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出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
快讯· 2025-06-13 07:33
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政策优化 - 畅通退出渠道是资金从"长钱"变"活水"的关键[1] - 私募股权基金份额持有人有权依法转让份额给其他合格投资人[1] - 份额转让有助于投资者避免私募基金风险并提高资金流动性[1] - 政策明确优化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1] - 降低退出交易壁垒可提升行业资本周转效率[1]
当Labubu站上潮玩之巅:创业者如何把握从启航到归港的黄金航线
搜狐财经· 2025-06-12 20:57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创业历程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现年38岁,身家超过203亿美元(约1467亿人民币),登顶河南新首富 [2] -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685亿港元,股价大幅上涨 [2] - 王宁从河南新乡一家格子铺起步,最终成为潮玩帝国掌门人 [4] 泡泡玛特的转型关键 - 2014年泡泡玛特面临持续亏损,处于悬崖边缘 [7] - 王宁发现Sonny Angel盲盒复购率高达30%,决定转型盲盒模式 [9] - 签下Molly设计师王信明,将企业命运押注在盲盒 [9] 资本运作与控制权 - 2018年Pre-IPO轮融资时,王宁放弃部分溢价换取决策自由度 [11] - 选择红杉资本,拒绝对赌条款 [11] - 通过0.8%股权激励设计绑定顶尖设计师 [15]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2023年财报显示营收增长放缓至36%,盲盒收入占比首次跌破80% [16] - 上市后立即布局IP全产业链,预防单一模式风险 [15] - 建设北京乐园、收购动画公司,转向文化生态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经济进入下半场,需要掌握全周期生存法则 [16] - 没有永恒的增长曲线,创业者需要面对增长放缓的困局 [16] - 通过生态化转型提升企业并购吸引力 [13] 创业管理经验 - 从用户复购数据中捕捉商业机遇 [15] - 在价值爆发阶段需要布局第二曲线 [15] - 退出时机把握至关重要,需要在最优时刻兑现价值 [16]
36氪2025年度「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投资机构」系列名册|正式发布
36氪· 2025-06-12 19:28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概况 - 募资规模同比下滑约1/3 新增基金数量和规模均显著收缩 市场主导者为险资、国资及产业资本 [1] - 投资总额同比下降10% 硬科技领域逆势增长 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先进制造等细分赛道 [1] - 退出成为机构核心工作方向 探索IPO、并购、老股转让等多元化渠道 2025Q1 VC/PE支持企业IPO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中企赴港上市活跃度提升 [1] 2025年行业转型与机遇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 专注科技创新的投资机构有望在产业升级浪潮中突围 健康可持续的多元化退出生态正在形成 [1] 2025年度投资机构榜单 早期投资机构 - 真格基金、中科创星、蓝驰创投等50家机构入选「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早期投资机构TOP50」 [8] 创业投资机构 - 红杉中国、深创投、IDG资本等100家机构入选「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创业投资机构TOP100」 [10][12]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 高瓴投资、鼎晖投资、腾讯投资等100家机构入选「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0」 [16][17] 年度影响力/成长力榜单 - 发布最具影响力早期/创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10及最具成长力股权投资机构TOP10 [20][22][24][26]
硅料龙头拟收购行业产能解决内卷问题
经济观察网· 2025-06-11 21:1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硅料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约4万元/吨,已跌破大部分企业成本线,头部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1] - 行业经历多轮自律行动,包括减产和限制最低价格等措施,但内卷问题难以缓解 [1] - 许多企业负债率较高,持续经营压力大,但缺乏合理的产能退出方案 [1] 解决方案概述 - 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通过"直接出资+债务"模式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负责收购产能并推动有序退出 [1] - 龙头企业已达成共识,愿意承担风险,将经营压力转嫁给推动产能退出的企业 [1] - 方案正在接触资方及其他硅料企业,最快有望在今年达成协议 [1] 方案具体措施 - 龙头企业直接给予退出企业现金并承接产能,由独立公司运营 [2] - 牵头企业作为资金承债人,以未来经营收益偿还债务 [3] - 收购后的产能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开工、减产或停产,目标是将硅料价格稳定在合理价位 [3] 行业借鉴与附加措施 - 参考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和产业整合的成功案例,推动价格回归合理价位 [4] - 通过产品碳足迹认证、能耗水平等技术性标准,促使优质产能获得更多收益 [4] 行业共识与动力 -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企业已提出多种探索方案,体现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强烈意愿 [2] - 动力源于硅料行业长期难以有效去产能,许多需关停的产能仍在持续经营 [3]
2025投资人真心话:这活,真不好干!
FOFWEEKLY· 2025-06-09 17:20
行业现状与格局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25年发展历程中,注册机构数量峰值达3万家,当前存活且符合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民营机构仅约100家[4][5] - 机构按规模划分为:微型(5-9人/0-2亿管理规模)、小型(10-15人/2-5亿)、中型(15-30人/5-30亿)、中大(30-50人/30亿+)、大型(80人+/100亿+),其中2010年前成立的机构占据规模优势[6] - 民营GP主要集中于小微规模,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凤毛麟角,10亿以上单只基金募集由混合所有制和国资GP主导[7] 投资阶段与估值问题 - 民营小微GP核心战场在种子/天使/A轮前阶段,需高强度主动挖掘水下项目[7] - 早小类项目投前估值集中在3000万-1.2亿区间,首轮估值过高易导致后续融资困境,70%并购交易估值在5000万-1.5亿区间[9][10] - 国资GP主导B轮后投资,更关注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和利润,收入增速与估值不匹配的项目面临接续难题[10] 资金结构与募投矛盾 - 市场呈现"跟投机构资金过剩,领投机构募资困难"现象,国资LP偏好跟投决策[12] - 地方国资成为主要出资方,资金具备强烈区域属性,要求GP承担返投、产业招引等非纯粹投资职能[20] - 纯财务GP在地方募资中竞争力下降,需绑定上市公司产业资源或深耕特定区域[23] 退出机制与行业痛点 - IPO仍是股权投资核心退出路径,缺乏流动性导致回购诉讼激增,创业者失信风险上升[18] - 科创贷适合成长期企业(估值2-3亿+/有利润),与股权投资形成互补但无法替代早期融资[15][16] - 并购退出路径受高估值阻碍,零部件/细分软件领域天花板有限,需调整估值预期[22] 生存策略与发展方向 - 小微GP需聚焦长期赛道建立能力圈,如集成电路/AI/消费等细分领域[23] - 选择产业高地作为根据地,与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绑定,区域化作战成主流[24] - 避开短期热门赛道,布局港股消费IPO等长周期领域,构建产业链资源网络[27] 行业趋势预测 - 2030年前民营机构数量或减少90%,纯民资小微GP将成"濒危物种"[7][26] - 美国风险投资集中to C/to B终端应用的模式或在中国复制,产业资本主导零部件领域投资[22] - 存活下来的民营小微GP将作为科创神经末梢,承担早期项目挖掘的关键角色[27]
2025,母基金如何探索多元化退出之路?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1 17:05
2 0 2 4年,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和母基金研究中心(c h i n a -f o f. c om,下同)在深 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杭州、合肥连续举办七场研讨会。为加强私募股权行业内各机 构的合作交流,促进母基金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和母基金研究中心 于2 0 2 5年继续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LP&GP研讨会。 2 0 2 5年的首场深圳站研讨会已于3月2 6日成功举办,探讨"国办1号文后母基金行业的未来趋 势"。第二场上海站研讨会已于4月2 4日成功举办,探讨"母基金在并购领域的机遇"。第三场研 讨会来到了武汉—— 2 0 2 5年5月2 9日,2 0 2 5 "新时代的母基金"全国研讨会(武汉站)在武汉 市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主办,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 司(武汉基金)、武汉科创投资服务联盟联合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承办。本场研讨会的主题 为探讨 " 母基金的多元化退出策略 ",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 金、一流投资机构代表等6 0余人齐聚一堂,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建言献策。武汉市委金融办资 本市场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
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项目数创近三年新高
快讯· 2025-05-31 13:07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退出情况 - 2024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项目数量1954个 为近三年最高 较2023年增长94.62% [1] - 2024年退出本金430.69亿元 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 较2023年分别增长71.06%和70.28% [1] - 截至2024年末累计退出项目11484个 退出本金2556.89亿元 实际退出金额4373.29亿元 [1] - 累计退出项目 退出本金 实际退出金额较2023年末分别增长20.43% 3.26% 3.66% [1]
大中华私募股权市场显现回暖迹象
快讯· 2025-05-30 07:29
大中华私募股权市场显现回暖迹象。5月2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大中华私募股权峰会(GPES) 上,记者观察到种种积极信号:资金募集规模回升、港股IPO市场活跃度提升、机构投资动作明显增 加。这场由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主办的行业盛会,吸引了逾600位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专业人士、 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参与。与会人士围绕私募信贷、退出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普遍对市场持续复 苏持乐观态度。市场数据也显示,2024年大中华区私募市场正逐步走出低谷。根据贝恩公司《2025年中 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在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总额2024年实现7%的小幅增长, 达到470亿美元。这一回升主要得益于超大额交易(单笔超10亿美元)数量的增加。(人民财讯) ...
退出盛宴,来了
投中网· 2025-05-29 14:56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有机构跟我说,今年已经是他们的"退出大年"。 高瓴减持百济神州,回报超过20倍;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回报400倍;国家大基金减持中芯 国际,回报10倍以上……近日一个又一个的漂亮退出,着实吸引了一波眼球。 在此之前,中国VC/PE行业的退出已经连崩了三年。投中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 VC/PE行业以IPO方式退出的账面股权价值总金额1999亿元,同比下降39%,已不足2021年高 点时的五分之一。退出,无疑是当下一级市场的命门所在。 现在看来,2025年很可能会是触底反弹的一年。甚至有机构跟我说,今年已经是他们的"退出大 年"。 2025年 , 退出"本垒打"满天飞 虽然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近期的几个重磅减持来看,今年前5个月的退出规模,就有超越 去年全年的之势。 5月14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表示,股东HHLR Fund,L.P.及其联属实体5月9日减持公司境外流通 股股份1600万股,持股比例从6.03%变更为4.89%,不再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HHLR Fund,L.P.是高瓴旗下基金。2014年,高瓴领投百济神州的A轮融资,当时高瓴以 ...
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
搜狐财经· 2025-05-27 17:16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国办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 干政策措施》提出,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政策。 我国创投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支持企业成长、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助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然而,受近年来境内外首次公开募股(IPO)放缓、退出渠道单一、待退出企业堆积等因素 影响,"退出难"问题更加突出,影响了一级市场投资再循环,给创投行业发展带来挑战。研报显示,今 年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62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56.2%。 退出是创业投资获取收益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投资者的回报、资金的循环流通。一旦退出端出现堵 点,不仅会降低投资人信心,影响其出资意愿,还可能导致"募资难",甚至引发"募投管退"整个链条的 断裂。破解"退出难"问题,已成为推动创投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直以来,IPO是我国创投行业最为倚重的退出方式。去年8月底以来,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合理把 握新股发行节奏,境内IPO退出率下降。在此背景下,基金管理人应主动作为,利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 场功能优势,寻求并购重组等退出机会,逐步摆脱对IPO退出的过度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