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体系

搜索文档
中国驻韩大使:中韩应携手开拓新兴合作领域,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快讯· 2025-05-23 11:07
中韩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同比增长5.6% [1] - 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重回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1] - 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格局 [1] - 中韩产业竞争面有所上升,但合作的战略性和互惠性未改变 [1] 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 中国市场已从"挣快钱、捞热钱"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为外企带来更广阔合作空间 [2] - 韩国企业需要在中国市场扎根才能实现全球战略 [2] - 失去中国市场将影响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2] 新兴合作领域 - 人工智能、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是潜在合作方向 [2] - 双方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挖掘新的增长点 [2] - 加强联合研发可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 [2] 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 中韩在产供链稳定方面互有依赖和需求 [2] - 需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 - 应抵制"脱钩断链"和经济问题泛政治化 [2] - 妥善处理对美关税谈判问题 [2] 中韩自贸协定进展 - 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已十年,正推进以投资和服务为主的第二阶段谈判 [3] - 新谈判进展将助力两国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3] - 韩国企业家应以更长远、全球化眼光看待中韩合作 [3]
国台办评所谓“非红供应链”:以意识形态搞经济“小圈子”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0:15
台当局鼓吹"非红供应链" - 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鼓吹建立全球半导体"非红供应链",企图以意识形态主导经济"小圈子"[1] - 该行为被指为两岸经济"脱钩断链"的举措,暴露其"跪美舔美"本质[1] - 大陆方面强调长期践行自由贸易理念,遵守WTO规则,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1] 两岸对话前提 - 赖清德提出在"对等尊严"前提下与大陆交流合作[1] - 大陆方面回应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是对话基础[1] - 台当局所谓"对等尊严"被指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1] 新台币汇率波动影响 - 新台币近期暴涨,舆论认为与美台关税"谈判"有关[2] - 汇率波动将冲击岛内依赖出口的机械、化工、纺织等产业[2] - 民进党当局被指对美关税政策采取妥协态度[2] 两岸产业合作 - 大陆方面表示关切岛内产业困境[2] - 欢迎相关产业和企业前来大陆投资发展[2]
中方援手已到,美国经济遭重创,美媒:百年优势,特朗普百天耗尽
搜狐财经· 2025-05-06 03:51
中美关税战局势分析 - 中美关税战持续僵持 美国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 显示经济衰退信号 但特朗普政府称"暂时性衰退可接受" [1][3] - 美国试图通过"对等关税"施压中国并与其他15国谈判 但未达成任何贸易协议 显示其贸易策略缺乏国际支持 [3] 能源行业动态 - OPEC+突然宣布加速增产石油 导致全球油价下跌 直接冲击美国页岩油产业 高成本油田面临生存压力 [5] - 油价下跌客观上降低中国能源进口成本 缓解经济压力 增强其在关税战中的谈判筹码 [5] 国际政治与贸易联盟 - 金砖国家外长会议公开批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 虽未点名美国 但明确反对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 形成对中国的外交支持 [5][7] - 美国在传统盟友圈中孤立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选举中亲美势力失利 反映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引发盟友不满 [7] 美国长期竞争力风险 - 特朗普政府计划削减科研经费和高校预算 可能导致科技人才流失 削弱美国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优势 [9][11] - 美媒批评特朗普政策导致美国百年积累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快速流失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加速追赶 [9][14] 全球博弈格局 - 中国通过OPEC+增产和金砖国家支持稳住阵脚 而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外交孤立和长期竞争力下滑的多重压力 [11] - 关税战暴露美国供应链脆弱性 企业成本上升和消费者支出减少可能进一步拖累经济 [9]
日越举行首脑会谈,同意扩大安保合作
日经中文网· 2025-04-28 15:39
日越外交与安全合作 - 日本与越南决定建立外交和防卫副部长级磋商(2+2)机制,并计划2025年在日本召开首次会议 [2][4] - 双方在安全领域扩大合作,重点包括防卫装备与技术合作,可能利用日本"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框架 [4] - 合作范围扩展至应对海外有组织诈骗和网络犯罪 [4] 经济与科技领域协作 - 两国将在半导体、人工智能(AI)、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展开合作,并探索防灾和供应链强化项目 [4] - 日本将推动企业投资越南,建立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4] - 双方强调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性,讨论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措施的策略 [5] 越南经济表现与目标 - 越南2024年GDP增长率超过7%,并设定2025年达到8%的增长目标 [5] - 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越南保持区域内高增长率 [5] 区域战略背景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早于日本首相访问东南亚三国,包括越南,显示区域竞争态势 [5] - 日本通过安全与经济合作强化与越南关系,呼应"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战略目标 [4][5]
德企看好中国经济“引擎”作用
新华社· 2025-04-27 08:38
德企对华投资与合作态度 - 36家在华德企联合建议德国新政府加大对华投入,警告"去风险化悖论",强调风险管理不应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 [1] - 德企认为与中国伙伴开展研发合作对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具有重要意义 [1] - 许多德企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活动已深度本地化 [1] - 92%的中国德国商会会员企业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市场 [2]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5% [2] 中国市场对德企的重要性 - 中国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技术共创的关键伙伴,特别是在电动出行、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1] - 中国市场对于德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德国新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政策支持 [1] - 中国不仅是销售增长点,更是研发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2] - 中国所代表的增长潜力、合作空间与市场稳定性,正是当前德国所需的关键推力 [3] 德企在华业务发展 -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博世、德意志银行等德国企业高管纷纷表达加码中国市场的意愿 [2]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表示坚定扎根中国,并不断拓展本土业务和布局 [2] - 德国企业界普遍认为积极推动深化互信与拓展合作是更可持续的风险管理方式 [3] 中德合作潜力 - 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势头 [1] - 中德在数字转型、绿色能源、气候治理等领域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与巨大的合作潜力 [3] - 两国应进一步开放市场、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稳定、公平的国际经贸体系 [3] 德国经济环境 - 德国2024年出口总额较2023年下降1.2% [2] -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加速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2] - 德国新一届政府表示寻求与中国开展符合德国与欧洲利益的合作 [2]
80%的关税海啸,对中国储能行业是剧痛,但不是毁灭
鑫椤储能· 2025-04-08 11:54
核心观点 - 美国对中国储能行业加征高额关税(累计总税率达82 4%)将显著提高出口成本,但行业仍具备较强韧性,不会因此毁灭 [3][5] - 中国储能企业在美国市场面临"如鲠在喉"的困境,高关税可能使原本高利润的美国市场变为微利市场 [3][6] - 美国试图通过本土产能替代中国产品,但建设进度缓慢且面临成本劣势 [7][8] - 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供应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正极89 4%、负极93 5%、电解液87 4%),形成"利刃在手"的竞争优势 [10][11] 关税影响分析 - 四项叠加关税使中国输美动力锂电池总税率达82 4% [5] - 对等关税34%自2024年起实施,覆盖所有中国商品 [5] - 芬太尼关联关税20%将于2025年2-3月实施 [5] - 301条款关税针对新能源产业,电动车电池25%自2024年9月实施,储能电池25%自2026年实施 [5] - 即使关税达100%,部分储能项目IRR仍可达15%,高于国内项目水平 [5] 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市场价格已卷至0 4-0 5元/wh的成本线水平 [6] - 美国市场价格可达1元/wh以上,原本是高利润市场 [6] - 0 4元/wh的电池加83%关税后0 72元/wh,仍低于美国本土0 89元/wh的成本价 [6] - 中国磷酸铁锂+大容量方壳电芯在美国大型储能电站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 [6] 美国本土产能现状 - 德州-亚利桑那电池带以特斯拉和松下为主 [7] - 阿巴拉契亚电池带规划产能约500GWh,涉及通用等车企与韩系电池厂合作 [8] - LG新能源与通用第三座电池厂已搁浅,韩系厂商普遍面临亏损和资金压力 [8] - 美国本土产能建设进度缓慢,实际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8] 中国供应链优势 - 正极材料全球份额89 4%,负极93 5%,电解液87 4% [10] - 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已向特斯拉供货,规避部分关税 [10] - 远景在日本有产能,在美国规划建厂;瑞浦兰钧在印尼推进基地 [10] - 中国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可部分规避美国关税限制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