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多元化
搜索文档
深V反弹,现货黄金一度跌破4000美元,发生了什么?
凤凰网· 2025-11-18 21:39
11月18日下午,伦敦现货黄金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日内跌幅一度超1%,为11月10日以来首次。这已是现货黄金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COMEX黄金 同样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最大跌幅近1.9%。 现货黄金价格盘中一度跌破4000美元后深V反弹。 截至发稿,黄金期现货价格均有所反弹,伦敦现货黄金报4044.87美元/盎司,跌0.01%;COMEX黄金跌0.8%,报4042.1美元/盎司。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高级外汇策略师Michael Hart认为,黄金于上月出现回调,随后几日累计跌幅达到10%。本轮下跌表明黄金已处于超买状态。然而,许多 资产管理人在投资组合中依然仅持有极少黄金甚至未配置黄金。就此而言,这些投资者对黄金仍存在"配置不足"的情况。在各国央行持续推进外汇储备多元 化、美联储开启宽松周期以及美国整体财政状况恶化的背景下,黄金的中期前景依然稳固。 王彦青认为,黄金在4000美元/盎司附近存在较强支撑,一方面是全球央行购金的中长期托底,另一方面即将发布的9月非农数据仍有不确定性,若失业率上 升或薪资增速放缓,可能重启降息预期,短期可关注4000美元支撑位的有效性。 消息面上,美联储内部关于降息 ...
70余国将人民币纳进外汇储备,国内叫人民币,那在国外叫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1-11 10:04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 超过70个国家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体系 [1] - 中国已与39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包括英国和日本 [1] 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因素 -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增加,例如俄罗斯和伊朗在与中国的石油交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 [5] - 在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人民币可直接用于交易结算 [5] - 各国增持人民币以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占比,因美元资产自2020年以来大幅贬值 [7]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和持续增长韧性为人民币提供了坚实后盾 [7] -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增强了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 [7] 人民币的创新与称谓 - 中国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具有可追溯性及在无网络环境下结算的能力,为货币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 [8] -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通用英文缩写为CNY,即"China Yuan" [8]
金价大拐点!今天行情拐点已现,黄金市场或将迎来更大变盘?
搜狐财经· 2025-11-09 02:46
黄金市场价格动态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一度冲破4020美元/盎司,伦敦金现报价4002.22美元/盎司,单日上涨13.25美元,涨幅0.33% [1][5] - 纽约黄金期货主力合约收于4014.20美元/盎司,上涨23.20美元,涨幅0.59%,成交量18.4万手 [5] - 上海黄金交易所AU(T D)合约收盘报917.42元/克,上涨1.29元,涨幅0.14% [5] - 深圳水贝黄金市场牌价跳涨至993元/克,品牌金店首饰价格攀升至1268元/克,银行投资金条价格徘徊在930元/克左右 [1][3][5] 税收政策影响 -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1月1日实施新税收政策,将黄金用途区分为"投资性"与"非投资性",导致用于首饰的黄金税收成本增加7% [1][7] - 税收成本增加被迅速转嫁至零售价格,杭州白马珠宝市场的足金999价格单日从928元/克连续三次涨价至1048元/克 [7] - 政策变化导致市场定价经历短暂混乱,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下发通知要求会员单位规范税收操作 [7] 市场价差与回收 - 市场主流回收价维持在898元/克,与零售牌价价差拉大至超过100元/克 [1] - 品牌金店回收价报916元/克,但比零售价低352元,银行与品牌金店回收价低5-10%但透明度较高 [3] - 实物黄金变现存在困境,一位消费者在街头回收店卖出100克金条因"损耗"被扣费15%,最终损失上万元 [3] 机构与央行动向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634吨,第三季度单季购金220吨,环比增长28% [10] - 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10月末黄金储备达到2304吨,创历史新高 [10] - 全球黄金ETF连续五个月实现资金净流入,10月吸金82亿美元,推动其总资产管理规模增长6%至5030亿美元 [10] 投资渠道与策略 - 不同购买渠道成本差异显著,品牌金店饰金售价与银行投资金条价差达335元/克,相当于黄金原料价格的36% [15] - 银行投资金条价格相对亲民,工商银行如意金条报933.96元/克,建设银行龙鼎金条932.70元/克 [5] - 黄金ETF成为年轻投资者新选择,全球黄金ETF前三季度净流入644吨,提供更灵活的交易方式 [15] 国际因素与政策预期 - 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成为金价短期波动核心因素,市场预测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0.6% [12][13] - 地缘政治风险对金价的影响呈现脉冲特征,中东冲突暂未升级,俄乌谈判取得进展,短期避险需求有所降温 [13] - 伦敦金价从10月23日的4150美元高点回落约3.5%,部分避险资金选择卖出黄金兑现收益 [13]
我国连续大量的抛售美债,总规模已十分巨大,那钱去了哪里了?
搜狐财经· 2025-11-08 15:39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规模与趋势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在2013年达到顶峰,为1.3167万亿美元 [2] - 自峰值以来,减持总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持仓缩水近6000亿美元,至2025年7月降至7307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点 [6] - 减持过程持续十多年,从单一依赖转向多元化储备管理 [6] 分阶段减持操作细节 - 2018年在美国启动加息周期后,减持约500亿美元,持仓降至约1.1万亿美元 [2] - 2019年贸易争端升级,减持力度加大,全年减持超过1000亿美元,持仓滑至1.06万亿美元,下半年月均减持约150亿美元,主要瞄准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 [4] - 2020年疫情期间减持800亿美元,持仓稳在1.05万亿美元,下半年加速减持 [4] - 2021年美国通胀抬头,中国减持1200亿美元,持仓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8月单月减持超200亿美元 [4] - 2022年美联储连番加息,中国减持1500亿美元,持仓降至8500亿美元,其中4月减持300亿,5月减持250亿 [6] - 2023年全年减持数百亿美元,持仓降至8000亿美元,1月减持186亿,3月减持更多 [6] - 2024年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中国减持573亿美元,持仓降至7590亿美元,操作上年初卖长期债券,年中调整短期债券比例 [6] - 2025年前7个月累计减持537亿美元,7月单月净卖出257亿美元,持仓从6月的7564亿降至7307亿 [6] 减持操作策略 - 操作谨慎,分批卖出长期债券,选择市场流动性好的时候动手 [2] - 交易通过国际平台进行,使用电子系统,与国际银行合作,确保资金安全转移 [6] - 管理人员经常评估美债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依据美国GDP、失业率等指标决策 [6] - 2025年下半年因美联储可能降息,减持节奏有所放缓,但整体下降趋势不变 [6] 减持的主要原因 - 美国加息是主推手,利率上升导致美债价格下跌,持有不划算,并面临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2][8]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促使中国分散风险,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2][8] - 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和货币多极化,规避单一资产风险 [8][13] 减持资金的再投资去向 - 资金主要用于外汇储备多元化,总储备规模保持稳定,2025年6月底为3.3174万亿美元,7月底为3.2922万亿美元,略降252亿美元 [8] - 重点转向增持黄金,从2022年底开始连续增持,至2025年第二季度达2298.53吨,较第一季度增加6吨多 [10] - 黄金储备价值上升,2025年2月达208.643亿美元,高于1月的206.534亿美元 [10] -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9月黄金储备为2235.67吨,2025年继续增持,专家估计实际持有可能更多 [11] - 增持操作分批进行,在国际市场购买以避免推高金价,黄金在储备中占比升至约7.7% [11] - 资金还流向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资产,以降低美元波动风险 [11] - 同时投资实物资产和新兴经济体资产,以分散外部冲击 [13][17] 战略影响与全球背景 - 减持美债和增持黄金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话语权,支持了人民币国际化 [13] - 全球出现货币多极化趋势,其他国家如俄罗斯、欧盟、印度、巴西、沙特也在增持非美元资产或减持美债 [8][17] - 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显著下降,从2010年代初的80-85%降至目前的40-45%,显示去美元化悄然进行 [15] - 中国目前仍是美国国债主要持有国之一,排名第三或第四,2025年7月日本持有1151.4亿,英国持有899.3亿 [15] - 这一调整是长期战略,旨在增强经济韧性和应对不确定性 [13][17]
第八届进博会参展企业再创新高,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5-11-08 10:50
中国外贸与出口 - 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6%,增速较前9个月微幅下调0.4个百分点 [1] - 10月单月以人民币计出口下降0.8%,以美元计出口下降1.1%,增速较9月放缓9.4个百分点,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1] - 10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幅达25.2%,下拉整体出口增速3.8个百分点 [1] - "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风力发电机组等绿色产品出口增速达到两位数,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贸易总值同比增长9.1%,占外贸总值的16.6% [1]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10月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长期流动性200亿元,重启了自今年1月以来暂停的该操作 [2] - 去年8月至12月,央行累计在二级市场买入1万亿元国债,今年10月的操作规模较以往月均水平明显偏低 [3] - 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3]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第八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来自13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4000家企业参展,其中包含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4] -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本届进博会共组建43个交易团、700多个交易分团,专业观众注册达44.95万人 [4] - 本届进博会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前七届累计展示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 [4] 政府债务管理 - 财政部正式设立债务管理司,下设六个处室,负责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制度与政策等六项主要职责 [6] - 债务管理司的设立旨在统筹过去分散的债务管理职能,实现债务全过程监管,更加精细化监测防范债务风险 [6] 房地产企业债务重组 -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债权人会议上通过,纳入重组范围的债务规模约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70亿元) [7] - 重组方案采取"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多元工具组合,若12月4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聆讯通过,预计降债规模人民币840亿元,并确认最高约700亿元重组收益 [7] 央行黄金储备 - 截至10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为连续第12个月增持 [8] - 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总计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较上年同期增长10%,前三季度净购金总量达634吨 [8] - 10月黄金价格触及4294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全月累计上涨4.9%,为连续第五个月收涨 [8] 美国政治与经济事件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6天,创下历史最长纪录,若持续6周,经济损失将达110亿美元,预计四季度美国GDP年增长率将下降1至2个百分点 [11] - 在美国地方选举中,民主党在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加州等关键州取得胜利 [12] - 加州州长纽森推动的选票提案推翻了原有的"非党派选区重划机制",预计将为民主党争取多达五个国会席位 [12]
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央行购金热潮持续
第一财经· 2025-11-07 18:33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截至10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实现连续第12个月增持[1] - 10月黄金储备余额增加139亿美元至2972亿美元,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重环比上升0.40个百分点至8.89%,继续刷新历史新高[1] - 央行采用“低量多次”的小幅补仓节奏,有利于平滑市场波动、把握成本窗口并降低对金价的冲击[1] 黄金市场价格表现 - 10月黄金价格一度触及4294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创下年内第50次新高,全月累计上涨4.9%,为连续第五个月收涨[1] - 尽管金价处于创纪录高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总计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较上年同比增长10%[2] -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已50次突破新高,市场环境显示黄金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2] 全球央行购金趋势 - 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总量达634吨,虽低于过去三年的异常高位数值,但仍显著高于2022年之前的平均水平[2]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以及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推升了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2] - 在美元体系信心走弱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预计将继续增持黄金,投资需求与避险需求将持续为金价提供支撑[2] 黄金市场驱动因素与展望 - 美元的持续走弱、普遍的降息预期以及滞胀风险的存在,均可能进一步支撑黄金投资需求[2] - 央行持续配置黄金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战略考量[1] - 全球宏观风险背景下,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进程继续稳步推进[1]
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央行购金热潮持续
第一财经· 2025-11-07 17:33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截至10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实现连续第12个月增持 [1] - 10月黄金储备余额增加139亿美元至2972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环比上升0.40个百分点至8.89%,继续刷新历史新高 [1] - 央行采用"低量多次"的小幅补仓节奏,有利于平滑市场波动、把握成本窗口并降低对金价的冲击 [1] 全球黄金市场与央行购金趋势 - 2025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总计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较上年同比增长10% [2] - 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总量达634吨,虽低于过去三年高位,但仍显著高于2022年之前的平均水平 [2]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以及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推升了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 [2] 黄金价格表现与前景 - 10月黄金价格一度触及4294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创下年内第50次新高,全月累计上涨4.9%,为连续第五个月收涨 [1] - 黄金市场前景乐观,美元的持续走弱、普遍的降息预期以及滞胀风险可能进一步支撑黄金投资需求 [2] - 在市场环境尚未饱和的背景下,配置黄金的战略价值依然稳固 [2]
印度黄金储备大挪移:超65%本土存放!
搜狐财经· 2025-10-29 17:48
印度央行黄金储备战略转变 - 截至2025年9月底,印度央行已将超过65%的黄金储备存放在国内,该比例较四年前近乎翻倍 [2] - 在2025年4月开启的财政年度前六个月内,印度央行累计从海外运回近64吨黄金,显示出加速回流态势 [2] - 印度央行当前黄金储备总量达880吨,其中576吨为本土存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5] 黄金储备本土化的驱动因素 - 战略调整的直接诱因是2022年俄乌冲突后,G7集团与欧盟冻结了俄罗斯约2800亿美元海外资产,其中包括7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 [6] - 此举核心目的是增强对国家黄金资产的直接控制权,避免海外资产被冻结的风险 [6] - 市场观点认为,在国际法被无视的环境下,黄金不在本国保管下则不属于自己 [6] 去美元化与外汇储备多元化 - 印度央行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增持黄金279.54吨,通过提升黄金在储备中的权重以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7] - 黄金在印度外汇储备中的价值占比从2025年3月底的11.70%升至9月底的13.92%,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提升至20% [7] - 该行还在稳步减持美国国债,作为其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 [7] 全球央行购金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415吨,维持历史高位 [7] - 中国、俄罗斯、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均在加速购金进程 [7] - 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继续增长 [7] 印度外汇储备状况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印度外汇储备总额达702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 [7] - 其外汇储备足以覆盖超过11个月的进口需求,为储备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 [7]
各国央行纷纷抢购黄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11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动态 -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66吨,处于历史高位[2] - 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连续三年均超过1000吨[2] - 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增加,43%的央行表示自身也将增持黄金[2] - 2022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到1136吨,创下55年来新高[3] 地缘政治对货币体系的冲击 - 俄乌冲突后美国及其盟友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举动,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深远冲击[2] - 该行为向全球传递明确信号:存放在西方的外汇储备并非绝对安全,可能因政治原因被冻结甚至没收[3] - 截至2022年初,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约12.9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约占58%,约7.5万亿美元面临潜在政治风险[3] 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特性 - 黄金是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记名资产,不受任何国家政治干预,可储存于本国金库,不存在被远程冻结风险[4] - 黄金是唯一同时具备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资产,不依赖任何国家主权信用,无交易对手风险[4] - 黄金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全球日均交易量超过千亿美元,且与主要货币资产相关性较低,有助于分散风险[4] 去美元化与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新兴市场国家加速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及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新兴经济体均加入购金行列[5] - 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国家尝试在双边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依赖[5] - 金砖国家正在探讨建立新的结算机制,区域金融合作不断加强[5] 未来国际金融格局展望 - 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很可能不再由单一货币主导,而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5] - 数字货币等新型支付工具的发展可能改变现有格局,多个国家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有望降低跨境支付对传统储备货币的依赖[6] - 央行购金潮的底层逻辑是对金融自主权和资产安全性的根本诉求,象征着国际社会对金融主权安全的重视达到新高度[5][6]
谁在真正支撑国际美元?答案不是美国,是我们
搜狐财经· 2025-10-24 17:16
全球支付货币格局 - 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47.79%,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1] - 欧元、英镑、日元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22.77%、7.38%、3.69% [1] - 人民币以3.17%的占比排名第五,加元以3.12%的占比排名第六 [3]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表现 - 在全球跨境贸易金融业务中,人民币占比达7.28%,超越欧元的7%,位居第二 [4] - 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占比从16%上升到近30%,五年内几乎翻番 [6] -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国,但其跨境商品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比例仅为30%左右,美元仍占主导 [6] 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与战略选择 - 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占比从30%提升至50%,将意味着每年减少数千亿美元的美元需求 [9] - 中国有能力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发展,并与其他国家支付系统对接,打造独立于SWIFT的金融基础设施 [9] -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占比3.17%与在中国跨境贸易占比近30%之间的差距,预示其未来巨大增长空间 [10] 全球金融体系的战略动态 - 中国在绝大部分大宗商品贸易中主动选择使用美元,这种战略克制是对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的支撑 [6] - 外部压力可能促使中国加速扩大本币结算规模、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以及发展替代性金融基础设施 [7][9] - 人民币国际化被视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外部对抗政策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