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
搜索文档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超1327万户 多元结构优化彰显市场活力
环球网· 2025-08-13 13:04
经营主体增长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462.0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反映市场预期改善和投资信心提升 [2] 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96.5万户,第三产业1171.2万户,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2] - 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显示新经济动能增强 [2] 行业亮点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增速达17.5%,位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受益于国产IP全球走热和文化消费需求旺盛 [2] 政策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涉企政务服务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2]
上海书展明天开幕,带你探访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
新浪财经· 2025-08-13 08:37
书展规模与创新 - 上海书展首次设立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书城"双主场"并开设乌镇分会场实现规模扩容 [1] - 推出"阅界夜市"打造夏夜文化消费新亮点包含文创手作、新奇好物、清凉饮品和休闲轻食等花车市集 [3] - 长三角地区20家品牌实体书店首次集体亮相包括上海朵云书院、江苏大众书局、浙江晓风书屋和安徽元·书局等 [20][21] 重点展区与内容 - 中国出版集团展区以"金书玉匣"为造型理念展出23家出版机构4000余种约48000册精品图书并首次设置文创展销专区 [13] - 湖南作为主宾省带来超4000种精品好书及29场活动展台搭建"岳麓书院"门头突出湖湘文化特色 [15] - "旧书新知"全国邀请展汇聚全国旧书店西安古旧书店带来《他们来自好八连》等上海出版旧书实现"书籍回家" [16] 文创产品开发 - 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推出文创产品包括"王羲之书法磁吸贴"和编辑手写诗词的"阅见录"信纸套装 [30][33] - 上海译文出版社"七海制造局"带来莎士比亚限定礼盒、七海之星棉袜和七海日志口袋书囊等热门文创 [33][36]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时光标本铺"系列文创包含蜂鸟家族拼图、四季主题帆布袋和自然主题杯垫 [28] 分会场特色 - 乌镇分会场以白墙黛瓦展台推广"枕水慢读"活动提供露天电影《子夜》放映和名家签售会等特色体验 [23] - 乌镇展台可凭上海书展门票兑换乌镇西栅景区门票名额有限旨在吸引主会场读者延伸参与 [23][25] - 世纪出版集团用书籍搭建"翅膀"造型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淘书乐"展区带来约4万册古旧书刊 [25][26]
从2025北京国际潮玩展看文化消费新趋势
新华网· 2025-08-12 14:06
展会概况 - 泡泡玛特主办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于8月1日至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展会汇聚迪士尼、环球、万代等国际知名IP巨头及国内小众新兴IP [1] - 展会成为全球潮玩IP交流碰撞的国际舞台 [1] IP合作亮点 - LABUBU与小黄人合体、LABUBU与史迪仔合体等中国国潮IP与国际巨头跨界融合成为展会亮点 [3] - 随着LABUBU在海外爆火,相关"娃衣"产业快速发展,部分企业已接到不少东南亚订单 [3] 参展主体 - 展会现场除知名IP外,还有诸多新锐艺术家和小众设计师带来新作品 [4] - 展会成为全球创作者展示创意的重要平台 [4]
“新民市集”解锁文化消费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08-10 21:14
老字号企业表现 - 吉林省东发合食品有限公司作为139年历史的老字号,在市集上推出4款经典产品并设置免费饮水站,两小时内售出70多份商品,叠加消费券后价格比平时便宜近20% [4] - 长春市真不同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带来雪衣豆沙、风味小肚等热门产品,摊位前排起长队,旨在推广老长春味道 [6] - 市集集结30家老字号企业,包括鼎丰真、真不同、泉阳泉、榆树钱等省内知名品牌,提供一站式老字号体验 [8] 非遗技艺展示 - 市级非遗项目董氏糖人传承人董天让现场制作糖人,吸引众多儿童和游客,通过个性化定制推广非遗文化 [10] - 12项非遗技艺在市集集中展示,包括满族点翠饰品、李氏满族刺绣、乌拉草制品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10] - 非遗传承人表示市集让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10] 消费促进措施 - 市集加量发放2.4万张10元、20元面额消费券,54家商户全部支持使用,有效激发消费热情 [13] - 推出"现场下单、邮寄到家"服务,方便游客购买长白山人参、通化葡萄酒等特产 [13] - 南湖宾馆、松苑宾馆等4家宾馆提供便携包装的熟食礼盒和中式糕点,成为热门伴手礼选择 [13] 市集整体规划 - "新民市集"作为长春市商务局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在8月9日至24日每周末举办,集合老字号、非遗展演和吉林特产 [14] - 2023年长春市已打造118个便民消费场景,新民市集推动商文旅融合,释放城市消费潜力和文化魅力 [14]
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16:32
行业趋势 - 暑期演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音乐节和演唱会等演艺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跨城参与[1] - 文旅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 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情绪符号成为破局产业同质化的关键[5] - 文化消费释放显著乘数效应 南宁周杰伦演唱会吸引14万观众跨城而来并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5] 消费群体特征 - 年轻一代消费者是主要参与群体 大型音乐节中18-24岁观众占比达36.2%[3] - 学生群体利用暑假充裕时间进行旅行消费 出现"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的消费模式[3] - 都市白领成为重要消费力量 上海江湾里音乐节的微醺市集吸引忙碌一天的都市白领前来小聚[3] 产品创新模式 - 演艺活动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上海之春音乐节通过AI技术将南音曲谱转化为视觉图腾并使用全息投影构建闽南古厝场景[3] - 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创新 浙江金华将婺剧锣鼓节奏范式转化为电子音乐循环采样并开发具有地域标识的数字音乐产品[3] - 演出+文旅+消费模式快速发展 海南推出票根福利让观众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折扣 厦门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和打车补贴深度绑定[5] 市场影响效果 - 演艺经济带动相关消费显著增长 成都张学友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5] - 沉浸式体验成为核心吸引力 音乐节通过音乐与灯光共同编织狂欢海洋提供精神满足感[3] - 文化元素在数字经济时代释放乘数效应 未来随着技术普及和文化+模式深化将产生更大经济价值[5]
千年文化穿上身 “娃衣”催生新消费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09:47
行业趋势 - 民族风格玩偶服饰消费需求显著增长 社交媒体上玩偶穿着民族服饰的"艺术照"大量出现 涵盖贵州苗族 广西壮族 福建簪花 山西晋商风格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2][4] - 传统文化以轻巧可爱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催生文化消费新场景 消费者通过为玩偶定制民族服饰实现文化体验和纪念品收藏 [2][9][10] 市场需求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瓯骆工坊"5月线下日均现取30套娃衣 线上排单约200单 工作量激增 [5] - 个性化定制需求旺盛 消费者要求现场制作 更多款式选择 特殊体型玩偶量身定制等服务 [5] - 95后网店经营者推出藏族娃衣系列销量近万套 消费者呼吁再次上架 [6] 产品开发 - "瓯骆工坊"开发两代民族娃衣产品 第一代结合苗银花冠与毛绒玩具 第二代推出壮族服饰定制 基于民族节日的特别活动引发网络热度 [4] - 产品开发过程部分交由消费者参与 消费者自行搭配织带颜色 选择装饰 手工老师协助落地创意 实现现场取货 [5] - 网店经营者通过影视资料和书籍研究藏族服饰文化 耗时超半年打样 精细调整项链形状 剪裁松紧等细节 [6] 文化内涵 - 汉代文物启发娃衣设计 参考2.6厘米袖长 4厘米衣长文物形制 采用茜草和靛青染料染色 严格遵循出土文物形制并新增有史料出处的细节设计 [6][7] - 产品融入多种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包括苗族 壮族 彝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等民族风格服饰及汉服发髻等造型 [8][9] 消费群体 - 95后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群体 偏好繁复华丽设计 从西方宫廷风转向民族风娃衣 认为中国娃娃穿民族服饰视觉更和谐且增添故事感 [8][9] - 消费者将娃衣视为便携式文化纪念品 相比真人旅拍服饰更易保存和携带 具有较高可玩性和文化内涵 [9][10] 行业发展 - 博物馆文创产品推动行业发展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文物拟人棉花娃娃配汉服头饰 恭王府博物馆上线国风服饰盲盒娃娃与娃衣 [8] - 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壮锦娃娃系列销往法国 德国等地 在外地展出时常被抢购一空 [8] - 行业需提升文化准确性 避免影楼风和粗制滥造 建议与专家学者 非遗传承人合作转化研究和手艺 开发民族特色娃用生活日用品等精品 [10]
政策驱动下的五大消费新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27
首发经济 - 构建首发时尚新矩阵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并集聚全球知名消费品牌 鼓励开设首店、旗舰店和创新概念店 举办全球首发节及高能级首秀首演首展活动 培育本土时尚品牌并支持国际品牌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3] -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 支持商圈商街商场改造提升 鼓励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大兴打造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 鼓励海淀、石景山、怀柔培育科技电子消费品首发中心 便利审批或备案服务[4] - 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开展全球首发或国际领先的创新药械早期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 支持CRO机构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临床试验服务能力[5] 数字消费 - 支持企业数字化场景应用 发展直播电商和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鼓励运用大数据、XR、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数字人导购和虚拟消费场景[6] - 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 鼓励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模型优化智能购物服务 推动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构建可感知的数字消费场景 培育30个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和50个直播电商示范案例[8] - 建设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 支持线上超高清视听内容消费和线下融合应用场景体验[9] 赛事经济 - 举办潮流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赛事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与商圈景区互动链接 举办北京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升级竞赛服务 聚焦数智体育和虚拟体育举办创新赛事[10] - 激发体育消费新活力 培育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和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 形成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 打造赛事+消费场景并扩大体育消费节影响力[10] - 引进国际电竞赛事 丰富电竞+消费场景 支持举办多元场景融合的电竞主题消费活动[11] 场景融合 - 加强旅游与百业融合 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场景和乡村旅游集聚区 加快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12] - 提升双枢纽消费能级 发挥机场汇集作用打造国际消费桥头堡 建设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世界级商贸旅游综合体 支持免税店扩大国货精品销售并拓展跨境电商即买即提试点[13] - 打造微观精品片区 依托文脉公园水域等资源在多个区域加强文商旅体多元功能融合 打造兼具生态人文与活力的城市精品片区[13] 文化消费 - 挖掘文娱消费新内涵 深化演艺之都和博物馆之城建设 鼓励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 支持线上演出直播拍卖等新业态发展[14] - 丰富时尚文化体验区 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 培育天桥现代演艺群落等演艺集聚区累计认定百家演艺新空间 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原创艺术和演艺娱乐[15] - 激励技术创新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AIGC等科技与游戏电竞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布局游戏引擎交互式流媒体和扩展现实等领域 给予智能化技改最高3000万元奖励[16] 跨界融合与品牌建设 - 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 鼓励新老品牌跨界合作激发国潮产品潜力 支持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与IP跨界合作 打造京彩四季消费主题品牌并规范发展谷子经济[7] - 打造国际美食新品牌 支持餐饮企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国内外餐饮品牌在京设立首店 推动传统餐饮技艺振兴[4] - 打造特色消费街区 深入挖掘烟袋斜街模式口等街区历史文化内涵 优化业态配置融合文化时尚元素 美化街区环境营造时尚消费氛围[17]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支持消费活动广泛开展 针对同一主体同一场地同类活动推行一次性安全许可制度 提高进口首发新品通关便利度 实行海外预先检测试点和归类预裁定等措施[4] - 鼓励支持出海发展 用好文化新质生产力和服务贸易创新政策 鼓励游戏电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对出海成绩显著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16] - 促进消费开放协同 依托两区政策深化文旅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 加强京津冀服务消费协同联动 构建文商旅体跨区域融合新模式[13]
消费时评丨文化新空间激活“消费+审美”双引擎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11:16
行业规模与形态 - 全国已有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4万个 [1] - 新空间形态多样包括图书馆延伸阅读角、博物馆青年创客坊、社区文艺小剧场、城市更新项目文化集市等 [1] - 新空间定位精准贴近生活向多元灵活可持续的新生态转型 [1] 核心竞争力与运营模式 - 核心竞争力在于敏锐捕捉当代居民对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既追求内容精神性启发性也看重环境体验感与便利性 [1] - 高颜值成为新空间标配设计感和人文美学融入提升吸引力并影响公众审美素养 [1] - 采用开放式布局弹性化功能文化加商业的创新运营模式 [1] - 融合咖啡手作表演文创销售等多元业态形成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的无缝连接 [1] 供给与政策支持 - 新空间有效弥补传统场馆进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短板使文化服务在家门口触达 [2] - 新空间以点状聚合模式重视用户体验空间灵活性和社会共建力是对国家六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延伸完善 [2] - 运营模式多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运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运营效率最大化 [2] 经济与社会效益 - 新空间成为激发新型文化消费的重要载体在价格合理甚至免费基础上结合优惠付费项目与商业配套服务 [2] - 部分城市将新空间打造为文化IP打卡地以独特气质吸引青年与游客群体 [2] - 新空间为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提供新抓手并为未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开辟现实路径 [2] - 新空间的跃迁是社会文明进步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缩影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3]
新华视点|暑期文旅市场亮点纷呈:从清凉游到主题展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新华社· 2025-08-06 16:28
夏季文旅与避暑经济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结合自然风光打造亲水消费业态,成为避暑纳凉好去处 [1] - 新化县三联峒景区开放“绿野仙踪”森林氧吧主题区并增设溪谷喷雾装置,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 [3] - 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凭借独特山水溪流景观,在夏季吸引众多游客 [22] 大型文化娱乐展会与产业生态 - 2025PTS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汇聚迪士尼、环球、万代等国际IP巨头及国内小众新兴IP,成为全球潮玩IP交流舞台 [4] - 2025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以“聚·你所爱”为主题,涵盖游戏、动漫、电竞、潮玩、智能娱乐软硬件等领域,吸引数十万观众 [7] - 该展览会汇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共800家知名企业,见证上海游戏产业发展及海派文化注入数字娱乐领域的过程 [9] 新兴消费业态与城市经济活动 - 乌鲁木齐市天山明月城特色街区汇集餐饮、休闲娱乐、歌舞演艺,通过每日演出活动激发消费活力,助力夜经济发展 [19][23] - 上海首届“谷子嘉年华”联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以沉浸式次元宇宙为主题,包含角色扮演和户外“痛车”艺术展演 [12][14] - 香港举办“你好!大熊猫”主题艺术展,通过绘画等形式展现熊猫的亲善魅力与人文内涵 [16][17][20]
2025上海书展来了:文体商旅融合,打造夏日文化消费盛宴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22
活动概况 - 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3日至19日举办 [1] - 首次设立福州路上海书城"双主场"及浙江乌镇分会场 [1][13] - 推出阅界夜市、古埃及文明展跨界联动等多元体验活动 [1][16] 主宾省湖南参展内容 - 湖南出版集团携12家单位参展 展示超4000种精品图书及29场活动 [4] - 展区集中四大类出版物:主题图书、获奖图书、重大工程类及重点新书 [4] - 包括《湖湘文库》续编61册 整体工程达1000册湖湘文化保护传承 [4] - 推出50余种湘绣陶瓷等文创 并开展折扣打卡包邮等福利活动 [5] 出版集团参展规模 - 中国出版集团组织23家机构带来近4000种约48000册图书 [7] - 包括《复兴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等重大项目及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物 [7] - 策划70余场文化活动 首次设置文创展销专区及四川德格县帮扶展区 [8]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呈现近万种图书含2000多种新书 举办近300场活动 [8] - 聚焦七天七主题 涵盖社科文化数智艺术文学教育科技等领域 [8] 双主场上海书城亮点 - 福州路书城作为双主场之一 组织50家出版机构展销超12万种图书 [10] - 其中特惠品种约3万种 文创市集汇聚近3500种六大品类精品 [10] - 开展44场文化活动 包括动物科普戏曲名家演绎及社科大师主题展 [12] - 推出阅文IP展VR体验展古建壁画展及盗墓笔记稻米节等跨界活动 [12] 乌镇分会场特色 - 首次在浙江乌镇设分会场 以"枕水慢读"为主题结合水乡场景 [13] - 邀请爱尔兰英国墨西哥等国作家探讨跨文化议题 [13] - 联合哔哩哔哩阅文集团等打造数字听书墙IP快闪及露天影院 [13] - 凭书展门票可兑换免费畅游乌镇西栅福利 [13] 文创与联动活动 - 上海图书公司设敦煌主题展区 译文出版社推莎士比亚限定礼盒等文创 [9] - 阅界夜市8月13-18日开放 汇聚文创手作轻食及童趣游戏 [14] - 联合上海博物馆推出书展读者半价购古埃及展午夜场门票 [16] - 凭图书消费满额可换领古埃及展日场赠票每日50张 [16] 票务与惠民措施 - 上海展览中心会场40万张门票已于7月31日开售 [17] - 书城会场免票开放 抖音美团平台每日发放满50减20等惠民阅读券 [17] - 推出15元地铁联票99元文具联票128元插画联票及199-399元多景点畅游卡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