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搜索文档
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7
农业种业振兴规划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 - 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 [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十四五"期间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采集畜禽、水产遗传材料107万份和12万份 [2] - 我国长期保存的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 - 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可满足未来50年长期战略保存需求 [2] 种源关键技术突破 - 自主培育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白羽肉鸡品种,生产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华西牛和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国家南繁作物表型设施,提高表型性状鉴定效率 [3] 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 - 农业农村部遴选270家优势企业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阵型企业普遍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4] - 中化先正达、中信隆平稳居全球种业前十强 [4] - 形成甘肃玉米、四川水稻、黑龙江大豆和海南南繁等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率达78% [4] 南繁硅谷与产业升级 - 我国新育成农作物品种中超70%经过南繁选育 [5] - 南繁基地划定26.8万亩保护区,建设5.3万亩核心区,培育种业CRO业态 [5] - 农业农村部撤销"仿种子"问题品种313个,推出特色品种1254个 [5]
让科研成果在兴安大地生根发芽
环球网资讯· 2025-05-16 10:44
水稻科研进展 - 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攻关项目,致力于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1] - 研究所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形成水稻"亩增产100公斤"技术模式[1] - 未来3年内将有13份自育新品系水稻陆续进行审定[1] - 研究所开展低镉吸收高食味品种选育研究[2] 生物育种成果 - 研究所成为全国首批进行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力量[2] - 2024年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4个,技术研究与示范10项[2] - 开发分子标记6个、审定水稻新品种2个、大豆新品种3个[2] - 筛选出10份高耐盐碱优质大豆新种质材料和4种耐盐碱饲草种质资源[2] -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增加经济效益1.6亿元[2] 科研平台建设 - 推动12个试验站、7个创新中心、2个产研院、1个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示范基地建设[3] - 打造人才"传帮带"机制与平台"硬支撑"相结合的模式[3] - 为农牧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注入强劲动能[3] 技术推广与服务 - 组织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3] - 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3] - 帮助盟内外企业、合作社和农民选良种、强技术[3] - 企业通过引入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使优质稻产出率显著提升[3] 科研成果转化 - 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项[4] - 审定水稻品种8个,参编地方标准3项[4] - 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4]
解析种子的秘密,中国农科院启动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
新京报· 2025-05-15 10:59
种质资源"天书计划"启动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启动"天书计划",将对22.3万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密码解析 [1] - 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资源超过58万份,基因型和表型鉴定占比分别超过60%和25% [1] - 计划旨在组建覆盖四大粮食作物95%以上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群体,创建资源基因型+表型标准数据集 [1] 计划目标与意义 - 建立作物基因资源库,建设作物智能精准设计育种平台,推动形成"资源-数据-挖掘-设计"一体化育种体系 [1] - 促进我国作物育种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 - 拓宽从种质资源到品种选育技术思路,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2] 技术路径与实施 - 运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构建多元育种技术融合体系,形成一体化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平台 [1] - 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四大作物种质资源为基础,对作物基因组遗传密码进行解码 [2] - 通过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能育种新质生产力,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2] 行业影响 - 培育高产优质、节本增效、高抗广适的重大新品种,对推动我国种业振兴十分重要 [1] - 计划是科企合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机制创新,也是共同推动种业振兴的实际行动 [1] - 保障种源自主可控,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2]
饲料转化率提升1% 一年能省近100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5-15 03:17
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 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入先进农机具助力农业生产,并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打开农产品销路,推动政策变革 [1] - 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雪菲创立亚太陈皮产业园,以"三产融合"模式重塑新会陈皮产业链 [3] - 梅州市天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子欣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农田,推动农业设备使用率从30%跃升至85%,并建立137个农业服务群 [3] 种业创新技术突破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发"万相育种加速器"体系,通过基因检测和预测技术提升生猪饲料转化率1%,每年节省饲料近100亿元 [2] - 该技术利用基因信息筛选优势个体,在小猪出生时进行基因检测,准确预测表现,解决生物育种芯片"卡脖子"问题 [2] 农业科技应用成效 - 物联网技术应用使梅州农田设备使用率大幅提升55个百分点(30%→85%) [3] - 基因育种技术实现1头种猪繁衍2万头商品代猪,对应2100吨猪肉产能 [2]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766个项目邀请“揭榜领题”
新京报· 2025-05-14 15:27
大赛概况 -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揭榜领题"赛张榜需求项目榜单 共有766个科技攻关项目 [1] - 该赛事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 "揭榜领题"赛是四大赛事组别之一 采用"企业出题 博士后解题"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 [1] - 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征集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 [1] 项目领域分布 - 项目计划总投入超40亿元 成功揭榜奖励总金额超过9000万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最多 达143个(占比18.7%)聚焦智能算法、芯片技术、数据处理等 [2] -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140个项目(占比18.3%)集中在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智能诊疗方向 [2] - 新材料与石油化工领域135个项目(占比17.6%)涉及高性能材料制备、能源与化工技术 [2] - 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领域131个项目(占比17.1%)侧重精密加工装备和核心部件国产自主化 [2] 其他重点领域 -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93个项目(占比12.1%)覆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治理技术 [2] - 现代农业与食品领域67个项目(占比8.7%)围绕营养健康、种业创新等乡村振兴技术 [2] - 其他行业领域57个项目(占比7.4%) [2] 参赛信息 - 项目榜单通过中国博士后网大赛专区和大赛官网公开发布 [3] - 参赛揭榜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 总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福建泉州举办 [3]
【杨凌】在杨凌看农业新质生产力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59
农业发展有多少种可能?农科城的答案是无限。 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目前聚集了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 台、7000余名农科教人才和上千万名职业农民,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了一批 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 力"。 从良种、良机到良技,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省部共建机制和区校融合优势,积极融入全球农业科技 创新潮流,加速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在更高层次上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 春末夏初,生机盎然。从实验室到田间,农科城——杨凌处处孕育着希望。 5月6日,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实验室格外繁忙,科研人员在对玉米样品进行 DNA提取,开展分子检测。 "我们创新研发了多项育种技术,极大提高了育种效率。"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 心性状整合中心科学家薛泽政说,"以前四年才能完成的选种工作,现在不到一年就能搞定。"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业新质生产力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如春潮般涌动。 "芯"动能澎湃 ——从"拆盲盒"到"精准导航" 雨后的中国中化先正达 ...
【铜川】加快推动种业振兴让更多良种脱颖而出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40
5月7日,位于宜君县云梦乡刘家埝村的陕西省猪种质创新中心与优质高繁猪新品种培育项目建设工 地内,猪舍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安装配套设施,预计6月竣工验收,10月达产。 该项目是铜川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合作建设的项目,致力于培 育兼具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肉质优的秦川黑猪。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铜川市紧扣做强"一粒种"、做优"一株苗"、做大"一剂药"、做精"一 种猪"的战略布局,推进种业振兴,为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做强"一粒种" 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乙社村,1600多亩"铜麦6号"小麦无惧干旱挑战,凭借与生俱来的耐旱基 因,茁壮生长。 "无论在高度还是麦穗大小上,'铜麦6号'都十分优秀。"4月30日,正在浇地的村民席永岗告诉记 者,他种"铜麦6号"多年,今年是第一次浇地。"不太严重的干旱,对这种麦子的产量几乎没有影响。村 里人都说这麦子耐旱。"席永岗说。由铜川自主研发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不断刷新旱地小麦单产纪 录。针对3月中旬以来的持续干旱天气,"铜麦6号"表现出抗旱、适应性广的特性。 有了"铜麦6号"的成功案例,铜川市将"铜麦系列"的繁育推广 ...
蒙草生态(300355) - 300355蒙草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1
2025-05-11 23:32
行业发展前景 - 草种业和草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多重战略需求及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布系列政策提供有利保障,2024 年国家多部门发布相关意见,2025 年 3 月内蒙古自治区多部门也发布指导意见,草种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 [1][2]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2025 年 3 月 5 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内蒙古是治理荒漠化主战场,公司专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将受益于生态修复行业机遇 [2] 公司竞争优势 - 二十多年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专注草种科技研究,建立草种“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形成突出竞争优势,种业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2][5] - 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土种源保障 + 生态大数据导航”的蒙草生态修复模式,在乡土种源保障、智能机械装备、创新防沙治沙产品和荒漠化治理集成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 [4]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引种驯化、大规模繁育方面处于前沿,依托种质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种业 + 大数据”核心竞争壁垒,在西北地区生态治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业务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国家政策支持是行业发展和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 [3] - 2024 年公司种业科技稳步推进,在生态修复领域中标多个新能源防沙治沙项目,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业绩相关情况 - 2024 年业绩下滑主要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以及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 PPP 项目投资调整,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8.15%,归母净利润亏损 1693 万元但同比大幅减亏,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2.22% [5] - 2024 年全年累计中标 80 余个生态修复项目,累计超 20 亿元,中标项目会按合同约定执行,业绩情况将在定期报告披露 [6] 风险应对措施 - 高度重视应收账款回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梳理项目、明确责任、制订目标及奖惩措施,推进手续办理,协调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清理保障资金范围 [7] - 协同项目发包主体与金融机构探讨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开展应收账款保理、债务重组及转让、资产证券化等资金管理措施 [7] - 承接新项目时将对方回款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避免新增项目带来应收账款快速增长 [7] 其他问题回应 - 公司重大事项会按规定披露,关于并购重组、未来盈利、二季度业绩、机器人概念等问题请关注公司公告 [2][4][6][7][8] - 2024 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15.78 亿元,处于历史较好水平,2024 年筹措资金全额回购 8 亿元优先股,优先股股息税前 7.5% [6] - 2024 年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曾增持公司股份,部分人员减持是基于个人资金需求,公司重大事项将按规定公告 [8]
隆平高科: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2024年年度、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更新稿)
证券之星· 2025-05-11 16:2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30日,2000年12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998 [17] - 公司注册地址为长沙市芙蓉区合平路618号A座,办公地址为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合平路638号 [17]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农作物种子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等 [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316,970,298股,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54% [1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信集团,中信农业与中信兴业合计持有公司17.36%股份 [19] 本次定向增发情况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批复 [3] - 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中信农业,以现金方式认购,构成关联交易 [3] - 募集资金总额为1,199,999,994.81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187,526,409.91元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发行价格为7.87元/股,发行数量为152,477,763股,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4] - 发行完成后,中信农业及中信兴业持股比例未超过30%,不会触发要约收购义务 [5] 行业基本情况 - 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5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540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增至578亿美元 [31] - 2023年全球玉米产量12.20亿吨,预计2024年达12.37亿吨 [33] - 中国玉米产量从2013年2.48亿吨增加到2023年2.89亿吨,预计2024年为2.92亿吨 [34] - 巴西玉米产量从2013年0.80亿吨增加到2023年1.22亿吨,预计2024年为1.27亿吨 [36] - 全球大米产量2023年达5.21亿吨,预计2024年将达5.30亿吨 [3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种业前五大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已超过50% [40] - 公司综合实力位居民族种业企业第一、全球种业企业前八 [54]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登海种业、荃银高科、神农种业、万向德农、敦煌种业、丰乐种业和农发种业等 [55][56] 行业技术发展 - 全球种业已进入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特征的育种新时代 [42] - 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063亿公顷,71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转基因作物 [42] - 我国在生物育种技术方面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53]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种业发展,包括《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 [43]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44] - 巴西政府实施多项农业支持政策,包括农产品售价保护制度、农业金融支持政策等 [26][27]
鱼类育儿经“智慧又残酷”,竟然是人类社会的镜像?丨致敬母亲节
南方农村报· 2025-05-10 15:35
鱼类育儿经"智 慧又残酷",竟 然是人类社会的 镜像?丨致敬母 亲节_南方+_南 方plus 编者按:当声呐 捕捉到深海中生 命的最初悸动, 渔船轨迹与脐带 血流的韵律悄然 共鸣。在母亲节 来临之际,南方 农村报·水产有 种特献"渔获千 载·母育万象"主 题策划,以渔业 特有的生命密码 呼应母性光辉, 借趣味科普献礼 母亲节,让海洋 的古老韵律与母 亲的温暖守护共 谱生命礼赞。 即将到来的5月 12日,人类迎来 第111个母亲 节。母性与繁衍 的话题一直流淌 在生物演化的漫 漫长河中,既是 基因延续的刚性 法则,也是物种 生存的智慧结 晶。 动物界的育儿策 略尤其残酷,个 别物种将体弱幼 崽挤向外围,这 种看似冷血的群 体行为实则是极 地生存的最优 解。这与人类社 会母亲让自己儿 女独立面向复杂 社会的选择形成 亚马逊孔雀鱼能 根据捕食者信息 素调控胚胎成熟 速度,使幼体自 带逃生本能。好 比父母爱子,则 为之计长远,自 身尽力托举儿 女,让自己后代 能安好活下去, 鱼类与人类母性 本能没有本质区 别。 在地球另一端的 深海中,皱鳃鲨 在产后猎食受阻 的情况下,促使 胎儿会吞食未孵 化的兄弟姊妹完 成初次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