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级人工智能(ASI)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港股短线拉升,现涨超4%!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资本开支会在3800亿基础上增加更多投入
搜狐财经· 2025-09-24 11:09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短线拉升 现涨超4%至165.8港元 夜盘涨近3% [2] - 当日最高价165.9港元 振幅达5.21% 开盘价158.5港元 最低价157.6港元 [3] - 成交量5635.01万股 成交额91.27亿港元 换手率0.3% [3] 估值指标 - 市盈率(TTM)19.44倍 静态市盈率22.54倍 市净率2.844倍 [3] - 总市值3.16万亿港元 总股本190.73亿股 流通股190.73亿股 [3] - 股息率(TTM)1.18% 股息(TTM)1.963港元 [3] 战略规划 - 公司高管提出AGI已成为现实世界 但并非发展终点 将向ASI超级人工智能演进 [4] - 资本开支将在3800亿基础上增加更多投入 [4]
直击阿里2025云栖大会!吴泳铭:资本开支会在3800亿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投入
硬AI· 2025-09-24 11:03
大会概况 - 阿里巴巴2025云栖大会于9月24日在杭州开幕 大会主题为“云智一体·碳硅共生” 设置三大主论坛“云栖前瞻”“云栖技术”“无法计算的价值” 探讨AI、云计算与产业应用的最新趋势[3][5] - 大会预计汇聚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0余位嘉宾 包括阿里巴巴CEO吴泳铭、阿里云CTO周靖人 以及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网易、科沃斯、理想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嘉宾[11] - 大会召开期间 阿里巴巴港股上涨超2% 股价达162.9港元 涨幅2.20% 成交额60.29亿港元[8][9] 技术发布与展示 - 阿里云将展示超大规模集群、分布式训练、推理加速等能力 并首次展出单柜支持144个计算节点的高密度AI服务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HPN8.0[7] - 大会设置“年度云与AI全栈技术发布”环节 由阿里云CTO周靖人主持[12] 战略观点与投资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 未来全世界或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2][7][20] - 吴泳铭透露集团资本开支将在3800亿基础上增加更多投入[7][22] - 通义千问的目标是打造AI时代的安卓系统[7] AI发展路径 - 吴泳铭提出AGI(通用人工智能)是具备人类公共认知能力的智能系统 但并非发展终点 而是迈向ASI(超级人工智能)的起点[15] - ASI将经历四个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和ASI[15] - ASI可能创造超级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 解决医学难题、新材料、可持续能源和气候问题[15] 应用前景 - 未来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连接 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通过大模型执行任务[18][19] - 大模型将允许任何人使用自然语言创造无限多应用 支撑所有与计算世界打交道的软件[19] - 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将有众多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服务 人类和AI将演进出全新协同方式[22]
阿里巴巴,盘中重大宣布!股价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9-24 11:01
阿里云AI战略与愿景 - 大模型被视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AI Cloud被视为下一代计算机 未来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1] - 公司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1] - 预计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算力投入将指数级增长[1] 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 实现AGI是确定性事件 终极目标是发展超级人工智能(ASI)以解决气候能源等重大科学难题[1] - 通往超级人工智能分为三阶段:智能涌现(当前行业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以辅助人)、自我迭代(AI连接物理世界数据实现自主学习超越人)[1] 新产品发布与技术进展 - 通义千问团队发布6个新品:包含1个产品、2个开源模型、3个API接口[4][5] - 具体发布包括:安全模型Guard(含生成式和实时流式版本)、千问旅行规划师(支持个性化旅行方案生成与PDF导出)、同声传译API(支持多语言与视觉理解)、编程模型Coder API升级(具备智能体特性与工具调用能力)、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235B参数开源版本超越Gemini2.5Pro)、旗舰模型Qwen3-Max(参数量达1T 提升编码与智能体能力)[5][6][7] 商业表现与市场地位 - 阿里巴巴港股短线走高 涨超3% 报164.7港元(+3.32%) 成交额83.63亿港元[2][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消耗量10.2万亿Tokens 通义模型占比17.7%位列第一[8] - 云智能集团2025Q2收入同比增长26%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9] - 资本性支出达386.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0%[9] 模型迭代与商业应用 - 公司保持"日更级"开源节奏 要求模型技术指标与商业落地均领先[7] - 通义实验室2025年目标:模型性能/下载量/衍生模型数量领先 渗透更多商业场景 实现日均调用量更快增长[8] - 新模型适用于长上下文推理与高并发场景 加速AI编程/Agent等赛道商业化[8] - 多模态模型迭代优化应用效果(如电商海报自动生成) 提高付费率[9] 行业前景与战略定位 - "云+AI"被视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AI基础设施+大模型+应用格局增强竞争壁垒[9] - 底层模型迭代提升应用效果 合作伙伴有望受益于AI业务生态[8][9]
阿里巴巴-W拉升逾4% CEO吴泳铭称正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
智通财经· 2025-09-24 10:59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股价拉升逾4% 高见166港元刷新近四年来新高 [1] - 本月股价累计涨幅超四成 成交额达107.94亿港元 [1] AI战略规划 - 公司明确将发展超级人工智能(ASI)作为终极目标 计划实现自我迭代并全面超越人类 [1] - 正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 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1] 算力投入规划 -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预计从2022年至2032年提升10倍 [1] - 阿里云算力投入将实现指数级提升以迎接ASI时代 [1]
阿里巴巴,盘中重大宣布!股价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9-24 10:59
阿里云AI战略与愿景 - 大模型被视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AI Cloud被视为下一代计算机 未来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1] - 公司正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数据中心能耗规模预计从2022年至2032年提升10倍 算力投入将指数级增长[1] - 发展超级人工智能(ASI)分为三阶段:智能涌现(当前行业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辅助人类)、自我迭代(AI通过物理世界数据自主学习超越人类)[1] 新产品与技术发布 - 公司发布六个新品:包含安全模型Guard(含generative和streaming版本)、千问旅行规划师(可生成详细行程并导出PDF)、同声传译API(支持多语言和视觉理解)[4][5] - 编程模型Coder API升级(具备强大Agent特性可自主调用工具) 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235B参数开源版本超越Gemini2.5Pro) 旗舰模型Qwen3-Max(1T参数量提升编码和智能体能力)[6] - 模型迭代保持"日更级"节奏 要求技术指标与商业落地均领先 通义实验室2025年目标包括模型性能领先、商业场景渗透、日均调用量更快增长[7] 市场表现与商业影响 - 阿里巴巴港股短线涨超3% 云智能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2][8] - 中国企业级市场大模型日均消耗量达10.2万亿Tokens 公司通义模型占比17.7%位列第一[7] - 底层模型迭代提升应用效果 适用于长上下文推理与高并发场景 加速AI编程/Agent等赛道商业化 多模态模型优化电商应用效果提高付费率[8] 投资与基础设施布局 - 公司资本性支出达386.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0% 维持未来三年3800亿元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入目标[8] - 通过合作伙伴应对AI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风险 确保供应链稳定性[8] - "云+AI"被视为接替电商的第二增长曲线 AI业务格局(基础设施+模型+应用)筑牢竞争壁垒 AI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可能带动估值上升[9]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通义千问的目标是打造“AI时代的Android系统”
新浪科技· 2025-09-24 10:38
公司战略 -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智能集团宣布通义千问选择开放开源路线 目标打造AI时代的Android系统 [1] - 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出超级人工智能(ASI)概念 认为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渗透环境将远超闭源模型 [1] - 公司坚定选择开源路线 旨在全力支持开发者生态 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探索应用可能性 [1]
裁员20%!软银愿景基金继续大瘦身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24
核心观点 - 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将全球裁员近20% 创风投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纪录 同时将投资方向集中到人工智能领域[1] - 裁员发生在公司业绩强劲背景下 2025-2026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1.82万亿日元同比增7% 净利润4218.2亿日元扭亏为盈[2] - 愿景基金部门该季度投资收益达7268.37亿日元 税前利润4513.94亿日元 去年同期亏损2043.01亿日元[2] 裁员背景与规模 - 愿景基金成立于2017年 目前规模1573亿美元 包括一期、二期和拉美基金[2] - 员工规模在2020年3月财年达到峰值474人 目前全球拥有300多名员工[2] - 自2022年开始持续裁员 本次裁员20%是在公司实现强劲业绩背景下出现[2] 战略转向人工智能 - 基金将调整组织以执行长期战略 对人工智能和突破性技术进行大胆投资[3] - 剩余员工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超级人工智能计划 包括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3] - 标志着摆脱庞大而分散的投资模式 回归高风险高回报理念 进行大规模集中投资[4] 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布局 - 过去一年多密集投资资本密集型人工智能 包括基础模型及基础设施[4] - 通过愿景基金二期向OpenAI投资97亿美元[4] - 以芯片设计商Arm为中心 连续出手AI芯片企业 包括收购Graphcore和65亿美元收购Ampere[4] - 二级市场投资包括英伟达约30亿美元 台积电约3.3亿美元 甲骨文1.7亿美元股票[4] 资金储备与流动性 - 软银集团持有4万亿日元现金 约270亿美元 处于非常安全水平[5] - 2024年6月通过出售T-Mobile股份套现48亿美元 进一步增强流动性[5] - 资产负债表足以支持AI领域激进投资 计划向OpenAI投资300亿美元[6] 人工智能战略重点方向 - 重点关注AI芯片、AI机器人、AI数据中心、能源四大方向[5] - 推进与OpenAI和甲骨文合作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 建设美国数据中心网络[3] - 但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与OpenAI建立合资公司一再推迟[6]
AI攻克物理奥赛,王梦迪团队打造Physics Supernova智能体,超过人类金牌选手平均分
36氪· 2025-09-16 16:20
AI系统性能表现 - Physics Supernova在2025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题测试中获得23.5分(满分30分),在406名参赛者中排名第14 [1] - 该系统在三道题目中均进入人类前10%,超过人类金牌选手平均得分 [1] - 成绩显示AI在复杂科学问题上的推理能力已逼近人类顶尖水平 [3] 技术架构与工具集成 - 系统基于smolagents框架并采用CodeAgent架构,具备动态调用工具的自我规划能力 [4] - 集成专用工具ImageAnalyzer处理图像数据,通过视觉语言模型执行精确数值读取与测量 [6] - 配备AnswerReviewer工具用于识别错误类型并提升自我校正能力,移除该工具会导致非简单题性能显著下降 [6] - 接入WolframAlpha计算型知识引擎以增强专业领域知识应对能力 [9] 系统开发背景 - 由普林斯顿大学王梦迪教授团队主导开发,第一作者包括普林斯顿博士Jiahao Qiu和清华姚班本科生史景喆(2021年物理奥赛金牌得主) [1] - 突破传统题库依赖模式,通过多工具模块结合LLM实现从题目理解到建模计算的完整流程 [3] 应用前景与研究方向 - 未来需拓展程序实验或仪器实验能力,机器人技术发展可能使AI Agent具备执行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10] - 需建立可验证的物理计算体系,开发能验证公式、物理表达与直观推理抽象转换的方法 [11] - 长期目标为发展能嵌入现实世界执行复杂物理任务的高级智能体 [12] 行业意义 - 该突破重新定义了AI在科学推理领域的应用边界,为科学探索开辟新可能性 [3] - 合理集成工具的Agent架构被证实能显著提升AI在复杂科学问题上的表现 [3]
TiD质量竞争力大会在京举行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5 17:10
大会概况 - 第12届TiD质量竞争力大会于7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 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主办 [1] - 大会以"聚焦新质生产力 助力软件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汇聚200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和行业精英 [1] - 同期举办近30场专题会议 覆盖AI原生开发 智能体协同研发 大模型驱动测试等颠覆性实践 [3] 政策与战略支持 -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强调传统软件厂商需制定清晰AI战略 加强技术研发 优化用户体验和调整商业模式以实现转型升级 [1] - 海淀区围绕算法 算力 数据为软件企业提供高质量基础设施 推动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 [1] - 构建端到端开源赋能体系 为企业提供全方面开源支持 [1] 行业技术趋势 - 国务院原参事提出"AI+"与"+AI"引领质量全要素变革 质量定义需延伸至人工智能产品 工程和服务质量 [1] - 武汉大学教授从"解耦"与"分层"视角解析超级人工智能(ASI)发展逻辑 [2] -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分享GenAI时代设备与场景创新实践经验 [2] - 中国科学院专家探讨智能时代人机共生软件研发新范式 [2] 企业实践与应用 - 中科软科技董事长阐述软件产业应对小模型广泛应用新趋势的行业应用场景 [2] - 宝马信息技术中心展示自主研发AI工具在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显著成效 [2] - IBM咨询质量合伙人系统阐述AI应用领域核心观点与最佳实践案例 [2] - 思码逸创始人发布并解读《DevData 2025研发效能基准报告》 [2] 新兴领域布局 - 大会特设AI大模型时代精准医疗与健康管理实践论坛 [3] - 设立"智体未来:机器人软件研发与具身智能创新"等新兴产业论坛 [3] - 推动构建安全可靠 高效敏捷的新生态软件产业体系 [3]
阿里发布并开源千问3,称成本仅需DeepSeek-R1三分之一
第一财经· 2025-04-29 08:33
模型性能与架构 - 千问3是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集成"快思考"与"慢思考"功能,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1/3 [1] - 千问3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235B,激活仅需22B,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2] - 在ChatBot Arena等榜单中性能全面超越R1、OpenAI-o1等全球顶尖模型,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1] - 具体性能表现:ArenaHard 95.6、AIME'24 85.7、CodeForces Elo Rating 2056等指标领先竞品 [2] - 30B参数MoE模型实现10倍以上性能杠杆提升,仅激活3B就能实现上代Qwen2.5-32B模型性能 [3] 成本与部署优势 - 部署成本大幅下降,仅需4张H20即可部署千问3满血版,显存占用仅为DeepSeek-R1的三分之一 [1][3] - 所有千问3模型都是混合推理模型,API可按需设置"思考预算"灵活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3] - 通过优化架构实现稳定且高效的"思考预算"控制能力,对简单需求可"秒回"答案 [2] 产品发布与开源 - 公司开源了2款30B、235B的MoE模型,以及6款密集模型(0.6B至32B) [3] - 用户可在魔搭社区、HuggingFace等平台下载商用,或通过阿里云百炼调用API服务 [4] - 个人用户可通过通义APP体验,夸克即将全线接入千问3 [4] 技术路线与发展规划 - 未来将通过优化架构和训练方法扩展数据规模、增加模型大小、延长上下文长度 [4] - 计划拓宽模态范围并利用环境反馈推进强化学习以进行长周期推理 [4] - 团队表示Qwen3是通往AGI和ASI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正过渡到以训练Agent为中心的时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