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涡轮机
搜索文档
高官聚集布鲁塞尔,关税博弈激烈展开,美欧再谈判并列出27页“清单”
环球时报· 2025-11-25 06:44
【环球时报记者 肖震冬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在7月底达成贸易协议后,美欧之间的经贸博 弈仍未偃旗息鼓,反而产生诸多后续问题。据英国《卫报》、法新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4日,美国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盟各国贸易部长等官员举行高层会议,并共 进午餐,《卫报》将卢特尼克和格里尔此举称为"高风险举动"。目前华盛顿官员明确表示对欧盟执行贸 易协议的速度"感到失望",而欧盟立法者则希望对协议进行修订,不少7月关税协议争议点延宕至今。 " 华盛顿的耐心正受到考验 " 此次贸易谈判是自10月初美国政府停摆以来的首次磋商 。此前,根据欧盟与美国8月21日公布的联合声 明,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欧盟则承诺取消对美国产工业品的关税,并为美 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为让美国尽快调降汽车关税,欧盟委员会8月提出一项立法,拟 取消部分美国商品的关税。然而,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尚未通过该立法,《卫报》报道提到,立法程序可 能持续至明年2月。"欧洲新闻台"网站对此报道称,"华盛顿的耐心正受到考验"。 据"欧洲新闻台"网站报道,在会议之前,欧盟官员们表示,他们预计讨论将 ...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德国经济
人民日报· 2025-11-14 06:10
德国对美出口与工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德国对美出口额为1010亿欧元,同比下降6.5%,其中8月对美出口109亿欧元,同比降幅达20.1%,创2021年11月以来新低 [1] - 截至今年二季度,德国工业企业销售额已连续8个季度下降,整体萎缩2.1% [1] - 超过半数德国企业员工担忧岗位稳定性,近1/5企业因订单不足被迫实行短时工作制 [1] 美国关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冲击 - 美国加征关税使德国汽车等传统优势产品的美国市场需求显著减少,汽车行业成为受关税冲击最直接的领域 [1] - 大众集团上半年运营利润同比下降1/3,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6% [1] - 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德国汽车行业净减少就业岗位约5.15万个,占行业全部就业岗位的近7% [1] 美国关税政策对机械工业的冲击 - 美国将部分钢铁铝衍生品税率提至50%,直接冲击德国电机、风力涡轮机、工业机器人等机械制造企业 [2] - 预计今年机械行业产量将连续第三年下滑5%,超过一半受访企业计划减少对美贸易,约1/4企业表示将暂停或取消在美投资 [2] 企业破产与裁员情况 - 多家大型企业宣布裁员计划:敦豪裁员约8000人,西门子裁员约6000人,蒂森克虏伯钢铁计划裁员约1.1万人,博世计划裁员约1.3万人 [3] - 德国企业破产数量7月份达到12年来的最高水平,预计今年将有超过2.2万家企业申请破产,平均每天超过60家 [3] 经济前景与政策影响 -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预测2025年德国经济仅增长0.2% [3] - 美国关税及政策不确定性正抑制德国经济增长,尤其对处于关键调整期的工业部门构成重大冲击 [3] 行业与企业的应对策略 - 采埃孚集团考虑本地化生产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通过优化全球生产布局以增强韧性 [4]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呼吁欧盟加快与全球更多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及原材料伙伴关系 [4] - 德国金属工业工会推动企业向人工智能、循环经济和电池技术等可持续领域转型,从产业升级中寻找新动能 [4]
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德国经济 德国对美出口下降,企业出现裁员潮
人民日报· 2025-11-14 05:59
对美出口贸易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德国对美出口额为1010亿欧元,同比下降6.5% [1] - 2025年8月单月对美出口额为109亿欧元,同比降幅达20.1%,创2021年11月以来新低 [1] - 超过一半受访企业计划减少对美贸易,约四分之一企业表示将暂停或取消在美投资 [2] 汽车行业冲击 - 汽车行业成为受美国关税冲击最直接的领域,是德国对美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 [1] - 大众集团2025年上半年运营利润同比下降三分之一,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6% [1] - 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德国汽车行业净减少就业岗位约5.15万个,占行业全部就业岗位的近7% [1] - 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等零部件企业纷纷削减开支 [1] 机械制造业冲击 - 美国依据第232条款将部分钢铁铝衍生品税率提至50%,直接冲击德国电机、风力涡轮机、工业机器人等机械制造企业 [2]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预计2025年行业产量将连续第三年下滑5% [2] - 该政策被指未给予在途货物豁免,叠加繁重的合规文书负担,将行业推向生存危机边缘 [2] 企业经营与就业状况 - 德国工业企业销售额已连续8个季度下降,整体萎缩2.1% [1] - 超过半数德国企业员工担忧岗位稳定性,近五分之一企业因订单不足被迫实行短时工作制 [1] - 德国企业破产数量2025年7月份达到12年来的最高水平,预计全年将有超过2.2万家企业申请破产,平均每天超过60家 [3] - 多家大型企业宣布裁员计划:敦豪裁员约8000人,西门子裁员约6000人,蒂森克虏伯钢铁计划裁员约1.1万人,博世计划裁员约1.3万人 [3] 应对策略与产业转型 - 采埃孚集团考虑通过本地化生产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优化全球生产布局以增强韧性 [4] -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呼吁欧盟加快与全球更多地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及原材料伙伴关系 [4] - 德国金属工业工会推动企业向人工智能、循环经济和电池技术等可持续领域转型 [4] - 德国企业正积极开拓新市场以弥补失去的美国市场份额 [4]
全球瞭望丨阿根廷媒体:中国可持续产业为阿根廷带来重大机遇
新华社· 2025-11-05 17: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可持续产业为阿根廷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 [1] - 中国凭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投资潜力,已成为阿根廷发展可持续产业的战略伙伴 [1] - 阿根廷拥有发展清洁能源的理想条件,与中国合作开启了充满机遇的篇章 [1] 中国可持续产业优势 - 中国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产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制造的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全球领先 [1] - 中国在风力涡轮机领域国际领先 [1] - 中国企业正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服务 [1] 中阿合作领域与机遇 -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在拉丁美洲国家获得稳固市场份额,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1] -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可与中国风力涡轮机技术实现有效结合 [1] -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服务为传统电力线路无法覆盖的阿根廷偏远地区提供电力解决方案 [1]
谷歌前CEO:当年李鸿章访美被震了,如今外国人来华被惊了
搜狐财经· 2025-10-31 16:04
文章核心观点 - 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认为中国已从技术落后国家发展为创新强国,美国需反思如何保持未来产业创新和领导力而非仅专注于削弱对手 [1][3][6] 中国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占全球AI专利授权的70%、清洁能源技术专利申请的75%、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专利授权的41%,并在聚变技术专利申请上领先 [3] - 全球前10研究机构中8个在中国 中国涌现无人驾驶出租车、机器人、天宫空间站、全球最大水电站等全球领先高新科技 [3] - 中国生产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电动车、五分之四太阳能组件和电池单元、约60%风力涡轮机,并加工绝大多数稀土矿产 [3] 中国科技公司优势 - 小米公司成功反映中国科技公司独特优势:自建硬件以及中国现成供应商、基础设施和技术专长 [4] - 华为、阿里巴巴、小鹏汽车等企业同样体现中国公司的硬件制造专长和创新优势 [4] 中国行业竞争与创新生态 - 中国国内各行各业竞争激烈 鼓励公司差异化并多元化科技部门 [6] - 在AI领域 DeepSeek等领先提升AI模型技术架构效率大幅降本 许多初创企业专注具身AI互动现实世界 [6] - 中国AI领域开源理念活跃 促使公司和地方政府加快AI应用 深圳华强北已从山寨中心转变为创新代表 [6] 对美国的发展建议 - 美国可借鉴中国AI和技术的多元化方法 包括将现有AI整合传统和新兴产业 鼓励AI创新和应用 [6] - 美国应支持科学研究、欢迎最佳海外人才的移民政策、减少监管障碍以重振制造业 [7]
“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11
会议概况与全球合作 - 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汇集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认为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1] - 美中发展建设性关系将给双方带来巨大益处,两国应在开放市场、开放贸易体系中携手合作 [3] 中国经济发展与机遇 - 会场热议关键词包括“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展现世界对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的热切期待 [1] - 全球南方国家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例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1] - 新加坡翱兰农业集团东盟区总裁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改善,认为中国期货价格将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2] 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是光伏、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2] -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表示欧洲应拥抱中国领先技术,欢迎中国投资欧洲的清洁能源产业 [2] - 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称中国是全球脱碳领域的领航者,以实际举措为世界提供合作前行的另一种可能 [2] 科技创新与数字驱动 - 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药等是由数据驱动而出现的新产业,未来需继续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产业升级 [3] -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跃迁,从几乎全部交易使用现金变为数字支付无处不在,推动了金融普惠的加速发展 [3] - 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与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培育高素质工程师和科研人才有关 [3]
全球最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金风科技Q3净利同比暴增170%,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8.5%|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10-24 21:23
核心观点 - 公司三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70%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风机及零部件销售规模扩大 [1] 财务表现 - 三季度营收为196.1亿元,同比增长25.40% [6] - 前三季度营收481.47亿元,同比增长34.34% [3][6] - 三季度单季净利润10.97亿元,同比暴增170.64% [6] - 前三季度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44.21% [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969元,同比增长45.83% [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67%,较上年同期提高1.90个百分点 [4] - 毛利率提升至14.39% [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6.33亿元,虽同比改善90.27%但仍为负值 [6][7] - 总资产为1673.07亿元,较年初增长7.78% [7] 销售与订单情况 - 前三季度对外销售容量18449.70兆瓦,同比增长90.01% [3][6] - 6兆瓦及以上机组销售容量15877.15兆瓦,占比86.06%,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3] - 4兆瓦至6兆瓦机组销售容量2550.05兆瓦,占比13.82% [3] - 截至9月30日,在手订单总计52460.84兆瓦,同比增长18.48% [3][6] - 外部待执行订单总量为38861.14兆瓦 [3][6] - 外部中标未签订单为11012.73兆瓦 [3][6] - 海外订单量为7161.72兆瓦 [3][6] - 6兆瓦及以上机组在外部待执行订单中达31659.79兆瓦,在外部中标未签订单中为9892.93兆瓦 [3] 盈利能力与资产状况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7.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41.39% [4] - 投资收益为6.4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19% [5] - 营业成本为412.18亿元,同比增长37.63% [3] - 存货为216.50亿元,较年初增长46.01% [6][7] - 预付款项增长47.33% [6] 行业动态 - 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在行业会议上提出新目标,未来五年每年至少新增120吉瓦的风电装机容量 [3]
“名场面”走进现实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
人民日报· 2025-10-20 07: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已将许多科幻场景变为现实,并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1][2][3] 制造业自动化与“黑灯工厂” - 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极高,例如“黑灯工厂”内机器人可独立完成大量工作,生产线旁几乎没有工人 [2] - 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庞大,2024年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约200万台 [4] - 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可协同作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汽车整车的装配 [2] 前沿技术应用与产品 - 外骨骼“机甲”已实现应用,例如在福建武夷山供游客租用辅助登山,并有应用于航空、采矿等行业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3] - 成功研制出可使微波和可见光“弯曲”的“超材料”衣物,如能有效避开红外监测的迷彩服 [3] - 在电动汽车、电池、光伏板、风力涡轮机、无人机、先进机器人等技术领域处于全球引领者地位 [2]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正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4] - 已有超过4500家企业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推动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4] - 大规模部署的5G网络为智慧城市、交通物流、数字医疗与精准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人才支撑与创新生态 - 人才是创新生态的核心支柱,全球近半数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 [5] - 中国已形成显著的“工程师红利”,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约520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约1770万人 [5] - 2020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的毕业生人数超过350万,居世界首位 [5] 国际影响与吸引力 - 中国的科技形象吸引国际游客,特别是30至50岁的中青年群体,他们对电动汽车工厂、机器人等科技体验感兴趣 [6] - 海外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国科技体验的帖文数量显著增长,“酷”、“创新”与“前沿”成为认知中国的新关键词 [7] - 英国品牌金融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软实力排名从202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二位 [7]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0 06:11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 - 科幻装备如外骨骼机甲、新材料隐身衣等在中国正逐渐成为现实 [2] -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包括智能打磨、无人配送和汽车整车装配等场景 [3] - 外国企业高管参观中国黑灯工厂,对其高度自动化程度感到震撼,生产线旁几乎没有工人 [4] 具体技术应用领域 - 外骨骼设备已在旅游和工业领域实现应用,例如辅助登山及用于航空、采矿等行业 [4] -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出可使微波和可见光弯曲的超材料衣物,如可避开红外监测的迷彩服 [5] - 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领域取得进步,5G网络大规模部署支撑了智慧城市、数字医疗等发展 [5] 制造业转型与机器人产业 - 中国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在2024年达到约200万台,应用规模和制造能力均居前列 [6] - 公司正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6] - 已有超过4500家企业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推动其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6] 人才支撑与教育基础 - 全球近半数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形成了显著的人才优势 [7] - 中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约520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约1770万人,人才队伍规模庞大且年轻 [7] - 2020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的毕业生人数超过350万,居世界首位 [7] 国际影响与形象提升 - 外国游客对中国移动支付、无人机外卖、无人驾驶出租车等科技场景表现出浓厚兴趣 [8][9] - 中国制造业形象正从代工转型为高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 [10] - 根据品牌金融公司报告,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从2021年的第八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二位 [10]
31国或对华发难,欧盟拉上G7,稀土问题升级
搜狐财经· 2025-10-19 12:01
联合应对的表面姿态 - 欧盟不排除效仿美国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可能,并计划与G7成员国召开视频会议协调行动[1] - 波兰经济发展部部长警告称,在中方撤回相关出口管制措施之前,欧洲将认真对待此事[1] - 31个国家计划协调行动,表面看联手施压气势磅礴[1] 联盟内部的分歧与脆弱性 - G7内部充满分歧,美国特斯拉公司CEO透露正在与中国商谈稀土使用许可,因其机器人需要中国稀土制造的永磁体[7] - 日本私下支持法国稀土企业,若与中国闹翻其汽车产业将首先受到影响[7] - 欧盟内部丹麦的风力涡轮机产业大量依赖稀土,法国本土企业因产能不足而苦不堪言[7] - 波兰等东欧国家并未真正掌握稀土加工技术,若中国收紧供应其电子制造业将面临停工危机[7] 替代供应链的现状与挑战 - 美国最大的稀土公司MPMaterials经过多年努力至今仍未正式投产[10] - 加拿大Neo公司在爱沙尼亚建的磁体厂产能与中国相比差距巨大,无法满足全球需求[10] - 澳大利亚有稀土矿但缺乏加工能力,挖出的矿石需送到中国加工再买回[17] - 欧洲要建立完整稀土产业链还差得很远,法国的MagREEsource厂投资2亿欧元到2027年产能也仅为1000吨,远不及欧洲年进口量[7][17] - 欧洲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不足,可能导致成本转嫁消费者使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17] 中国稀土管制的实际影响 - 中国稀土管制措施已扩展至境外,任何含有0.1%中国稀土的产品都需要中方批准,想要绕过管制几乎不可能[15] -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警告,若稀土供应受限许多工厂将面临停工困境[12] -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主导者明确表示,只要符合规定正常需求将得到满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