优势显著 [2][4] - 工业领域:推出RTX PRO系列GPU服务器,覆盖代理AI、工业及物理AI工作负载 [6] - 自动驾驶:基础世界模型Cosmos可生成合成场景辅助开发 [6] - 新软件库Omniverse NuRec 3D高斯喷射库专为物理AI设计 [6] 行业趋势与竞争壁垒 - 物理AI将重塑家庭服务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及农业运作模式 [3] - 合成数据成为物理AI训练关键,公司通过模型生成能力破解数据瓶颈 [4] - 硬件算力解决方案稀缺,公司凭借完善生态占据主流机器人市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