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搜索文档
载人航天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自立自强发展载人航天
经济日报· 2025-06-18 06:2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中国空间站于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标志着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 - 空间站已安全稳定运行,常态化驻留航天员,接纳9个任务乘组进驻,完成6次太空会师[1] - 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逃逸飞行试验成功,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取得重大突破[1] 航天技术发展 - 测控通信系统覆盖率从2003年的15%提升至全程覆盖,实现航天员与地面顺畅的音视频通信[2] - 空间站应用系统突破轻量化、大承载结构动力学等关键技术,支持未来十年科学研究需求[2] - 实验柜设计目标是将地面实验室功能集成到不到2立方米的太空实验环境中[2] 航天员成就 - 神舟十五号指令长费俊龙见证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并参与空间站建成[1] - 费俊龙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神舟六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1] 未来发展目标 - 以运行好、应用好、发展好空间站和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为目标推进工作[1] - 航天团队致力于探索宇宙奥秘,实现航天强国梦想[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产品亮相第55届巴黎航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20:1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参展情况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实力 包括长征六号甲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模型首次在国际航展展出 [1] - 展品涵盖长征二号丁 长征三号乙 长征六号甲 长征八号 长征十二号等运载火箭模型及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小型通信卫星模型 [1] - 通过视频和多媒体介绍探空火箭 通信卫星 遥感卫星产品及应用 以及北斗导航 载人航天 探月工程 深空探测和国际合作等领域发展 [1] 新型运载火箭技术特点 -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为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 是中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 可满足卫星多样化密集发射需求 [3]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采用单芯级串联构型 具有简单可靠和任务通用性好特点 提升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多星座组网能力 [3] - 长征十二号将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至新台阶 完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3]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成果 - 长城公司完成商业发射101次 发射74颗国际商业卫星(含14次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和5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及261颗国内商业卫星 [5] - 提供52次搭载发射服务 将29颗国际载荷(含2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和127颗国内商业卫星发射升空 [5] - 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国际化平台 整合各类资源 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和更先进的产品与服务 [5] 巴黎航展背景 - 巴黎航展创办于1909年 每两年举办一次 是世界规模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会之一 [5]
出大事了?马斯克才遭遇星链卫星大批坠落,龙飞船发射又无限延期
搜狐财经· 2025-06-11 20:30
SpaceX龙飞船发射任务延期 - SpaceX龙飞船发射任务遭遇无限期延期 原计划用于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的Ax-4飞船因波音宇航员被困事件被调换 新飞船用于执行Ax-4任务[1][3][4] - 发射任务最初计划5月29日进行 因飞船未通过飞行前检查的线束和降落伞袋内有湿气 延期至6月8日[6] - 6月4日SpaceX再次宣布延期至6月11日 因猎鹰9号火箭出现液氧泄漏问题 最终因泄漏问题未解决而取消发射[9][11] 星链卫星大规模坠落 - 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119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坠落 其中583颗为星链卫星[11] - 2024年有316颗星链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 NASA警告太阳活动增加可能导致更多卫星坠落[14] - 太阳第25个周期将在2025年达到巅峰 地磁暴可能加速星链卫星坠落[15] 印度载人航天任务影响 - 印度为本次任务投入54.8亿卢比(约4.59亿元人民币) 任务经验将应用于2027年首次载人航天任务[16] - 任务延期对印度航天计划造成重大影响 原计划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两周任务并进行60项科学实验 其中印度主导7项[17] - 印度ISRO多次发布预警 但任务仍不断延期 可能影响其2027年载人航天计划和后续空间站建设[19][21] 航天任务延期常态化 - 美国波音星际客机飞船曾因强制发射差点酿成太空灾难 SpaceX吸取教训不会强制发射[19] - 美国和印度航天任务延期已成为常态 需理性看待[22]
凌晨3:00,马斯克曝出特朗普最大“黑料”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06:42
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0.25%,纳指跌0.83%,标普500指数跌0.53%。 热门科技股多数下跌,苹果、英伟达跌超1%。金属原材料与采矿涨幅居前,泛美白银涨超7%,美洲白银公司涨超4%,南方铜业涨超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54%,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跌超14%,盘后仍跌超3%。特斯拉中国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61662辆,同比下降15%,同月特斯拉在欧洲多国的销量暴跌。 据了解,当前美国的载人航天活动极大依赖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 不仅如此,马斯克还 直接在社交媒体爆猛料,称特朗普涉嫌爱泼斯坦性犯罪案,这就是美国政府没有将爱泼斯坦档案公布的真正原因。 马斯克@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帖称:"是时候扔出重磅炸弹了:@realDonaldTrump出现在爱泼斯坦的档案里。这才是这些档案至今未被公开的真正原 因。祝你今天愉快,DJT!" 此外, 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们表示,他对马斯克"很失望",因为马斯克比其他人都了解"大而美"法案的内容是怎么回事,却"突然之间"掉过头来反对法 案。接着马斯克迅速发帖"反击",称特朗普说谎、他之前根本没 ...
遥祝神州大地粽叶飘香 | 重温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祝福 130秒回顾↓
央视网· 2025-05-31 13:09
中国航天员太空过端午节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在中国空间站度过首个太空端午节并发送祝福[1][3] - 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2012年首次实现中国人太空节日问候[7][8] - 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2013年在太空食用豆沙粽并发送祝福[10][12] -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2023年通过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接收50个储物柜货物包含"太空粽"[13]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2024年完成中国人第4次太空端午节庆祝活动[13]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 2012年神舟九号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以来首次太空节日问候[8] - 2024年神舟二十号任务显示中国空间站常态化驻留能力[1] -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具备为空间站运送节日物资的能力[13]
科学大讲堂传递科技创新“火种”
新华社· 2025-05-24 21:25
科技前沿探索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位于四川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地下2400米处,是世界埋深最深、空间最大的深地实验室,用于暗物质探测等宇宙研究[4]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岳骞指出宇宙中约5%为普通物质,27%为暗物质,研究暗物质旨在突破人类对基本粒子和宇宙本质的认知边界[7]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江宁团队首创脑外科辅助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电生理信息实时高精度勾画肿瘤边界,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7] 高铁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团队攻克列车动力学难题,解决提速与桥梁安全问题,推动中国高铁从时速70公里提升至350公里,创世界第一运营速度[8] - 翟婉明表示中国正在推广更多交通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想象可能仍显匮乏,科学魅力在于不断解构"不可能"[9] 航天科技发展 - 航天员叶光富分享载人航天幕后故事,包括十年备战挑战、发射生理负荷及太空体验,展现从普通少年到航天英雄的奋斗历程[2] - 叶光富强调坚持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可实现仰望星空的梦想,并以天宫课堂趣味实验展示航天科技魅力[2][9]
铺就航天员回家路的“娘子军”
中国青年报· 2025-05-04 10:27
文章核心观点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背后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08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中的“娘子军”守护航天员从太空返回的最后一段旅程 [1] 分组1:团队成员职责与态度 - 包进进作为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在产品测试关键阶段扑在现场确认数据、赶写报告,认为数据判断产品状态且要对航天员生命负责 [2] - 隋蓉负责神舟十九号降落伞子系统研制,把产品当孩子,参与降落伞加工各环节,认为设计师要懂工艺和加工 [3][4] - 付春慧是降落伞加工技术骨干,用心缝好每一针,通过尝试不同缝纫方法解决主伞尺寸一致难点 [6] - 孙嘉璘负责神舟十九号降落伞设计,创新制作降落伞包装过程质量控制电子图册 [7] - 张亚婧是空投试验和总装负责人,常鞭策自己“因为成功,只能成功”,熟练操作吊车进行试验 [7] 分组2:团队成员经历与感受 - 隋蓉高中受杨利伟飞天影响埋下航天报国种子,飞船返回时心情从紧张到踏实再到骄傲 [3] - 付春慧上学时听神舟七号讨论热血沸腾,后来到508所从观摩到自己制作大伞感到自豪 [6] - 孙嘉璘90后,原想成为航天员,机缘巧合成降落伞设计师,看到神舟十九号成功返回很激动 [7] - 张亚婧看飞船返回直播时激动落泪,愿在青春里绽放护航伞花、演绎爱与奉献故事 [7] 分组3:产品相关信息 - 护航神舟十九号的主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由1900多块伞衣拼接,是世界最大环帆伞,护佑航天员返回 [5]
焦点访谈|从“短期驻留”到“长期稳定运行” 回望中国空间站四年成长路
央视网· 2025-04-30 23:01
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 - 神舟十九号飞船于4月30日13时08分在东风着陆场顺利返回,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平安归来,比原计划推迟一天[1] - 返回过程历时8个多小时,返回舱反推发动机在离地面最后一米时工作,确保平稳着陆[3] - 着陆点从常规的西区改为地形更复杂的东区,搜救团队通过前期专项训练和实地勘察保障任务顺利完成[5] 中国空间站运营进展 - 自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已完成8个乘组往返,第9个乘组(神舟二十号)已接替在轨值班[7] - 空间站设备状态良好,处于"青少年时期",柔性太阳翼、核心控制系统等长期设计发挥预期作用[7] - 过去四年完成数十次软件升级重构,无线通信系统完成在轨换代,覆盖范围和稳定性提升[9] 空间站技术升级与维护 - 新增智能设备包括陪伴机器人"小航"和管道内窥镜,物资管理系统加入语音交互功能[9] - 神十九乘组完成3次出舱活动,成功处置载荷适配器卡滞等意外情况[9] - 建立年度状态评估机制,监测太阳能电池翼发电能力等关键指标,目前未发现性能衰退[11] 太空科学研究成果 - 本次带回的科研样本包括三代同堂的果蝇和二次飞行的人体心肌细胞,聚焦长期太空适应研究[13] - 各乘组定期开展航天医学实验,监测血压、骨密度等指标,测试微重力下的认知能力[13] 运载火箭与未来规划 - 长征五号B火箭将低轨运载能力提高2.5倍以上,未来通过优化箭体设计和产品稳定性支持后续舱段发射[15] - 2025年计划实施更密集的航天任务,推动空间站持续扩展和长期运行[15]
太空1111天:专访俄宇航员科诺年科,“我坚信,俄罗斯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的前沿”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07:06
俄罗斯航天行业现状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每年往国际空间站派遣两批宇航员,在空间站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球医学和工业发展 [2] -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可靠的运载火箭,航天事业将始终处于世界科学前沿 [2] - 俄罗斯宇航服在安全性和功能性方面表现优异,新型"海雕-MKS"6号宇航服已于3月进入太空,预计秋季进行太空行走测试 [2] 航天器技术发展 - "联盟"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容积达9立方米(SpaceX为8.7立方米),并划分工作区(3立方米)与生活区(6立方米)[2] - 飞船飞行时间从最初设计的2天缩短至数小时,数字化系统可自动计算到国际空间站的最优路径,动力装置已完成全面升级 [3] 太空探索规划 - 俄罗斯坚持同时发展月球和火星探索计划,认为太空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来源 [4] -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单次最长停留纪录为437天,辐射是主要风险因素 [5] 空间站科研活动 - 单次空间站任务平均进行50项实验,涵盖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包括低重力条件下细胞行为研究(可能推动癌症治疗发展)[5] - 已实现太空3D打印活体器官技术突破(如支气管、食道替代品),预计将在地球医疗领域广泛应用 [5] 宇航员工作内容 - 宇航员需同时承担飞船控制、设备维修、科学实验等多项任务,目前尚无细分领域专家上太空的计划 [11] - 俄罗斯宇航员分队现有28人(含4名候选者),选拔年龄限制为35岁以下,但服役年限取决于健康状况 [9] 行业协作机制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设立载人航天特别评审部,吸收宇航员参与新航天装备研发的决策过程 [10]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
新华网· 2025-04-24 17:51
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升空 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3] - 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将按计划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 任务背景意义 - 本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5] - 恰逢"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 开启第20次神舟问天之旅[1] - 为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5次发射任务[5] 在轨工作计划 - 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3] - 计划开展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多项实(试)验与应用[3] - 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 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3] 历史数据统计 -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5] - 本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1次飞行[5] - 本次是神舟飞船第20次飞行任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