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战略
搜索文档
魏建军:以“四项不为”守住汽车产业底线,长城汽车破局内卷
国际金融报· 2025-09-30 13:37
文艺复兴先驱但丁在《神曲》中写道:"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如一座高塔,不因暴风雨而倾斜才对。"这与当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想法有异曲同 工之妙。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繁荣与迷思"的交织点,上半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8%,但行业利润率却降至5.1%的近五年低点,过度营销、同质化 竞争等问题正加速显现。此背景下,央视财经《对话》走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主持人陈伟鸿与魏建军深度对谈。 这场访谈不仅揭开了长城汽车穿越周期的破局密码,更以"价值竞争替代无序内卷"的实践,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内外双驱"打造长城硬核竞争力 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剧烈,各大车企抢占市占率,提高渗透率的同时,行业利润率正大打折扣,价格战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透支未来,魏建军深 知唯有坚守长期主义才能破局。 如何破局?魏建军将其根本逻辑总结为"诚信良心造车",这一理念成为其抵御行业浮躁的"定盘星"。 何为诚信良心造车?如何做到诚信良心造车?这并非纸上谈兵。 如何将价值观转化为竞争力,魏建军给出"两个发展理念"的答案:对内夯实内功坚持创新投入,对外开拓市场站位全球,形成破局的"双驱动力"。这 ...
长城汽车的底气:“四不为”筑底,“四化”开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9-29 21:33
9月27日晚,在央视财经《对话》节目中,长城汽车(601633)董事长魏建军首次披露长城汽车超级跑 车产品的推出规划。据他透露,长城汽车将在明年年底推出一款超级跑车。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存在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仍有底气进击新赛道, 底气在何处? 在节目中,魏建军多次强调要回归价值创造本质,强调用诚信和良心造车。"扎根汽车产业这么多年, 我们在外部看都是比较轴。我们考核市场只有一个考核指标,就是用户满意度,我觉得我们(做到这一 点)就做到了良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长城汽车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对安全"锱铢必较"甚至为0.1秒的差别持续投入了二 十年,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在全球市场上持续精心布局。同时,长城汽车以"四不为"为行为基底, 以"四化战略"为进击方法,逐渐构筑了独特的增长引擎和护城河,这或许就是长城汽车的底气所在。 投3亿,只建一个"呼风唤雨"的地方? 站在长城汽车的环境风洞试验室前,魏建军将这一看上去平平、实则需要"奢侈"投入的试验室历史娓娓 道来:2015年建立、投入3个多亿、能模拟雪雾、赤道光照和各种动态情景,目前在国内仅有测试机构 拥有类似的试验室。主持人精辟地评 ...
长城汽车超跑计划2026年底亮相 魏建军:项目已启动四五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9:38
每经记者|段思瑶 每经编辑|裴健如 "明年(2026年)年底。"在日前的一次直播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首次给出了旗下超跑车型亮相的 明确时间表。 据魏建军透露,"(超跑)项目已经启动了四五年"。据悉,长城超跑车型研发进程一直由魏建军本人亲 自监督。从目前来看,长城超跑车型的实车已完成。 今年7月底,魏建军对外公布的一张高管合照海报中,一辆造型低趴的车型引人关注。该车被黑布遮 盖,无法看见具体外观,但从轮廓仍可以看出是一款跑车。 对于长城汽车打造超跑的原因,魏建军也首次公开表示:"不做跑车,我相信长城也能过得很好⋯⋯ (长城)要做真正意义上的跑车。"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频道《对话》直播截图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关于这款超跑车型的配置和用料,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曾透露:"在研发这款超跑过程中,我们碰到了 无数困难,特别是碳纤维座舱这个核心技术。"据悉,碳纤维座舱具有轻量化、高强度的特点,在超级 跑车领域应用广泛,但成本高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长城控股招标中心获悉,长城汽车正在对超豪车BG品牌策划项目进行招标。 具体内容是"招募具有超豪品牌服务经验与目标人群洞察的供应商,协助长城汽车 ...
魏建军提出“四化战略”,或成汽车行业破局之道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18:07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2009年至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超千亿元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零售达1089.9万辆 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47.6% [1] - 2024年下半年连续5个月渗透率突破50% 2025年8月渗透率超55% [1] 油电不平等问题 - 燃油车比新能源车税费高出15% [1] - 燃油车需额外承担购置税、消费税、车船税等 [1] - 行业呼吁油电平权化以实现公平竞争 [1][3] 长城汽车四化战略 - 泛内燃机化:通过Hi4技术体系实现油电协同 突破高效节能与续航限制 [3][4] - 新能源多元化:根据场景需求布局纯电小型化与大型车混动化 [4] - 油电平等化:主张取消新能源优惠 促进全动力技术公平发展 [2][3] - 战略全球化:通过ONE GWM品牌战略差异化布局海外市场 [5] 技术布局与产品策略 - Hi4技术体系覆盖紧凑型SUV至强越野车型 实现四驱性能与两驱能耗 [4] - 混动技术适配城市低速电驱与长途高速直驱 全场景覆盖 [4] - 纯电车型定位城市使用 混动车型适配复杂路况及海外多元需求 [4][5] 全球化进展 - 海外产能超40万辆 覆盖170多个国家地区 累计出口销量突破200万辆 [8] - 本土化生态布局:泰国/澳大利亚上市坦克300柴油版 墨西哥上市坦克500 [5] - 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百亿元 2024年研发费用104亿元占营收5.2% [6] - 拥有七国十地研发布局 2.3万工程师团队占比员工总数25% [6][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23.16亿元 同比增长7.72% [8] - 净利润45.86亿元 同比增长19.42% [8] - 季度销量31.20万辆 同比增长11.63% [8] - 新能源车销售9.79万辆 同比增长38.69% [9] - 海外市场销售10.78万辆 保持稳步增长 [9] 企业价值观与发展观 - 核心价值观为诚信与良心 拒绝虚假宣传与恶性降价 [6] - 研发不设限 投资极端环境试验室保障产品可靠性 [7] - 全球化战略要求品牌、产业链、生态全面出海 [7] - 2025年底计划推出首款跑车产品 [9]
长城汽车的沉默与奢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7:56
行业竞争现状 - 汽车行业陷入无明确规则竞赛 不良现象浮出水面 行业健康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1] - 造车本质与用户真实需求被逐渐淹没 [1] 公司核心价值观 - 坚守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 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 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 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的四项不为原则 [7] - 拒绝违法乱纪及对不起行业的行为 坚持底线思维 [5] 技术研发战略 - 技术作为企业穿越周期压舱石 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52% [8] - 自研核心技术包括40T V8发动机 Coffee OS 30智能系统 第三代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驾驶系统 [8] - 投入超52亿元建成中国首个车企专用气动风洞试验室 试验设施堪称奢侈 [8][9] 安全标准实践 - 将安全视为不可妥协底线 不在车型上高调宣传测试数据 [11] - 旗下车型获C-NCAP EuroNCAP A-NCAP五星认证 通过ISO26262 UN-R155国际安全标准认证 [11] - 成为率先建立全球安全合规链路的中国车企之一 [11] 全球化生态布局 - 构建研产供销服生态出海模式 超越单一产品出口 [12] - 推进油电平等化 泛内燃机化 新能源多元化 战略全球化四化战略 [14] - 实现全动力布局覆盖汽油柴油混动纯电插电混动氢能五种形态 [14] 动力技术体系 - 开发Hi4智能四驱电混架构 Hi4性能版 Hi4-Z泛越野架构 Hi4-T强越野混动架构 [15] - 主张纯电车小型化城市代步 大型车混动化 混动技术可兼顾城市电驱与高速直驱 [15] - 下一代超级平台兼容五种动力 满电零百加速44秒 馈电47秒 800V混联架构 纯电续航超400km [14] 全球市场拓展 - 未来五年更加全球化 品牌与产业必须走出去融合全球 [17] - 聚焦GWM品牌 按品类特点制定出海路径 结合当地市场差异化布局新能源产品 [17]
摒弃短期效应 长城魏建军以“四化战略”勾勒差异化破局路径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14:15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提出"四化战略" 强调长期主义 回归制造本质 摒弃短期效应 [1][4] - 公司主张通过多元化技术路线和全球化布局 提升抗风险能力 实现高质量市场占有率 [4][9][15][16] 泛内燃机化战略 - 2025年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 同比增长13.5% 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 [6] - 通过电力赋能实现内燃机"再进化" 采用Hi4混动技术覆盖多车型 构建技术护城河 [6] - 混动技术需兼顾发动机与电机协同 技术难度高于纯电 体现复杂技术路线优势 [8] 新能源多元化布局 - 投入约200亿元研发动力电池 形成"纯电车小型化+混动车大型化"场景化战略 [8] - 纯电适合城市通勤 混动适合大型车全场景覆盖 根据不同地区需求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8][9] - 多元化技术可抵御政策变动/供应链波动/技术路线突变等不确定性风险 [9] 油电平等化理念 - 主张价值战而非价格战 确保燃油车与电动车具备同等智能化体验标准 [12] - 2015年启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研发 发动机ECU需编写数十万条代码 具备技术底蕴 [12] - 引导消费者从能源类型选择转向产品价值选择 跳出低水平价格竞争 [12] 战略全球化实施 - 全球不同市场存在能源结构/基建水平/消费习惯差异 需提供全动力技术产品 [13][15] - 在充电设施匮乏市场推纯电或偏好大型车市场推小型电动车均难以成功 [15] - 通过全球生产/多元技术/研发体系输出中国制造的技术红利和品质红利 [15] 长期主义经营原则 - 提出"四不为"原则:敬畏资本不被裹挟 重视用户不过度营销 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 爱惜产业不损生态 [16] - 将用户满意度作为唯一考核指标 严禁发布会过度夸张宣传 坚持务实作风 [16] - 汽车属于高价值耐用消费品 安全性能关乎用户生命 不容妥协 [17]
天佑德酒的“十四五”答卷:从高原走向世界的坚韧与蝶变
搜狐网· 2025-09-29 10:47
品牌与战略重塑 - 2022年公司证券简称从“青青稞酒”正式更改为“天佑德酒”,旨在实现品牌战略升级,从地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迈进 [5] - “天佑德”品牌源自明代天佑德酒坊,具有600多年历史传承,为承载“高原纯净”产品价值提供更大心智空间 [5] - 公司实施“国际化、县域化、年轻化、品牌终端化”四化战略,为市场拓展打开更广阔空间 [9] 产品体系与创新 - 高端市场布局“国之德真年份”系列,该产品于2022年10月通过中国酒业协会年份酒联盟认证 [6] - 中端市场布局“人之德”、“家之德”、“出口型”系列,瞄准150-200元主流价位段 [7] - 2024年推出28度柠檬风味青稞酒、43度雪莉青稞酒,并布局青稞威士忌品类,打破传统风味边界 [7] - 大众市场保留“红四星”、“永庆和”等经典产品作为基本盘 [7] 研发与技术投入 - “十四五”期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1.2亿元,从2021年的2107.3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3777.20万元,增幅79.23% [8][1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0%提升至3.01% [8] - 建立中国青稞酒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形成完整科研体系 [9] - 创新天酿工艺,建立青稞酒饮用舒适度评价模型,发现30±1摄氏度为最佳饮用温度 [9] 原料供应链与基地建设 - 公司打造“订单农业+自建基地”模式,在贵南牧场等地建立25万亩青稞种植基地 [4] - 上市以来累计收购青稞34.78万吨,采购金额超10亿元,间接惠及数万农牧民家庭 [4] - 建立拥有6.8万吨储存能力的青稞存储基地,以应对原料价格波动,保障生产稳定性 [4] 市场拓展与销售策略 - 国际化取得突破,2024年Tashi青稞白酒入驻美国旧金山南部Costco门店,Tibetu青稞威士忌同步推出 [10] - 通过全资子公司Oranos Group,Inc及三家孙公司全力负责北美市场开拓 [10] - 2024年线上电商平台销售额达4585.89万元,同比增长14.98% [11] - 实施BC联动营销模式,通过双向激励机制提升产品动销率,人之德、白青稞等产品效果显著 [11] - 县域化战略通过“四定六达标”业务标准下沉市场,2024年导入52度人之德、白青稞等百元以下产品 [12] 财务与社会贡献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税金超过12亿元 [4] - “十四五”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9.07% [15] - 公司开展“青稞助学行动”累计捐资超千万元,惠及上万名学生 [14] - 2023年控股股东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市值1亿元的公司股票 [14]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4款青稞酒糟护肤产品和1款功能食品,实现酿酒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13]
天佑德酒新战略难挽业绩颓势,鲁水龙能否打破全国化困局?
新京报· 2025-09-06 15:0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11.24%至6.74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35.37%至5146.02万元 [2] - 2024年净利润大幅减少52.96%至4213.53万元,重要子公司青海互助青稞酒销售有限公司净利润减少36.97%至5632.97万元 [4] - 2017年出现上市以来首亏,净利润减少143.57%至-9416.43万元,2020年净利润亏损1.15亿元刷新最差业绩记录 [7][8] 产品结构分析 - 100元及以上青稞白酒2025年上半年营收2.99亿元(同比减少10.19%),100元以下产品营收2.71亿元(同比减少11.44%) [2] - 葡萄酒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464.32万元(同比减少6.89%),其他青稞酒类与其他品牌酒类营收分别减少71.77%和11.69% [2] - 2024年100元及以上青稞白酒营收5.74亿元(同比减少0.66%),100元以下产品营收4.96亿元(同比增长1.17%) [3] 区域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青海省内市场营收4.61亿元(同比减少8.49%),省外市场营收1.98亿元(同比减少17.18%) [2] - 2024年青海省内营收7.97亿元(同比减少1.23%),省外营收4.28亿元(同比增长14.25%) [3] - 青海省内营收占比从2015年的69.75%降至2024年的63.48%,省外营收占比从29.76%提升至34.08% [9] 四化战略实施 - 推行县域化、国际化、年轻化、终端化战略,通过光瓶酒和百元左右盒装酒组合开拓县域市场 [1][3] - 利用葡萄酒、威士忌、热巴青稞酒、低度果味预调酒等产品实现年轻化 [1][13] - 战略被业内认为指导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年轻化和国际化方向为时尚早 [1][4] 国际市场拓展 - 美国子公司OG连续亏损,2022-2024年营收从2879.29万元降至887.03万元,净利润累计亏损4907.19万元 [12] - 2025年上半年OG营收307.36万元,亏损1302.28万元,2024年7月决议增资400万美元支持运营 [12] - 2024年启动出海战略,Tashi青稞白酒、Tibetu青稞威士忌进入美国市场 [13] 管理层调整 - 2025年8月聘任老将鲁水龙为副总经理,负责西北五省以外市场的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 [1][6] - 鲁水龙曾于2020年3月出任总经理,2022年12月因个人原因辞职 [8] 历史扩张挑战 - 2015-2016年进行多品类扩张,收购中酒时代布局酒类垂直电商,在美国设立子公司OG [6][7] - 收购的中酒时代连续亏损,2017年计提约1.79亿元商誉减值,美国子公司OG持续亏损 [7][12] - 扩张导致2017年出现上市首亏,2019年净利润下降66.42%至3611.83万元 [7][8] 行业竞争环境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名酒渠道下沉对区域酒企形成挤压 [4][10] - 作为西北区域型酒企,面临人口少、消费能力低的市场环境,主打青稞特色属于小品类 [4] - 在西北市场需面对汾酒、西凤、伊力特等品牌竞争,全国化缺乏品牌形象和超级大单品 [10]
双汇发展(000895) - 2025年3月27日投资者调研记录
2025-03-27 20:17
会议基本信息 - 时间为 2025 年 3 月 27 日,地点为电话会议 [2] - 活动类别是双汇发展 2024 年度业绩交流会,参与单位有申万宏源、中金公司等 60 余人,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万宏伟等 [2] 2024 年度经营情况 总体经营 - 肉类外销量 318 万吨,同比下降 1.67%;营业总收入 597 亿元,同比下降 0.64%;利润总额 66.59 亿元,同比增长 0.21%;归母净利润 49.89 亿元,同比下降 1.26% [4] 分产业情况 - 生鲜品业务:营业收入 303.3 亿元,同比下降 2.1%,营业利润 4.4 亿元,同比下降 35.6%,受消费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影响 [4] - 肉制品业务:营业收入 247.9 亿元,同比下降 6.2%,营业利润 66.5 亿元,同比上升 6.8%,得益于“两调一控”、成本管控和结构调整 [4] - 其他业务分部:营业收入 99.6 亿元,同比上升 10.4%,营业利润同比减亏,得益于养殖业生产指标提升和养殖成本下降 [4] 经营特点 - 董监高完成换届,新一届董事会明确坚持“四化”经营战略 [4] - 销量、收入、利润三大核心指标下半年环比上半年双位数增长,同比由降转增 [5] - 生鲜品销售规模下半年明显改善,鲜冻肉类外销量环比上半年双位数增长,同比由降转增 [5] - 肉制品全年吨均经营利润 4,699 元,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新兴渠道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 70%,线上肉制品销量同比增长超 20% [5] - 养猪业和禽产业养殖指标逐季改善,成本逐季下降、利润逐季减亏 [5] 2025 年展望及措施 总体展望 - 继续推进网点开发,加强营销创新,实施肉制品市场专业化运作,加强生鲜品扩鲜销、拓网络、上规模,加快养殖业整改提盈利,争取整体经营稳中向好 [5] 肉制品业务 提升销量措施 - 抓好销售机构改革,推进市场专业化运作,按高温、低温、速冻、零食四个板块组建专职销售团队 [6] - 抓好立体化客户网络建设,分渠道、分产品、分区域增设专业客户 [6] - 加强网点开发,扩大市场网络,提升终端运作质量 [6] - 加强市场调研,精准对接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加强新品研发及推广 [6] - 实施精细化管理,针对不同渠道扩充专业销售队伍,加强总对总对接 [7][8] - 加大市场投入,精准支持客户,保障市场服务 [8] - 加强数字化工具应用,赋能市场销售和精细化管理 [8] - 加强业务队伍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8] 新产品推出计划 - 高温产品围绕“三减三健”开发减盐、减脂、减糖等产品 [12] - 低温产品围绕“高档、高端”开发高端美西式产品 [13] - 零食产品围绕“多品项、更方便”开发新型包装产品 [13] - 速冻产品围绕“口味还原度更高、适应区域更广”开发高还原度调理类、菜肴类产品 [14][15] - 高性价比产品围绕“存量市场、特定渠道”开发参与市场竞争 [15] - 区域性产品围绕“地方特色、本土口味”研究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15] 屠宰业务 2024 年屠宰量下降原因 - 屠宰行业产能增加,竞争加剧,开工率不足,公司为保障生鲜品利润减少部分低毛利渠道销售 [9] 2025 年促进规模提升措施 - 加强市场开发,壮大客户群体,扩大市场销售出口 [10] - 发挥企业品牌优势,扩大驻地市场占比 [11] - 用好企业综合加工优势,发挥与肉制品业协同效应,扩大分割品占比 [11] - 发挥企业全国布局优势,加强区域协同 [11] - 发挥产品结构优势,推出定制化等精细加工产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11] 养殖业务 - 养猪业加强防疫情、保安全,提产能、扩规模,抓管理、提指标,预计全年生猪出栏量同比大幅增长,经营继续改善、大幅减亏 [16] - 禽产业做好疫病防控,加强过程管理与成本管控,提升生产指标,预计全年毛鸡出栏及屠宰量同比增长,经营争取扭亏为盈 [16] 分红政策 - 继续坚持科学、持续、稳定的股东回报政策,在保障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前提下积极回报投资者 [17] 冻品运作思路 - 2024 年末冻品库存量处于较低水平,2025 年坚持鲜品上规模、冻品快进快出策略,冻品全年保持低库存运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