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津冀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首条外埠进京公交开通!往返河北大厂至北京地铁6号线潞城站
北京商报· 2025-05-08 09:29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 北京首条外埠进京公交班线开通运营 线路起自河北大厂 终点为北京地铁6号线潞城站 中途设12个停靠站 [1] - 该线路在早晚高峰通勤时段运营 每日发车18个班次 发车间隔20分钟 执行单一票制 乘客可享受与大厂县域公交同等优惠政策 [1] - 线路共辐射周边16个小区 服务人群达5万余人 [1] 线路运营特点 - 实现了河北大厂公交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无缝衔接 为跨区域通勤人员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出行新选择 [1] - 与已开通的出京公交和通勤定制快巴形成有效互补 为跨区域通勤人员提供了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1] 政策意义 - 该线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又一项便民举措 [2] - 对打造环京通勤圈、推动通州和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引领作用 [1] - 北京市将继续发挥交通在区域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不断谋划交通一体化创新举措 [2]
一季度我国重点工程项目总体推进顺利
科技日报· 2025-05-07 08:53
工程项目总体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以项目方式申报工伤保险的工程项目数量累计3 9万个 同比增长9 4% 工程总造价金额累计1 9万亿元 同比增长4 8% [1] - 重点工程项目总体推进顺利 项目投资增长势头良好 3月份后投资项目施工明显加快 [1] - 建筑 铁路 公路 水运 水利 能源 机场等领域工程项目主要吸纳流动农民工就业 [1] 区域发展项目特点 -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稳步实施 河北申报工程项目750个 同比增长21 2% 工程总造价约440亿元 [1] -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广东申报工程项目超4000个 同比增长5 6% 工程总造价约1900亿元 [1] - 长三角地区申报工程项目数量近11000个 安徽"长三角一体化省际合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1] - 成渝地区申报工程项目超5000个 同比增长14 6% 工程总造价约2500亿元 川藏铁路成都段等交通项目稳步推进 [1]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一季度工程总造价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共计182个 同比增长41 8% 工程总造价合计约3400亿元 同比增长39 1% [2] - 交通运输项目位居首位 民生工程仍是建设重点 清洁能源项目持续开工 [2] 新技术项目动态 - 安徽"8 6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于2月开工 申报工程总造价近20亿元 成为显示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突破 [2] - 浙江"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科创园" 安徽"枞阳经开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福建"鲤城区光电信息产业园"等科技园区扩建推动创新资源集聚 [2]
108新线高速公路建设假期不停歇
人民网· 2025-05-05 08:53
项目进展 - 108新线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展开,穿山隧道洞口初具雏形,桥墩逐一立起,全线首个现浇箱梁即将开始浇筑 [1] - 5标段东庄子大桥与将军坨互通立交已完成217根桩,完成率约90%,将军坨互通立交将开始全线首座桥梁的现浇箱梁浇筑 [1] - 佛子庄服务区已完成第一个6米的填筑,整个服务区需填高32米,每填高6米压实一次 [2] 施工规模 - 108新线高速公路北京段全长约60公里,桥隧比约88%,包含41座桥梁和20处隧道 [2] - 全线430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五一"假期期间不停工 [2] - 5标段40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争分夺秒推进施工进度 [1] 项目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提高西部山区抗灾能力与路网韧性,是北京西部山区"三横三纵"生命线主通道中的"一横" [2] - 将无缝衔接国道108三期,方便市民前往河北镇和潭柘寺镇 [1] - 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提升首都防汛抗洪能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青春奋斗绽放芳华 协同聚力共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5 05:15
地铁建设行业 - 北京地铁22号线是北京市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串联了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河北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 [4] - 地铁盾构施工需要24小时不间断掘进,盾构司机需轮换作业,关注施工参数并协调地面六十多人配合施工 [3] - 北京地铁22号线6标施工中,盾构机需完成约3.2公里的掘进任务,施工人员需步行到岗,掘进距离增加导致步行距离也随之增加 [3] - 地铁盾构司机需要极强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需耐得住寂寞,同时具备传帮带能力,十年来已带出10位年轻司机 [3][4] 高铁建设行业 - 雄忻高铁雄安城际站是雄安新区东西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站房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站场规模4台6线 [7] - 雄安城际站为全地下车站,地下共3层,分别承担高铁停靠、交通换乘和城市慢行功能,同时具有商业功能 [7] - 城际站建设涉及隧道、桥梁、管廊、市政等多个科目,施工要求高,需重视防水问题 [8] - 项目建设应用了无人机照明、造楼机、轨迹定位等智能建造技术 [8] - 项目建设高峰期有3000多名工人,项目方为工人提供定期体检和家庭团聚等关怀措施 [8][9] 河道治理行业 - 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提升工程治理范围北起市界,南至陈家庄,治理长度73公里 [11] - 工程内容包括干流河道疏挖整,修复重建受损漫水桥9座,建设护村堤等安全防护措施,同步实施岸坡绿化防护 [11] - 永定河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从2019年生态补水到2021年实现全线通水 [10] - 河道治理提升了防洪能力,同时带来生态红利,促进沿线旅游和经济发展 [11][12] 林业生态行业 - 宣化林场面积共11.8万亩,林草覆盖率达97%以上,人工林地面积达9.5万亩 [15] - 林场从25年前的沙漠变为现在的绿洲,通过人工种植杨树林等防风林实现 [16] - 林场采用"技防"手段,配备无人机和监控设备,监控范围几乎全覆盖 [16][17] - 无人机可巡查可燃物载量密集区,摄像头具有自动拉近和报警功能 [17] - 尽管有技术手段,护林人仍保持按时到位巡查的习惯,确保林木健康成长 [17]
祝你顺利通过进京检查站
经济观察报· 2025-05-04 19:11
(原标题:祝你顺利通过进京检查站) 五一长假到来,出游又至高峰。 身在北京的人,也将迎来一波出行高峰。北京市交通委日前预测:公路自驾是进出京客流主力,占进出 京客流总量的61%。 但老司机们或许早已开始发愁,返京时进京检查站这一关,今年会遭遇怎样的大拥堵?那是一场体力与 耐力的极限挑战——也是膀胱的挑战极限。 今年的过关之旅,会更"顺风"一些吗?这是老调重弹,又不得不弹。 正如连玉明和毛大庆两位政协委员所建议的,进京检查站外移,首先可以解决的是环京区域、尤其是北 三县跨省通勤的痛点,为他们节省宝贵的休息时间。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条跨省的地铁,在不远的将来,即将连通北京和河北两地,为 燕郊通勤族带来一站式的便捷通勤。或许,我们可以向"轨道上的京津冀"汲取经验,既然铁路客运可以 实现起点处的安检,那么在公路场景中,是否也可以创新突破?因为所有的车辆都有备案,跨省人员的 信息互通,实现起来也不难。让信息多跑几个来回,进京人员在检查站前的等待和焦躁,或许就能缓解 一些。 而解决日常通勤的重复安检,不仅可以节省巨大的社会成本,还可以提高商流和物流效率,也是优化三 地营商环境的应然之举。 进京检查站的 ...
延庆区政协举办“爱我长城”长走活动
新京报· 2025-04-30 17:46
活动概况 - 延庆区政协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青龙谷景区举办"爱我长城"长走活动暨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7周年活动 [1] - 参与人员包括北京市怀柔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怀来县等7个兄弟区县部分政协委员及延庆区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民主党派代表等共计110余人 [1] - 活动全程5.3公里,包含青龙谷健康步道3.3公里、长城段1公里和台阶路1公里 [1] 议题交流 - 政协委员围绕"长城文化保护传承""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跨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 [1] - 延庆区政协委员杨帆强调讲好长城故事、传播长城文化的重要性,并表示将守护长城文化瑰宝 [1] - 天津市蓟州区政协委员李飞期待加强长城文化沿线区域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 区域协同发展 - 京津冀三地政协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领域持续拓展协同发展 [2] - 三地政协计划在交通、生态、文化等方面扩大交流,深化协商议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 [2]
2025年河北廊坊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突出两大主导产业引领,培育做强五大重点产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9:14
廊坊市宏观经济分析 - 2024年廊坊市地区生产总值3904.6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7亿元(增长4 0%) 第二产业增加值1325 3亿元(增长6 4%) 第三产业增加值2362 6亿元(增长5 6%) [2]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9% 33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占比78 8%)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 3%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 2%(制造业投资增长26 1%) [4]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6 2亿元(增长4 8%)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41 7亿元(增长7 8%) 互联网商品零售额增长12 1% 快于限上零售额增速4 3个百分点 [6] 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 2024年产业增加值948 8亿元(占GDP比重24 3% 同比提升6 8个百分点) 目标2030年增加值达1500亿元 物流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1% [1][16] - 2024年快递业务量17 18亿件(全国第26位) 日均中转量1500万件 进出京快件占比51 9% 已集聚京东/"三通一达"等50强物流企业区域总部 [18][20] - 政策支持包括《十条措施》《建设方案》等 重点推进多式联运基地 AI大模型应用 跨境电商"三中心"建设 2025年新增为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 [15][16] 电子信息产业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706 6亿元(增长15 1%) 占河北省16 9% 形成"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 新型显示/云计算/空天信息三大领域集聚205家重点企业 [22][24][26] - 新型显示产业链覆盖发光材料至智能终端 代表企业包括维信诺 京东方等 云计算领域建成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 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164家(产值87 26亿元) [26][28] - 政策规划提出培育五大产业矩阵 推动AMOLED生产线升级 实施"算力+"行动 目标建成京津冀区域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2][29] 产业空间布局 - 市域空间结构为"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 中心城区为核心 三河/霸州为副中心 形成9个区域发展节点 [10] - 开发区主导产业差异化明显 廊坊开发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 燕郊高新区发展光电子材料 固安高新区形成新型显示产业链 [13][24] - 北三县重点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临空经济区发展航空航天 永清/固安等地布局智能终端制造 [13][29]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县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全省第一 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技术 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1][29] - 规划建设"智谷" 举办京津冀机器人大赛 发展低空物流/应急装备等新兴业态 文旅康养产业打造"京畿福地"品牌 [29] - 现代农业推进60个重点项目 特色食品产业集中在霸州/三河等地 形成"物流+""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新模式 [29]
协同才是最优方案(评论员观察)——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①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0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效 -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河北产业从"一钢独大"转向空天信息、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2024年雄安新区、石家庄、唐山等7个地区实现人口净流入 [1] - 三地通过规划协同、产业协同、政务协同实现分工协作,北京"一核辐射",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北京天津"双城联动",京津冀"三地协同" [2] -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后聚焦"高精尖",天津转向高端制造,河北发展"专精特新"产业,三地共建高端仪器设备、工业母机、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 [3] 产业转型与创新协作 - 河北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加,产业焕新带动经济活力提升 [1] - 北京洛必德研发的安珂尔机器人由河北固安基地生产,体现京津冀产业链协作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3] - 北京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一期项目2027年投用,推动教育资源和人才红利共享 [4] 区域协同机制深化 - 政务协同实现"只进一扇门",营商环境改善促进要素流动 [2] - 天津通过"握手通道"加速与京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三地在医疗、交通等领域实现"同城待遇" [4]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等文旅互动强化区域情感联结 [4]
促进民营经济,北京今年安排59条具体措施
新京报· 2025-04-29 10:38
近日,《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发布。 《工作要点》还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年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 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国家级中试平台 《工作要点》提出,推荐优质民营创新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 企业公平开放等措施;将组织重点产业集群企业与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合作,布局一批新型 研发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同时,支持民营企业建设1—2家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 台、10家市级中试平台,支持民营领军企业牵头建设标杆应用场景。 《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拓展新空间。将 研究制定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汇集津冀技术需求不少于300项,提供北京科技成 果不少于400项。 绿色发展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据悉,北京将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智算中心,对采购自主可控GPU芯 片开展智能算力服务的企业,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还将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绿色创新平 台建设 ...
2025北京立法工作计划敲定
北京商报· 2025-04-27 23:36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福威介绍,2022年至2024年,北京市组织完成147部规章立法后评估,约占现行 有效规章数量的3/4,从执行成效、社会影响等角度,深入检视规章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办法》 立足解决评估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在制定规章方面的首次协同合作。 《办法》拓展了评估范围,将拟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拟进行重大修改、拟废止但有较大争议,以及与经 济社会发展或者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且实施满5年的这四类规章纳入评估范围。 《北京城市副中心条例(草案)》今年将提请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2025 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将北京城市副中心立法列为 全市立法工作的年度重点任务,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要现实价值。"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养老服务条例、北京城市副中心条例等11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6项政府规章 将在今年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4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 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立法 项目29项,分为两类:一类是审议项目,有17项,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