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三号运载火箭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加速:政策点火,资本押注,我们奔向万亿星空
全景网· 2025-11-06 15:41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商业航天已从构想进入“太空竞速赛”的实战阶段,具体体现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专用回收船舶开工建造及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挑战回收技术 [1] - 商业航天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在追求商业回报的同时支撑导航、天气预报、卫星直播等服务并推进太空探索 [2] - 政策强力支持,2025年10月顶层设计将“航天强国”定为“十五五”目标,而卫星互联网牌照的发放为下游星座运营及中上游制造注入强心剂 [7][8] 产业链格局 - 上游涵盖火箭、卫星制造及配套产业,关键环节包括九丰能源的液氢燃料、国机精工的航天轴承、铂力特的3D打印零件等 [3] - 中游包括发射服务、卫星测控、地面设备等环节,直接关系到卫星精准入轨和稳定运行 [4] - 下游涉及导航、通信、遥感、卫星互联网等应用,实现从太空到用户的完整服务链条 [5] - 国内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41家飙升至2024年10月的537家,六年增长2.8倍 [6] 市场驱动与规模 - 下游星座运营是需求核心,国内GW星座和“千帆”星座快速组网带动制造与发射需求,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900颗 [9]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已达4800亿美元,其中定位导航、地面设备、卫星电视、卫星通讯是主要领域 [16] - 全球火箭发射服务市场2024年收入约186.8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64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15% [17] - 2024年全球实现259次轨道发射,平均每34小时一次发射 [17] - 中国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赛迪智库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20] 技术突破与成本趋势 - 发射环节是关键基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可重复使用火箭海上回收系统确保2026年年底前交付 [10]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具备自主高精度返回、软着陆并重复使用特点,第二阶段将尝试一子级回收 [10] - 火箭回收技术成熟后,发射成本有望降至目前的十分之一,大幅降低进入太空的门槛 [10] 资本投入格局 - 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企业完成投融资220笔,总金额78亿美元,平均单笔金额3550万美元 [11] - 2024年美国企业获投融资40亿美元,同比减少13亿美元;中国企业融资额从5.42亿美元增长至19亿美元,全球占比达到24% [11] - 2015-2024年间全球商业航天累计投融资约650亿美元,主要投向航天器发射、卫星通信、商业载人航天、航天器制造 [13] - 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结构优化,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中游地面设备、下游运营应用获更多资本关注 [15] 产业链关键企业 - 火箭发射领域重要参与者包括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天兵科技等,其中前五家企业已启动IPO,多家计划在2025-2026年实现新型可回收火箭首飞 [21] - 九丰能源作为清洁能源服务商,其海南项目在2025年3月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实现液氢产品配套供应 [21] - 铂力特为多个商业航天客户提供3D打印零件支持,项目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2] - 华曙高科推出UT252P超高温3D打印系统,支持PEEK等高熔点材料加工 [23] - 联创光电通过高温超导解决方案中标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项目 [23] - 龙溪股份的商业航天关节轴承品种数和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24] - 国机精工在运载火箭轴承市场占有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其子公司具备全系列航天轴承研发能力 [24] - 高华科技通过宇航级传感器覆盖火箭多个系统的监测环节 [24]
东兴证券: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商业航天将加速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6:29
卫星互联网与商业航天发展 - 中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发射期,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星网今年以来累计发射卫星已达93颗(含试验星)[1][2] -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在2025年10月17日以一箭18星方式完成第六批组网卫星发射,在轨卫星总数达到108颗[2] -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在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天龙三号火箭在10月29日成功完成国内首次“一箭36星”分离试验,两者计划于2025年底前首飞[2] - 朱雀三号与天龙三号火箭若成功首飞,将成为国内卫星互联网主力发射火箭,预计2026年国内卫星互联网将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1][2]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卫星运营商主要由中国星网及上海垣信卫星承担,并采用卫星工厂流水生产模式,火箭研制环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国内拥有6大发射基地且民营企业开始建设专属发射工位[1] 通信网络与算力设施建设 - 国家推进通信网络与算力网络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相关市场持续扩容,产业链包括基站设备、IDC、液冷、光模块及算力芯片等[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5G基站数量达454.9万个,较上年末净增29.8万个,新增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 - 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动5G向5G-A升级,已在300多个城市部署5G-A网络,推进三载波聚合、RedCap等技术的规模商用[4]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85万个,5G应用已渗透至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相关案例总数超过13.8万个[4] -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较2024年底的880万增长23.3%,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4]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存力规模超过1680 EB,相比于2023年增长约40%[4]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 量子信息技术正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形成以“产学研用管”协同推进为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5][6] - 量子通信企业与通信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展技术验证和应用探索,并与不同类型ICT系统及网络进行融合应用研究[6] - 量子计算机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领域通过特定算法展现出比经典计算机更优的计算能力,目前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早期探索阶段[6]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状态敏感性提升对时间、位置、加速度、电磁场等物理量的测量精度,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化前景明确,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6] 第六代移动通信(6G)布局 - 国际电信联盟(ITU)明确6G发展时间表:2025年启动技术标准化,2029年冻结首个标准,2030年实现商用,全球各国正加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频谱资源争夺[7] - 我国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依托IMT-2030推进组统筹产学研力量,并主导3GPP首个6G标准立项[7]
通信行业:“十五五”规划建议稿发布,商业航天将加速发展
东兴证券· 2025-10-29 20:0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通信行业的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 [4] 报告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推动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2] - 商业航天将加速发展,若朱雀三号与天龙三号火箭顺利完成首飞,2026年国内卫星互联网将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 [3] - 通信网络与算力网络设施建设将从大规模投资转向集约高效发展,相关产业链市场持续扩容 [3] - 量子科技与6G等前沿技术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11][12][13] 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发展 - 中国星网今年以来累计发射卫星已达93颗(含试验星)[3] -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总数达到108颗 [3] -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进入首飞准备关键阶段,已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3] - 天兵科技“天龙三号”火箭成功完成国内首次“一箭36星”分离试验,计划于2025年底前首飞 [3]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涵盖卫星运营商、火箭研制及发射场等多个环节 [3] 通信网络与算力网络建设进展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5G基站数量达到454.9万个,较上年末净增29.8万个 [10] -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公布5G-A商用计划,在300多个城市部署5G-A网络 [10]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已超过1.85万个,5G应用已渗透至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相关案例总数超过13.8万个 [10] -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较2024年底增长23.3% [10] -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全国存力规模超过1680 EB,相比于2023年增长约40% [10] 前沿科技产业培育 - 量子信息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形成初步产业生态系统,在通信、计算、精密测量等领域有应用前景 [11] - 全球6G进入关键布局阶段,ITU计划2025年启动技术标准化,2029年冻结首个标准,2030年实现商用 [12] - 我国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依托IMT-2030推进组统筹产学研力量,并主导3GPP首个6G标准立项 [12] 相关投资标的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中国卫星、中国卫通、华测导航等 [14] - 通信网络与算力网络相关公司包括中兴通讯、中际旭创、新易盛等 [15] - 量子科技与第六代移动通信相关公司包括国盾量子、中兴通讯、信科移动等 [15]
AI眼镜、商业航天板块爆发,沪指新的主升浪来了?高手看好这些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18:12
市场表现与指数 - 上证指数周五创出新高,收于3950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9742亿元,较周四大幅放量3303亿元 [1] - 科技股领涨市场,CPO、存储芯片、商业航天、AI眼镜等板块涨幅居前 [1] AI眼镜行业动态 - 国内多家AI眼镜厂商将于近期发布新品 [1] - 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于10月24日开启预售 [1] - 百度旗下的小度AI眼镜计划于今年年内开售 [1] 商业航天产业进展 - 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首飞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 [1] -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由蓝箭航天研制,箭体直径4.5米,整流罩直径5.2米,全箭长66.1米,起飞质量约570吨,起飞推力超过750吨 [1] - 蓝箭航天被称为“中国版Space X” [1] - 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有望培育出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1] 市场观点与看好的板块 - 有观点认为上证指数向上放量突破关键压力位,新的上涨空间或已打开 [4] - 市场高手看好光交换机、AI眼镜、物联网、固态变压器、空芯光纤等板块 [5]
火箭“批量上天” 我国商业航天规模化爬升
北京商报· 2025-10-22 23:38
行业阶段与趋势 - 商业航天行业正从“可发射、可交付”的验证期,跨入“有频次、能交付、讲效率”的规模化爬升期 [1][5] - 未来三年行业将进入洗牌关键期,呈现“国家队主导+民企突围+跨界融合”格局 [1][8]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约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2.9%,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7] 近期发射活动与公司动态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于10月19日采用“一箭3星”方式成功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已完成九次飞行,累计将73颗卫星精准入轨,入轨载荷总质量超9吨 [3]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在10月18日至20日顺利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工作 [3] - 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等商业火箭公司近期均有火箭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或待执行 [1][4] - 仅2024年8月,国内就完成9次商业发射任务,全年民商火箭计划排期达至少20次 [5] 行业驱动因素:技术与政策 - 技术突破体现在液体火箭与复用相关技术正从“单次验证”走向“工程化设计” [7] - 政策支持包括《民用航天发射许可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允许单次许可执行多任务 [6] - 工信部发布通知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旨在丰富市场供给并支撑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6][7] 行业驱动因素:市场与基础设施 - 市场需求主力载荷包括遥感卫星组网、通信星座部署及科学实验卫星 [7] - 产业链形成“整箭牵引+配套集群”格局,动力系统、测控设备本地化率大幅提升,长三角、珠三角打造火箭总装基地,关中地区聚焦发动机制造 [7] - 新建的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采用“共建、共管、共用”模式,叠加海上发射母港等新型场地布局,为高密度发射提供了要素条件 [5][7] 资本市场动态与企业前景 - 商业航天企业积极布局资本市场,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均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5] - 天兵科技于2024年10月9日宣布完成近25亿元人民币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 [5] - 具备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和差异化商业模式的企业有望在未来脱颖而出,低成本小型火箭聚焦微纳卫星市场,中型可回收火箭争夺主流载荷,重型运载瞄准深空探测 [1][8]
“中国版Space X”首飞在即,高手看好这个万亿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7:35
A股市场表现 - 周二A股市场呈现普涨格局,CPO、培育钻石、英伟达产业链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沪指收盘上涨1.36%,报收于3916.33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8739亿元,较周一增加1363亿元 [1] 市场观点与关键位点 - 有观点认为上证指数正处于冲击关键压力位的关键时刻,若放量向上突破3950点,可能开启新的上升趋势 [3] 板块投资机会 - 参赛高手看好人形机器人、券商、商业航天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5] - 商业航天领域,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关键试验,预计到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并可能培育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5] - 火线快评产品近期多次提及白银板块,相关公司如盛达资源、湖南白银在提示后一个多月内股价表现强劲 [5] 掘金大赛详情 - 掘金大赛第76期于周一开赛,为模拟炒股比赛,模拟资金为50万元 [1] - 报名时间为10月18日至10月31日,比赛时间为10月20日至10月31日 [1] - 每期比赛结束时,实现正收益的选手可获得现金奖励 [1] - 周赛税前现金奖励为:第一名688元,第二至四名各188元,第五至十名各88元,其余正收益选手均分500元奖金 [3] - 月度积分王税前现金奖励为:第一名888元,第二至四名各288元,第五至十名各188元,第十一至三十名各68元,第三十一至一百名各18元 [3] 参赛者增值服务 - 报名后可申请加入交流群,与高手交流市场热点和投资技巧 [3] - 成功报名即可获得“火线快评”6个交易日的免费阅读权限,该产品包含热点事件、行业投资逻辑及相关公司分析 [5] - 每期周赛收益率前十名选手将额外获赠“火线快评”10个交易日使用权限,两项福利可叠加 [5]
起飞推力超750吨!“朱雀三号”进入首飞准备
观察者网· 2025-10-21 13:54
任务进展 - 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于10月18日至20日成功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的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1] - 试验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迈入工程化应用新阶段[1] - 火箭接下来将进行垂直状态操作演练,随后返回技术区检测维护,为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任务做准备[3] - 首飞试验任务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加注合练与静态点火测试,第二阶段以入轨发射为主要目标并同步尝试一子级回收[3] - 本次静态点火试验是首飞前的最后一次大型地面测试,旨在模拟真实发射条件[5] 试验详情 - 试验中,火箭的9台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按飞行时序分批启动,完成了推力调节和程序关机等测试[5] - 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已于今年6月通过试车验证,总推力达750吨,是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试验[5] - 试验验证了箭地协同能力,全面检验了测发流程的合理性以及火箭系统与发射场系统的匹配性[5] 火箭性能参数 - 朱雀三号是我国首型采用不锈钢箭体的大型可复用火箭,全长66.1米,起飞质量570吨,整流罩直径达5.2米[6] - 低轨运载能力:一次性任务达21.3吨,航区回收任务达18.3吨[8] - 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达20次,可大幅降低发射成本[8] - 火箭子级配备栅格舵、RCS与着陆支腿,支持自主返回与软着陆,是全球少数实现全流程回收验证的液体火箭之一[8] 发动机技术 - 天鹊-12A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为720kN[11] - 发动机具备45%–111%的连续变推能力,满足垂直回收的推力需求[11] - 发动机支持多次点火与快速检测,适应高频发射,并在十公里级试验中验证了空中二次点火与大动压环境稳定工作的能力[11] 回收技术验证 - 2024年1月,试验箭完成百米级垂直起降飞行,验证了低空悬停与着陆控制等低空回收基本控制能力[12] - 2014年9月11日,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实现重大突破,试验箭飞行高度达10公里,成功完成空中二次点火与联合制导控制[12] - 十公里级试验突破了"栅格舵-冷气姿控-发动机"联合制导,实现跨音速精准返回,着陆误差控制在10米以内[12] 未来规划与影响 - 朱雀三号预计2025年底前首飞,首次任务即尝试入轨与子级回收同步进行[13] - 首飞任务代号"极限征途",包含"启程"(发射飞行)与"归来"(回收返回)双目标[15] - 火箭将支撑卫星互联网星座的组网发射,单次任务可部署18吨以上载荷[17] - 随着复用技术成熟,发射成本有望降低至现役火箭的三分之一,助力中国商业航天进入低成本太空时代[17]
“朱雀”腾飞、算法新突破……科技“硬核”实力支撑经济发展底气
央视网· 2025-10-21 10:01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 - 火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试验覆盖整箭水平转运、推进剂加注、发动机点火等全流程操作[2][3] - 首飞试验第二阶段以入轨发射为主要目标,同步开展一子级回收试验以验证相关技术能力[4] - 火箭为面向大型星座组网任务研制的大运力、低成本、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长66.1米,起飞质量约570吨,起飞推力超过750吨,采用不锈钢箭体主结构材料[6] 机器人算法突破 - 科研团队提出全球首个“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统一理论”,该算法无需力传感器即可让机器人同时学习位置与力的控制,相关任务成功率较只使用位置控制策略提高约39.5%[7] - 搭载新算法的机器人可在无力传感器条件下实现位置跟踪、施力、力跟踪及柔顺交互等多种操作行为,提升了任务成功率和人机协同安全性[10][12] - 相关论文荣获国际机器人学习大会杰出论文奖,为首次由全中国籍学者团队摘得[7]
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首飞任务一阶段工作完成
科技日报· 2025-10-21 07:25
火箭试验进展 - 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于10月18日至20日顺利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工作 包括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1] -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垂直状态操作演练 随后返回技术区为正式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做准备 [1] - 此次试验覆盖整箭水平转运及起竖 推进剂全过冷加注 一体化测发 九机点火及牵制 推进剂泄出等全流程操作 [1] - 试验全面检验了测发流程的合理性和火箭系统与发射场系统的匹配性 [1] - 本阶段试验是继今年6月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后发射前的最后一项大型地面试验 [1] 火箭技术规格 -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于2023年8月正式立项 是一款面向大型星座组网任务的大运力 低成本 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2] - 火箭一二级箭体直径4.5米 整流罩直径5.2米 全箭长66.1米 起飞质量约570吨 起飞推力超过750吨 [2] - 火箭采用不锈钢作为箭体主结构材料 一子级配备九台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 [2] - 火箭安装子级回收所需RCS 栅格舵和着陆支腿 可在执行轨道发射任务后自主高精度返回 在回收场实现软着陆并重复使用 [2] 后续计划 - 公司将基于试验数据开展复核 进一步细化流程与预案 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第二阶段工作 [1] - 第二阶段任务以入轨发射为主要目标 同步尝试一子级回收 [1]
首飞在即 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0:03
火箭研发进展 - 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于10月18日至20日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的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1] - 火箭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垂直状态操作演练,随后返回技术区,为正式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做准备 [1] - 火箭首飞试验任务第二阶段将以入轨发射为主要目标,并同步尝试一子级回收 [1] 火箭技术规格 - 朱雀三号是一款大运力、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于2023年8月正式立项 [1] - 火箭一二级箭体直径4.5米,整流罩直径5.2米,全箭长66.1米,起飞质量约570吨,起飞推力超过750吨 [1] - 火箭采用不锈钢作为箭体主结构材料,一子级配备九台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并安装栅格舵和着陆支腿以实现自主高精度返回和软着陆重复使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