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沸了”!又一只翻倍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5:35
公募基金表现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达102.52%,成为继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后第二只"翻倍基" [1][2] - 该基金最近六个月涨幅达111.15%,在同类基金中领跑 [2] - 中银港股通医药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91%,另有10只主动权益基金涨幅超70% [4] - 偏股型基金指数年内涨幅7.95%,跑赢沪深300指数超6个百分点 [4] 医药行业动态 - 创新药板块年内涨幅超36%,表现亮眼 [2] - 医保局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医保和商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推动创新药发展 [3] - 创新药企业有望通过临床数据读出、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实现增长 [3] - 国内创新药企业依托临床数据、产品出海及商业化兑现带来更好表现 [5] 基金经理观点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表示,三季度创新药将在管线海外授权及国内销售放量两个方向展开 [3] - 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郭鹏、单林认为创新药是确定性较强、空间较大的资产,国产创新药处于产业红利释放前夜 [5] - 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预计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将在国际化突破、政策优化、资金增配三重驱动下延续反弹 [6] 基金持仓情况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等,创新药占比极高 [2] - 绩优主动权益基金中,医药主题占六成以上,其余基金重仓股也不乏医药板块个股 [4] 市场表现 - A股、港股市场持续向好,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恒生指数突破24000点 [2] - 多数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在7月15日创历史新高 [5]
共探产业进阶路径,创新药“穿越周期,重塑价值”闭门会成功举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0:3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实现从模仿追随到创新突破的跨越式发展,正面临政策、资本与全球化竞争交织的关键转型阶段[1] - 2025年行业呈现"内生提速"与"BD质变"两大趋势:本土创新药完成0到1突破加速规模扩张,license-out交易在美国市场实现高溢价突破[4] - 1-5月跨国药企在华创新药专利采购金额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验证中国创新药国际竞争力[5] 政策影响 -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创新药发展面临价值认可度不足、医保支付不畅等挑战,需全链条政策赋能[4] - 政策需协同药物研发、审评审批、金融支持等环节,为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全周期发展动力[4] 资本动态 - 资本市场估值环境复杂,科创板向硬科技转型,港股交易量增长但估值压力并存[4] - 中国创新药交易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形成显著向外输出格局,交易质量持续提升反映管线研发能力进入全球第一梯队[6] 国际化发展 - 药明生物通过全链条CRDMO服务助力中国创新药突破成本与时间壁垒,加速全球化布局[6] - 海外临床开展数量显著提升,分子设计多样性增强为出海奠定基础,BD模式多元化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6][4] 企业战略 - 行业需差异化突破同质化竞争,通过合作推进管线落地,BD交易反哺研发并提前布局出海路径[7] - 企业需调整管线适配市场,在资本回暖背景下把握上市渠道复苏机遇[7] 投资视角 - 指数投资可捕捉医药产业趋势,易方达基金已构建覆盖A股、港股、美股的医药指数产品体系[5][6] - 恒生创新药ETF等细分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配置需求,反映创新药领域高成长预期[6] 未来方向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需政策锚定、资本驱动与全球视野协同,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体系[7] - 全球化浪潮下需聚焦商业价值高效实现,推动从机会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跨越[6][7]
创新药行业有多火爆?券商策略会门外都是人,TMT基金也来跨界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22:44
创新药行业热度 - 创新药板块迎来向上拐点 百利天恒ASCO年会数据吸引130多家机构参与 券商医药策略会现场火爆 [1] - 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涨28.65% 港股创新药指数涨64.86% TMT/电子/计算机基金跨行业配置创新药股 [3] - 5月6日至6月13日 舒泰神涨241.94% 常山药业涨141.32% 华纳药厂涨68.13% 一品红涨43.89% [4] 市场参与特征 - 非医药背景基金经理关注财务数据 医药背景分析师侧重靶点/临床数据横向对比 TMT基金经理聚焦消费医疗属性如定价/市场规模 [4] - 小市值公司凭借突破性疗法品种领涨 舒泰神血友病药国内销售峰值预计超20亿元 一品红痛风药AR882完成全球Ⅲ期入组 [5][6] - 机构配置逻辑转向"出海预期" 中国创新药从license in转向license out 2023年对外授权项目首超引进项目 [6][7] 行业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加速扫货中国创新资产 2024年license out项目超30个 恒瑞医药等进入全球合作榜单前十 双抗等品种交易价格被竞标推高 [7][9] - 中国临床研发效率优势显著 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1/3-1/5 2024年研发药物达6280种 较十年前增长1200% [10][11] - 专利布局突破 中国占全球创新药管线36% ADC/双抗领域表现突出 跨国药企借中国管线应对专利悬崖 [9][1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头部药企依赖融资维持研发 年投入数十亿元 集采涉及435个品种 医保支付能力制约回报 [8] - 靶点同质化严重 部分创新药企产品未能上市 行业指数波动受融资难度影响 [8] - 政策催化行情 临床数据全球对标提升信心 跨国药企通过单产品交易低成本补充管线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