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器材

搜索文档
“国补”来了!第三批690亿元资金下达
搜狐财经· 2025-07-30 19:37
政策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5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计划于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该政策 [1] 政策实施效果 - 全国已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1] - 政策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1] - 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4% [1] - 通信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24.1% [1] - 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9% [1]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1] -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 后续工作安排 - 推动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 [2] - 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用到年底 [2] - 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2] - 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先涨后补"等风险 [2]
上半年云南原煤产量增长5.9%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09:42
能源与工业 - 云南省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1377.01万千瓦,发电量同比增长9.3%,原油加工量增长6.7%,原煤产量增长5.9% [1] - 有色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72.1% [1] - 工业大类行业增长面较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4%,较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 [1] 经济增长与投资 - 云南省2025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37.44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与全国差距缩小 [1] -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能源、交通、水利投资分别增长30.7%、17%、5.6%,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53.9% [2] - 上半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29个,增长43.4%,全省实有企业数增长6.18% [1] 消费与旅游 - 10亿元彩云系列消费券和30亿元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撬动消费超300亿元 [2] - 限额以上计算机、家电、通信器材、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23.9%、74.5%、69%、14.8% [2] -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8%,旅游总花费增长10.5%,境外入境过夜游客增长86%,旅居人数增长45.4% [2] 就业与收入 - 上半年云南省城镇新增就业28.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4.9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6.28万人 [2]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 [2]
“国补”来了!第三批690亿元资金已下达
证券时报· 2025-07-26 14:57
政策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5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2] - 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2] - 上半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1] 政策实施效果 - 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1] - 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4%、24.1%、22.9% [1]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1] -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 政策实施机制 - 督促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 [2] - 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使用 [2] - 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 [2] - 严防"先涨后补"、骗补套补等风险 [2] 政策重点方向 - 重点支持需求迫切、拉动效应大但购置成本高的大宗耐用消费品换新 [4] - 优先支持报废更新 [4] - 向节能降碳潜力大的重点产品设备倾斜 [3] - 强化节能降碳工作导向 [3] 金融支持措施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 [4] - 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 [4] - 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4] - 扩大贷款贴息政策惠及面 [4]
690亿元国补,已下达!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3:23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文化办公用品增长25.4%,通信器材增长24.1%,家具商品增长22.9% [1]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 -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计划于10月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1] 政策实施机制优化 - 督促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用到年底 [2] - 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督促参与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严防"先涨后补"、骗补套补等风险 [2]
“国补”来了!第三批690亿元资金下达
券商中国· 2025-07-26 12:14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两新"政策,构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并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1] -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2.8亿人次申领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 [1] 第三批资金安排与政策实施 - 近期下达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持续支持地方政策实施 [2] - 推动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使用至年底 [2] - 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防范"先涨后补"、骗补套补等风险,保障政策规范实施 [2]
“国补”来了!第三批690亿元资金下达
财联社· 2025-07-26 11:36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情况 - 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构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 - 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累计2.8亿人次申领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1]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速:家电和音像器材30.7%、文化办公用品25.4%、通信器材24.1%、家具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1] - 政策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 第三批国债资金安排及后续计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下达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以旧换新 [2] - 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国债资金,保持政策连续性 [2] - 将推动地方分领域分时段细化资金使用计划,优化补贴发放方式,确保资金均衡使用至年底 [2] 政策监管与执行机制 - 联合多部门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2] - 严防"先涨后补"、骗补套补等风险,保障政策规范实施 [2]
经济大省稳稳扛起“大梁”
经济日报· 2025-07-25 06:04
经济大省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6省经济总量超过29.4万亿元,占全国比例达44.6%,5省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1] - 广东上半年GDP达68725.4亿元(占全国超1/10),同比增长4.2% 江苏GDP达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两省差距缩小至1757.6亿元 [2] - 山东、浙江GDP分别突破5万亿元和4.5万亿元,同比增速5.6%和5.8% 四川GDP达31918.2亿元(增5.6%),河南GDP达31683.8亿元(增5.7%) [2] 产业结构与动能转换 - 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增速连续20个月不低于全部规上工业,占比达55% [3] - 河南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 通过"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壮大"双轮驱动 [3] - 经济大省加速服务业数字化与专业化转型,现代服务业贡献度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成为最鲜明标识 [3] 内外需协同发展 - 四川省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家用电器类增20.2%、通信器材类增50.8%、新能源汽车增23.1% [4] - 广东省外贸依存度超60%,上半年进出口4.5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 山东省货物贸易进出口增6.8%,出口覆盖242个国家和地区 [4] - 经济大省通过"两重两新"政策激活内需潜力,同时深化改革开放提升抗风险能力 [4]
中经评论:从供需两端激活消费“主引擎”
中国经济网· 2025-07-19 15:10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1] - 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1] 消费升级趋势 - 以旧换新商品销售良好,部分升级消费增速加快,反映消费者对品质和体验要求提升[2] - "清凉经济"全面升温,"谷子经济"迅猛发展,夜校课程如绘画写作、烹饪插花等"一课难求"[2] - 家电企业推出分三个滚筒的懒人洗衣机,市场反响火爆[2] 政策支持与市场培育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3月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8方面30项重点任务[3] - 北京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广西推出深夜食堂等特色活动,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2]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3] 消费潜力与挑战 - 银发经济市场广阔,但老年群体在新型消费中面临"鸿沟",如健身场馆拒办会员卡、旅行社设置特殊条款[2] - 供给端需提升质量优化环境,需求端需增强消费能力完善社保体系[3]
中国消费市场动能分析与复苏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7-14 14:11
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 - 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1] - 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7%,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44.5%,显著高于外需14%的贡献率[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024年带动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超1.3万亿元,2025年扩围至手机、平板等品类预计进一步刺激消费[3] 消费对经济转型的长期价值 - 国内消费比重扩大可增强经济韧性,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等冲击[4] - 消费市场升级推动企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4] -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年销量增长35.5%,带动电池、电机、充电桩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11] 消费动能减弱的驱动因素 - 居民消费放缓主因预期转变和财务状况变化,家庭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从2015年38%升至2024年60%[5][6] - 消费模式向服务消费转型,2024年国内旅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17.1%,实物商品零售额仅增3.2%[7] - 房贷压力导致家庭主动缩减可选消费,修复资产负债表成为理性选择[7] 新消费增长点的潜力 - 新能源汽车、银发经济、国货品牌构成新增长极,新能源行业未来2-3年GDP占比每年或提升超1个百分点[11] - 银发经济覆盖养老、医疗、旅游等多元需求,国货品牌在服装、美妆等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2] - 乐观预测显示新能源行业增速可抵消房地产产业链每年1个百分点的下滑缺口[11] 政策协同发力的实施路径 - 短期促销政策如消费券使2025年前四月家电销售额同比增24%-25%,汽车销量增12%[8] - 制度改革重点包括减少加班(2024年周均工时48.7小时)、降低社保缴费(当前37%高于OECD均值26%)、推进户籍改革[8][9][10] - 财政政策需向育儿、教育、医疗等领域倾斜,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17]
央地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 下半年消费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9
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 央地近期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包括新能源汽车下乡、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等 旨在激发消费潜力[1] - 政策底层逻辑聚焦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提振市场信心 通过补贴措施增加总需求 推动产业升级 增强经济向好预期[3]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创2024年以来新高 显示政策效果显著[4] 政策具体举措 - 央行等六部门推出19项金融新政 包括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规范居民理财业务 提高财产性收入[2] - 商务部启动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 活动涵盖汽车换能、消费场景创新、系列活动举办等[2] - 地方层面 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出特色消费活动 全国暑期文旅消费季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2] - 发改委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 制定按月/周的"国补"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有序实施[4] 资金规模与产业影响 - 下半年预计1380亿元"两新"政策资金落地 可拉动居民消费7000-9000亿元[4] - 服务消费成为新动力源 重点提振电信、医疗、养老等领域 稳步扩大服务开放[4] - 房地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 包括购房补贴、税费减免、公积金贷款优化等[4] - 汽车、家电、通信器材、家居等领域或获更大补贴力度 专项债收储可能成为政策储备方向[5] 消费增长预测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6% 下半年增速较上半年扩大1个百分点 全年较2024年提升2.5个百分点[6] - 暑期及国庆假期将带动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旺季[7] - 消费结构向绿色、智能、个性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健康消费等领域成未来热点[7] - 数字技术推动消费升级 智慧商圈、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沉浸式场景将提升消费体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