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木耳
搜索文档
胡向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搜狐财经· 2025-11-02 22:37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针对"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 究所所长胡向东表示,"十五五"期间,需要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 乡村"建设,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重点发力。 总台央视记者 姜美羊:展望"十五五",如何从耕地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 质量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粮食总产量)现在是1.4万亿斤,千亿斤粮食 (产能提升行动),科技发力,政策要发力,耕地这块主要是从量的角度保障。第二个耕地的质量提 升,现在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前很多气候变化引起的旱、涝问题,华北地区下一步可能加强排水 设施的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下一步是全链条创新,围绕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四良结合,把科 技在试验田里面的产量变成大田的产量,现在全国平均单产只相当于试验田的一半,有很大潜力。 总台央视记者 姜美羊:"十五五"期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哪些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三个部分去部署。一方面从农业怎么去推进现代 化;第二方面是和美乡村建设,在乡村建 ...
从十八洞村到“十八栋村”(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7
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表里,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接续,有开展乡村建设的砥砺,更有共同富裕的 探索。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关键之举就是要精准施策 近日,两个小山村的新闻,具有启示意义。 一个是湘西的花垣县十八洞村。这里曾是"有女莫嫁十八洞"的贫困村,这几年靠着特色种植、乡村旅 游、山泉水、苗绣等产业,村民鼓起口袋。不久前,村里举办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村民领到沉甸甸 的"大红包"。 一个是闽东的寿宁县"十八栋村"。因有十八栋农房,下党乡碑坑山村得名"十八栋村"。村里修通村道、 整修农房,打造古法制茶体验馆、户外观景台等,小山村吃上"旅游饭"。 精准施策,要深挖资源禀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十八洞村因十八座天然溶洞而得名,"十八 栋村"这一别称来自十八栋农屋。村名留下了贫困的痕迹,也蕴藏着发展的潜力。在十八洞村,溶洞里 储存着丰富优质的山泉水,现代化瓶装饮用水工厂拔地而起。在"十八栋村",农房是独特风景,村里发 展起民宿、农家乐。这启示我们,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从自身发展水平、区位特点、特色资源等出 发,打造"独一份",才能蹚出一条有竞争力的发展路子。延安苹果、柞水木耳、来宾甘蔗等产业的蓬勃 发展 ...
直播间巨变,东方甄选率先「换赛道」
36氪· 2025-10-29 18:32
公司战略转向 - 公司正从依赖顶级流量的模式转向以健康高品质自营产品为核心的战略 [1] - 公司创始人强调从第一天起就明确了“产品为王”的核心逻辑 [6] - 公司提出“三角形战略”:以“产品会员体系”为核心,以“APP自有平台”和“抖音直播团队”为两大支撑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6财年第一季度公司盈利超过1亿元人民币 [1] - 2025财年剔除资产处置影响后,公司净溢利同比增长30% [1] - 2025财年自营产品总交易额达38.1亿元,占总交易额的43%,较2024财年的40%提升三个百分点 [1][9] - 2025财年毛利率由2024财年的25.9%提升至32% [18] 自营产品发展 - 2025财年自营产品营收达35亿元,占总营收的80% [3] - 自营产品数量同比增加近50%,至今年5月已达732款 [3][7] - 自营产品涌现多个爆款:卫生巾新品上线两天售罄18万单,自营益生菌上市5个月登顶抖音儿童益生菌榜单,烤肠累计销量达2.6亿根 [7] 渠道与用户行为变化 - 大部分营收仍来自抖音,但更多订单向公司APP靠拢,APP的总交易额占比由2024财年的8.4%提升至15.7% [7] - 用户行为改变,从蹲守直播间转变为在APP端直接搜索产品名称下单 [7] - 公司APP付费会员订阅数达到26.43万人 [9] 产品品控与供应链建设 - 公司举办145场溯源直播,展示生产细节与品控标准 [10] - 在选品上注重细节,例如自营国产大虾从虾苗到出厂经历5次检测 [11] - 在全国10个核心城市布局40个仓库,并优化生产技术,如将冻虾解冻后的水分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 [14][1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直播电商行业正从追逐流量的“快”模式,步入经营产品的“慢”模式 [19][20] - 头部机构如美ONE、三只羊、辛选等均在尝试从“轻资产的流量生意”走向“重资产的产品实业” [16] - 行业转型面临逻辑重构、品控体系、用户认知从认主播转向认品牌三重考验 [17]
乡村产业绘新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08:43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胡璐)宁夏的盐池滩羊、黑龙江的有机富硒大米……10月19日落幕的第二 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展现出我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各地探索发 展乡村"土特产",丰硕的成果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 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 乡村"土特产"融入精工巧智,端出餐桌万千风景。从水饺、汤圆、火腿肠等传统产品,到酸辣粉、茶饮 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各地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4万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 做好融通文章,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 云南咖啡、柞水木耳、延安苹果……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土产业,带动农村电商、乡村休 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 乡村产业为脱贫地区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十四五”亮点丨年收入约18万亿元!乡村产业绘新貌
新华社· 2025-10-20 16:46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1]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3]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4] 农产品生产与供给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3]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3]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4] 加工业发展与创新 - 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4万家,其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3] - 行业产品从传统水饺、汤圆、火腿肠扩展到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3] - 先进农业装备如果园多功能机器人亮相,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4] 乡村新业态与产业融合 -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土产业,带动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3] - 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村BA”“村超”等文化活动火热[3] - 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4]
【商洛】扎实推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
陕西日报· 2025-10-14 08:13
文章核心观点 - 商洛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发展药食产业、培育赛事经济和利用气候资源,构建了多业态融合的“康养+”产业链,致力于建设“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1][8]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药食产业 - 商洛拥有1192种道地中药材,其中110种为药食同源品种,为药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 丹凤县寺坪镇山茱萸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年干果产量约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2] - 通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11个村级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运营,推动传统药材产业升级 [3] - 商洛市获得“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称号,累计注册认证特质农产品20个以上,97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 - 2024年通过举办药膳美食大赛等活动发布十大药膳美食,带动超过2万户群众增收 [3] 培育赛事经济推动康养消费 - 利用高水平体育赛事如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作为纽带,以门票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例如蟒岭绿道景区凭观赛票根可免门票 [4][5] - 2024年赛事活动带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和25% [6] - 积极开发山地运动、森林运动等特色赛事,并建设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等一批体育重点项目,以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城市运动新场景 [6] 利用气候资源激活绿色引擎 - 镇安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8.5%,为CCER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优越生态条件 [7] - 镇安县CCER林业碳汇项目覆盖14个镇(街道),造林规模8928公顷,计入期40年,预计总减排量779,054吨,年均减排量19,476吨 [7] - 该项目通过碳汇价值转换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7]
陕西柞水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
环球网· 2025-09-12 16:44
生态建设成就 - 柞水县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1] - 柞水县成功跻身西北首家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行列 [1] - 柞水县PM2.5年平均值始终保持在25μg/m³以下,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 [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柞水县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县一策预警研判,开展砂石运输车辆、柴油货车、高铁施工等扬尘专项整治 [1] - 柞水县加强加油站、汽修厂等挥发性有机物常态防治 [1]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 柞水县作为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水源地之一,也是引乾济石工程为西安城区六大供水的水源地之一 [2] - 柞水县农村污水治理率达60.75%,高于全市4.92%,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2] - 柞水县认真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持续推进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等项目 [2] 土壤与固废环境安全 - 柞水县土壤环境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2] - 柞水县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持续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2] - 柞水县加强危废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工矿企业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测 [2]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 - 柞水县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1.2%,植被覆盖率高达88% [3] - 柞水县建成5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8.3平方公里 [3] - 柞水县通过实施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措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3] 生态产业发展 - 柞水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 [3] - 柞水县终南山寨、阳坡院子等一批特色民宿声名远扬,朱家湾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最佳旅游乡村 [3] - 柞水木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 [3]
陕西杨凌示范区:让“中国味道”香飘海外
陕西日报· 2025-09-12 12:47
外贸业绩表现 - 杨凌示范区1月至7月进出口总值达9.76亿元,同比增长18.58%,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 [2] - 上半年累计向10余个国家出口鲜果约5600吨 [3] - 计划在年底前帮助金米村销售2.5万公斤木耳,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1] 具体出口业务与产品 - 柞水县金米村1000公斤木耳通过海运发往迪拜,系该产品首次进军迪拜市场 [1] - 中国制造的电烤炉、遮阳伞已通过农科云桥跨境电商产业园销往波兰和瑞士 [4] - 杨凌国合跨境贸易有限公司已与俄罗斯、瑞士、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 渠道与平台建设 - 积极探索利用中欧班列(西安)开展粮食贸易、大宗农产品贸易等业务 [3] - 计划在阿拉山口等口岸设立分公司,并在俄罗斯莫斯科成立子公司,以畅通出口渠道 [2] - 农科云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集办公、仓储、物流、展示功能于一体,助力企业集群化开拓国际市场 [3] 供应链与物流体系 - 在陕西、山东等6省设立农产品集采基地,为涉农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金融一站式服务 [5] - 在境外布局建设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农产品海外仓、农业科技园区和加工物流园区 [5] - 企业将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力争在年底跃升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 [4] 政策与服务体系 - 建立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从备案、通关到退税的全链条指导 [6] - 加速打造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贸易洽谈于一体的“国际农业会客厅” [6] - 联合相关部门为外贸企业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 [6]
陕西柞水:小木耳撑起亿元级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9-05 09:28
产业现状与规模 - 木耳产业处于秋季种植关键期,农户正进行菌包搬运和菌袋悬挂等生产活动[1] - 柞水县木耳年种植规模突破1亿袋,品牌价值达到53.23亿元[1] - 木耳产业已成为柞水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且品质日益提升[1] 技术升级与品种改良 - 产业长期面临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12年后在科技部帮扶下迎来转机[1] - 大棚应用温度、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等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1] - 先后引进27个适生菌种并培育出7个本土良种,实现全县木耳良种覆盖率100%[1] 产业发展历程 - 柞水县拥有悠久的木耳种植传统[1] - 通过学习和应用先进种植理念与技术,成功将小木耳发展为致富大产业[1]
【商洛】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陕西日报· 2025-09-01 06:41
旅游业发展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 朱家湾村超过80%人口从事旅游业 村集体经济从几万元发展至70多万元 人均收入达32665元[2] - 李双双民宿定位研学团建游 年收入超20万元[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 - 商洛市成为西北唯一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全国共12个试点地区[2] -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生态产业化[2] 特色农产品出口与产业链发展 - 柞水木耳首次销往中东市场 1000公斤干木耳发往迪拜 继乌兹别克斯坦后第二次出口[5] - 洛南县核桃栽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 建成全国首家核桃单品大宗交易平台西北核桃物流园[5] - 全市72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5] 工业绿色转型与资源综合利用 - 陕西岭南佳泰公司年消耗硅质尾矿20万吨、粉煤灰3万吨、工业石膏2万吨 尾矿综合利用率60% 原料本地化利用率超90%[7] - 通过尾矿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10% 年节约尾矿库维护费用超千万元[7] - 商洛已探明矿产61种 其中国家战略性矿产13种 推进矿山"五化"转型[7] 康养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 - 商州区东坡院子康养度假农庄规划22个旅居空间和9个餐饮空间 配备书吧咖啡厅等设施[9] - 山阳天竺山森林康养基地、丹凤葡萄酒罐民宿等新业态呈现链式裂变效应[9] 生态价值转化金融支持 - 柞水终南山寨获VEP项目贷4000万元[10] - 商洛绿色信贷余额200.76亿元 同比增长11.4%[10] - 丹凤与南京达成"零碳会议"碳票交易意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