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

搜索文档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培育一批农民主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6:3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要求 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 释放多样化 品质化 差异化消费潜力 [2]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提升绿色 有机 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从严加强证后监管 [3] - 搭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宣展推介平台 做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推广 增强品质消费引导力 [3] - 三品一标相当于优质农产品的牌照或身份证 能够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并引导生产端摆脱低价竞争 推动质量分档和价格分层 通过优质优价释放市场潜力 形成农产品消费良性内循环 [3] 新型加工产品开发 -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推动人工淀粉 菌体蛋白 功能糖 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4] - 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美味多样休闲食品 营养健康饮品 推进食药物质等保健食品原料复方配伍备案试点 [4] - 开展气调保鲜 精准保鲜 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 [5] - 新食品配料面向小众细分市场 通过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满足特定消费群体差异化需求并带动整体农产品消费 [5][6] - 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强调营养健康快捷 需严把质量关和安全线 用科技确保营养卫生口感 [6] 电商平台与网络销售 -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深化拓展数商兴农 组织网络扩消费活动 引导电商平台升级服务 发展即时零售 社区电商等业态 拓展本地零售供给 [7] - 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将土特产变成网红货 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助农提高曝光度和溢价率 典型案例如陕西柞水木耳 江西赣南脐橙 河南新安樱桃 [7] - 电商平台在农产品标准化 品牌化 组织化方面起牵引作用 倒逼生产端调整种植结构 提升品质 带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8] - 当前平台销售面临量大品杂 质价不一 同质化严重问题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足 需推动农产品从被动上网向主动适网转变 [8] 直播电商与生态建设 - 电商平台存在服务不够精准 生态不够健全 规则不够公平问题 具体包括流量调度未按农时农需匹配 农民主播队伍未培育 算法偏向高销量品类 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等 [10] - 需推动平台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和扶农机制 扶持可复制可持续能自主的乡村主播和农村电商 [11] - 引导政府和平台共建数字乡村公域 打造规则公开 流量公平 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电商生态 实现平台带农向平台助农转型 [11] -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 以公益方式扶持有特色潜力乡村 培育扎根乡土农民主播 开展主题直播活动 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 [11] -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常态化成体系扶农措施 匹配运营辅导和流量扶持资源包 对集中上市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 [12]
“三端”发力促进农产品消费
证券日报· 2025-07-29 01:09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共23条举措 [1] - 政策旨在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协同发力,释放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潜力 [1] - 重点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及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 [1] 政策亮点与实施路径 - 精准聚焦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三大环节,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拓展多元消费场景、升级城乡消费设施 [2] - 推动直播电商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破解消费增长堵点 [2] - 突出财政金融支持与全链条协同监管,系统性激发市场活力 [2] 农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 - 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游购乡村"等系列活动及农特产品 [2] - 支持"村字号"活动如村跑、村舞、村BA,满足体验式、文化式消费需求 [2] - "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可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契合都市居民生态与文化体验需求 [3] 优质农产品供给优化 - 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认证水平,强化农产品"身份证"体系 [3] - 开发新型加工及特色食品,如有机农产品吸引健康人群,特色零食满足年轻群体需求 [3] 政策影响与市场前景 - 农产品作为刚需消费,政策组合拳将提升总量并助推经济内循环 [4] - 数字化模式(直播电商、"互联网+")推动消费渠道升级与拓展 [4] - 城乡基础设施与供应链建设缩小消费差距,培育持续增长动能 [4]
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50亿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印发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07:11
老铺黄金业绩表现 - 上半年销售业绩达143亿元,同比增长252% [1] - 经调整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292% [1] - 单个商场收入近5亿元 [1] - 高端定位和古法黄金策略成效显著 [1] 瑞贝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4.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37.59万元,同比增长15.31% [2] - 跨境电商业务通过第三方平台、独立站、直播等渠道拓展 [2] - 全球TOC销售增长对冲美国线下批发业务受关税影响 [2] 暑期档电影市场 - 暑期档总票房突破50亿元(含预售) [3] - 观影总人次1.29亿 [3] - 《侏罗纪世界:重生》获20省票房冠军 [3] - 《长安的荔枝》获8省票房冠军 [3] 农产品消费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4]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及基地建设水平 [4] - 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4] - 加强证后监管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 [4] - 搭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宣展推介平台 [4]
十部门出台方案促进农产品消费 专家:意在遏制低质低价“内卷式”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21: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扩大农产品消费并优化供给端、流通端和市场端 [1] - 方案核心目标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1]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方案将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包括推进品质评价、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和创新地方特色食品 [2] - "三品一标"被视为优质农产品的"牌照"或"身份证",有助于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并引导生产端摆脱低价竞争 [2] - 提升"三品一标"水平可形成农产品消费的良性内循环,通过优质优价释放市场潜力并带动农民增收 [3] 新型食品研发与加工技术 - 方案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4]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并开展气调保鲜、品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4] - 新型食品配料面向细分市场,深加工可提升附加值并带动整体农产品消费 [4] 电商平台与农产品销售 - 方案提出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 [5][6] - 电商平台有效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提升曝光度和溢价率,典型案例包括陕西柞水木耳、江西赣南脐橙等 [6] - 平台还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组织化,带动农业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型 [7] 电商平台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当前平台存在服务不够精准、生态不够健全、规则不够公平等问题,如流量调度未按"农时农需"匹配、农民主播队伍未成熟等 [8] - 建议推动平台从"流量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完善扶农机制并打造公平的农产品电商生态 [9] - 方案明确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培育农民主播,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以促进优质优价 [9][10]
10部门联合印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11:14
农产品消费促进方案核心观点 - 十部委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三端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力[1][2] - 方案提出九大重点任务,覆盖生产端品质升级、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区域协作、品牌建设等全链条环节[3][5][8][9][11][13][14][16] - 强调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推动农产品消费与文旅、体育、健康等业态深度结合[7][13][15]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 提升"三品一标"水平:加强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广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3] - 推进品质分级:建立牛肉主产省品质评价体系,制定地理标志水果分级标准,实现优质优价[3] -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支持人工淀粉、菌体蛋白等功能性配料研发,开发即食即烹类便捷食品[3] -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培育加工适用型原料品种,开发传统手工、养生药膳等"伴手礼"产品[4] 拓宽线下消费渠道 - 创新节庆消费平台: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6] - 丰富消费场景:推动农产品进商圈/景区,结合体育赛事开展"土特产"展销,满足婴幼儿/老年人等细分需求[7] - 升级消费设施:完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改造"千集万店",推广社区"店仓一体"、"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7] 提升网络消费质效 - 挖掘电商潜力:深化"数商兴农",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打造国潮爆品[8] - 优化直播电商:培育农民主播,设立农产品直播专区,算法倾斜扶持生鲜农产品[9] 区域协作与帮扶 - 建立省际产销互补机制:东部8省导入采购资源帮扶西部10省,推广"南菜北运"共享仓储模式[10] - 开展脱贫地区对接:组织"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等推介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政策[11] 品牌建设与消费引导 -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发布第四批精品名单,设立电商平台品牌专区,打造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14] - 强化目录引领:完善省级品牌目录,拓展联名定制等消费模式,组织"十城联动共享美食"活动[15] - 提升营销能力:构建数字化营销服务体系,开展"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16] 农文旅融合创新 - 深化游购一体:推出乡村旅游线路带动地销,打造"美食名村",开发农遗良品[17] - 举办乡村文体活动:支持村BA/非遗大集等"村字号"活动,实施"文艺赋美乡村"培育文化艺术村[18] 内外贸一体化 - 畅通外贸内销渠道: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展销会,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19] - 推动标准衔接:促进出口产品与"三品一标"体系对接,培育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主体[20] 政策保障措施 - 完善配套支持:加强部门协同与消费监测,推广典型经验[21] -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订单质押贷款,推动消费政策与文旅/健康等领域统筹设计[22] - 加强全链条监管: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推进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