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R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建议锚定未来产业 海外机构按图索骥加快调研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5 20:44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盛")研究团队发布研报称,近期 政策信号体现出中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并进一步提振出口的决心和能力。对于2025年,高 盛将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0%。并且对2026年和2027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的预测大幅高于市 场预测。 在此背景下,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自10月28日《建议》发布以来,海外机构按图索骥,加快对A 股上市公司调研步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海外机构共计调研233家公司。其中,医 药生物类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通信电子类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均获得20家以上海外机构调 研。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讲师王雨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双重催化下,将加 速我国未来产业技术迭代与成熟,推动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建议》中,有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对此,中信证券股份有限 公司表示,《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 ...
联影医疗(688271):25Q3 收入增速亮眼,海外占比持续提升
国信证券· 2025-11-05 18:1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5] 核心观点 - 25Q3收入大幅增长,利润端扭亏为盈,业绩同比复苏 [1] - 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加速落地,国内招投标市场回暖显著 [2] - 海外市场增速亮眼,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 - 公司费用控制良好,各项费用率显著下降 [2] - 预计未来三年营收与净利润将保持稳健增长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8.59亿元,同比增长27.3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20亿元,同比增长66.91%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26.94% [1] - 25Q3单季营收28.43亿元,同比增长75.41% [1] - 25Q3单季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143.80% [1] - 25Q3单季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126.24% [1] 分产品线收入 - 2025前三季度设备销售收入70.71亿元,同比增长23.7% [1] - CT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8% [1] - MR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40% [1] - MI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22% [1] - XR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25% [1] - RT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28% [1] - 维修服务业务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28.4%,收入占比达14% [1] 分地区收入 - 2025前三季度国内市场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23.7% [2] - 2025前三季度海外市场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42.0% [2]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22.5% [2]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2025前三季度毛利率47.02%,同比下降2.40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率17.19%,同比下降2.73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5.05%,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14.11%,同比下降4.83个百分点 [2] - 财务费用率-0.49%,同比上升0.38个百分点 [2] - 四费合计率35.86%,同比下降8.06个百分点 [2]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124.1亿元,同比增长20.4% [2] - 预计2026年营收145.1亿元,同比增长16.9% [2] - 预计2027年营收169.4亿元,同比增长16.8%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54.5% [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1.7% [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16.7%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58倍、48倍、41倍 [2] 关键财务指标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37元、2.88元、3.36元 [4] - 预计2025-2027年EBIT Margin分别为13.3%、13.3%、14.4% [4]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9.0%、10.0%、10.7% [4] - 预计2025-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5.79倍、5.30倍、4.82倍 [4] - 预计2025-2027年EV/EBITDA分别为64.7倍、54.7倍、44.7倍 [4]
联影医疗(688271):业绩表现超预期 看好高端放量+出海加速驱动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1-05 08:40
1. 核心设备业务稳健增长,规模效应驱动维保业务占比持续提升。25Q1-3,公司设备销售70.71 亿元 (+23.9%),其中MR 营收28.79 亿元(+40.2%)、CT 营收22.36 亿元(+7.9%)、MI 营收11.93 亿元 (+22.4%)、XR 营收4.52 亿元(+25.1%)、RT 营收3.1 亿元(+28%),随着国内市场的持续回暖和 招标节奏加快,以及持续推进"高举高打"出海,核心设备板块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时,依托全球 超37300 台/套设备的累计装机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公司持续完善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和本地化布局, 售后服务业务实现营收12.43亿元(+28.4%)、占比提升至14.03%。 2. 国内业务显著回暖,海外市场加速拓展。25Q1-3,国内市场随着设备更新落地节奏加快、以及招标 项目陆续确认收入,公司实现营收68.66 亿元(+23.7%);海外市场中,公司凭借产品技术性能优势和 供应链基础、持续高增长态势,实现营收19.93 亿元(+41.97%)、占比提升至22.5%,其中北美区域在 关税等外部因素扰动下仍实现超50%增长,欧洲市场新增多台高端设备装机、中东欧 ...
万东医疗(600055):营收结构持续升级 看好Q4交付放量驱动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0-31 12:24
事件: 公司发布2025 年三季度报告,25Q1-3 实现营业收入11.89 亿元(同比增长8.73%),归母净利润亏损 0.27 亿元(同比下滑123.51%),扣非净利润亏损0.45 亿元(同比下滑140.11%);25Q3 实现营业收入 3.45 亿元(同比下滑12.17%),归母净利润亏损0.79 亿元(同比下滑353.32%),扣非净利润亏损0.8 亿元(同比下滑367.18%)。 点评: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收分别为19.48、24.91、33.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77%、 27.89%、35.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0.76、1.1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6.30%、251.71%、 45.78%,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研发及上市进度不及预期、招标恢复不及预期、国际环境变 化、其他系统性风险等。 25Q1-3 公司整体营收保持正增长,利润端一方面受到集采降价影响,毛利率下滑至32.6%(-5.1pct), 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费用端投入,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16.65%/6.72%/15.32%,同比增 ...
营收增长超70%!联影第三季度财报发布
思宇MedTech· 2025-10-31 11:58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8.43亿元,同比增长75.41% [2][3][8]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约88.59亿元,同比增长27.39% [2][3][8]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1.20亿元,同比增长66.91% [2][3][8]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0.53亿元,同比增长126.94% [3][8] - 单季度净利润约1.2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3][8] 产品与技术进展 -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品线涵盖MR、CT、PET/CT、XR、直线加速器等 [5] - 推出多款全球首创或国内首台设备,包括碳化硅磁共振、长轴PET/CT、双宽体双源CT等 [5] - 在3.0T以上超高场MR、光子计数CT、长轴PET/CT等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提升 [9] - 关键器件、自主探测器、低剂量成像等技术取得突破,为进入高端市场提供基础保障 [13] 国际市场拓展 - 产品已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机构超过15,700家 [6] - 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拉美等重点市场实现重要突破 [6] - 加速在海外市场设立服务体系、培训体系和本地化运营,提升品牌国际化信任度 [13] 战略转型方向 - 从设备交付向"设备+服务+数据+AI"体系转型,影像设备与诊断平台协同 [13] - 使医院整体影像解决方案成为新的增长点 [13] - 公司正从"国内追赶"迈向"全球标杆"的角色 [2]
达实智能:签署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合同 总合同金额3832.95万元
格隆汇APP· 2025-10-23 18:59
公司动态 - 达实智能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中建三局一建公司签署联影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合同,总金额3832.95万元 [1] - 项目包括一期和二期弱电智能化项目及二期超算中心项目 [1] - 项目位于上海市嘉定区 [1] 项目意义 - 嘉定联影生产研发基地是联影医疗重要的产业园区,集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国际交流培训、全球品牌展示、生活服务、中央公园等功能于一体 [1] - 项目将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加速下一代产品与技术研发创新 [1] - 推动PET/MR、PET-CT、MR、CT、XR等全线高端医疗装备、核心部件与先进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进程 [1] - 推动"卡脖子"技术自主可控 [1]
今日起开展6000亿买断式逆回购;京东广汽宁德联合造车……
观察者网· 2025-10-15 13:04
中美贸易摩擦 - 美国依据301调查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1] - 中方决定将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并采取反制措施[1] 中国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将于10月15日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2] - 由于当月有5000亿元6个月期逆回购到期,此次操作实现加量续作1000亿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加量续作[2] 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 - 京东汽车联合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和广汽集团,将于11月9日共同推出一款新车并在京东独家销售[3] - 新车定位“国民好车”,价格分5-10万、15-20万、25-30万三档,叠加补贴后入门版有望下探至5万内[3] 上海智能终端产业规划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业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4] - 目标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4]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规模各达到千万台以上[4]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数据 - 9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51.2GWh,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35.4%[5] - 1-9月累计产量为1121.9GWh,累计同比增长51.4%[5] - 9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为76.0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2.2GWh,占总装车量81.8%[6]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展望 - 高盛将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需求预测上修至较2023年扩张175%,先前预测为165%[7]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约945太瓦时,其中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长四倍以上[7] - 高盛提出围绕发电与燃料侧、电力设备与系统集成等四大核心赛道进行投资布局[8]
联影医疗20251009
2025-10-09 22:47
行业与公司概述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高端医疗设备行业,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公司为联影医疗[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业务与产品 * 联影医疗是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企业,产品矩阵覆盖CT、MR、MI、XR、RT等细分领域,并逐步补足超声产品线[2][4]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CT和MR业务,约占总收入三成,其他业务如MI、XR、RT及维修服务各占约百分之十几[7] * 公司在核心技术实现突破,CT球管等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量产,MR所有零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并推出国内首款获批的光子技术CT[4][5] 市场表现与战略 * 公司国内业务占比接近八成,海外业务占比逐年提升,已超20%[2][7][11] * 在国内市场,联影医疗在CT和MR等领域市占率已达30%以上[12] * 公司采取高举高打的海外市场策略,专注于高端机型,已覆盖美国超过70%的州级行政区并进入顶尖大学,在印度市占率跃居前三,覆盖其超过70%的地区[4][10][12] * 为支持海外业务,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85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拥有700多人的海外团队和1,000多名服务工程师[4][13] 财务与业绩展望 * 海外收入增长迅速,近五年年复合增速超过30%,从个位数的小几个亿增长到20亿以上[11] * 2023年下半年行业整顿影响招投标,导致2024年报表表现不佳,但2025年招投标显著回暖,一二季度业绩已改善,三季度预计更好[2][3][9][14] * 基于2024年的低基数,2025年三季度及全年业绩预计非常亮眼,被视为业绩反转之年[14][15] 政策与行业环境 * 公司受益于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和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政策,加速了国产替代进口进程[2][3] * 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差异大,小型DR系统国产化率超过60%,而MRI和放疗系统分别为30%多和20%多,DSA仅10%,高端设备提升空间大[2][9] *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推动检查需求,而医疗服务价格调控使医院采购更青睐高性价比的国产设备,推动国产替代[8]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董事长薛敏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控制24%的股份,其行业背景深厚,对公司发展有重要影响[2][7]
GE医疗中国区集中调整!业务、人事与股权三线齐动
思宇MedTech· 2025-09-29 14:28
业务与组织架构调整 - GE医疗中国区在2025年9月中旬同时进行业务架构优化和核心管理层更替 [2] - CT业务线的销售、市场与支持岗位启动调整,涉及人员规模达数百人,MR业务线调整幅度相对较小 [4] - 公司官方否认“10%裁员”的猜测,强调此次调整为“非裁员性质”,旨在提升组织效率,中国区员工总数仍维持约7000人 [4] - 行业分析认为调整背后涉及对业务结构的重新评估,以及资源可能向高端CT和MR国产化方向倾斜 [4]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原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兼渠道管理副总裁Richard Li因家庭原因将于10月底离任 [5] - Jennifer Lu接任中国区CFO,其加入被视为强化财务职能的“本地经验+跨国统筹”能力 [5][6] - 90后高管Eric Yu被任命为中国超声业务线总经理,拥有超过30年财务与跨国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强生等公司 [7] - Eric Yu将常驻上海并向亚太区总裁汇报,此次人事变动正值公司全球图像引导治疗与超声业务整合为统一大事业部之际 [7][9] 中国市场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GE医疗中国区营收为24亿美元,占全球总营收的12%;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为11.6亿美元,同比下滑约2%,全球占比降至约11% [15] - 公司在中国设有六大生产基地,员工总数约7000人,保持稳定 [15] - 营收放缓受医疗反腐运动导致部分公立医院设备采购冻结,以及美中新关税政策影响,预计2025年因关税损失高达5亿美元收入 [15] - 本土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在高端影像市场的合计份额从2020年的约20%提升至2025年的35%以上,压缩外资品牌增长空间 [15] 本土化战略与产能布局 - 无锡超声大中华区总部项目于2025年3月奠基,按“一圈三中心”模型建设创新中心、服务中心与客户体验中心 [10] - 无锡基地是GE医疗全球唯一覆盖全系列超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的中心,承担全球约40%的超声主机产能,探头年交付量达150万支,探头产能占比估算超60% [12] - 主机生产线装配节奏为每4.5分钟一台 [12] - 在人事与业务调整的同时,公司仍保留包括超声在内的多个在华项目与招聘计划 [18] 行业竞争与外资企业动态 - GE医疗的调整并非孤例,飞利浦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为5.79亿欧元,同比下滑11%,CEO预计中国销售占比将从2020年的13%回落至10%左右 [16] - 飞利浦股价在财报披露后大跌13.67%,公司计划在2023-2025年间节省25亿欧元成本,并强化本地供应链以应对关税风险 [16]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进入结构重构期,外资企业面临本地政策、技术竞争与合规经营的多重挑战,普遍采取“聚焦+调整”的组合策略 [17] 战略评估与未来走向 -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公司正与顾问机构合作,评估包括出售中国区股份在内的多种战略选项 [2] - 公司尚未就“出售股份”发布官方公告,也未公布合作对象或时间表 [18] - 未来股权结构是否调整、是否引入本地合作伙伴、或是否聚焦特定业务板块进行收缩或转型,仍处于评估期 [17]
数字技术丰富公众体验
科技日报· 2025-09-26 09:30
行业趋势:数字技术赋能科普教育 -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各地掀起以AI、AR、VR、MR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科普潮流 [1] - 数字技术使课堂、科技馆、博物馆等实体科普空间的科普内容变得更加鲜活 [1] - 数字技术提升了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并拓展了知识传播的边界,突破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限 [5] 应用场景:从静态观赏到探索参与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运用AR、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体感音画互动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古代铜鼓的完整铸造流程 [2] - 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通过显微镜观察芯片,将芯片设计原理转化为有趣的“电子迷宫” [3] - 大连工业大学研发的“AI多模态+AR沉浸式数智互动系统”可精准识别人体动作、语音指令和空间信息,用于非遗剪纸模拟创作和复杂工业机械的三维拆解展示 [4][5] 具体案例与用户体验 - 在上海市的科普集市,市民通过VR项目如“兵马俑奇妙夜”进行互动体验,使书本知识更易于理解 [4] - 上海天文馆运用XR+AI技术将“行走的天文馆”体验课程送至街道、社区 [4] - 数字技术推动科普形式从“知识传递”向“体验创新”升级,使传统科普中“看不到、摸不准”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可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