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设备更新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设备招投标景气度持续,公司报表端拐点有望来临
平安证券· 2025-07-17 11: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带动医疗设备招投标需求释放,上市公司报表端业绩有望改善 [3][11] - 头部公司受益于设备更新招投标复苏,国产设备企业招投标走势与行业趋同 [4][18] - 建议关注医疗设备高端化、智能化完善布局的国产领军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等 [5][21] 各部分总结 设备招投标景气度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招投标整体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长超60%,各月规模同比持续增长,6月增速回落但绝对值仍高景气 [3][11] - 2025年6月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及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活跃,采购由辽宁等省份推动,以影像设备为核心,基层升级需求释放 [3][11] 高端影像设备采购 - 6月超声采购规模13.91亿元(yoy+49%)、CT 19.38亿元(yoy+59%)、MRI 15.31亿元(yoy+64%)、DR 2.69亿元(yoy+49%) [4][12] - 6月DSA采购规模7.30亿元(yoy+19%)、消化道内镜4.38亿元(yoy+21%) [4][15] 国产设备企业招投标 - 6月迈瑞6.23亿(yoy+15%)、联影7.69亿元(yoy+35%)、开立1.02亿元(yoy+73%)、澳华0.27亿元(yoy - 46%) [4][18] 投资建议依据 - 2025年设备更新政策值得期待,拟发行超长期国债1.3万亿元用于相关建设和更新,医疗装备有望受益 [21] - 设备更新推动招标恢复,企业报表端有望迎拐点,如迈瑞医疗、开立医疗业绩有望改善 [21]
每周股票复盘:山外山(688410)2025Q1血液净化设备营收12,748.9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06 06:59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山外山报收于13.81元,较上周的13.33元上涨3.6% [1] - 7月3日盘中最高价报14.39元,6月30日盘中最低价报13.23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44.37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74/126,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3345/5149 [1] 行业市场空间 - 2019年至2023年,我国ESRD患者人数由302.5万人增长至412.6万人,CGR达8.1%,显著高于全球ESRD患者数量增速的5.1% [2] - 2019年至2023年,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人数由73.6万人达到107.0万人,CGR达9.8% [2] - 2023年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中约86%选择血液透析治疗,14%选择腹膜透析治疗 [2] - 2023年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比率约为26%,低于全球平均治疗率37%和发达国家平均治疗率75% [2]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净化设备实现营业收入12,748.94万元,透析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3] - 2025年一季度血液净化耗材实现营业收入4,326.19万元,其中自产耗材收入同比增长123.46% [5] - 2025年一季度医疗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26.96万元,同比增长43.52% [6] - 已建成并运营连锁血液透析中心6家 [5][6] 公司竞争优势 - 技术创新优势: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4] - 产品质量优势: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得到市场充分验证 [4] - 品牌影响力优势:血液净化行业唯一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4] - 快速服务优势: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本地化售后工程师队伍和远程运维信息化管理平台 [4]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发改委将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推出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5]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政策重心从"扩面降价"转向"稳价提质" [5] - 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执行集采相关工作的通知,公司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 [5]
国产仪器仅占8.8%,中国医科大学亿元设备更新项目中标结果
仪器信息网· 2025-06-27 12:17
教育部重大慢病研究创新中心设备更新项目 - 教育部重大慢病发病机制及综合诊疗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设备更新项目总中标金额达1.03亿元 [1][2] - 中标设备涵盖凝胶成像系统、流变仪、组织透明化系统、多功能酶标仪、微滴式数字PCR仪、光片显微镜等高端科研仪器 [2][3][4] - 国产仪器在本次中标中占比8.8%,包括天能凝胶成像系统、奥谱天成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仪、今是科技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等 [2] 中标设备详情 - 中标设备单价从34万元至671.98万元不等,其中最高价设备为清醒动物全脑多模态神经功能成像系统(671.98万元) [3][4][5] - 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包括蔡司(599万元光片显微镜)、布鲁克(499.85万元原子力显微镜)、奥林巴斯(518.85万元双色活体成像系统)等 [3][4] - 部分高端设备中标价:结构光超高分辨率显微镜647.58万元、空间组学细胞表型及蛋白定量分析系统518.7万元、纳升移液工作站629.6万元 [4] 国产仪器表现 - 国产仪器中标产品包括:天能Tanon Chemi Ultra凝胶成像系统(59.38万元)、奥谱天成ATR8800MP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仪(97万元)、今是科技G-seq500第三代基因测序仪(34万元) [3][4] - 其他国产设备:瑞沃德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51.9万元)、溯远基因Honor1816基因分析仪(159万元) [4] 项目意义 - 设备更新将助力创新中心更前沿地探索重大慢病发病机制,挖掘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5] - 项目聚焦重大慢病关键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提升我国重大慢病整体防治水平 [5]
联影医疗(688271):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 彰显业绩增长信心
新浪财经· 2025-06-18 16:38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以95元/股向1368名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董事会成员授予500万股限制性股票 [1] - 此次激励计划是继2023年、2024年后推出的新一轮激励,有效期内的激励计划涉及股票总计1162.19万股,占当前股本总额的1.41% [2] - 激励计划设定了2025-2027年营收增长考核指标,目标值分别为20%/44%/72.8%(年同比增速20%),触发值分别为16%/34.06%/56.09%(年同比增速16%) [2] - 预计激励计划摊销总额为2.04亿元,将在2025-2028年分别摊销5734万元/8730万元/4476万元/1480万元 [2] 医疗设备市场表现 - 2025年1-5月国内公立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招投标市场公布336个项目,金额总计54.1亿元,占全国常规采购市场规模的15.96% [3] - 公司在CT、MRI、MI等大影像设备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5Q1已实现营收和利润同比正增长 [3] - 随着设备更新政策逐步落地执行,公司有望显著受益,并协同海外市场拓展,驱动业绩逐季度修复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23.66/148.36/177.55亿元,同比增长20.05%/19.98%/19.67% [3]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17.63/22.25/27.41亿元,同比增长39.71%/26.23%/23.14% [3]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59/47/38倍 [3]
医疗设备集采订单激增58.87%,千亿级市场更新周期正式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6-05 07:37
医疗器械行业政策驱动增长 - 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推动的"以旧换新"政策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 [1] - 各地卫健委密集开展市场调研活动 医疗设备集采订单频频传出 [1] -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纷纷加大市场投入力度 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1] 集采订单与市场需求 - 2024年前5个月医疗设备采购公开招标公告达3832条 较去年同期2412条增长58.87% [3] - 中央公告类别招标从30条激增至193条 同比增长5.43倍 [3] - 福建省CT、MR医用设备集采预算8.97亿元 涵盖92台设备 [3] - 湖北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设备数量从3台调整为57台 总投资2.6亿元 [3] - 三亚市卫健委两批次设备集采总预算约3亿元 涵盖彩超、CT、MR等设备 [3] - 2024年前4个月医学影像设备同比增长106% 放射治疗设备同比增长83% 外科手术设备同比增长80% 生命支持设备同比增长73% 体外诊断设备同比增长44% [3] - 预计2025年医疗设备更新需求约300亿元 加上2024年未执行的400亿至500亿元 全年订单总量将达数百亿元 [3] 政策红利与行业周期 - 国务院提出到2027年医疗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4] - 我国部分医学成像设备使用年限超10年 CT、MR、DSA和PET设备亟需更新 [4] - 2024年5月后大型医院启动医疗设备更新计划 涵盖MR、CT等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设备 [4] - 医疗新基建在全国展开 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专项债券、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相继落地 [4] - 国家鼓励采购国产设备 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4] - 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 行业将进入持续十年左右的新周期 [4] 上市公司布局与业绩展望 - 某大型医疗器械公司高管表示在设备更新集采项目中保持60%以上胜率 [5] - 超研股份医用超声影像设备在多省市卫健委大宗投标项目中多次中标 [5] - 九州通2025年已中标湖北省人民医院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等采购项目 [5] - 伟思医疗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7年需求将从刚需过渡到改善型产品 [6] - 迈瑞医疗产品在大型公立医院获广泛认可 在补短板、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具备优势 [6] - 开立医疗预计去年未落地的采购计划将在今年陆续落地 [6] - 迈瑞医疗判断业绩改善可能出现在三季度 将有明显复苏 [6]
20cm速递|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涨超1.8%,政策推动后续增量
搜狐财经· 2025-05-29 10:32
政府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拟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 [1] - 下拨72.26亿元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县域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持续推进 [1] - 多地招标项目要求全部国产,助推国产龙头进一步受益 [1] 医疗设备招标数据 - 2025年1–4月新设备公开招标规模分别为174亿、112亿、140亿、153亿元,4月已基本恢复到2023年同期水平 [1] - 累计公开招标金额达118亿元,需求释放加速 [1] - 高端影像设备4月采购规模:CT 25.25亿元、MRI 22.70亿元、超声 13.71亿元、DSA 7.69亿元、DR 2.57亿元、消化道内镜 3.91亿元,高端化趋势显著 [1] 创业板医药ETF及指数 - 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跟踪创医药指数(399275),具有20%涨跌幅限制 [1] - 创医药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创业板市场中选取从事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医药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创医药指数具有显著的成长性和创新性特征 [1]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招投标持续恢复,国产替代趋势显著
平安证券· 2025-05-29 10: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密集推进、进入落地阶段,招投标恢复显著,头部公司受益明显,建议关注高端化、智能化完善布局的国产领军企业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医疗设备更新及招投标情况 - 2025年以来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密集推进、进入落地阶段,部分省份开展设备集采,订单密集发布,截至目前累计公开招标金额达118亿元,采购形式类似集采,利好头部企业 [3][10] - 国内整体新设备招投标规模2025年逐月改善,1 - 4月采购规模分别为174亿元、112亿元、140亿元、153亿元,同比分别+42%、+76%、+113%、+84%,4月规模已接近2023年同期水平 [3][10] 各设备采购规模情况 - 4月超声采购规模13.71亿元(yoy+67%)、CT 25.25亿元(yoy+242%)、MRI 22.70亿元(yoy+191%)、DR 2.57亿元(+75%)、DSA 7.69亿元(yoy+133%)、消化道内镜3.91亿元(yoy+74%) [4][11][13] 国产公司招投标情况 - 国产公司招投标趋势与行业趋同,份额提升表现略好于行业,2025年Q1迎来招投标拐点,4月迈瑞6.24亿(yoy+51%)、联影11.87亿元(yoy+207%)、开立1.35亿元(yoy+200%,其中超声0.75亿、yoy+263%,内镜0.61亿、yoy+148%)、澳华0.37亿元(yoy+170%) [4][17] 投资建议 - 2025年设备更新政策值得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增加资金规模、扩展支持领域,拟发行超长期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医疗装备有望受益 [21] - 新一轮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县域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将持续推进,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总额72.26亿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95.08亿元 [21] - 部分项目要求全部国产,利好国产头部企业提升份额,如湖南、辽宁5月发布的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要求设备均为国产 [21] - 建议关注医疗设备高端化、智能化完善布局的国产领军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等 [5][21]
迈瑞医疗(300760):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产品向高端化结构升级,国际市场持续发力
华创证券· 2025-05-19 21: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约 278 元,对应 2025 年 PE 为 27X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际市场持续发力,国内市场将于 25Q3 反弹;IVD 业务增速领跑三大产线,超高端超声快速放量;25Q1 持续承压,有望逐季度改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367.26 亿、398.27 亿、458.83 亿、527.7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1%、8.4%、15.2%、15.0% [3] - 2024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6.68 亿、125.45 亿、148.32 亿、172.3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0.7%、7.5%、18.2%、16.2% [3] - 2024 - 2027 年每股盈利分别为 9.62、10.35、12.23、14.21 元,市盈率分别为 24、22、19、16 倍,市净率分别为 7.7、6.4、5.3、4.4 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121244.14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121241.92 万股,总市值 2740.24 亿元,流通市值 2740.19 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 25.37%,每股净资产 31.83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324.50/211.59 元 [4] 市场表现 - 展示了迈瑞医疗与沪深 300 近 12 个月的市场表现对比图 [5][6] 区域市场情况 - 2024 年国际市场全年增长 21.28%,亚太区同比增长近 40%,拉动发展中国家整体增长近 25%,欧洲市场反弹式增长超 30%,带动发达国家整体增长约 15%,国际收入占比提升至约 45% [7] - 2024 年国内市场全年下降 5.10%,预计 2025 年 Q3 增速回正实现反弹 [7] 业务产线情况 - IVD 业务 2024 年全年增长 10.82%,国际体外诊断同比增长超 30%,国内受政策因素影响部分试剂检测量和价格下滑,已成为第一大业务,占收入比例达 37.48% [7] - 医学影像产线 2024 年全年增长 6.60%,国际医学影像同比增长超 15%,国内超声业务持平,国产首款全身应用超高端超声 Resona A20 首年上市放量 4 亿元,超声国内市占率首次超 30% [7] -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 2024 年全年下滑 11.11%,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微创外科业务逆势增长超 30%,截至去年底医疗新基建待释放市场空间超 200 亿元 [7] 25Q1 情况 - 25Q1 国际同比增长不到 5%,综合过去两年复合增速超 15%;国内业务下降超 20%,但环比 24Q4 增长 50%以上,有望在 Q3 迎来拐点 [7] 投资建议 - 预计 25 - 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25.5、148.3、172.3 亿元,同比增长 7.5%、18.2%、16.2%,对应 PE 为 22、19、16 倍 [7] 附录财务预测表 - 涵盖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预测数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在 2024 - 2027 年的预测情况 [8] - 展示了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在 2024 - 2027 年的预测情况 [8]
开立医疗:微创外科业务线处于起步阶段 全年亏损额有望缩小
新京报· 2025-05-16 23:23
行业复苏信号 - 国内医疗设备更新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逐渐起量 2024年前四个月终端医院招标采购金额大幅增长 预示行业开始复苏 [2]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采购计划 但年底获批后招标落地比例不高 剩余部分及2025年新批项目将为市场带来增量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亿元 同比减少10.29% 归母净利润807.46万元 同比减少91.94% [2] - 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两条新产品线发展态势良好 预计2025年营收快速增长 有望缓解利润压力 [2] 新产品线进展 - 微创外科业务2025年收入预计大幅同比增长 全年亏损额有望缩小 随着收入规模增长 盈亏平衡时间点临近 [2] - 心血管介入产品线处于战略投入阶段 在售产品单一 已布局新产品 未来多产品组合将改善盈利情况 [2] 行业竞争格局 - 部分集中采购项目中标价格较低 可能成为行业整体毛利率走低的信号 但短期内集中采购占比不高 [3] - 公司通过高端化、多产品线战略及高研发投入推出领先产品 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3] - 集中采购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细分领域集中度上升 头部品牌及国产品牌市占率将提升 [3]
开立医疗(300633) - 2025年5月14-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6:04
公司业绩与预期 - 2024 年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受国内行业政策及逆势加大战略投入影响 [3] - 公司对 2025 年保持乐观预期,国内医疗设备更新起量,前四个月终端医院招标采购金额大幅增长,行业开始复苏 [3] - 2025 年是公司产品大年,超声、内镜、外科领域发布多项重磅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3] - 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两条新产品线发展态势良好,预计 2025 年营收快速增长,有望减少对利润的压力 [3]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使中国和全球对医疗行业需求增加趋势不变 [4] - 国内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发展速度下降,但长期需求稳健、发展向好 [4] - 设备更新政策到 2027 年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 25%以上,2024 年获批后招标落地比例不高,2025 年剩余部分及新批项目将带来市场增量 [5] - 集中采购项目可能使国内医疗设备行业整体毛利率走低,行业集中度将上升,国产品牌市占率会提升 [5] 产品线情况 微创外科产品线 - 2024 年业务收入增长 30%,2025 年一季度中标超翻倍增长,预计全年亏损额缩小,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6] 心血管介入产品线 - 处于战略投入阶段,在售产品单一,布局新产品后盈利情况有望好转 [6] 硬镜业务 - 国内硬镜领域进口品牌占比高,市场格局分散,公司参与正当其时 [7] - 打造微创外科“智荟”手术室,产品组合及解决方案具优势 [7] - 过去几年硬镜业务保持较快增长,2024 年同比增长 30%达 1 亿收入,今年一季度中标翻倍增长 [7] AI 相关情况 - AI 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轻负担,公司定位 AI 结合临床,提高诊断效率并减负 [8] - 公司实施“设备 + AI”策略,有三十余名专职研发人员,超声和内镜领域均有产出 [8] - 内镜领域初步研发独立 AI 软件,具有多种功能辅助医生提升检出率 [8] - 超声领域产科 S - Fetus 获 AI 产品注册证,妇科智能 S - GYN2.0 有多种 AI 解决方案,肝包虫 AI 辅助诊断成果发表在柳叶刀数字医疗期刊 [8][9] - 公司将持续投入“设备 + AI”,打造符合临床需求设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