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金融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中方连抛500亿美债,美政府正式关门,金灿荣坦言:中国王牌奏效
搜狐财经· 2025-10-03 12:41
美国政府资金主要来源于借债。每年财政赤字巨大,税收不够,必须不断发债维持运转。但债务总量是有限制的,一旦达到上限,必须获得国会同意提高债 务上限。然而,美国的政治局势日益极化,妥协变得越来越困难。一边要求削减开支,另一边又没有政治意愿妥协,导致政府关门成为常态。 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破裂,而是中国对当前局势的审慎反应。早期,中国大量购买美债,是因为美元相对稳定,美国经济状况尚可。但如今,美国财政危 机四伏,通货膨胀起伏不定,利率波动频繁,政府频繁争执债务上限,这使得投资美国国债的风险增大。全球经济正在转型,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合 作伙伴,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近日,美国政府再次上演了"关门停摆"的老戏码。这一幕虽然早已不新鲜,但此次的背景却有些特别——在美国财政困难、预算难以达成时,中国悄悄减持 了大量美国国债,仅在七个月内就处理了500亿美元。 乍看之下,这两个事件似乎没什么直接关联,但一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微妙的"节奏"。美国白宫一片惶恐,而中国则在默默布局。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一 招,真的奏效了吗? 中国减持美债,绝非一时冲动或情绪化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美国近年来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财政赤字 ...
美国损失惨重,中国清空3000亿美债,最大接盘侠诞生
搜狐财经· 2025-10-01 17:44
更让人难以忽视的是,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正变得越来越糟。长期高额支出与低效财政管理导致赤字不 断扩大,如今已达入不敷出的地步。白宫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债务危机,反而试图通过提高关税、金融施 压等方式,将问题甩锅给中国。但这些手段收效甚微,反倒让美国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剧。连"股神"巴 菲特都忍不住发声警告,表示对美国的财政赤字前景感到忧虑。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债市场的动 荡已经让许多机构投资者变得谨慎,美国政府若无法找到新的"接盘侠",债务危机可能会在未来彻底爆 发。 美债市场的震荡只是中美较量的缩影之一。事实上,中国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果断抛售美债,正是对美国 近期一系列不友好举措的回应。今年以来,美国在多个领域加大对华施压,包括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 高额关税,炒作"产能过剩"议题,以及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这些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让中美关 系进一步紧张。 中国的反击也很直接——不打口水仗,直接动手。美债市场的波动,美国金融体系的承压,都在向华盛 顿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手中掌握着足够的筹码,有能力精准出手,让美方感受到压力。而随着中 美金融战线的角力持续,谁将笑到最后,答案已越来越清晰。 美国的金融体系正经历 ...
特朗普没有想到,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后,日本也投下“金融核弹”
搜狐财经· 2025-09-24 11:06
中美金融博弈升级:降息后的连锁反应 就在美联储宣布降息后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遭遇两记重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规模已达3820亿美元,而日本也突然宣布将抛售其 持有的ETF和房地产信托基金,这一系列动作犹如在国际金融市场投下震撼弹。 近期中美关系似乎出现缓和迹象。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电话交流,随后由美国众议院议员亚当·史密斯率领的代表团访问北京,公开呼吁中美和平共处。但在 这看似回暖的表象下,金融领域的博弈却愈演愈烈。 中国减持美债的步伐持续加速。仅在过去四个月就抛售了537亿美元(约合3820亿元人民币),其中7月单月减持就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指出,这 一趋势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确定性密切相关。特朗普多次公开施压美联储的举动,严重动摇了国际市场对美元体系的信心。为规避风险,中国不仅连续10 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更持续优化外汇资产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依赖度正在降低。与此同时,美国货币政 策转向也表明,其通过美元潮汐效应收割全球财富的能力正在减弱。当前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多为传统盟友,这种内部消化模式虽 ...
中美金融暗战打响,美国不装了,要硬抢了,但中国却是另一景象
搜狐财经· 2025-09-06 16:30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 - 美国财政部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近10%股份 使用《芯片与科学法》补贴尾款直接换股[1] - 政府获得董事会席位 实质掌握CEO任免权 突破传统"小政府"理念[3] - 介入动机包括国家安全管控 财政股息收益 以及直接掌控先进制程产能[3] 英特尔经营状况 - 过去五年资本支出1080亿美元 研发投入790亿美元 但市值仅为英伟达十分之一[3] - 俄亥俄州芯片厂建设延期 亚利桑那新厂面临资金短缺[3] - 7纳米工艺研发滞后 竞争对手已突破5纳米技术[5]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展 - 长江存储128层芯片良率达92% 上海微电子28纳米光刻机通过验收[5] - 上海微电子采用DUV光源实现7纳米demo突破 三年解决良率难题[7] - 前7个月芯片进口额降18% 国产设备出口增34% 合肥长鑫DRAM与武汉新芯NOR Flash抢占中端市场[5] 技术成本与市场竞争 - 英特尔7纳米晶圆单片成本9000美元 中芯国际同制程成本仅6000美元[9] - 中国通过4000亿元芯片再贷款额度支持产业 市场反应平稳[7] - 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 英特尔债券收益率下降15个基点[7] 全球供应链重构 - 台积电南京厂扩产28纳米 三星西安厂升级17纳米 形成独立制造走廊[9] - 美国对华14纳米设备禁令失效 中国实现技术自主突破[7] - 供应链分化加速 两条技术路线预计在3纳米节点交汇[9]
美国撕下市场伪装直接硬抢!中国金融暗战稳如泰山,半导体股市暴涨25%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42
美国政府对科技企业的股权干预 - 美国政府要求英特尔转让9.9%股权以换取89亿美元补贴 成为其最大股东[2][4] - 三星、台积电、美光等全球半导体巨头被要求转让股份 部分企业为获取补贴需交出在华收益及管理权[2][8] - 特朗普团队筹划1万亿美元"超主权财富基金" 通过国防拨款等灰色账户投资人工智能、芯片等战略行业[6] 美国财政压力与政策转向 - 美国7月财政赤字达4000亿美元创同期新高 联邦政府债务存量逼近37.8万亿美元[4] - 前八个月国债利息支付超1.28万亿美元 5年期以上国债利率持续高企[4] - 政府将科技公司股份纳入国有资产作为国债抵押品 穆迪预警主权信用下调风险[4][6] 中国半导体行业资本表现 - A股半导体板块8月飙升24.6% 创近四年最大单月涨幅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10][19] - 外部不确定性促使资本回流本土科技板块 国产替代价值被重新审视[10] - 行业获得政策支持包括增加科创再贷款额度等金融措施[17] 中国金融体系应对措施 - 央行增持黄金储备 上海金交所金价突破700元/克 增强金融稳定性[13] - 持有美债规模连续六年下降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13] - 沙特3%石油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 削弱美元霸权地位[13] 全球供应链与产业格局变化 - 美国"芯片国有化"操作改变全球供应链架构 亚洲企业台积电、三星首当其冲[8] - 中国企业认识到核心技术环节必须自主可控 不再依赖全球化换取技术[10] - 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使整体关税升至54% 引发全球股市震荡[10] 金融政策与市场结构演变 - 中国推出降准释放万亿资金、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17] - 本土资金锁定底部仓位 外资底仓筹码被清洗 外部势力难以兴风作浪[10][19] - 股权融资发展可能使中国金融体系衍生多层次资本生态[17]
鲍威尔释放重大信号,股市已提前收到消息,中美金融战胜负已分
搜狐财经· 2025-08-24 09:00
美联储政策转向信号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前景和风险平衡发生变化 暗示可能调整货币政策 即准备考虑降息 [1] - 风险平衡主要指就业率和通胀率两大关键指标 经济前景则关注GDP和物价指数等核心数据 [1] 美国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7.3万人 较市场预期减少约3万人 就业增长明显不及预期 [1] - 美国7月失业率升至4.2% 为近半年来的最高值 1月至7月失业率均未低于4% 显示就业市场压力增大 [1] - 美国通胀率为2.7% 已高于美联储2%的安全线 [3] -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区间 [3] 政策转向的政治压力 - 特朗普政府持续向美联储施压降息 包括司法手段指控美联储人员及安插亲信担任要职 [5] - 特朗普政府的全球加税政策被宣传为胜利 据称新关税可为美国在未来10年增加2.7万亿美元收入 [3] - 俄乌冲突背景下 欧洲和乌克兰向美国送出1500亿欧元的采购订单 [5] 全球金融市场反应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道琼斯指数涨1.89% 纳斯达克指数涨1.88% 标普500指数涨1.52% [7] - 美国科技股显著上涨 谷歌和亚马逊涨幅超3% 英特尔涨超5% 特斯拉涨超6% [7] - 中国股市同步上涨 上证指数涨1.45% 深证成指涨2.07% 创业板指数大涨3.36% 科创板暴涨8.59% [7] - 上涨板块集中于科技、新能源、半导体及银行等外资重仓领域 [7] 对中国市场的潜在影响(利好)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 国际资本可能从美国流向中国 刺激中国股市并增加外汇储备及金融市场流动性 [7][9] - 美元指数走弱可能推动人民币升值 有助于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9] - 中国获得更大货币政策调整空间 央行已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1万亿流动性 并推进化债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10] 对中国市场的潜在影响(弊端) - 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加剧 带来金融风险 影响中国经济稳定性 [12] - 美元贬值可能推高能源、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导致输入性通胀 [12] - 人民币走强将提高出口商品价格 尤其对以价格取胜的中低端产品出口企业构成压力 [12]
中美金融圈的两件大事
搜狐财经· 2025-08-10 12:20
中国债券市场政策调整 - 中国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采取"新老划段"方式,2025年8月8日前发行的债券利息继续免税至到期[1] - 政策取消税收减免可能提高政府债新发行利率增加利息支出,同时直接增加政府增值税收入,形成"一加一减"效应[2][3] - 免税待遇取消将改变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的税后收益率计算逻辑,影响其配置政府债券的偏好[4] - 政策标志着中国政府债券市场"隐性担保"和"特殊优待"弱化,推动市场向更加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5] - 恢复征税有助于消除国际投资者因税收待遇差异产生的估值障碍,降低参与中国市场的制度摩擦,增强透明度吸引力[6] 美国美联储人事变动 -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提前辞职,原任期至2026年1月31日,8月8日生效,特朗普将提名接替人选完成剩余任期[1] - 7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实际新增7.3万人,创2024年10月以来最低,前两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人[8][9] - 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指责其操纵数据,人事变动可能与其试图加强对美联储控制的战略有关[8][10] - 库格勒辞职为特朗普提前五个月实施"影子主席"策略创造条件,可能影响美联储未来领导权更替[10] 中美金融博弈趋势 - 中国债券税收政策调整和美国美联储人事变动显示中美金融博弈进入关键阶段[10][12] - 政策变化可能影响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一个月后的"历史性"会面或成重要转折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