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模型
搜索文档
京东狼族机器人全球智能工厂落户无锡!机器人ETF(562500) 午后在0.98元附近获得支撑,板块调整中资金换手充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3:51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午后报0.981元,跌幅0.91%,价格在0.98元附近企稳尝试技术性盘整 [1] - ETF持仓股表现分化,73只成分股中22只上涨、51只下跌,华昌达、弘讯科技领涨约2%,亿嘉和、华东数控、奥普特跌幅居前 [1] - 成交额约6.3亿元,交投活跃,近五个交易日连续获资金净流入 [1] 行业技术演进阶段 - 认知引入阶段(2023年起)探索将ChatGPT等语言模型与视觉语言模型引入机器人系统,实现认知与行动的初步结合 [2] - 快慢系统融合阶段(当前主流)以π0、Helix等模型为代表,形成实时行动且深度思考的端到端模型 [2] - 生成式世界模型阶段(前沿探索)以Sora为代表,能从互联网视频数据中学习物理规律,构建世界模型,解决真机数据稀缺痛点 [2] - 强化学习优化阶段(性能突破)以DeepSeek R1模型为代表,通过强化学习提升任务成功率和模型鲁棒性,实现性能超越 [2] 公司项目与产品信息 - 京东狼族机器人全球智能工厂项目落地无锡,将建设京东全球首个智能物流机器人超级工厂,实现从零部件生产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智能化 [1]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3]
马斯克的 Optimus 机器人稳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24 22:20
当前Optimus机器人性能表现 - 马斯克设想的Optimus机器人需具备稳定行走和灵巧手执行复杂任务能力 但现实与目标存在差距 包括平衡运动控制达标、泛化任务能力自主完成、可靠性接近车规级等挑战[2] - 2024年1月Optimus展示叠衣服视频 同年10月在"ME Robot"发布会中与人群互动实为遥控操作 Tesla Diner开业时负责爆米花机也是远程操控 被行业诟病为遥控操作成果[2] - 在运动控制能力方面 国内第二梯队机器人公司越疆和星动纪元可能略胜一筹 Optimus目前下肢行走能力和上肢抓取能力均未表现出明显优势[2] 特斯拉机器人的技术优势 - 特斯拉采用全面自研和软硬件协同策略 Optimus的28个关节全部实现一体化电驱模组 电机、减速器、编码器、驱动板、热管理均全面自研 体现垂直整合打法[3] - 电池系统采用自研4680圆柱电芯和BMS管理系统 而非第三方动力锂电池[5] - 芯片方面自主研发FSD AI5 SOC芯片 专门适配纯视觉端到端模型 而其他机器人公司多直接采购英伟达或英特尔芯片[5] 技术发展路径与数据挑战 - 第三代Optimus最大更新是泛化能力指数级增长 数据采集方式从动捕服和VR头显/远程操控转向更多人类视频 并直接用人类视频训练机器人模型[7] - 纯视觉方案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多传感器套件成本高达数万美元而摄像头仅数百美元 这种成本差异使纯视觉方案在商业化部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9] - 仅2D视频不足满足具身模型训练需求 需要机器人末端3D坐标及轨迹、6DOF位姿、被操作物体轨迹、第一视角视频等多模态数据 这类数据仍需依靠昂贵人工遥操作采集[9] - 当前灵巧手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物理场景 本质问题是数据量与覆盖度的双重缺失 高质量数据比大规模数据更关键 直接决定模型效率与泛化能力[9] 市场评价与历史计划对比 - 批评者认为特斯拉CEO为维持股价搭乘AI泡沫 美国媒体Electrek评论员称人形机器人计划是模糊AI承诺的大杂烩 甚至讽刺机器人连爆米花都端不好[10] - 相较于此前清晰可执行的大师计划 新计划被评价为给特斯拉股东的鸦片 缺乏实际支撑[10] - 2016年大师计划完成度不高:太阳能屋顶和电池已盈利但距离展示效果遥远 Model 2廉价车型未推出 完全自动驾驶未实现 robotaxi仍在试验[11][12] 公司战略与市场预期 - 特斯拉80%的价值被认为来自Optimus机器人[14] - 特斯拉董事提出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要求马斯克10年内将公司市值从1万亿提升至8.5万亿美元 交付2000万辆汽车 将robotaxi业务做到100万辆 交付100万台Optimus[16] - 市值里程碑包括:2万亿美元对应2000万辆汽车交付 3万亿美元对应100万台机器人交付 3.5万亿美元对应100万台robotaxi商业运营[17] - 为实现目标需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 市值达到两个英伟达加半个微软的规模[17] - 马斯克近期花费10亿美元购入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消息披露后股价盘前交易飙升超过8%至428美元 公司市值猛增约1000亿美元[18]
马斯克的Optimus机器人稳了吗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1 12:10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现状与挑战 - 理想目标是机器人能稳定行走并用灵巧手执行复杂任务,进入工厂或家庭,但面临平衡运动控制达标、泛化任务能力自主完成、可靠性接近车规级几大挑战[3] - 现实表现是2024年1月放出叠衣服视频,同年10月在发布会上与人群互动实为遥控操作,Tesla Diner开业时负责爆米花机也是远程操控,被行业诟病[3] - 在运动控制能力方面,国内第二梯队的越疆和星动纪元可能略胜一筹,目前Optimus无论是下肢行走还是上肢抓取都未表现出明显优势[3] 特斯拉的技术整合优势 - 优势在于全面自研和软硬件协同,例如将28个关节全部做成一体化电驱模组,并且电机、减速器、编码器、驱动板、热管理都全面自研,属于典型垂直整合打法[3] - 电池方面使用自研4680圆柱电芯和自研BMS,芯片方面自研FSD AI5 SOC芯片专门适配纯视觉端到端模型,而初创公司多采用第三方动力锂电池和英伟达或英特尔芯片[5] 技术路径与数据挑战 - 第三代Optimus最大更新是泛化能力指数级增长,正从动捕服和VR头显/远程操控的数据采集方式,转向更多使用人类视频并直接用其训练机器人模型[7] - 纯视觉方案成本优势显著,多传感器套件成本高达数万美元而摄像头仅数百美元,但仅2D视频不足以满足训练需求,还需机器人末端3D坐标及轨迹、6DOF位姿等多模态数据[10] - 当前灵巧手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物理场景,本质问题在于数据量与覆盖度的双重缺失,高质量数据比大规模数据更关键,特斯拉在这方面并不比友商领先太多[10] 公司战略与市场预期 - 国内机器人公司如智元机器人内部人士评价,特斯拉机器人整体能打7分(满分10分)而智元只有3-4分,差距明显,且这是在马斯克机器人第三代更新之前的判断[7] - 特斯拉80%的价值被认为来自于Optimus,公司董事提出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要求10年内将公司市值从1万亿干到8.5万亿,并交付2000万辆汽车、100万台Optimus等运营里程碑[15][17] - 为实现市值目标需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市值需达到两个英伟达加半个微软的规模,马斯克近期花10亿美元购入257万股公司股票,消息披露后股价一度飙升超过8%,市值猛增约1000亿美元[19]
马斯克100万台KPI再度催化人形机器人量产 产业链头部厂商持续爆单(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7 08:41
马斯克增持与薪酬方案 - 公司CEO马斯克于9月12日买入超250万股特斯拉股票 总价值约10亿美元 [1] - 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授予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 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 将分12批次发放 [1] - 薪酬方案潜在价值接近1万亿美元 解锁运营目标包括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 [1]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特斯拉Optimus采用纯视觉端到端模型架构 5月数据采集转向第三人称视频训练 [1] - 本周发布AI5芯片补齐最后一环 26年Optimus进入量产条件已经成熟 [1] - 业界普遍将2025年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和商业化加速年 [1] 行业前景与市场预期 - 马斯克称特斯拉约8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Optimus [1] - 最悲观的6月砍量+改型时期已过 机构看好9-12月机器人再次出现国内和海外共振 [2] - 下周召开产量会议有望回应市场对Gen3的预期 [1] 产业链发展动态 - 国产链有持续进展 国内头部厂商持续爆单 多家厂商发布新产品、签约合作和进行融资 [2] - 人形机器人相关港股包括越疆(02432)、优必选(09880)、鹰普精密(01286)等多家企业 [3]
拓斯达: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小拓”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第一财经· 2025-09-14 18:31
产品技术突破 - 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小拓"基于与智谱共同构建的具身模型 实现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 [1] - 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 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工序 [1] - 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1] 行业应用落地 - 依托对工业客户的场景理解与技术积累 产品聚焦工业制造场景 [1] - 当前应用聚焦注塑车间自动化 体现工业场景垂直化落地能力 [1]
中信建投:现阶段分拣场景泛人形机器人替代工人处于临界点
新浪财经· 2025-08-19 07:37
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 - 当前硬件端泛人形机器人已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门槛 但国产具身模型端仍有提升空间 [1] - 海外Figure 02分拣效率接近熟练工人 处理单件包裹平均耗时4.05秒 与人工3-5秒效率相当 [1] - 国内智元精灵G1分拣速度较熟练工人仍有差距 且在分拣质量和异常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1] 物流场景应用前景 - 分拣场景机器人替代工人处于经济性临界点 下半年将从demo场景转向客户试用阶段 [1] - 海外市场因人工成本更高 将成为物流场景落地首选 预计2025年迎来爆发增长 [1] 技术性能对比 - Figure 02采用Helix神经网络实现高效分拣 国内产品尚未达到同等技术水平 [1]
中信建投: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交付客户试用,明年有望迎爆发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8 09:20
技术能力与商业化门槛 - 泛人形机器人需具备多模态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以实现物流分拣作业 [1] - 硬件端已达到物流场景商业化门槛 但国产具身模型端距离真正落地仍有提升空间 [1] 经济性分析 - 在2年收回成本假设下 泛人形机器人投入产出比已与分拣工人持平 [1] 商业化进程 - 今年下半年将从demo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 [1] - 客户验证后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1] - 海外因人工成本更高昂 将成为物流场景落地首选 [1]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凭借二次开发能力获得超额溢价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1] - 建议关注商业化落地进展领先的本体厂对应的核心供应商 [1]
宇树科技上纬新材动作频频 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争夺战打响
深圳商报· 2025-08-11 06:36
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 提出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相关领域 [2] -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重点支持核心零部件与仿生灵巧手等技术攻关 [2] 资本与市场动向 - 2024年国内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总融资额超300亿元 已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 投资方包括美团、滴滴、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 [2] - 极智嘉于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成为2024年港股最大规模机器人企业IPO 并获"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称号 [2] 企业竞争与上市动态 - 宇树科技7月18日启动上市辅导 冲击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 [3] - 上纬新材公告智元机器人相关主体计划收购其66.99%股份 交易完成后实控人变更为智元CEO邓泰华 市场解读为智元可能借壳上市 [3] - 智元机器人明确表示未来12个月内无改变上纬新材主营业务或重大重组计划 [3] 技术与产业趋势 - 中信证券指出具身模型是当前机器人浪潮的核心驱动力 其市场影响力尚未充分反映 [3] - 未来几年为具身模型产业化关键期 模型智能水平为第一要素 占据场景与优质数据的厂商将强化市场地位 [3] - 模型发展依赖算力芯片、域控制器、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基础设施 数据与物理AI领域厂商有望成为竞争关键 [3]
操盘攻略:金融数据即将公布,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举办
Wind万得· 2025-08-11 06:34
市场要闻 - 8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发布多项经济数据包括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能源生产等月度报告 [2] - 7月金融数据预计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200亿元 新增社融约1.3万亿元 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预计从6月的8.9%回升至9% M2同比增速预计从8.3%略升至8.4% [3]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1267亿元逆回购到期 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5448亿元、1607亿元、1385亿元、1607亿元和1220亿元 [4] - 8月15日将发布7月70城房价数据 6月数据显示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但同比降幅收窄 长沙和上海环比涨幅0.4%领跑 北上广深分别变动-0.3%、+0.4%、-0.5%和-0.6% [5] - 本周多国将发布重要经济数据 包括美国7月CPI、欧元区第二季度GDP修正值、日本第二季度实际GDP初值等 [6] 板块事项 - 8月14-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 设置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三类项目 [8] - 8月15日起新版移动电源认证实施规则正式实施 相关认证机构需制定实施细则并向国家认监委备案 [9] - 8月15-17日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将举办 主题为"外贸新动能 数字新未来" 预计1000多家供应链企业和40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参展 [10] - 恒生创新药指数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方案8月11日实施 明确剔除CXO公司 [11] - 美国或将出台半导体和药品关税 药品关税税率最高可能达250% [12][13] 个股大事 -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股票8月13日起停牌 中国重工将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两公司合并事项已获证监会批复 [15] - 本周A股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 包括贵州茅台、金龙鱼、中国联通等 [16] - 开普云正筹划收购深圳市金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或其存储业务资产控制权 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7] - 黑芝麻控股股东拟将20%股份转让给广旅大健康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西国资委 [18] 限售股解禁 - 本周共有33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30.57亿股 按8月8日收盘价计算解禁总市值2325.1亿元 [20] - 8月12日是解禁高峰期 7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计1961.14亿元 占本周解禁规模的84.35% [20] - 解禁市值前三为海光信息(1957.11亿元)、智微智能(94.48亿元)和国信证券(64.5亿元) 解禁股数前三为海光信息(14.38亿股)、国信证券(4.74亿股)和亚信安全(1.91亿股) [20] 新股日历 - 本周A股将有1只新股发行 为北交所的宏远股份 合计发行约3528.41万股 预计募资3.24亿元 [24][25]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机器人使用的具身模型正经历架构演化 模型能力是第一要素 研发能力强、占据关键场景的厂商有望获得优势 [27] - 方正证券指出小微盘股估值水平虽上升但距离历史极值仍有距离 小市值公司在2025年有明显超额收益 [28] - 湘财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A股大概率继续"慢牛"运行 8月市场将呈现宽幅震荡、逐级抬升态势 [29] - 长城证券看好算力各环节投资机会 认为AI模型能力提升将促进更多商业场景落地 [30] - 开源证券持续看好科技主线 认为在全球半导体周期共振向上环境下科技大类机会层出不穷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