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自贸离岸债从“两头在内”到“两头在外”,国有大行香港分行相继发债
新浪财经· 2025-08-21 19:10
自贸离岸债重启与模式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发展上海自贸离岸债并研究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1] - 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原则 即融资主体和投资者资金均来自境外 区别于此前"两头在内"模式 [1][2] - 国有大行香港分行率先发行自贸离岸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发行5亿元人民币债券利率1.65% 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离岸债票面利率1.85%期限3年 [2] 发行主体与投资者结构 - 短期发行主体以金融机构及"一带一路"优质高评级企业为主 旨在奠定市场基础 [1] - 当前投资者包括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及中东、中美洲等地区境外投资者 交行债券获穆迪A2和惠誉A评级 [2] - 浦发银行积极参与投资可行性研究 争取参与首批自贸离岸债投资 [3] 历史发展与模式演变 - 自贸区离岸债券2016年启动 2019-2023年累计发行189只规模超1200亿元 涉及138家主体 以地方城投公司为主 [4] - 此前模式存在城投企业占比过高、国内银行认购为主的"两头在内"问题 被监管叫停 [5] - 重启后通过严格"离岸属性"要求重塑市场 推动市场向开放多元国际化发展 [5]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定位 - 自贸离岸债成为"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重要抓手 助力上海打造亚洲债券定价中心和人民币离岸资产集聚地 [5][6] - 人民币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为发展融资货币功能提供机遇 熊猫债今年发行规模达1426亿元 [6] - "两头在外"模式可解决境内投资者不熟悉境外机构的问题 促进境外主体发行和认购 [7] 市场发展建议与展望 - 需通过政策细则规范参与者行为 明确职责以实现市场化扩容 [1][7] - 建议配套国际评级 简化登记流程 发行5-10年期中长期品种吸引耐心资本 [7] - 完善做市商制度和二级交易制度 加强与国际制度衔接 [7]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生效,带来哪些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32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于8月21日正式生效 标志着跨境资管试点启动 [1] - 试点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私募资产管理产品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1] - 试点实施规模管理 境外投资者购买试点资管产品的资金净流入规模在任何时点不得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初始上限 [1] 市场影响与机遇 - 试点有利于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 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探索新渠道 [1] - 试点有助于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到海南展业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1] - 为境外投资者开启配置中国资产的新窗口 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2] 机构业务发展 - 试点为境内资管机构扩大客户来源并扩展业务增长空间 [1] - 境外投资者通过试点获得投资中国金融产品的新通道 丰富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 [1]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试点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境内资本市场提供新渠道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 - 当前境外离岸人民币已形成较大规模 需要拓展回流境内市场的投资通道 [2]
瑞达期货(002961):交易能力突出,资管与风险管理业绩兑现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21 16:3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8.54元 [6][13] - 基于2025年32.43倍PE和4.07倍PB估值 [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0.47亿元(同比+4.49%),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66.49%) [13] - 加权平均ROE同比提升2.53个百分点至7.58% [13] - 2025E-2027E预测EPS上调至0.88/0.91/0.93元(原0.75/0.78/0.80元) [13] - 投资业务净收入同比+69.72%至2.13亿元,贡献调整后营收增量的73.54% [13] - 资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278.80%至0.42亿元 [13] 业务亮点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风险管理业务(场外衍生品、做市)及资管产品盈利分成表现突出 [13] - 资管规模增长带动收入大幅提升,2025E资管规模预计达30亿元(2024A为23亿元) [14] 行业机遇 -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期货市场扩容:QFII可交易品种将扩至100个,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推进 [13] - 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提升商品期货与外汇期货套保需求 [13] 市场表现 - 52周股价区间10.20-24.84元,总市值104.81亿元 [7] - 近12个月绝对涨幅128%,相对指数超额收益83% [11] - 当前市盈率26.95倍(2025E),市净率3.4倍(2025E) [4][14] 可比公司估值 - 南华期货2025E PE 30.09倍,PB 3.83倍 [16] - 永安期货2025E PE 52.13倍,PB 1.77倍 [16]
路透社:中国正考虑推出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1:53
据路透社,中国正考虑首次允许使用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以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更广泛采用,这是其对数字资产立场的重大转变;中国可能将于 本月晚些时候审查并可能批准一项路线图,以促进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的使用,包括跟上美国对稳定币的推动;该计划预计将包括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的使 用目标,并概述国内监管机构的职责,并补充说,该路线图还将包括风险预防指南;中国预计最早将于本月底举行一次学习会议,重点讨论人民币国际化 和稳定币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受到关注;会议可能会发表讲话,为稳定币定下基调,并明确其在商业中的应用和发展的界限;在与美元 挂钩的加密货币在全球金融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北京方面认为金融创新,特别是稳定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希望的工具。 (来源:吴说) ...
据悉中国考虑推出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
制裁名单· 2025-08-21 11:08
政策转向与战略考量 - 中国正考虑允许人民币支持的稳定币 这标志着对加密货币政策的重大逆转 [1] - 政策审查旨在加强人民币国际化 并应对美国在稳定币领域的发展步伐 [1][2] - 国务院将于8月下旬审议扩大人民币全球使用的路线图 包括风险防范指南 [2] 市场应用与实施路径 - 人民币稳定币可能用于与部分国家实施跨境贸易和支付 [2] - 该议题计划在8月31日至9月1日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讨论 [2] - 本土区块链平台Conflux已于7月推出由离岸人民币支持的新型稳定币 [6] 竞争格局与市场现状 - 人民币目前是全球支付领域第六大活跃货币 占全球支付总额约2.9% [3] - 美元占全球支付47.2% 但在稳定币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6] - 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占2880亿美元总市值的近98% [6] 技术认可与发展动力 - 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承认稳定币等新兴技术在全球支付系统中具有变革潜力 [6] - 中国可能进入稳定币市场将有助于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储备货币竞争 [3] - 美国2025年大力推行稳定币的计划促使中国大陆对该领域态度逐渐升温 [1][6]
21评论|海南跨境资管试点今日开闸 资本项目开放向前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0:13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于8月21日正式生效 初始额度为100亿元人民币 [1] - 试点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及符合海南学习、就业、生活条件的境外个人投资者 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 [1] - 投资范围涵盖R1至R4风险等级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资管产品、保险资管产品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认可产品 [1] - 要求资管产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募集资金投向境内市场 [2] 市场影响与机遇 - 为境外离岸人民币提供回流投资通道 推动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交易中的应用 [2] - 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海南金融市场 助力构建区域性资产管理中心 [2] - 带动境内外资管机构入驻 促进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产业链发展 [2] - 试点规模上限可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市场需求及国际收支状况动态调整 [3] 战略意义与定位 - 是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探索 针对当前开放程度较低领域进行先行先试 [3] - 在国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实施有监管、有隔离、有控制的开放 [3] - 为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积累经验 为后续扩大开放提供新思路 [3] - 助力海南成为连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 [4]
海南跨境资管试点今日开闸 资本项目开放向前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0:13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跨境资管试点于8月21日正式生效 额度为100亿元人民币 开启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市场新通道 [1] - 试点要求资管产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募集资金投向境内市场 [2] - 试点规模上限可根据海南自贸港经济金融发展 市场需求 国际收支状况设定及动态调整 [3] 投资主体范围 - 试点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和符合条件境外个人投资者 打破地域和身份局限 [1] - 境外个人投资者需符合在海南自贸港学习 就业 生活等相关条件 [1] 投资产品范围 - 涵盖R1至R4风险等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认可资管产品 [1] - 产品范围从低风险货币基金到高风险私募股权产品 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 [1] 政策影响 -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助力 推动境外投资者便捷持有人民币资产 [2] - 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海南金融市场 提升市场活力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入驻海南 带动法律 会计等专业服务产业链发展 [2] - 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重要探索 为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积累经验 [3] 政策定位 - 试点在国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实施 属于有监管 有隔离 有控制的开放 [3] - 初期100亿元额度被视为压力测试 监管部门将动态调整规模 [3]
港交所最新业绩公布:大增逾三成
证券时报· 2025-08-20 17: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2] - 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同比增长39%,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同比增长38% [2] - EBITDA(非HKFRS计量项目)109.39亿港元,同比增长43% [2] 市场交易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170万张,同比增长11% [8]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22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7]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110.4亿港元,同比增长196%,占现货市场成交量23% [7][9] 新股与再融资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44家公司新上市,总集资额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超7倍,重回全球新股市场榜首 [8] - 宁德时代上市集资410亿港元,为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 [8] - 后续发行总额2448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 [9] 沪深港通与互联互通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7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 [7][9]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45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 [7]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18.13亿港元,创同期新高,其中14.45亿港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活动 [10] 战略举措与产品创新 - 推出"科企专线"协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优化上市制度 [13] - 延长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提升人民币资产配置效率 [13] - 推出首只恒生科技指数备兑认购期权ETF及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 [13] 基础设施与合作进展 - 与迅清结算公司合作探索发展亚洲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ICSD) [12] - 推出证券市场股份交收费结构优化措施,提高市场效率 [14] - 刊发讨论文件研究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14]
港交所最新业绩公布:大增逾三成!
证券时报· 2025-08-20 17: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达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基本每股盈利为6.74港元,同比增长39%,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同比增长38% [2] - 主要业务收入达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达10.44亿港元,同比增长16% [2] - EBITDA达109.39亿港元,同比增长43%,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同比增长6% [2] - 资本开支大幅增加至26.57亿港元,同比增长334%,主要由于总部物业投资18.05亿港元 [2] 市场交易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 [6][7]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713亿元,同比增长32%,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 [6][8] - 衍生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达832千张,股票期权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达8684千张,同比增长25% [6]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38亿港元,同比增长184%,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459亿元,同比增长3% [7] 新股与融资活动 - 2025年上半年共有44家公司新上市,总集资额达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超7倍,重回全球新股市场榜首 [7] - 宁德时代在香港上市集资410亿港元,为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新股,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及三花智控等大型新股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企业首选集资市场的地位 [7][8] - 后续发行总额达2448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比亚迪和小米集团配股集资分别达435亿港元和426亿港元 [8] - 处理中的首次公开招股申请数目增至207宗,较2024年末的84宗增长超过一倍 [8] 战略举措与产品创新 - 推出"科企专线"协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筹备上市,并计划于2026年实施无纸证券市场制度 [11] - 与香港金管局合作探索发展亚洲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推动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发展 [10] - 将北向互换通下利率互换合约期限延长至30年,并计划将人民币计价股票纳入港股通 [11] - 推出首只恒生科技指数备兑认购期权ETF及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强化ETP市场地位 [11] - 优化证券市场股份交收费结构,推出综合基金平台订单传递服务,并讨论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12] 股价表现 - 2025年至今香港交易所股价涨幅近50% [3] - 当前股价为385.60港元,总市值达5515.09亿港元,市盈率为38.957倍,股息率为2.13% [4]
港交所最新业绩公布:大增逾三成!
证券时报· 2025-08-20 17: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2] - 主要业务收入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同比增长16% [2] - 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同比增长39%,中期股息每股6.00港元,同比增长38% [2] - 资本开支大幅增加至26.57亿港元,同比增长334%,主要因总部物业投资18.05亿港元 [2] 市场交易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8%,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日均成交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 [7][8]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港股通日均成交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 [7][9] - 期货及期权日均合约成交量超170万张,同比增长11%,ETF日均成交338亿港元,同比增长184% [8] - LME收费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量71.5万手,同比增长3%,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 [7][8] 新股与融资活动 - 上半年44家新上市公司总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最强劲半年度表现,同比增长超7倍 [8] - 宁德时代集资410亿港元,为2021年2月以来香港最大规模IPO,恒瑞医药等大型新股进一步巩固香港集资地位 [8][9] - 后续发行总额达2448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比亚迪和小米配股集资分别达435亿及426亿港元 [9] - 处理中IPO申请增至207宗,较2024年末84宗增长超一倍 [9] 战略举措与产品创新 - 推出"科企专线"协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优化上市制度以发展新经济生态圈 [13] - 与香港金管局合作探索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推动固定收益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2] - 延长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计划将人民币计价股票纳入港股通 [13] - 推出首只恒生科技指数备兑认购期权ETF及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反向产品,强化ETP市场地位 [13] 基础设施与效率提升 - 优化证券市场股份交收费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及收费与交易金额关联性 [14] - 推出综合基金平台订单传递服务,提升基金分销网络效率 [14] - 刊发讨论文件研究缩短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支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优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