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搜索文档
美著名经济学家萨克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不以美元为核心 人民币国际化将在变革中起重要作用
快讯· 2025-07-25 16:55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国际货币体系正逐步走向多元化 美元影响力将在十年内大幅下降 [1] - 人民币国际化与数字货币崛起将成为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关键驱动力 [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人民币国际化将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起重要作用 [1]
铅:多重利好共振,中长期期价有望走强
文华财经· 2025-07-09 17:29
铅价走势分析 - 今年铅价呈现冲高回落态势 拐点主要因淡旺季交替 [2] - 春节前后铅蓄电池替换旺季支撑铅价 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和环保限产提振 主力合约走势偏强 [2] - 4月后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打压市场信心 铅锭下游需求步入淡季 拖累铅价运行重心下移 [2] - 伦铅年初受弱美元因素提振走势偏强 但3月下旬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叠加债务隐患加剧 工业品价格与美元指数同时下跌 [2] 美元对有色板块影响 - 美国政府政策措施增加经济不确定性 或有意加速美元去中心化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3] - 历史数据显示美元下行周期中 有色金属价格往往上涨 中长期宏观对有色板块影响偏多 [3] 原生铅供应情况 - 海外矿山因降雨减产 生产推迟和商业化进展不佳 矿石供应增量未达预期 [4] - RedDog矿山年内大幅减产影响将在后续进口量中集中体现 国内进口量同比增幅有限 [4] - 国内铅精矿加工费维持低位 带动铅精矿产量同比增幅明显 [6] - 原生铅产量在副产品利润高企刺激下实现8%以上同比增量 [6] - 副产品利润在美元下行周期或维持增长 将带动原生铅冶炼端开工水平维持高位 [6] 再生铅供应情况 - 再生铅产能过剩 废电瓶供应短缺问题存在 淡季后供应量大幅减少 [7] - 下游需求旺季到来 废电瓶供应或跟随铅蓄电池替换需求季节性恢复而增加 [7] - 原生铅产量同比小幅下滑 盈利能力恶化 [9] - 废电池供应改善将带动再生铅产量恢复 但废料供应瓶颈仍限制增产节奏 [9] - 冬季北方供暖后环保限产扰动增大 或造成部分再生铅炼厂被动减停产 [9] 需求端分析 - "以旧换新"政策提振国内汽车 电动自行车销量表现亮眼 [11] - 铅蓄电池需求恢复季节性 年初至今企业开工率小幅下滑 [11] - 国内原料供应限制 铅蓄电池出口优势难以恢复 出口需求可能同比下降 [11] 后市展望 - 中长期需求端逐步回暖 原生铅有增产空间 再生铅供应面临限制 [14] - 预计中长期铅锭供需平衡逐步收紧 将托底铅价上行 [14] - 宏观方面形成利好 后续铅价运行重心或上移 [14]
(经济观察)美元“独大”地位走弱,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5-19 21:55
美债与美元地位变化 - 美债收益率飙升且遭遇投资者抛售风险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因政府债务和利息支付比例增加 美国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均失去最高等级 [1] - 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例从峰值73%降至60% 新兴市场央行通过增持黄金和调整资产配置降低对美元依赖 [1] - 波兰前总理指出美国政策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美元作为"避风港"的吸引力下降 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地位减弱 [1]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清华五道口论坛观点认为美元单极格局面临挑战 人民币欧元国际化进程推进 多元化成发展方向 [1] - 胡晓炼指出美元"一家独大"导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 国际货币体系需再平衡 更多货币加入及SDR功能提升 [2] - 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将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 人民币在外汇交换中的角色有望提升 [2]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 施康认为美元作为主要货币地位短期难撼动 但市场信任度下滑致其占比下降 [2] - 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将推动人民币充分可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 凭借庞大经济规模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2]
专家共话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将成未来改革方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5-19 02:05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多元化体系更安全、更稳定、更抗干扰 [1] - 美元信用因美国债务攀升和财政赤字压力面临系统性削弱,人民币、欧元国际化进程推进 [2] - 全球央行和机构投资者可能降低美元持有量,扩大人民币使用,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2] - 货币再平衡将引导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受重视 [3] - IMF和世界银行将发挥更重要作用,亚投行等地区性开发银行在全球开发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3] 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 - 世界需要全球多边主义,危机或为重塑全球体系提供机会 [2] - 贸易保护主义延缓经济活动,供应链调整使企业面临挑战,各国应消除贸易壁垒 [2] - 推动IMF扩大特别提款权并纳入更多货币,提升人民币权重,构建多元储备体系缓解美元压力 [3] - 跨区域基建合作如美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助力美国制造业回流 [3] 中国经济与政策应对 - 中国采用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为首要任务 [4] - 中国以制度开放对冲外部不确定性,通过"双循环"战略破解内需不足难题 [4] - 中国企业估值处于低位,经济基本面稳健,庞大高素质人口和全球最大工程师群体形成独特优势 [4] - 国家经贸、金融等制度持续开放增强中国市场对外商投资吸引力 [4] 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 外贸企业需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贷款减息,中长期需提升自身韧性 [5] - 企业应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同时"走出去"应对贸易壁垒 [5] - 中国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主导型投资,行业领军企业以跨国公司视野布局全球产业链 [5] - 中国企业将国内园区建设经验复制到海外,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转移 [5] - 中国企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就业和税收 [5]
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变化,有三点值得重视
搜狐财经· 2025-05-18 17:01
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变化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将出现变化,重点关注三点[1] - 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机会可能增加[1] - 贸易投资考量要素从传统人力、土地、资源扩展到创新、制度、绿色及地缘政治等新要素[1] 制造业流向与成本效益 - 制造业回流美国难度大,因美国在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足且政策不确定性高[2] - 制造业流向首选成本更有利、关税更低的"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2] 全球贸易再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发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2] - 2017-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幅超50%,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400%[2] - 解决贸易不平衡需依靠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发展[2]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 货币再平衡将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向多元包容方向发展[2] -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清算日益普遍,大宗商品定价交易出现其他货币参与[2] - 东盟"10+3"机制中清迈倡议多边化已采用新兴市场货币出资[2] 加密数字货币与SDR发展 - 加密数字货币可能成为跨境贸易投资的公共产品,需高度关注[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功能可能进一步提升[4]
胡晓炼: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会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搜狐财经· 2025-05-18 09:53
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变化 -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是关税问题,美国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秩序,这将使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发生变化 [3] - 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过去成本包括人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后来加入创新、制度、绿色等新要素,近两年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也成为考量因素,企业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仍追求效益和效率最大化 [3] - 美国制造业回流难度大,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将吸引更多贸易和投资 [3]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过去全球化导致贸易不平衡问题如美国贸易逆差急剧增加、欧盟和中国贸易顺差扩大 [3] - 解决贸易不平衡关键在于各国推动国内经济调整,协调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等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3]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货币再平衡将引导世界货币体系朝更加多元、包容方向发展,美元主导地位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挑战 [4]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从三个方向演进: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服务中的探索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SDR)功能可能进一步提高 [4]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 2014—2024十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是过去二十多年的三倍 [4] - 中国企业国际化优势包括: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且韧性强拼搏精神足、越来越多技术领先和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将国内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带到国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4] - 当前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变化背景下中资企业仍能适应变化并继续寻求发展 [4]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百位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共谋开放新局
搜狐财经· 2025-05-17 21:23
论坛主题与背景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聚焦全球经济碎片化、货币体系重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及人工智能革命等核心议题 [1] - 论坛汇聚百余位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旨在为动荡世界中的经济复苏提供前瞻性智慧 [1] 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指出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受地缘政治撕裂困扰,贸易战本质是"双输游戏" [3] - 斯宾塞认为未来全球贸易体系仍将以多边体系为主,新兴经济体占比提升可能推动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但过程较混乱 [3] - 中国推动多边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至关重要,能使所有国家获益 [3] - 波兰前总理贝尔卡认为美国经济不平衡源于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4] 科技与金融创新 - 清华大学依托深圳创新生态,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突破,五道口金融学院致力于成为全球金融理论创新的"策源地" [3] - 斯宾塞关注中美AI技术差距快速弥合,中国大模型如"DeepSeek"的崛起或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3] 区域经济与货币体系 - 欧洲在不稳定的世界中更显脆弱,需直面美国新政策挑战并利用关税同盟内部优势,同时允许市场多样化调整 [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的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欧洲公司希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 [4] -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但美元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4] - 美联储首要任务是控制就业和管理通胀,未来贸易谈判将逐步恢复正常,美联储需保持经济健康并避免过大通胀压力 [4]
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我国跨境投资逆势增长,民企是主力军
搜狐财经· 2025-05-17 21:12
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变化 -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是关税问题,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秩序 [3] - 贸易投资成本效益再平衡中,"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因成本优势更具吸引力,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成为新考量因素 [3]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发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2017-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急剧增加,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400%,中国顺差也有所扩大 [4] - 解决贸易不平衡需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协调,而非依赖外部环境调整 [4]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包容,美元独大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挑战 [4] -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清算日益普遍,大宗商品定价交易出现其他货币参与 [5] - 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应用将获更多探索,特别提款权(SDR)功能可能提升 [5] 中国跨境投资表现 - 2014-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3万亿美元,是过去二十多年存量(9000多亿美元)的三倍多 [7][8] - 民营企业是对外投资主力军,具有强韧性和全球布局能力 [8] -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从劳动密集型转向先进技术型企业,形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趋势 [8] - 中资企业将国内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引入海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并带动更多企业出海 [9] - 中资企业积极参与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在就业、税收和基建带动方面表现突出 [9]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步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有新安排
上海证券报· 2025-05-07 02:40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新安排,增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 [1] - 此举拓展了清迈倡议可用资源,凸显区域特色,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在本地区的积极进展 [1] - 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时,"可自由使用"是关键认定要素,此次安排对提升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有重要推动作用 [1] 清迈倡议机制改革 - 会议就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模式探索完善清迈倡议资本实缴方案达成共识,为机制化打下基础 [1] - 成立技术工作组推动向实缴资本过渡,旨在将清迈倡议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金融安全网 [3] - 讨论降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挂钩比例(现行60%挂钩),提升清迈倡议独立性和灵活性 [3] 快速融资工具作用 - 快速融资机制能缩短审批时间,使承诺迅速生效,为成员国紧急国际收支需求提供资金支持 [2] - 引入人民币等非美元可广泛使用货币出资工具有助人民币在清迈协议多边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2] - 人民币作为区域性避险货币价值显现,此举有助相关国家应对全球经济金融不稳定性并规避风险 [2] 清迈倡议发展历程 - 过去20多年持续改善救助能力、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与IMF贷款条件挂钩比例逐步降低 [2] - 已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重要组成部分,但尚未被成员国启用,近年提升可用性呼声渐起 [2] - 此次会议在功能完善与可用性提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2]
潘功胜:区域国家团结一致应对美关税冲击|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6 18:31
区域金融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强调进一步完善清迈倡议机制并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性[1][4] - 会议通过新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的安排,拓展了清迈倡议的可用资源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1][2][4] - 会议就基于IMF模式完善清迈倡议资本实缴方案达成共识,为机制化打下基础[6] 应对美关税冲击 - 潘功胜呼吁区域国家团结一致应对美关税冲击,并介绍了中方相关宏观经济政策[7][8] - 中日韩三方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就经济形势和区域内财金合作交流意见[8] - 潘功胜与日本财长、韩国央行行长等举行双边会谈,就全球不确定性对各国影响交换意见[8] 会议成果 - 中国和马来西亚作为2025年10+3联合主席召开联合记者会,潘功胜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介绍会议达成的合作成果[9]