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田虾
icon
搜索文档
板上发电水下养虾,“渔光互补”助力绿色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11 17:36
蓝天白云下,蓝色光伏板在水塘上整齐划一铺展开来,虾农撑一叶小舟,在鳞次栉比的光伏板间穿梭投饵。 这是一幅科技感十足又与田园牧歌式收获景象完美融合的画面,也是滨州沾化区滨海镇"渔光一体"现代 产业园的创新实践。在滨州市北部的沾化区滨海镇,一项独特的"渔光互补"养殖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当地 的渔业生产方式,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该项目巧妙地将光伏发电与盐田虾养殖相结合,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蓝色光伏板在水塘上整齐划一铺展开来,渔民撑一叶小舟,在鳞次栉比的光伏板间穿梭投饵。 通过"渔光一体"产业发展模式,滨州市传统养殖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跨界合作。工业牵手农业,二产带 动一产,实现渔电双双丰收,既改善了大气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又优化了国土资源,实现蓝色产业绿色转 型。滨州盐田虾"渔光互补"养殖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绿色发展的新魅力和广阔前景。 赵旭边浩玥通讯员马海玉滨州报道 沾化盐田虾以其高蛋白、丰富的微量元素而备受市场青睐。沾化区滨海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 自然环境,成为盐田虾养殖的理想之地。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面临着资源消耗大、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为此,国网滨州供电公司携手当地养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长出“金疙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4 10:09
核心观点 - 盐碱地通过科技创新和综合治理实现高效农业开发 产量和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1][3][5][7][8][10] 盐碱地改良技术 - 采用重塑土壤结构技术使小麦大豆大幅增产 [3] - 暗管排碱技术通过地下埋管排盐 结合精准灌溉系统使亩均用水量从200立方米降至15立方米 [3] - 建立节水控盐优肥降药保育增效的绿色治理技术体系 暗管排盐效率比常规提升70% 垄作滴灌技术节水节肥超30% [3] - 水肥盐智能检测系统和10套耕地质量提升模式使核心区产能提高10%以上 [3] 种业创新体系 -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生物育种 吸引48家高校院所和108个专家团队 建设50多个科研平台 [5] - 构建一体化育种创新体系 智能控制育种加速器使育种速度提升2-4倍 [5] - 试验示范943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 培育55个并审定11个包括济麦60 DY017藜麦 希森6号马铃薯 宇花18号花生 [5] 滨海盐碱地治理模式 - 草牧园模式通过适盐牧草和土壤改良技术使土壤含盐量从11‰降至2.6‰ 有机质提高25% 速效养分提升50%以上 [7] - 发展高盐设施种植提升番茄品质 开展肉羊饲养与耐盐牧草轮作 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100%利用生产生物有机肥 [7] 分级利用与多方合作 - 按盐碱化程度分级利用:轻度地重点粮油生产 中度地发展特色种养 重度地生态修复种植耐盐植物 [10] - 种植田菁新品种鲁菁6号3年后土壤盐分降低37% 耐盐度达6‰ 有机质提高24% [10] - 形成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多方合作机制 政府出台规划政策 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投入研发运营 农户参与种植养殖受益 [10] 经济效益与产出 - 工厂化养殖年产37亿尾种苗和3万吨商品虾 延伸出烤虾虾滑等加工产品 [1] - 生态修复产品包括小欢猪珍珠蛋赤松茸进入北京上海市场 [1]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31.93亿元 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11.57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