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赵伟: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
智通财经网· 2025-09-20 20:13
上半年财政政策效果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 高于名义GDP增速4.3% 创2022年以来新高[1] - 财政收支差为-5.3万亿元 其中国债和特别国债支撑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 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1] - 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9.2%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9.1% 较2024年同期分别提升5和10.5个百分点[1]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 - 社零累计同比增5% 较一季度升0.4个百分点 家电和通讯器材消费分别增30.7%和25.4%[2]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升至52% 制造业投资增速达7.5%[2] - 服务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受益于设备更新补贴及财政对文体娱乐支持[2] 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 - 若实际GDP目标承压 财政可能加码 需保持年均4.4%经济增长以实现2035年目标[3] - 7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5.6万亿元 政府债务发行接近尾声 财政支出高增速难维持[3] - 设备购置投资增速下降 受电商促销前置和国补"空窗期"影响[3] 财政政策工具选项 - 政策性银行"准财政"工具可通过财政贴息和杠杆效应快速落地[4] - 政府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 其中国债2024年底结余近2000亿元 无需预算调整但落地较慢[4] -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从审批到项目落地需至少两个月[4] 财政支持重点领域 - 隐债化解领域获重点倾斜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 进度近90%[5] - 新兴未来产业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获支持 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5]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约900亿元 中央承担90% 居民消费贷贴息可节约支出2120亿元[5][6]
热点思考 | 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20 15:13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政策通过"前置"发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显著高于名义GDP增速,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领域 [3][4] - 2025年下半年经济可能因财政支撑减弱、需求前置及基数效应而承压,若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面临压力,财政政策有加码可能,工具箱主要包括无需预算调整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政府结存限额,以及需审批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5][6] - 当前财政支持重点明确转向防风险、促转型、保民生、促消费,具体体现在隐性债务化解、新兴未来产业与服务业发展、育儿补贴及消费贴息等居民端支持 [7][8] 一、上半年经济,不可忽视的财政力量 - 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显著高于名义GDP增速4.3%,也远超2022年以来1%-3%的年均增速,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政府债务及结转资金 [3] - 6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5.3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表明国债、特别国债等对财政形成有力支撑 [3] - 财政支出呈现节奏前置特征,截至6月底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600亿元,进度达58% [3] - 资金投向分化,重点倾斜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1%,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10.5个百分点 [3] - 财政发力下"两新"成效显著,消费端社零累计同比增速5%,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家电、通讯器材消费累计同比分别达30.7%和25.4%,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升至52% [4] - 投资端受益于设备更新补贴及财政对文体娱乐支持,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达7.5%,剔除基建地产后的服务业投资也保持较高增速 [4] 二、下半年财政加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奠基之年,实现全年5%左右实际GDP目标是宏观政策的重要锚点,短期若目标承压财政或加码 [5] - 长期为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目标,"十五五"和"十六五"需至少保持年均4.4%左右的经济增长,对应名义GDP增速约4% [5] - 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承压,7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5.6万亿元,较6月仅多0.4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发行接近尾声,政府债务对财政的大规模支持阶段已过 [5] - 需求端"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导致需求前置,6月起受电商促销前置、国补"空窗期"影响,相关商品零售增速下滑,设备购置投资增速也已下降 [5] - 若财政加码,一类工具无需预算调整,包括政策性银行发挥"准财政"作用,其工具因财政贴息利率低、杠杆效应强,能减负并撬动资金,政府已有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其中国债2024年底结余近2000亿元)也属此类,但落地慢于政策性金融工具 [6] - 另一类工具为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政策空间较大但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落地到地方项目至少需两个月,历史上2023年前中央年中调预算仅5次,3次赤字调整在1998-2000年8月,最近一次2023年10月调整万亿元国债,发行使用多在年末及次年一季度 [6] 三、当前财政重点支持哪些领域 - 财政支持重点明确转向防风险、促转型、保民生、促消费,在地方层面重点倾斜隐性债务化解领域,2025年财政部两次通报"隐债问责"典型案例,实施"穿透式"监管 [8] - 新增隐性债务投向出现用于支付棚改贷款本息、高标准农田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等情况,反映部分地区项目资金存在缺口 [8] - 新兴未来产业与服务业是重点支持领域,4月和7月政治局会议部署"新兴支柱产业",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及海洋经济,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行业成为重点 [8] - 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通过优质供给激活服务消费与贸易,近期高层会议多次提及 [8] - 居民端"民生保障+促消费"是核心支持方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中央财政设"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安排预算约900亿元,中央承担约90% [8] - 消费贴息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截至6月剔除住房的居民消费贷余额约21.2万亿元,若全部贴息可节约居民支出2120亿元 [8]
优供给促消费稳出口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9-20 08:43
行业定位与政策目标 -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 承担稳增长 促消费 稳定出口 扩大就业的重要任务 [1] - 政策主要目标为2025至2026年 行业规模稳中有升 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1] - 计划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 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 供给侧优化任务 - 加快产品创新 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 依托人工智能精准挖掘消费需求 [2] - 加强质量保障 推动电动自行车 玩具等10类产品标准制修订 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修订 [2] - 加力品牌培育 支持家电 家具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 [2] 促消费与需求侧举措 - 支持家电 家装厨卫 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围绕健康 养老 育幼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 [2] - 在家电 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研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 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 [2] 稳出口与国际布局 - 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和海外综合服务站 [2] - 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 形成多方共赢的投资模式 [2] - 企业需优化全球布局 主动退出低效产能 提升高端供给能力 [3]
优供给促消费稳出口 轻工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9-20 01:52
行业定位与政策目标 -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 承担稳增长 促消费 稳定出口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任务 [1] - 政策主要目标为2025至2026年轻工业规模稳中有升 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 [1] - 计划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 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1] 优化供给与产品创新 - 加快产品创新 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 依托人工智能精准挖掘消费需求 [2] - 加强质量保障 推动电动自行车 玩具 儿童手表等10类产品标准制修订 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修订 [2] - 加力品牌培育 支持家电 家具 皮革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 [2] 促进消费与拓展应用 - 支持家电 家装厨卫 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围绕健康 养老 育幼 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 [2] - 在家电 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研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 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 [2] 稳定出口与国际化布局 - 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和海外综合服务站 [2] - 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 形成多方共赢的投资模式 [2] - 企业需优化全球布局 主动退出低效产能 提升高端供给能力 [3]
黑龙江开展促消费活动1400余场 直接带动消费超12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1:56
促消费活动总体成效 - 省市县联动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400余场 [1] - 发放政府消费券超6亿元 [1] - 促消费活动直接带动消费超120亿元 [1] 社会消费品零售表现 - 1月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40.4亿元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全国水平0.6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6% [1] - 限额以上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3% [1]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7.1% [1] 未来促消费活动计划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计划在全省组织开展200余场促消费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礼悦双节惠购龙江”,聚焦创新消费场景、打造美食盛宴、推动换购换新 [1] - 各地将精准聚焦汽车、家电等领域 [1] - 计划发放政府消费券及各类促消费资金超5000万元 [1]
华夏时评:促消费是一场“用心用力”的进程
华夏时报· 2025-09-19 20:15
一个是"场景革命"的突破。 "用心用力"体现在方方面面。 一个是从"惠民生"到"促消费"的统一。 《政策措施》最鲜明特点是"惠民生与促消费相结合",就像盛秋平副部长说的,"惠民生是促消费的基 础和前提,促消费也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政策设计中,无论是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 区嵌入式托育,还是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都既满足了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又推动释放消费 潜力。 这种政策思路,打破了将"促消费"简单理解为"刺激购买"的认知,着眼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通过解决 民生痛点来自然释放消费需求。从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的角度出发,让消费增长与民生改善形成良性 循环。 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当消费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当投资于人变成头等考量的大事之后,我们会 发现,新的办法,新的思路,新的政策,总是层出不穷! 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央行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 施》,接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又与多部门负责人共同解读了该政策。 又是一系列新动作,传递出的各种政策信号,给全社会一个全新的感受:只要真正用心想办法,消费的 提升办法就层出不穷,而促消费不 ...
“成渝德眉资”五城联动送福利!2025“来成渝 庆双节”促消费直播开秀
搜狐财经· 2025-09-19 19:57
直播特邀川酒成都四大核心产区——邛崃、崇州、大邑、蒲江,集中展示川酒品牌与文化。邛崃推介官展示了当地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与优质水源,讲述千 年酿酒古镇如何孕育出口感醇厚的佳酿;崇州推介官聚焦传统酿造工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匠心传承;大邑推介官则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分享大邑酒文化历 史,展示丰富文化底蕴;蒲江推介官着重介绍产区生态优势,强调酿酒原料如何赋予川酒清爽独特的风味。川酒成都四大核心产区从多维度、系统性解读了 川酒独特品质与品牌故事,提升川酒文化影响力;直播现场还邀请两家成都本土糕点品牌走进直播间,发布新品与优惠信息。 2025年"来成渝 庆双节"国庆中秋促消费直播发布活动于9月19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举行。本次活动以直播形式,提前预告双节期 间成渝两地五城促消费活动,展示新场景、新餐饮、新体验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吸引全球游客"来成渝 庆双节"。 直播特邀NPC李白、杜甫登场,以诗词对话演绎中秋古礼,从"胡饼"溯源至现代川式月饼创新,打造兼具传统韵味与巴蜀风情的中秋文化沉浸体验,贯穿古 今的创新形式,给观众带来文化共鸣与节日仪式感。 活动创新设置"成渝德眉资"城市联动环节。成都、重庆、德阳、眉山、资 ...
广西发放住宿消费券激发市场活力
广西日报· 2025-09-19 10:56
中秋、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为进一步扩大广西入境消费,激发服务消费活力,活动期间,每天上 午10时起,国内消费者可登录"一键游广西"微信小程序、携程旅行App搜索"广西住宿消费券",即可进 入活动专区领券,在参与活动的商家预订住房即可享受对应额度的优惠。境外消费者可于9月25日登录 携程海外Trip.com平台参与活动。 同时,为不断提升境外人士在桂消费便利性,充分用好离境退税政策,自治区商务厅将持续开展 2025年"购在中国 乐享广西"离境退税服务消费季活动,联动旅行社、酒店、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机 场、国际航班、商业街区(商圈)、离境退税商店,铺设英语、柬埔寨语、印尼语、老挝语、缅甸语、 泰语、越南语多语种《广西离境退税操作指南》《广西离境退税消费地图》,围绕吃、住、游、娱、 购,推出"退税集聚区+旅游景点+餐饮美食+住宿休闲"特色旅游线路,为境外旅客提供最佳的消费体 验。 9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商务厅获悉,广西于9月16日至10月20日发放"桂宿有礼"广西住宿消费券, 单笔订单8折、最高优惠200元,消费券不仅面向国内消费者还包括境外消费者。 此外,2025年"唱享金秋·乐购南宁"促消费活动也将同步举办, ...
热点思考 | 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19 00:04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侯倩楠 摘要 2025 年上半年财政"前置"发力为经济注入较强支撑。下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潜在"后手"? 本文系统梳理,供参考。 一、上半年经济,不可忽视的财政力量? 财政"前置"发力,为上半年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上半年,经济呈现韧性,背后财政"前置"支撑作用显著。 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 8.9%,高于 名义 GDP 增速 4.3%,且远超 2022 年以来 1 - 3% 的年均增速。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债务及结转资金。 6 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 - 5.3 万亿元,创同期最高,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 - 2.6 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 差 - 2.7 万亿元,或表明国债、特别国债等有力支撑了广义财政。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呈节奏前置、投向分化特征。 节奏上,"化债"资金落地较快,缓解地方及企业资 金压力。截至6月底,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 中超4600亿元,进度58%。结构上,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其中,社保就业支出同比 9.2%,较2024年同期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 ...
2025镇江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9月20日启幕 镇江有约,赴一场文旅盛会
镇江日报· 2025-09-18 08:05
9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第十九届)镇江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市政府 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答记者提问。 我市将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举办2025(第十九届)镇江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活动以"水韵 名城 镇江有约"为主题,精心策划"山水趣游""乐购同游""艺览畅游""剧韵伴游""文体欢游"五大板块, 串联40个特色子项目,通过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近百项精彩内容,全力打造全市同庆、全民参 与、全域共享的文旅盛会。 活动过程中,我市坚决贯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及国家、省节庆规范管理的要 求,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节"的原则。相较于往年,本届活动体现出活动场景、产品供给、跨界融 合"三个升级"。 产品供给升级:更优质 活动场景升级:更有趣 产品供给方面则聚焦"主题化、精品化",围绕红色文化、古今交融、中西碰撞、民族团结等多元主 题,推出超过50场文艺演出和10余项艺术展览。 2025(第十九届)镇江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将打破场景边界,打造景区深度体验。围绕"多 元、沉浸、互动",推出"金山缘起"沉浸式演艺、北固山《刘备招亲》实景演出、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