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有“三资”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中小盘周报:国有“三资”改革大幕拉开,国资并购重组未来已来-20251102
开源证券· 2025-11-02 21:44
2025 年 11 月 02 日 国有"三资"改革大幕拉开,国资并购重组未来已来 中小盘研究团队 ——中小盘周报 | 周佳(分析师) | 张越(分析师) | 赵晨旭(联系人) | | --- | --- | --- | | zhoujia@kysec.cn | zhangyue1@kysec.cn | zhaochenxu@kysec.cn | | 证书编号:S0790523070004 | 证书编号:S0790524090003 | 证书编号:S0790124120019 | 本周专题:国有"三资"改革大幕拉开,国资并购重组未来已来 政策:"国有"三资改革大幕拉开,有望开启新一轮国资并购潮。2025 年 10 月 16 日,湖北省省长李殿勋在武汉调研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并召开推进会时, 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更加深刻把握"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 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在湖北之后,10 月 24 日,安徽省多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总体工作方案》,明 确 2025 年 9 月至 12 月组织实施"大资产"统筹管理工作,开展清查、确权、统 筹盘活、与债务联 ...
多地密集加力国有“三资”改革,吉林相关财政收入增长约6成
第一财经· 2025-10-27 21:12
2025.10. 27 本文字数:181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地方政府正加大力度推进国有"三资"(即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国有资金)改革,而这也直接带来 相关财政收入增长。 根据吉林省财政厅最新公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非税收入为455.5亿元,同比增长22.1%。其 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59.9%,主要是市县加强国有"三资"管理,加大资产资源 统筹力度,推动盘活收入陆续缴库。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数据,2024年安徽省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约739.5亿 元,同比增长约11%,这一增速明显高于当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6%。)今年上半年安 徽省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约429.9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上半年当地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增速(2.8%)。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方成在解读上述《方案》时称,土地、矿产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是政府财力 的重要基础和源头活水,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系统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资金,是提高财政 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盘活存量,变"存量资源"为"有效财力"。 着力破解批而未供 ...
多地密集加力国有“三资”改革,吉林相关财政收入增长约6成
第一财经· 2025-10-27 17:47
多地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湖北省今年预算报告,2024年湖北开展国有"三资"清理,编制"一账一表",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家 底。去年湖北开展确认、确权、确值,加快 "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将适于市场化 运作的国有"三资"注入国有企业,累计盘活资产资源3708亿元,有力支撑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中部领 先、全国靠前。 湖北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省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约677.9亿元,同 比增长约60%。2025年这一收入的预算数是634亿元,目前尚未查询到今年以来相关实际执行数据。 为盘活政府存量资产资源资金,近期安徽省印发了《安徽省推进"大资产"统筹管理总体工作方案》(下 称《方案》),从今年9月起清查和统筹盘活八类资产、五类资源和两类资金,开展清查、确权、统筹 盘活、与债务联动监管、与投资协同5个专项行动,破解当前国有"三资"管理仍存在部门条块分割、政 策衔接不畅、资源统筹不足等问题,从而实施"大资产"统筹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政府治理效 能。 近年来安徽也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带动相关财政收入实现增长。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数据,202 ...
大会结束!国企改革,打响第一枪
新浪财经· 2025-10-25 07:52
国家战略导向 - 下一个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2]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被置于靠前位置,凸显改革的重要性 [2] 地方改革举措:国有资本与资源统筹 - 安徽省发布工作方案,深化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改革,目标是全省“一盘棋”统筹管理,破除部门壁垒和层级障碍 [3] - 湖北省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改革方向为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 [8][9] - 湖北省提出改革方式包括“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 [9] - 改革被定位为提高国有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以及应对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的关键支撑 [8][11] 地方改革举措:资本市场与并购重组 - 深圳市提出到2027年底,辖区内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的目标,并计划培育20家千亿市值企业 [4] - 深圳市将并购重组视为实现目标的重要方式,设定了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的具体目标 [4][6] - 深圳市通过鼓励上市和兼并重组,以实现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和转型升级 [4][6][7] 改革案例:企业层面实践 - 湖北省的长江存储完成股份制改革,市场估值超2000亿元,形成多元股东结构,为上市奠定基础,是国有资产证券化和资金杠杆化的案例 [13][14] - 河南省对河南能源集团和平煤神马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合并后新集团总资产将超5000亿元,员工总数近30万人 [15] - 河南此次重组旨在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破解转型乏力和债务压力,推动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被视为“强强联合” [16] - 重组有助于整合资源、减少内部竞争、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保障大量员工就业以维护经济稳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