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技术
搜索文档
中国通号:公司完成了融合北斗的多源列车定位技术、基于北斗的重载普速铁路列控系统成套关键技术研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7:57
公司北斗技术核心竞争力 - 公司研发了基于北斗定位的新型列控系统 该系统具备低建造成本和低运维成本的特点 并已在新疆和若铁路顺利开通 [1] - 公司完成了融合北斗的多源列车定位技术研究 以及基于北斗的重载普速铁路列控系统成套关键技术研究 [1] - 相关技术细节详见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第18项和第59项 以及在研项目情况第11项 [1] 行业设备更新趋势 - 国铁设备更新报告提出信息通信设备自主替代行动 重点包括加快推进北斗主用设备应用替代 [1] - 行业将有序推进无线通信设备升级换代 并统筹推进信息通信设备更新换代 [1]
信息发展: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智慧交通与智慧政务两大领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1 21:45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智慧交通与智慧政务两大领域 [1] - 公司凭借在北斗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务等多个领域 [1] 核心技术基础 - 公司在精准定位、导航技术、智能化数据处理平台等方面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 - 公司在智能化方面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开发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1] 解决方案与应用领域 - 公司解决方案涵盖交通管理、物流优化、城市治理和应急响应等关键领域 [1] - 公司解决方案提升了客户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能力 [1] 市场竞争力 - 公司在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综合解决方案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 [1] - 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1] - 公司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领域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领导力 [1]
走进千家万户 赋能千行百业——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27 05:42
产业规模与渗透率 - 北斗产业规模达5758亿元,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规模近5000万台套,消费领域应用保有量突破20亿台套 [1] - 北斗技术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消费类终端中的渗透率已超过70% [3] - 当前国内主要行业北斗应用渗透率超过85% [4] 大众消费与公共服务应用 - 北斗系统在消费类终端渗透率超70%,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领域 [3] - 千寻位置通过"时空算力背包"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态厘米级定位,支持收快递、园区导览等工作 [2] - 湖南株洲市公安局使用搭载北斗的巡河无人机自动起飞,系统深度学习后可实时推送预警信息至相关部门 [2] - 长沙市燃气实业有限公司为地下燃气管网等设施赋予厘米级精度的"北斗网格码"数字身份,动态分析管网腐蚀趋势 [3] 行业赋能与产业融合 - 北斗系统与医疗急救、农业监测、工业制造、低空经济等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 [4] - 湖南盛鼎集团将北斗定位与遥感技术结合,自动识别作物类型、监测种植面积,助力精准管控 [4] - 湖南澳德信息科技应用"北斗+5G"融合定位技术生产高铁列车天线,全国超过一半的高铁列车搭载其产品 [4] - 中国电信在株洲打造"北斗+5G+低空+车路云协同"示范区,北斗逐步成为工业系统的智能中枢 [4]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 北斗信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位精度从十米级跃升至亚米级,时间同步能力进入纳秒时代 [6] - 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的导航增强产品在卫星信号遮蔽区域仍能保持车辆定位精度优于15厘米 [7] - 湖南累计建成19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新设4个院士工作站,布局实施15项省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7] - 全国首个北斗实验室联盟在株洲成立,采用"1+6+N"组织模式联动N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7] 新产品与未来展望 - 峰会集中发布33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北斗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应用 [2] - 面对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新场景,北斗应用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4] - 湖南正加力推动北斗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深度融合,广泛进入重点行业 [5] - 北斗系统需与新兴技术互相赋能,推动交叉创新,不断推进软件和平台的创新研发 [8]
华大北斗发布新一代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6:54
产品发布与技术突破 - 华大北斗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HD6180,标志着北斗短报文通信从行业专用迈入大众消费电子领域[1] - 芯片采用22纳米先进工艺,集成射频收发一体化设计,工作功耗降至22mW以下,较主流产品降幅超过80%,封装尺寸仅3mm×3mm[1] - 芯片将译码灵敏度提升至-130dBm,显著增强弱信号通信能力,并将卫星信号首次捕获时间缩短至2秒以内,解决了卫星通信在消费端落地的核心难题[1]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HD6180芯片的低功耗、小尺寸、高集成特性使其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汽车等消费电子终端,直接面向亿级用户市场[2] - 目前已有超过3000万手机用户开通使用北斗短报文服务,该功能正逐步成为智能终端标配[2] - 公司在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方面位居全球第六、中国第二,在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领域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其芯片在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市场中占有率超过90%[2] 公司财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2024年营收达到8.4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0%[2] - 公司依托"芯片—模组—解决方案"全链条能力,在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物联网等新兴场景中具备先发优势[2] - 公司亮相中国时空高精度公益服务首批集团入驻仪式,并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芯片+解决方案+场景落地"的模式[3] 产业链影响与发展前景 - 华大北斗的短报文芯片被视为推动北斗应用从千亿级行业市场迈向万亿级消费市场的关键"底座"[3] - 未来随着智能终端全面接入北斗短报文功能,将激活位置服务、应急通信、户外救援、车辆监管等多元应用场景,带动整个北斗产业链的升级与增值[3]
北斗技术全力赋能共享出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15:56
公司业务规模与技术应用 - 截至8月,公司已在全国30余城投放超过263万辆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共享单车,成为行业内首家突破百万量级北斗应用规模的共享出行企业 [1] - 公司搭建了国内首个城市级共享出行北斗数据中心平台,将分散的单车定位数据转化为洞察城市慢行交通规律的“数字底座” [1] - 公司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推出“入栏结算”等管理方案,有效破解“乱停乱放”和“潮汐淤积”等城市治理痛点,该项目成功入选“中国慢行交通优秀案例” [1] 技术能力与生态拓展 - 车辆通过搭载北斗系统实现“亚米级”高精度定位,可精准还原行驶轨迹、感知实时状态,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为精细化运营提供数据支撑 [1] - 公司“北斗+”应用生态从路面两轮车向立体空间延伸,构建了“空地一体”智能配送网络 [2] - 截至6月,公司无人机依托北斗航迹规划已配送60多万单,无人车利用北斗定位在复杂城市道路中实现精准导航与自主决策 [2] 行业影响与战略定位 - 北斗技术深度融入共享单车这一最高频的民生场景,意味着北斗系统已从“天边系统”发展为深入日常的“身边服务” [1][2] - 共享出行领域规模大、应用广,是北斗应用的重要载体,链接“吃住行游购娱”多元化场景 [2] - 以公司为代表的行业企业正引领“北斗+大众消费”蓬勃发展,“北斗+”融合创新正全力赋能千行百业 [2]
中国新闻网: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大北斗产业集聚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9:00
北斗技术应用与产业规模 - 北斗技术具备夜视功能 可在黑夜及沙尘雨雾天气下精准掌握船只代号、状态、轨迹和吃水深度 [1] - 今年上半年武汉北斗产业规模突破339亿元 同比增长31% 成为中部地区最大北斗产业集聚区 [1] - 北斗应用已成为行业"标配" 高精度模组可将农田耕地保护精度提高至厘米级或分米级 [1] 关键产品与技术突破 - 梦芯科技首发新一代高精度SoC芯片 标志中国北斗芯片技术正式迈入2.0时代 [1] - 依迅北斗依托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14纳米北斗高精度授时芯片 推出三款高精度模组 [1] - 新产品在机器人、无人驾驶、耕地保护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1] 产业生态与应用普及率 - 武汉市近10万辆客货运车辆、近9000辆公共汽电车及长江干线航行客船的北斗终端应用率达到100% [2] - 超50万辆共享单车配备北斗定位系统 [2] - 产业从"北斗+"技术赋能转向"+北斗"需求牵引 在智能无人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形成全生态应用 [2]
河北:实施一批北斗技术攻关项目 增强系统自主可控性和应用可靠性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3:37
河北省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河北省计划推动北斗与5G/5G-A、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 [1] - 支持研发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北斗芯片及关键元器件 [1] - 实施北斗技术攻关项目,突破全域覆盖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集成应用等关键技术 [1] - 推动形成泛在智能的时空信息要素服务 [1] 技术攻关方向 - 重点突破全域覆盖高精度定位技术 [1] - 突破短报文集成应用与大规模服务技术 [1] - 融合卫星/基站/传感器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技术 [1] - 通导一体低空智能监管技术 [1] 基础设施发展 - 围绕北斗规模应用基础设施开展技术攻关 [1] - 解决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应用重大难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