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搜索文档
9.5% 创新动能加快积聚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3% [1]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4] 科技创新成果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 前5个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2]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2] 产业创新平台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3] 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 [4]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4] 科技金融支持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去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 [7] - 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7]
小县城大产业!平原县复合肥产业集群“聚”出百亿规模
齐鲁晚报网· 2025-07-21 23:02
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德州市平原县高效复合肥特色产业集群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形成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是全国肥料产业聚集度最高的三个县市区之一[1] - 产业集群从2007年萌芽阶段仅有几家小企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包括上游氮肥生产、中游包膜材料及控释肥生产、下游复合肥产品[2][4][5] - 产业集群吸引史丹利、嘉施利、恩宝、茂施等龙头企业入驻,带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4] 产业集群优势 - 集群内企业享受物流成本降低、人才聚集、技术交流等红利,如史丹利吸引物流资源汇聚降低物流成本[6] - 企业间开展原料互供、资源优化配置等深度合作,如恩宝与其他企业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7] - 形成从氮肥生产到包膜材料、控释肥、掺混肥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实现质的飞跃[5] 企业转型与创新 - 面对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转向特色产品开发,如恩宝2009年开始研发海藻酸肥料技术,2024年销售额达8亿元[8][10][13] - 海藻酸肥料可使小麦亩产增加5%-15%,葡萄糖度提高5%-8%,且用量比普通肥料减少33%[10] - 茂施专注控释尿素领域,其产品可将氮素释放时间精准控制在60-120天,2024年产值突破20亿元[13][15] - 史丹利2024年上半年逆势增加22万吨产能,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型[15][16] 绿色发展方向 - 史丹利引入光伏绿电,开发矿钾有机肥和添加矿源黄腐酸钾的无机肥,改善土壤并提高肥料利用率[17][19] - 恩宝实现生产无"三废"排放,其海藻酸产品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17][20] - 茂施采用生物基控释肥技术,包膜材料可生物降解,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环保[19] 未来发展规划 - 平原县将以入选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推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大创新投入[21]
长三角成为我国肉鸽产业核心区域:养殖总量占全国近30%
新华财经· 2025-07-21 15:48
长三角鸽业发展现状 - 长三角已成为全国肉鸽产业核心区域之一,养殖总量占全国近30% [1] -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1] - 长三角是全国最大乳鸽消费市场,上海、南京、杭州年市场容量达20亿元 [1] - 鸽子肉、蛋产品需求旺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品牌影响力提升 [1] 肉鸽产业特点与优势 - 肉鸽产业是家禽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迅猛 [1] - 鸽子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 - 肉鸽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占地小等优势,适合农村地区推广 [1] - 长三角鸽业在养殖规模、技术革新、产业链完善、品牌建设方面发展轨迹清晰 [1]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加强产学研融合 [1] - 重点投入肉鸽品种选育、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等关键领域研发 [1] - 培育具有长三角特色的全国性及国际性鸽业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2] -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发展 [2]
【创刊40周年】进一步取得较大勘探突破 河南发恩德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
格隆汇· 2025-07-21 14:45
核心观点 - 希尔威金属矿业旗下河南发恩德矿业捐赠新型富银矿物"冯锐银矿"标本,该矿物具有极高科学价值且为河南省第11个国际认可的新矿物 [1] - 河南发恩德通过持续勘探投入实现重大找矿突破,预计探获金资源量50-100吨、银1700余吨、铅锌近25万吨 [12] - 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受益于贵金属价格上涨,位列"2024洛阳企业100强"第59位 [15] 矿产资源勘探 - 2004-2024年累计完成钻探265万米、坑探85万米,2025年计划钻探25万米、坑探7万米 [10] - 龙门西沟金矿发现多条缓倾斜铜金矿脉,预计探获金资源量50-100吨 [12] - 铁炉坪-龙门银铅矿探明矿石量950万吨、银1700吨、铅锌25万吨 [12] - 矿权范围内累计探明铅锌150万吨、银7000吨,矿山服务年限超20年 [15] 生产与技术 - 采用浅孔法采矿和废石充填技术使矿石回采率从70%提升至95%以上 [31] - XRT智能抛废系统实现矿石精准分离,2023年11月投产 [31] - 2024年新建浮选生产线使总选矿规模达130万吨/年 [31] - 石门沟尾矿库设计库容1921万立方米,可服务30年 [31] 研发创新 - 拥有8个研发平台(3个省级、5个市级),2023年组建省级产业研究院 [27] - 已完成4项研发项目、在研4项、申请专利21件 [27] - 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 [28] - 三维地质建模、矿石智能分选等技术实现产业化 [27] 安全环保 - 近5年年均安全投入2500万元,建立双重预防体系 [20] - 2020年3座矿山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2023年通过省级绿色矿山验收 [23] - 投入28台新能源车辆,建设屋顶光伏项目 [23] - 矿井水处理达地表水标准,回用率提升 [23] - 累计投入6500万元治理矿山环境,恢复面积超6公顷 [24] 发展规划 - "十五五"计划投资18.8亿元推进智能化改造 [32] - 预计2027年产能达131万吨/年,2030年达150万吨/年 [32] - 重点发展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生产模式 [32]
第三届链博会达成合作意向超6000项,102家展商签约下届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13:53
展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1] - 线上线下观众超21万人次,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及达成意向超6000项 [1] - 展会设立"6链1展区",举办70场高端会议活动,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5》等研究成果 [1] 展会亮点 - 境外团组参会数量达172个,是上届的2.2倍 [1] - 参展商首发首展152项新产品新技术,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系 [1] - 精准匹配商务对接2.4万次,是上届的4倍 [1] 绿色发展 - 集中展示"可持续灯塔工厂"模式,打造"零碳链博"示范样板 [1][2] - 102家企业和机构签署第四届链博会参展协议,签约数量同比增加50% [2] 后续规划 - 中国贸促会提出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合作平台,持续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2] - 200多家参展企业成立中外参展商联盟 [1]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山高何为先
河南日报· 2025-07-21 07:2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嵩县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荒坡改造为丹参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2] - 采用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振兴,整合乡邻乡镇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3] - 以叶岭村为中心发展丹参种植,面积达2.3万亩,群众亩均净利润4000元[4] - 2025年第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2元,增幅7.8%[5] 农业产业化升级 - 引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成10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6] - 依托中原药谷科创园建立7个创新中心,16个院士专家团队驻场,29项研发成果落地[6] - 标准化种植使亩均增收700多元,产业链后端实现价值跃升[7] - 建设现代化加工车间和交易中心,推动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7] 生态文旅融合发展 -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投资1.3亿元建设环湖供排水系统,11.5亿元迁建二污工程[8] - 陆浑湖观测鸟类从186种增至273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55种[8] - 环湖35个村庄发展特色文旅,2024年环湖片区农村人均收入增速9.3%[10] - 2024年前5个月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形成"中原洱海"生态文旅新业态[10]
弘扬“上海精神” 共促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47
区域经济合作与上海精神 - 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在北京举行,近400名国内外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出席,强调深化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和经贸合作提质升级 [1] - 论坛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工商界在行动",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指出中国轮值主席国期间举办多项大型活动,体现对务实合作的高度重视 [2] - 白俄罗斯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实业家委员会纳入白俄罗斯实业家委员会,工商界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和机遇 [2] - 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主席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地区重要经济合作平台,实业家委员会在培育经贸关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 - 哈萨克斯坦代表指出上海合作组织为商业活动提供宝贵平台,未来希望在投资合作、投融资担保、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作用 [3] 绿色能源转型与合作 - 阿联酋驻华商务参赞强调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关键角色,提及中国企业承建的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4] - 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推动太阳能电站和绿氢项目,期待制定绿色能源发展路线图并建立绿色标准平台及基金 [4] -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呼吁构建公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加强经验分享和人才培养 [4] - 吉尔吉斯斯坦加大太阳能、风能、水能开发力度,工商会愿为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5] - 伊朗—中国商会提议设计区域碳减排框架,包括联合碳减排目标、清洁能源投资平台及碳信用交易机制 [5] 产业链供应链与互联互通 - 俄罗斯工商会建议升级国际公路铁路及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释放供应链潜力 [6] - 白俄罗斯提议建立数字交通走廊,整合海关认证和电子商务数字解决方案以简化货运程序 [6] - 中吉乌铁路项目预计缩短运输时间并降低成本,开辟中东和欧洲直接通道,吉尔吉斯斯坦建议打造统一商业数字空间 [6] - 土耳其对外经济委员会支持土中企业合作,推动中国企业对土耳其投资 [6] - 《上合组织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中欧班列年开行量连续增长,平均运输时效从18天缩至15天 [7]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央视网· 2025-07-20 19:55
绿色消费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每卖出100辆汽车就有超过50辆是新能源汽车 [1] - 绿色家电消费增长较快,超九成以旧换新家电订单为一级能效产品 [2] - 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过91%,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300亿平方米 [2] 绿色生产 - 超过140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 [1]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 [1] - 中国船企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超78%的订单,覆盖主流船型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转型 - 十年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多亿元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2] - 27个工业重点行业加快设备工艺更新,实现转型向绿 [3] - 累计建成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 [3] 绿色技术创新 - 全球最大压缩气体储能电站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建设中 [4] - 上半年风力发电机组产品产量同比增长72% [4]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制造体系 [4]
中欧建交50周年:以竹为媒 共绘可持续发展新蓝图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9 16:13
中欧竹产业合作论坛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论坛主题为"中欧关系50周年:携手共建可持续未来",聚焦绿色发展与创新合作,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 [1][5] - 中欧政界、商界、文化界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与,重点讨论竹产业作为绿色低碳材料的合作潜力 [1][5][6] 竹产业经济数据与区域发展 - 中国福建南平市作为"中国竹乡",2024年竹产业链产值达528亿元人民币,拥有完整产业链 [5] - "武夷竹立方"作为全国首个竹产区区域公共品牌,集成新质生产力,定位为竹产业国际化平台 [1][5] 具体合作项目与成果 - 福建邵武竹立方运营公司与欧盟亚洲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覆盖竹产业推广、人文交流、资源协同领域 [5] - 南平市推动"以竹代塑""竹空间·茶世界"等创新场景,目标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布局 [5]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竹子被中欧嘉宾视为连接东西方的绿色桥梁,其低碳属性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 [6] - 论坛共识认为需持续拓展合作空间,深化绿色理念,推动竹产业成为中欧绿色合作的实际路径 [5][6]
“武夷竹立方”亮相斯德哥尔摩推动中欧绿色合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9 16:13
活动背景与主题 - 活动为庆祝中瑞建交75周年,主题为"武夷竹韵,绿动瑞典——中国·南平'武夷竹立方'推介会",聚焦竹产业发展、绿色创新与文化交流 [1][4] - 活动由南平市人民政府、邵武市人民政府、欧盟亚洲中心联合主办,福建"武夷竹立方"作为全国首个竹产区区域公共品牌亮相 [4] 竹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 论坛以"以竹为媒"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展现竹业在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中的潜力 [4] - 南平市副市长何明星推介"以竹代塑"理念,强调南平作为"中国竹乡"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布局 [4] - 邵武市市长郭绯红介绍"武夷竹立方"品牌在科技、设计、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成效,提出加强国际合作的倡议 [4] 国际合作与绿色金融 - 欧盟亚洲中心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呼吁中欧加强绿色发展协作,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4] - 专家学者认为竹产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与中欧合作的重要抓手,涉及循环经济、设计创新与绿色金融 [5] - 中瑞企业代表、设计师与研究机构就竹产业国际化合作、生态材料推广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5] 文化交流与品牌推广 - 丹尼尔·奥斯特竹艺展以艺术语言诠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拉开活动序幕 [4] - 中瑞艺术家以传统乐器演绎中西合璧之美,强化文化纽带 [5] - 欧盟亚洲中心秘书长颜瑞强调竹子是文化桥梁,连接中国可持续生活理念与瑞典气候行动精神 [4] 活动成果与未来展望 - 活动为中瑞绿色领域搭建对话平台,推动竹文化、竹产业、竹科技全球化 [6] - 与会人士倡议以活动为起点,构建更可持续、包容的未来合作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